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的讀後感(通用19篇)

來源:文萃谷 3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雎》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雎》的讀後感(通用19篇)

《關雎》的讀後感 篇1

《關關雎鳩》當代作家蔡小蓉寫的長篇小説。蔡小蓉,生於70年代,就讀於武漢大學並留校任教。其文字不在辭藻,而在氣韻生動;其文字冰雪聰明,善解人意。著名作家嚴歌苓評價該書:驚人的才情,既古典又當代,既荒謬又浪漫

《關關雎鳩》是其寫作風格的典型代表作品,成書於20xx年。該書的前身是《日居月諸》,主要內容圍繞在九十年代一羣年輕留校教師,講他們居住在“筒子樓”的小空間不斷閃躲騰挪,從小視野窺看到大世界真實的再小了九十年代的愛情攻防、婚姻、生活態度、潮流風尚、娛樂交際、職場、生存之道等等。全書瀰漫着濃厚的懷舊氣氛,內藴和情懷高漲,顯得形象飽滿,鮮活,記憶深刻,給人以回味深長、經久不息的思考。

書中把塑造的多個人物形象統歸到W大的.宿舍樓,日局齋和月局齋。在這個小世界裏人們之間發生諸多事情,涉及到生活的各個角度,僅從校園中便窺見了社會的錯綜複雜,給現在的大學生,尤其是即將離校的畢業生以深刻的思考。

《關雎》的讀後感 篇2

讀完這首詩,可以想象我是一個文質彬彬的俊俏郎獨自在河邊徘徊,聽到明明嘖嘖的鳥叫聲,追着聲音看到河邊大樹上一雙關雎鳥,出雙入對,不禁滿懷孤寂。

無意間一個倩影映入眼簾,她優雅、嫻靜、温婉、端莊,看着令人賞心悦目,望着她沿着河流採荇菜,不禁心生憐愛。

誰想這一望竟久久不能忘卻,回到家中翻書撫琴,腦海裏總是她。我急切地想要與她説話,想要讓她陪伴我。這個念頭越來越強烈,夜晚躺在牀上,一閉上眼睛就是她,輾轉反側,不能入眠。好不容易熬到天亮,生怕下雨,又生怕她不去河邊採荇菜。

天公作美,有幸再次見到她。看到她心情就格外舒暢,由不得想要搭訕;生怕唐突的行為會讓她害怕,就嘗試着把琴搬來,為她撫琴,表明我的善意,希望她可以安心地聽我為她彈得曲子,更希望她能理解我的善意。後來我們漸漸相熟,我又搬來編鐘為她擊鼓,希望她能心情和悦,我也可以看到她温婉的'笑顏。古人遇到心愛的女子尚且如此傳情達意,將男方喜歡、呵護、急切等的心情描寫地淋漓盡致。時代在變,人性不變,男人遇到喜愛的女子一般無二。

《關雎》的讀後感 篇3

伴着關關和鳴的雎鳥,我獨自來到河中的小洲。

閒暇之時,偶爾能來到此等愜意之地,又何嘗不為享受?我這麼想。但總覺得似乎還少了些什麼。突然間,一位高挑秀雅的女子映入了我的眼簾,只見她身着綠羅衣,竹簪束髮,光潔白皙的臉龐,烏黑深邃的`眼眸,實在是少見的美麗姿色啊,令人心醉。我細思,這難道不就是可以娶以為妻的賢淑女子嗎?我入了迷。少時,不覺天色已晚,還未來得及與這位女子言談,她便款款離開。遇見,或許只是一眼,便能走進我的心中了吧。

曉看雲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從那以後,每每我閉眼就寢,那位女子的面貌就浮現在我眼前。無論是白晝,亦是黑夜,我都想再次遇見她,追求她,與她相伴餘生。但是,再多的愛意也只能化為思念,默默地想她,便使我徹夜難眠。

夢迴那日相逢,參差不齊的荇菜之間,隱隱約約有女子的身影,我奏起琴瑟,想要接近她;我敲起鐘鼓,只為取悦她。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夢醒時分,我終究還是得不到我心儀的女子,她也無法感受到我的真心。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等你。待到陌上花開之時,試問你可否緩緩歸矣?

《關雎》的讀後感 篇4

初看這個題目,以為這是一個浪漫唯美的愛情故事抑或又是一部穿越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過這本書,愛情絕對不是重點,但是卻不妨礙我一口氣就讀完。因為它的真實,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那些瑣碎的家長裏短,感覺我就走在這些場景裏面,像一個隱形人一樣,觀察着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無奈,妥協,計較,看着他們一年年,走過的路,發生的變化。

我是喜歡小魚的.,也許在她身上能找我的一些影子,單純,沒有經歷過太多的社會經驗,愛畫畫,對人真誠,在最後有自己的愛情歸宿和不錯的事業。我也不討厭戴菁,身邊也會有這樣的女孩子,她們漂亮,囂張,霸氣,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知道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得到想要的東西,在現代這樣的社會中,足夠強勢的女孩才能生存的更好。只是一直讀到最後,我也沒有能到體會到她到底是幸福的嗎?抑或這對她根本不重要。

其他的一些人無論是顏立菲和駱波,望裏鋒和羅曉姣等等,感覺這些人就生活在我周圍的鄰居里面,也許不再是筒子樓了,但是同樣的事情還在繼續,婚變,房子,出國,孩子。我看這書的時候有些悲觀,因為所有這些事都赤裸裸的擺放在我的面前,告訴着我,這就似乎活生生的現實。

《關雎》的讀後感 篇5

《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這首愛情詩是當之無愧的三百篇之冠。

這首詩寫了一位痴情“君子”對一位採荇菜的“淑女”的執著追求。用比興手法,引起下文,先言雎鳩的陣陣鳴叫,引起自己對淑女的愛慕之心,開頭委婉含蓄,奠定了全篇的基調。全篇以“求”為中心,分為三章,寫作者一見鍾情、朝思暮想、想象結合三部分,一唱三歎,迴環往復。作者用疊韻增強了全詩的`和諧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生動,讀起來朗朗上口。“君子好逑”反映了男子的坦率自然,也使全詩保留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一聯,描寫了淑女的美麗賢惠,勤勞忙碌的姿態,“流”極寫少女順着水流,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地採摘荇菜的姿態,使之富有動感與生機,也暗含了少女難求的意味。“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一句反映了求之不得的煩惱,悠哉一詞的疊用將作者長夜難眠的相思之苦刻畫得入木三分……巧妙優美的語言反映了複雜的心境:渴望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並存,一位少年的愛慕之心就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關雎》就是一篇“思無邪”的詩歌,它那淳樸自然的風格和複雜纏綿的情感值得品味。

《關雎》的讀後感 篇6

絲絛拂曳,獨釣河州。

悠哉閒遊,天水獨色偶掠鴻雀,傴僂稀往,握刀柄直耍個風響。竹路悠長,遠聞犬吠,少有孩提嬉鬧,寂清無風。走他半里現茅門,少年心性,腕間着力,刀白鋒澤,枯葉早落,唰唰欲折人家桃。

睥睨斬尾蘆渡天遠,間攬長絹緊發,望水江濤引輕愁。挑刀蕩浪水波,幽幽,悠悠。風起微蕭,想來春到。唯見暮浪擊殘,想罷未得心上喜悦,輕歎岸到村郭。

持劍,擊節疾,拍聲張。轉腕甩花樣,劍光乍泄輕寒,明映燭光月白。叱吒助興,利刃破空突刺,收勢翻身疾轉,點腕左右微動,連綿起勢。斬影連環泄幕光,展騰躍激昂,落地劃作劍弧,凌厲張揚。三疊拍息,驟然收勢。餘威震,銀龍吐息歸鞘,之餘清鳴悠越。

撇頭忽見那女子身影,白衣同流蘇飛揚,或是偶然遇到露得風姿,倒是見笑。

只有這一眼,忘不了——

在夜深人靜是偶爾想起她,憶起那是全世界的光都彙集的閃亮——憶起初見時的.那一撇,每一處細節,每一處情景,憶起她半遮半掩的淺笑和她逆着光的影子。

輾轉難眠,只知道她是我的光。

《關雎》的讀後感 篇7

詩經,就如古樸的石階:雖陳舊,卻已屹立千年;雖古樸,卻載滿了人情冷暖。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我讀到的關於《詩經》的第一句句子。那時候的我學習《關雎》,什麼都不懂,就只能聽老師給我們講它用的各種寫作手法和它所表達的意義。而如今,老師講的我早已忘記得一乾二淨,唯一記得的.就只有那其中承載的滿滿的濃情與少年求而不得的深深無奈。我也已經不再像曾經那樣只能“聽老師講”了,我已經可以獨立地從我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它,不再完全依賴老師的講解。詩經,可以在我彷徨躁動時給我清風般的撫慰。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室宜家。”《詩經·桃夭》是我在整部《詩經》中最喜歡的一首。《桃夭》雖是一首婚嫁讚歌,但寫的卻是對即將出嫁的女子的美好祝願。《桃夭》中雖無對女子的粧容進行描述,但是卻通過對桃樹的描寫,從側面展現了女子的美麗。雖無直接表達對女子的祝願,但是卻通過滿樹的果實和茂密的枝葉,表達了他對女子的祝福。詩經,可以在你孤獨無助時給你陽光般的安慰。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戰事不斷,戍地不穩,戰士背井離鄉,妻兒孤苦,老母年邁。但倭寇猖獗,又豈可棄國家於不顧?無奈只能辛苦家人,在戰場為國家而廝殺。或許家人會怨他,不理解他,但他對國家無愧,這就夠了。而真正的勇士,要敢於直麪人生的挫折。詩經,可以在人迷茫時如燈塔般為人指引方向。

每個人心中都有不滅的熱情,每個人都有過去,每個人都有故事,或許人生本就是一場一場又一場的戲,聚集,然後淡然的離去;生命本就是一次一次再一次的輪迴,出生,然後孤獨的死去。我們不停地記錄一張張面容,與別人一次次相遇,再一遍遍的擦肩而過。我們走的道路雖各不相同,但最終我們必將去往同一個地方。

若你感到彷徨躁動,《詩經》可以給你清風般的撫慰;若你感到孤獨無助,《詩經》可以給你陽光般的安慰;若你感到迷茫,《詩經》則可以像燈塔,為你在重重迷霧中指引方向。讀《詩經》,其實不在於你看了多少,而是在於――你懂了多少……

《關雎》的讀後感 篇8

《詩經。考槃》為隱逸詩之鼻祖,謳歌士大夫的一個重要選擇——歸隱山林。

自古讀書人常走兩個極端,一則出仕。二則仕途挫折後隱居林下,詩歌賦畫,更有成就者著書立説。“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為什麼只走兩個極端?因其四肢不勤、五穀不分?因其手足無力、恥於百工?是,也不是。表面客觀正確的疑問,回答不了中國傳統讀書人的骨氣問題。

如今的讀書人有更多的中間道路可以選擇:經商、從軍、自由職業等等。這雖然是時代的進步,但傳統意義的讀書人總是迂腐地選擇一種極端,一種用畢生熱情去熱愛和創造的東西。因此他們之中的傑出者不斷走上人類某個領域的頂峯,成為千古不朽的大師級人物,如一生只寫一部書的李時珍、曹雪芹。相比之下,當代名家充其量不過一巧匠。

所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內聖外王,不得已立言。內聖立德,外王立功,不能實際舉帝王之業,以推聖人之道,才退而立言。著書立説為最後,不得以後為之。恍然明白相聲大師馬三立簡單名字的深刻內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常常流連往返於詩經中這些讓人陶醉的詩句中。《詩經》本稱“詩”,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被儒家列為經典之一。《詩經》編成於春秋時代,共三百零五篇。詩歌形式以四言為主,運用賦、比、興的手法,其優美篇章描寫生動,語言樸素優美,聲音自然和諧,富有藝術感染力。

在《詩經》裏不但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而且應該説她所表現出來的純潔的愛情,過人的智慧,積極的生活態度,對現實的滿足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完全是超越現代、超越時空的!

讀《詩經》足以靜心、淨心:《詩經》語言樸實,思想單純,沒有現代人們的那浮躁和不安分。閲讀《詩經》,就會被文字裏的純淨所感動。當我心浮氣躁的時候,看幾章,便能沉下心來,安心學習,安心工作。

讀《詩經》足以踏實、專心:《詩經》教會我每一步都要踏踏實實地走,才能到千里之外,留心生活中的每一點滴,珍惜現在,努力工作,日久堅持才能成為富有者,只有專心致志、刻苦鑽研,才能成為成功者。

讀《詩經》足以返樸歸真:《詩經》猶如東方的聖經,記錄着農業文明最古老的光榮。《詩經》內的人們生活在離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門前的原野、山巒、巖石,無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人們聆聽着大自然蒼老的聲音和人類年輕的聲音,充滿感恩的心情。他們遠離充斥着慾望、高音喇叭的現代生活。這正是現代人所缺少的特質。

《關雎》的讀後感 篇9

周代,禮教初2113設,古風猶存,5261青年男女的自由戀愛尚少禁忌,所謂4102:“仲1653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周禮。媒氏》)在《詩經》中有許多男女戀情詩,而戀人之歌,多集於《國風》。國是地區、方城之意,風即指音樂曲調,“國風”即各地區的樂調。《國風》取材於各地的民間歌曲,反映了當時各地的民俗風情。而男女戀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國風》中也頗多涉及。

《詩經》第一首便是以愛情為題材的詩歌《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以《關雎》為始篇,列來眾多注家的評價多為淑女以配君子,説明在我國古代愛情便成為了詩歌的重要主題之一。

《毛詩。大序》中説“詩者,志之所至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詩歌由內心的感發所產生,而愛情是人類最純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詩歌來歌頌的。《詩經》中的愛情詩類型多種多樣,涉及到愛情的酸酸甜甜:有寫幽會親暱的《邶風。靜女》,有寫情侶春遊的歡快的《鄭風。溱洧》,有寫兩情野合歡娛的《召南。野有死》,有寫飽含思念的《王風。采葛》,有寫情女想情郎的《鄭風。子衿》,有寫情侶鬧彆扭的《鄭風。狡童》,有寫意中人不可求空餘恨的《周南。漢廣》,有寫表現意中人難以親近的.《秦風。蒹葭》,有寫失戀苦澀的《召南。江有汜》,有寫遭到家長干涉的《鄭風。將仲子》,還有反抗家長干涉的《王風。大車》。從以上的這些列舉中我們可以看出,《詩經》中的愛情詩廣泛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男女愛情生活的幸福快樂與挫折痛哭,在閲讀中我們能夠體會出詩歌中充滿坦誠、真摯的感情。

在愛情詩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來寫的,她們對於愛情的追求是大膽的而且熱烈的,這也許是因為那時古樸的民風使然吧。如《鄭風。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讀後給人一種民生純樸的感覺,《詩經》裏這一篇僅用短短几句對話,便把情人相戲的情景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來寫的以外,以男性口吻來寫的詩也很能體現女性在戀愛中開愛的情趣。如《邶風。靜女》這首詩便以男子的口吻寫幽期密約的樂趣: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躑躅。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説懌女美。

《關雎》的讀後感 篇10

《詩經》猶如中國的《聖經》,雖一篇短短數十字卻承載了深厚的文學底藴,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王小波説過:“人光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應該有一個詩意的世界。”

初識《詩經》,緣於一部電視劇,劇名已忘,但那主角,他所吟的《關雎》卻深印腦海。

翩翩一公子,踱步橋上,手持摺扇,抹額垂下,眼含笑意,一邊搖頭一邊吟誦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笑聲沉醉,彷彿在撫摸着沉醉在春風裏的柳枝。那一景,朦朦朧朧,卻讓我的筆端開始有了一絲畫意。

再見《詩經》,是在一堂語文課上,老師講解“死生契闊,與子成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僅一句,十六字,誓言,依稀看見了兩鬢霜華,相互依偎,那麼美好,那麼讓人神往。那一刻,清清晰晰地,給我的文字添上了一分詩情。

而今,深交《詩經》,是在背誦“我愛記詩詞”時,邂逅了“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簡短的詩詞,飽含的深切祝願,讓我動容,古人真情流露那麼樸實,又那麼雅緻。

於是,我便買了一本《詩經》,閒時讀讀品品。讀來,發現《詩經》的作者大多都是佚名的,為什麼呢?疑惑在我腦海中盤旋,促使我順着詩句,浮想聯翩……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好像聽見了來自一位久經沙場,身體千瘡百孔的戰士,豪飲一罈濁酒後略帶醉意的嘶吼。“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讓我彷彿看見了一個站在城牆上,穿一身素衣,青絲舞動,望穿秋水,卻不見意中人的女子,低低吟着“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使我領略了一幅人民繁重勞作的風俗畫,她們勞累的神態好像在哭吟着一段沉重的歷史……

這麼看來,當時不論身份地位,誰都可以借詩來抒發自己的感受。而現今,我們的詩意,哪裏去了?

這一角,大多拿着手機,那一角,大多敲擊着鍵盤,都沉醉在忙碌中,忙着追求金迷紙醉的生活,忙着捕捉燈紅酒綠的'.喧囂,獨獨拋棄了那份本應在骨子裏的詩意,在快節奏的生活裏迷失了自我。

我想,可否靜下心來,慢慢翻閲一本《詩經》,傾聽來自古代民間那些樸實無華的勞動者的故事,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等方方面面……都在《詩經》中淺淺吟唱。

願《詩經》的墨香能浸透每位讀者的靈魂,永遠憧憬着“詩和遠方”,尋找生活中的詩意。

《關雎》的讀後感 篇11

一個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件事莫過於情竇初開了。喜歡一個人,並追求她的感覺,應該正如《關雎》和《蒹葭》中描述的一般吧。“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那美麗的河岸邊啊,有一位賢淑的女子。她或許有着窈窕的身段,或許有一雙明眸善睞的眼睛,雖然知道追求她並不容易,可是我還是想試一試。這不正是我們喜歡一個人的時候的感覺嗎?或許她就是我們心中的.白月光,有着美麗的外表和良好的品德。我們為其傾心,為其蹍轉反側,夜不能寐,用自己所有的能力和才智去討她歡心。正如張愛玲説的一般:“愛一個人,他就會變得很低很低,低得卑微在塵埃裏開出花來。”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這是詩經《鄭風.風雨》中的詩句,講述了一位喜歡着心上人的女子,苦苦地在風雨中等候着他歸來的心境。這與我們在喜歡一個人時苦苦等候的心情何其相似!似乎見到他,心中也歡喜了起來,連天空也因為他的到來而放晴,烏雲也因他而散開......這首詩為我們生動而形象地描述了在等待心上人時,温柔又美好的心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這是《國風.鄭風.子衿》中的詩句。也是我們在思念戀人時廣為引用的句子。哀婉纏綿的訴説了女子對情郎的思念,甚至於連他衣服的顏色都記得。情深至此,令聽者歎息,聞者動情。遠方的情郎啊,你為何還未歸?你可否知道,我在為你牽腸掛肚?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灼灼的桃花映照着新嫁娘通紅的嫁衣和嬌羞的臉頰,應該是女孩一生最美的場景了吧。新娘出嫁,火紅熱烈的氣氛之下,是她對未來婚後生活的嚮往。出嫁,就意味着將自己的下半生與另一個人相互捆綁,榮辱與共,禍福齊度。而這首詩,也貼切地形容出了一個新嫁娘的心情,希望自己的品行能讓未來的公婆滿意,能有美滿的幸福生活和愛自己的丈夫......

詩經中的愛情往往是簡單而純粹的,不會穿摻雜過多的功利成分和目的性。他們不會考慮地位、名分、金錢,只是帶着對愛情的期盼,去熱烈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詩系情感,情於吾詩中。詩經總是能夠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情感體驗,給予我們許多的新的領悟。我們應多多研讀詩經,養出自己的“詩心”。

《關雎》的讀後感 篇12

伴着關關和鳴的雎鳥,我獨自來到河中的小洲。

閒暇之時,偶爾能來到此等愜意之地,又何嘗不為享受?我這麼想。但總覺得似乎還少了些什麼。突然間,一位高挑秀雅的女子映入了我的眼簾,只見她身着綠羅衣,竹簪束髮,光潔白皙的臉龐,烏黑深邃的眼眸,實在是少見的美麗姿色啊,令人心醉。我細思,這難道不就是可以娶以為妻的賢淑女子嗎?我入了迷。少時,不覺天色已晚,還未來得及與這位女子言談,她便款款離開。遇見,或許只是一眼,便能走進我的心中了吧。

曉看雲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從那以後,每每我閉眼就寢,那位女子的面貌就浮現在我眼前。無論是白晝,亦是黑夜,我都想再次遇見她,追求她,與她相伴餘生。但是,再多的愛意也只能化為思念,默默地想她,便使我徹夜難眠。

夢迴那日相逢,參差不齊的荇菜之間,隱隱約約有女子的'身影,我奏起琴瑟,想要接近她;我敲起鐘鼓,只為取悦她。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夢醒時分,我終究還是得不到我心儀的女子,她也無法感受到我的真心。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等你。待到陌上花開之時,試問你可否緩緩歸矣?

《關雎》的讀後感 篇13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對於《關雎》,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在我們的一同認知中,這一首愛情詩是寫“君子”對“淑女”的追求。第一組便是關雎,朱熹説:“雎鳩,水鳥”,“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並遊,而不相狎。”雌雄相依,“相與和鳴於河洲之上”。關雎雌雄成雙,在水中的陸地上和鳴,自然能夠引起求女君子的同感。對於自己的心上人,他朝思暮想,但卻只能遠觀,不能領回家。第二組是採擇荇菜。如果水裏的荇菜非常繁茂,就必定引來附近的女子採摘。其中的一位,便是這君子看中的淑女。我想,此時此刻,君子一定希望自己可以化身荇菜,被淑女採去,那麼,這是多美的事情。第三組是君子求女,這便是關雎和採摘荇菜後最重要的含義。關雎,是耳中所聽;荇菜,是眼中所見;求女,才是君子心中所思。可愛情往往並不順利,“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心意未能如意,追求未能如願,日夜心頭在牽掛。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覆去難以成眠。

《詩經》的美感,是原汁原味的,不加修飾的。讀着它,如同穿越到幾千年前,被鎖定在記憶中的山野鄉村城市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男情女家,婚喪嫁娶,民間閒話,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如此的真實。這些都真真切切的存在過,真真實實的發生過。讀《詩經》,讓我感受到文字的精緻之美。《詩經》,還充滿了音樂性。字裏行間裏充滿了節奏感和韻律感,讓我彷彿聽到了遠古歌謠的合唱,字字句句,重重疊疊,色彩斑斕,如浪般,又如細雨。古代詩歌散文有兩大源頭,一為《楚辭》;一為《詩經》。《詩經》則不同於《楚辭》的浩浩乎奔瀉而下,翻開《詩經》就好似聞到了百年老酒開壇後飄蕩千年醉人的醇香,優雅輕揚。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采詩官搖着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和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一起,構成了今日的《詩經》。它讓我們看到了、感知到了幾千年前的故事,透着文字,彷彿回到了遙遠的先秦時代,他們坦然率真,他們愛憎分明,才能使簡簡單單的詞句落在心裏。沒有格律限制,不講究遣詞造句,因為這份不加雕琢的天然,不矯飾,不刻意,讀起來讓人歡喜。所以這份真誠的天然儀態,便是詩經最大的寶藏。

《關雎》的讀後感 篇14

説《詩經》就定然不能不説《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讀到的也是最為人熟知的一句詩經經典了,在我們青澀的年華里,多少人曾經為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與愛情有關的字句篇章。事實上,《關雎》還是《詩經》的第一篇,少時學《關雎》,記得老師只是不停地給大家講解着其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如賦比興之類云云,今時今日,那些修辭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記,然而誦讀詩文時抑揚頓挫的語調和同學們懵懵懂懂的笑聲,我們永遠無法忘懷。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每次讀到這句,胸中都會湧起一股莫名的'衝動,每個人都有過去,每個人都有故事,或許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物是人非的交替,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永無止境的輪迴吧。詩句中,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思緒紛繁,百感交集。那些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鬥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我們呢?我們經歷過一些事,看過一張張面孔,一次次遇見,同時也一次次擦肩而過,雖與征夫殊途,實際上我們同歸。在未來的日子裏,或許我們仍然會繼續這樣的生活,但是隻要自己覺得沒有遺憾,生活應該都是完美的。

《關雎》的讀後感 篇15

《關關雎鳩》當代作家蔡小蓉寫的長篇小説。蔡小蓉,生於70年代,就讀於武漢大學並留校任教。其文字不在辭藻,而在氣韻生動;其文字冰雪聰明,善解人意。著名作家嚴歌苓評價該書:驚人的才情,既古典又當代,既荒謬又浪漫

《關關雎鳩》是其寫作風格的典型代表作品,成書於2002年。該書的前身是《日居月諸》,主要內容圍繞在九十年代一羣年輕留校教師,講他們居住在“筒子樓”的小空間不斷閃躲騰挪,從小視野窺看到大世界真實的再小了九十年代的愛情攻防、婚姻、生活態度、潮流風尚、娛樂交際、職場、生存之道等等。全書瀰漫着濃厚的懷舊氣氛,內藴和情懷高漲,顯得形象飽滿,鮮活,記憶深刻,給人以回味深長、經久不息的思考。

書中把塑造的多個人物形象統歸到W大的宿舍樓,日局齋和月局齋。在這個小世界裏人們之間發生諸多事情,涉及到生活的各個角度,僅從校園中便窺見了社會的`錯綜複雜,給現在的大學生,尤其是即將離校的畢業生以深刻的思考。

《關雎》的讀後感 篇16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關於“詩經”的專題課文,每首詩都各具特色。唯《關雎》這首寫愛情的詩,令我久久不能忘懷。

學過這首詩,我的腦海中常常反覆吟唱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這首優美戀歌牽動着我對愛情的思考。

《關雎》是詩經的首篇,它表達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與追求,我還覺得這首詩表達了男主人公愛而不得的憂傷和惆悵之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君子愛淑女,卻愛而不得,無法入眠。當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只是覺得很有趣,但並沒有切身的體會。

但是有那麼一次,外地工作的姐姐獨自回來了,留姐夫在他鄉,我纏着姐姐和姐姐一起睡。夜裏,姐姐翻來覆去,遲遲無法入睡。現在回想起來才似乎有些明白,那時的姐姐不正是“寤寐思服,輾轉反側”嗎?

愛情真是人類神奇的情感。八年級上冊語文書有一篇羅素的短文,也談論了愛情是羅素一生追求的目標之一,他這樣説“我尋求愛情,首先是因為它帶來狂喜——它是如此令人心醉神迷,我常常會為了這種短暫的歡樂而犧牲餘生。我尋求愛情,其次是因為它能孤寂——身臨這種難耐的孤寂。一個人戰慄的目光會瞥過塵世的邊緣,直透那冰冷而不可測的無生命的深淵。我尋求愛情,還因為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了古今聖賢和詩人在夢想中描繪的天堂的神祕縮影。”看來,愛情是人類美好神聖的情感,尤其是“發乎情,止乎禮”的君子和淑女的`愛情更是最美的詩篇。

但是現在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正是讀書的好時機,顏真卿説:“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現在的我們就應該奮發圖強,努力學習。要為學習而“寤寐思服,輾轉反側”,要為學習而“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且讓將來最優秀的自己能遇見最優秀的那個他。

《關雎》的讀後感 篇17

你在河岸那頭,好似決絕的回望,笑回我的多情。

陳年的杜康啊,解不了三千年的憂,卻醖釀了三千年的期待,純而烈,心裏的話帶着酒香,醉不了你的芳心,愛的呢喃是那麼的'甜蜜哦。入腹三千杯,湮滅幾世愁,卻只是換回了你的一個字。

三千年的寤寐求之,三千年的輾轉反側,琴瑟未調,鐘鼓未敲,冷了千年明月,成萬世滄桑,也許,某一天,突然想再聽一聽那歡快的曲子,愛情的旋律呵,有了一種感動,如潮起,飛湧於天際,漫舞于山崖,有一種刻鏤心肺的感動源自亙古的記憶。

塵封了吧,追求了三千年,我是你温柔勸退的潮,不斷地清洗着別人走過的成雙成對的幸福,卻使我更加堅定了三千年的信念,讓我一次一次的在你的面前大聲宣誓海枯石爛的永恆,更讓我逾越了三千年的黑暗津渡,然而,還是換不回你的兩個字。

蔚海藍天,潮起潮落,浩渺蒼穹,物換星移,唯一不變的是雋永的情懷。

那斑駁的倩影,是天空對大地的承諾,“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是我對你的承諾。發乎情而止乎禮,但我仍有“萬千軍馬吾往”的膽識,卻從時間的風裏搔首踟躕,揣測着你的芳心為誰開放,情意徘徊的我,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夢幻,我樂意想象,當雍容高貴的你出閣時,我喂好迎親的白馬,踏過萬花叢,做那最幸福的新郎。

《關雎》的讀後感 篇18

《關雎》是《詩經》詩的開篇,從西周初到春秋中葉,約500年的的時間,古人就只選送了305篇詩歌,流傳給後人,人均1.98年才出一首,所以,《詩經》是所有詩文文化的源頭,這個評價一點也不為過了。古人,要想成為文化人,甚至只要你有點讀書的理想,就必讀《詩經》。

今日,時光靜好,就拿出一本《詩經》,以前從來看不下去10篇。最近想讀這本書,是因為讀了南懷瑾的書,也看到許多成功人士都從古文化經典中尋找到了為人處世,工作生活的智慧,就突然覺得是時候該靜下心來讀書了。

《詩經》第一篇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關雎》,《詩經》那麼重要,那麼,《關雎》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那麼,為什麼編者會把眾多的國風中的這篇放在開頭呢?

首先,我們説説,風雅頌,為何把風放在開頭,而不是頌。風是採集民俗歌謠的詩篇,也就是老百姓在勞作時,用於娛樂抒情的歌。勞動人民是智慧的源泉,是國家的主體,反正,百姓就是很重要,興亡都取決於他們。他們的所思所想自然要放在第一位。

那百姓的思想很多,為何又把這篇追求愛情的詩歌放在第一呢?愛情是人最基本的高尚情懷之一。因為它的對外性和可變性及專一性,所以愛情常成為折磨人又讓人慾罷不能的東西。親情和友情則不會這樣。大家看了國風就知道,很多關於女子出嫁男子娶親,婚姻變化,思念徵人的詩,其實皆源於愛情。有之,福也,亂之,禍也。很多錯誤的決定,衝動的懲罰,當然也有成功的動力,都源於愛情,所以,把男青年追求心怡女孩的詩放在開篇,符合人性人情。

有好學的小夥伴,就會問,為什麼不把一篇愛得熱烈的詩歌,比如《桃夭》?我想這就是《詩經》表達情感強度上的`一個標杆,也是詩歌表達情感的一個限度,哀而不傷,《關雎》中男青年得不到自己的愛情,沒有撕心裂肺地哭嚎,沒有怨恨報復放棄,而是,即使我轉轉反側很難受,但是我還是對自己的愛情充滿嚮往,好,姑娘你暫時沒答應,沒關係,我要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就是我要彈着琴瑟來取悦你,我要敲着鐘鼓取悦你,直到你答應嫁給我。是不是很理性很剋制,這就是表達感情的最佳狀態了,傷心有個度,悲觀有個度。同樣的,高興有個度,愉悦也有個度。這就詩歌的美。寫出來,唱出來都令人陶醉。

《關雎》的讀後感 篇19

作為《詩經》的開篇之作,《關雎》代表的是一種已經被遺忘在了歷史的拐角處,被掩埋在現代人追求浮華的'靈魂深處的純粹。當我讀到這首小詩時,怦然心跳的感覺是那麼地清晰,彷彿自己便是那位顧盼東西的守望者。我想,這應該就是這首小詩之所以能夠如藤如蔓,縈繞在讀者心中的美麗所在。

一字一句,簡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這般年紀的也能誦讀得抑揚頓挫。可是,這簡單的字句之後,卻隱伏着一種令我半懂不懂的綿長思緒,恍惚間由書頁間逸散而出,潛入我的衣袖之間,再也排遣不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