小兒體液平衡的特點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2.03W

體液的量與年齡、性別和體形有關。正常小兒體中的液體在各部位的分佈相對恆定,它們之間不斷進行交換,保持着動態平衡。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兒體液平衡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小兒體液平衡的特點有哪些
  小兒體液平衡特點

(一)體液的總量及分佈

人體體液由血漿、間質液和細胞內液三部分組成,其中血漿和間質液合稱為細胞外液。小兒主要是間質液,所佔比例較成人高,血漿和細胞內液量的比例則與成人相近,年齡愈小,體液佔體重的比例愈高。

(二)體液中的電解質成分

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的電解質組成有顯著的差別。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細胞外液的電解質以Na↑+、CI↑-、HCO3↓↑等為主,其中Na↑+佔細胞外液陽離子總量的90%以上,對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起主導作用;細胞內液以K↑+、Mg↑2+、HPO↑2-↓4和蛋白質等為主,K+大部分處於解離狀態,佔細胞內液陽離子總量的78%,維持着細胞內液的滲透壓。新生兒在生後數日內血鉀、氯偏高,血鈉、鈣和碳酸氫鹽偏低。

(三)小兒水代謝的特點

1.水的需要量大,交換率高水的需要量與新陳代謝、攝入熱量、經腎排出溶質量、不顯性失水及環境温度等多種因素有關。小兒生長髮育快,機體新陳代謝旺盛,攝入熱量、蛋白質和經腎排出的溶質量均較高;體表面積大,呼吸頻率快,不顯性失水多(約為成人的2倍)。故按體重計算,年齡愈小,每日需水量愈多。不同年齡每日所需水量見表11-5。

水的排出主要經肺、皮膚、汗液、大小便,其中皮膚和肺蒸發的水分為“不顯性失水”,是調節人體體温的一項重要措施。小兒排泄水的速度較成人快,年齡越小,交換率越高,嬰兒每口水的交換量為細胞外液量的1/2,而成人僅為1/7,故嬰兒體內水的交換率比成人快3~4倍,加上嬰兒對缺水的耐受力差,在病理情況下如果進水不足或有水分繼續丟失,將更易脱水。

2.體液平衡的調節功能不成熟小兒調節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的神經、內分泌、肺、腎等器官發育未完全,功能未成熟。新生兒和嬰幼兒腎臟濃縮功能只達成人的一半,因此,小兒在排泄同量溶質時所需水量較成人為多,尿量相對較多。當入水量不足或失水量增多時,易發生代謝產物瀦留和高滲性脱水。腎臟稀釋能力雖可達成人水平,但由於腎小球濾過率低,水的排泄速度較慢,若攝入過多,易發生水腫或低鈉血癥。

  體液平衡

體液的量與年齡、性別和體形有關。成年男性體液約佔體重的60%,女性佔55%,嬰兒佔70%。成人總水量的2/3在細胞內,1/3在細胞外。細胞外液約3/4存在細胞的間隙裏,稱細胞間液(組織間液);1/4在血管內,稱血漿。細胞間液分為功能性細胞間液和非功能性細胞間液。功能性細胞間液指能迅速和血管內液體或細胞內液進行交換,維持體液平衡的那部分液體。腦脊液、關節液及消化道分泌液等屬非功能性細胞間液,構成第三間隙,在維持體內體液平衡上所起的作用很小,但在病理情況下,第三間隙積液增多如腹膜炎病人腹腔內大量滲液,亦會導致體液失衡。正常人體中的液體在各部位的分佈相對恆定,它們之間不斷進行交換,保持着動態平衡。正常情況下,人體每日水的攝入量與排出量是相對穩定的。

通常每天通過呼吸和皮膚蒸發排出水分約850ml,這部分水的'排出是感覺不到的,也是不可控制的,稱為不顯性失水。為了消化食物,胃腸每天分泌的消化液約為8200ml,但絕大部分在迴腸末端和右半結腸被重吸收,只有150ml左右的水由糞便排出。成人每天從腎臟排泄固體廢物一般不少於35g,每克至少需15ml尿液才能溶解排出體外,因而每天尿量一般宜維持在1000~1500ml。以上可看出,正常人每天水的攝入量最低限度為1500ml,較合理的為2500ml左右。

  體液與滲透壓平衡

溶質在水中所產生的吸水能力(或張力)稱為滲透壓。滲透壓高低與溶質的顆粒(分子或離子)數成正比,而與顆粒的電荷、大小無關。無機鹽分子小,在水中又以離子狀態存在,故顆粒數多,產生的滲透壓大;葡萄糖分子雖中等大,但不能解離,產生的滲透壓次之;蛋白質分子儘管能解離,不過分子太大,顆粒數少,產生的滲透壓小。細胞內、外水的移行,基本上由細胞膜內、外滲透壓的差異決定。膜外Na+濃度下降,即滲透壓低,水進入細胞,引起細胞內水腫;反之,膜外Na+濃度增高,即滲透壓高,水出細胞外,造成細胞內脱水。但水在血漿和組織間液之間的交換,由於晶體(無機鹽、葡萄糖等)顆粒小,能自由通過毛細血管壁,使兩側晶體滲透壓相當,故水在血漿和組織間液之間的交換,主要取決於毛細血管內流體壓(使水出毛細血管)和有效膠體滲透壓(使水入毛細血管)。血漿內蛋白質不能透過毛細血管壁,它產生的膠體滲透壓對維持血管內的水分起着重要作用。體温37℃時,正常人的血漿總滲透壓平均為280~310mmol/L,低於280mmol/L為低滲,高於310mmol/L為高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