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會實踐日記範文彙編九篇

來源:文萃谷 2.74W

很快一天又過去了,我們對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日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社會實踐日記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社會實踐日記範文彙編九篇

社會實踐日記 篇1

“明天就要出發了”睡覺前大家都要不約而同的感慨一句!是啊,就如寒窗苦讀十二年,明天就要上考場一樣,既興奮,又緊張。興奮,是因為我們將盡一個多月的計劃與準備明天就要派上用場,有所斬獲了;然而,對社會的“無知”又使我們萬分的緊張,不知道明天將要發生什麼,我們應該怎麼辦?

今天大家都起的很早,倒是我和陽仔拖了組織的後腿。從大家飽滿的笑容上可以看出大家的興奮程度,一向熬夜忙於操作的幫幫(劉冰)今天精神倍增,可見昨天晚上大家睡得都很早,對於這次出行大家都很重視。

一路的顛簸之後,下了汽車,我們終於踏上了冶源的熱地,到時已是下午5點多。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冶源的老鄉們是相當的熱情,不但親自開車接我們,還為我們安排了旅社。沒想到大家對我們還未踏入社會半步的毛頭大學生甚是尊重。大家受寵若驚,表示更要百倍努力的投入到這次社會實踐中,為此,隊長提出召開第一次正式會議,會上重點討論了這次實踐活動的實現形式並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對原計劃的日程安排作了調整。隊長分配完任務後,大家開始收拾着裝,蓄勢待發。

社會實踐日記 篇2

七月流火,伴着此起彼伏的蟬鳴和萬里無雲的明淨藍天,我們在這裏出征,空氣中到處是激動的喜悦。

我們拿着思想的武器上戰場,今天的出征將會是我們人生戰場上一場值得永遠記住的精彩“戰役”。

早上九點,簡單而嚴肅出征儀式結束後,我們收拾好厚厚的行囊,踏上了開往九江的火車,我們的心情難以平靜,激動又興奮。一路上,將已經很完善的方案一次次討論,一次次修改。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很多大學生為之嚮往,作為祖國的青年一代,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到基層,到農村,用我們的知識與能力在那片厚藴的土地上揮灑我們的汗水與青春。

我們相信,憑藉我們的激情和努力,一定可以圓滿的完成各項活動任務。

經過7個小時的火車旅途又坐了近兩個小時汽車,我們終於來到了這個叫做彭澤的縣城。

寬闊的馬路,熱鬧的夜市,樸實的百姓。想到我們要在這裏完成各項活動,心情興奮而激動。

在這裏我們將會書寫青春歷練記,雖然這個“征途”也將會是困難重重,坎坷不斷,但我們那顆火熱的心卻依舊嚮往,我們相信逆境中的成長將會是最燦爛輝煌的。

社會實踐日記 篇3

現在我在家裏,什麼事情、家務活,父母東搶着做,從來不讓我幹家務,因此,使我都養成了一個壞習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為了改正這個壞習慣,我在心底暗暗地下定決心:我要自立。

但是,當我每次去收拾碗桌的時候,看見碗、盆裏,筷子裏,勺子裏的油膩時,我就會覺得非常噁心,丟下碗筷,讓爸爸幹完活後再洗!

社會實踐日記 篇4

7月12日,凌晨時候記得有幾次閤眼靠在座位上,又替她拾了幾回滑落的衣裳,天邊就慢慢泛起了魚肚白,我們知道火車已經進入了河南,便一起靠在桌板上想一睹華北平原的風采,八百里平川會是什麼樣子呢?田野裏瀰漫着朦朦朧朧的一片霧氣,視野並不開闊,我們又在這樣的一種期待中草草地洗漱了一番,直到陽光終於穿透了薄霧,田野的輪廓才顯現了出來。果然名不虛傳!田野裏種滿了青翠的玉米苗,不遠處有一排排高高的白楊樹,從它們中間穿過去,看見的仍然是一望無際平坦碧綠的田野……坐在旁邊的一位河南姑娘分外健談,對着我們一羣從南方趕來的年輕人説春播秋收,説生活愛情,説洛陽牡丹,説名勝古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讓我們都感歎不已!

列車充滿激情,一路上歡快地向前行駛,經過洛陽、三門峽、潼關、然後到了西安。下午四點多走出西安火車站,從交通地圖上我已經發現一出站面對的就是明代的古城牆,腦海中同時也浮現出《高興》裏劉高興和五富初來西安城的景象,然而不同的是它主要反映西安城裏的本土市井生活,我們從出站一刻起就發覺它是一座國際大都市。去延安的火車是晚上十點,我們便在西安度過了最初的幾個小時。街道上車水馬龍,中外遊人摩肩接踵,傳統建築與摩天大樓相映生輝。那一刻,從鐘樓鼓樓旁經過,遊走在風情街道,還到了書院門,我想我油膩蓬亂的頭髮、佈滿血絲的紅眼睛,還有三天未修的胡茬,彌散着汗臭味的衣裳,有沒有在西安引來驚訝或者鄙視的眼光呢?這是西安給我的最初印象,還是我留給西安的最初印象?

十點鐘就要到了,賣優先票的鐵路工作人員仍在抓緊時間大喊大叫,燕姿站在我旁邊,我們即將為又一次的列車行程“爭分奪秒”,雖然我們都有坐票,但是這龐大而無序的隊伍也確實令人顧慮不少。開往延安的火車非常温馨,似乎每個座位的旅客不是親朋就是好友,這麼美好的一個開端,當明天我們抵達,是不是會經歷一段夢幻的旅程呢?

社會實踐日記 篇5

軍訓的日子有悲有喜,有苦有甜。大多時候我們都在太陽下訓練,但我們也有歇息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樹陰下聊天、唱歌。我覺得最快樂的時候是大家一起包餃子。

輪到我們自己包了,我的第一個作品是十分失敗的,因為我沒看清楚她是怎麼包的,結果包出來的餃子外面連褶皺都沒有,被老師狠狠的罵了一頓。

社會實踐日記 篇6

今天是我們“尋文化、緣非遺”暑假社會實踐小分隊出征的第一天。

非物質文化遺產問卷調查的第一站定於定海文化中心。8點30分我們在學校正門集合出發。機智的隊員們在等車時間便對公交車司機、乘客等進行調查。依據昨晚的分組,“尋緣”成員們4人一組,以文化廣場為中心從4個的方向向人羣進行調查。總是説第一份問卷時最艱難的,但由於之前有做過類似的兼職,所以相對輕鬆。或許是因為我們是學生的緣故,路人們很配合,積極性也很高,而且在問卷中也和我們進行了短暫的交流。特別是舟山市老幹部活動中心的老人們,在完成問卷後,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向成員們講述了自己青少年時期看劇聽書的趣事,成員們受益匪淺。

“我覺得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年輕時常常能去聽人家講走書(翁洲走書),現在都不常見了。現在的青少年大多喜歡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不太重視。你們這樣的活動是非常好的,學生就要多重視這些老的文化。”一位參加了抗戰文革的老紅軍如是説。

之後瞭解到,這個老幹部活動中心大多都是政府機關單位的退休人員,他們大都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佼佼者,參加77年的高考後進入大學深造,後又參加了各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所以在退休後依舊重視社會時事,關注文化建設。他們常常聚在一起讀書看報,舉辦攝影等活動。所以對於我們學生暑假這些社會實踐非常的支持。

通過這次活動,我收穫的不僅僅是對非遺知識的瞭解,與人溝通能力的鍛鍊,更多的是在與老人們的交流中,感受到的老人們對於文化的熱情和重視。老人們這種不服老,熱愛知識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這次問卷調查圓滿完成,但依舊存在一些不足。相信在今後幾天的活動中我們會越做越好。

社會實踐日記 篇7

第二天,我們實踐活動是挖山芋,我們手拿小鐵鏟排着隊,浩浩蕩蕩來到山腳下的菜地裏,我被亂七八糟的山芋藤繞得眼花繚亂,看着旁邊得夥伴忙得熱火朝天,我也趕快開闢了一塊芋地,開始“動工”,我一眼就看到一塊露出地面一點兒的“千年大山芋”,我想着它那大大的模樣,心中一陣激動,拼命地刨啊刨啊!也許芋皮被泥土包裹得太緊,也許我太怕傷害到山芋,也許是我手勁兒太小……那“千年大山芋”就是不露面。我改變了戰術,狠狠地將鏟子插入泥土深處,並旋轉鏟子,泥土被挖走了,但是“千年大山芋”仍舊在泥土裏睡覺,我急紅了眼拋開鏟子用手去抓山芋藤,我猛得一提,“啪”的一聲藤斷了,挖掘工作更加艱難,這時,“大力士”丁恩來了,我像看到了救星一樣央求他幫幫我,只見他抓緊僅剩的那點山芋頭,像開車人掛擋一樣左右搖晃了幾下,再使勁一拽,“千年大山芋”總算被拽出來了,我走近一瞧:傻眼了,“千年大山芋”變成了“半年小山芋”。我搖了搖頭,歎息了一聲“唉!”心裏那個酸呀!

社會實踐日記 篇8

我覺得暑假不僅是是讓我們休息、放鬆的,更是讓我們參加社會實踐的好時機。這回我到黃姑鎮上小姑姑的店裏玩,就遇到了對我自己的挑戰。

“天嬌,走,咱們發宣傳單去!”小姑姑的嬰兒用品店剛在黃姑鎮是落腳,由於這裏的居民消費水平與需求都不高,再加上這是家新店,沒有多少人知道,小姑姑就打算靠發一些宣傳單來增加知名度。

於是,我就無奈被小姑姑託上,一條馬路,一條馬路地去發宣傳單。開始,我心裏想得可美啦!靠我這條三寸不爛之舌,準能打動千軍萬馬來這裏消費,準把門口圍個裏三層外三層。可想終究不夠,還得行動啊!

剛開始,我的熱情燃燒着,逢人就“小姐、阿姨、叔叔”的叫,我總算體會到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意思。可是別看我表面上輕鬆自在,心裏可卻在做着掙扎啊!真希望我一眨眼街上的人都消失了,這樣我也有理由好不發了,可惜這根本不可能。

小姑姑對我説,主要是針對哪些有孩子的年輕媽媽,可我剛想把宣傳單給那個年輕媽媽,心裏一抖,手又縮回來了,我從沒幹過這種事啊,再説了,我見小姑姑也沒這個膽子,一條馬路過了,我發了7張,她才發2張。我想過半路逃跑,但這樣做可太不負責任了,這一向不是我的行事作風。

所以,我還是決定繼續一路走一路發。先前還是蠻冷清的,一條馬路上只發掉兩三張,可一到菜市場門口,看見那麼多人,我一路鼓起來的信心與膽量一下子灰飛煙滅了。我快步走過,想躲開這羣人。走過了,我又想那麼多人肯定發得掉,可是轉念一想又害怕了,太矛盾了,我彷彿自己和自己吵起了架。

回到店裏,我一看自己手中還是那麼一疊,而小姑姑的手裏已是空空如也了。我真覺得自己怎麼這麼膽小,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這件事情對我有益無害,因為這次行動不僅鍛鍊了我的膽量,而且增加了我的溝通能力。這次社會實踐總算是完成了,看來還真是不虛此行啊!

社會實踐日記 篇9

7月6日,與往常一樣,我今天也是一大早就起來了。但心情卻是格外的興奮,因為我們今天探訪的目的地是我們蘭秀文化博物館。與前幾天的秀山海島濕地的調研、宣傳工作不同,我們今天可以稍稍輕鬆一下,去欣賞一下蘭秀文化博物館的珍藏,進一步深入的瞭解秀山鄉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歷史變革等,從而為秀山鄉的發展提出更合理的意見。

事先了解道,蘭秀文化博物館坐落於秀山鄉北浦,其前身為“天趣園”根雕盆景展覽藝術館,由明清時期的老宅院修繕而成,共有9個房間,是一幢土木結構、古色古香的四合宅院,佔地1000多平方米。內設厲駭谷先生紀念堂、名人書畫作品陳列室、蘭秀文物博物館、“蘭秀幫”海運史室、蘭秀蘭花展覽室、根雕盆景作品展覽室、蘭秀“三大家族”家史室等。其中收藏了徐志康、楊建偉、倪竹青等名人手跡、書畫以及明清年代木傢俱、盆景、根雕等200餘件收藏品。

過了不久我們來到的博物館。稍作準備後我們進入博物館內。首先我們與工作人員進行了交流,進一步瞭解整個博物館的佈局。接着,我們自由的欣賞了其中的各種書畫,收藏。一飽這秀山鄉的文化氣韻。在我們觀賞的過程中,蘭秀文化博物館的館長,給我們當了一次免費的導遊,給我們介紹了各種展品的來源、製作工藝、歷史等,使我們對秀山鄉的歷史有了跟加深入的思考。而且,館長還告訴我們每當有遊客來時,他都會像對待我們一下給他細心的講解。他對我們説“這是我們秀山的歷史,蘭秀文化的縮影,能把蘭秀文化推廣出去,我多少高興!”當聽到這番話時我對這館長又多了一重尊敬。

通過此次蘭秀博物館的參觀活動,使我對秀山這一海島的發展歷史、文化進程出國及風土人情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為實踐過程中與當地居民更好的相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我們對秀山島的發展前景出謀劃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