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0篇

來源:文萃谷 3.17W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計劃了。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0篇

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

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較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理想。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內容包括:觀察物體(三)、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圖形的運動(三)、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綜合與實踐活動等。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通分和約分。

2.掌握因數與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3.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4.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5.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6.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7.通過豐富的實例,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徵。

8.認識單式和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改精神,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內容,吃透教材的前後聯繫,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做到對學生基礎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數,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優生優培,做好學習困難生的轉化工作。

2.不斷學習業務理論,提高自身素質,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加強直觀教學,通過教具、掛圖、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使學生從實物中認識並掌握數學概念知識。

3.加強基礎教學的同時,繼續關注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好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的數學能力。

4深入開展“高效課堂”活動,使學生在40分鐘學好內容。

5.製作必要的數學教具,為有效地開展數學課堂教學而準備。

6.認真寫好每節課後的反思。

六、教學進度與安排

(一)觀察物體(三)(2課時)

(二)因數與倍數(7課時)

1.因數和倍數…………………………………2課時

2.2、5、3的倍數的特徵……………………3課時

3、質數和合數…………………………………2課時

(三)長方體和正方體(13課時)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課時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2課時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8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探索圖形(1課時)

(四)分數的意義和性質(20課時)

1.分數的意義………………………………………2課時

2.分數與除法……………………………………2課時

3.真分數和假分數………………………………3課時

4.分數的基本性質………………………………2課時

5.約分……………………………………………4課時

6.通分……………………………………………4課時

7.分數與小數的互化……………………………2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五)圖形的運動(三)(3課時)

(六)分數的加法和減法(7課時)

1.同分母分數加、減法…………………………2課時

2.異分母分數加、減法…………………………2課時

3.分數加減混合運算………………………………3課時

打電話(1課時)

(七)折線統計圖(3課時)

(八)數學廣角——找次品(2課時)

(九)總複習(8課時)

七、教學檢測與評價

1.學完一單元進行檢測一次,以便有針對性進行查漏補缺。

2.期中、期末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檢測,並寫好試卷分析。

3.每期期終對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成績、計算能力、慨念、應用能力及綜合測試進行綜合評價、定出等級。

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全冊教材分析

六年級第二學期是國小階段最後一個學期,教材從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進入第三學段的學習打好基礎出發,把六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分成兩部分編排。在前七個單元裏教學新知識,全面完成《標準》規定的第二學段的教學內容和具體目標。在第八單元有重點地系統複習國小階段教學的主要知識,在深化理解的同時組織更合理的認知結構,通過適當的練習形成必要的技能,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數學素養。新授內容仍然分四個領域安排。“數與代數”領域: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比例的有關知識,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決問題的策略。百分數的應用是在六年級(上冊)認識百分數的基礎上編排的,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要聯繫實際解決一些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解決較簡單的有關納税、利息、折扣的問題,解決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

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百分數。教學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和反比例的意義,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作出相應的判斷。根據《標準》的精神,教材適當加強了正比例關係圖像的教學,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應用題。比例的知識有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和解比例。這些知識有助於理解圖形的放大與縮小,能用來解決有關比例尺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策略裏,教學轉化的思想和方法。轉化能使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能把未知的內容變成已知的內容。所以,轉化是重要的認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決問題策略。對於轉化思想,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有較豐富的體驗。本冊教材繼續教學轉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和應用,通過具體的轉化活動,發展思維的靈活性。“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圓柱和圓錐,圖形的放大或縮小,確定位置等內容。

圓柱與圓錐是本冊教材的又一個重點內容,包括圓柱和圓錐的形狀特徵,圓柱的表面積及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及計算方法等知識。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是國小數學新增加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初步瞭解圖形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發生大小變換。這個內容安排在第三單元裏,結合比例的知識進行教學。確定位置也是新增的教學內容,在初步認識方向的基礎上,用“北偏東幾度”“南偏西幾度”的形式量化描述物體所在的具體方向,還要聯繫比例尺的知識,用“距離多少”的形式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教材嚴格遵照《標準》的要求,精選傳統國小數學裏有關形體的知識,增加與生活密切聯繫的空間知識,讓學生在獲得必需的數學事實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統計與概率”領域:先在認識圓和能夠應用百分數的基礎上教學扇形統計圖,再教學眾數和中位數。眾數和中位數是數據分析時經常使用的統計量。有些時候,平均數不能確切地反映一組數據的基本特徵,就可以考慮用眾數或中位數來反映。本冊教材裏的統計知識,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數據意識,提高分析、表達和利用數據的能力。“實踐和綜合應用”領域:編排了三次實踐活動。

第一次是利用圓柱的體積知識測量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以及應用鐵塊的質量與體積比值一定的規律推算鐵塊的體積。第二次是結合圖形的放大或縮小,研究圖形的面積變化與邊長變化的關係。第三次是使用工具或應用步測的方法,測量相隔較遠的兩點之間的距離。這些實踐活動使學生經歷動手操作、獨立思考並與同伴合作交流的過程,研究現象,探索規律,創造性地應用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總複習的內容也按四個領域編排。根據《標準》裏具體目標的設計分類,在“數與代數”領域裏把內容分成數的運算、數的認識、式與方程、正比例與反比例四個部分進行復習。把解決實際問題納入數的運算、式與方程兩個部分,突出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空間與圖形”領域裏的內容分圖形的認識、圖形的變換、圖形的位置三個部分進行復習。

國小階段的測量主要是線段的長度、圖形的面積、物體的體積,教材把測量的內容與圖形的認識有機結合起來,能提高複習的效率。“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分統計、可能性兩個部分進行復習。在總複習裏還安排了上述三個領域內容的綜合應用,分別研究住房面積的變化、旅遊費用的預算、調查周圍的綠地面積、在生活中如何節約用水。這些問題都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實踐性、應用性,並富有教育意義。另外,教材充分關注六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髮展特點和他們對學習的需求,在“你知道嗎”裏介紹數學知識在經濟領域和社會生活裏的應用。編排的“思考題”滿足部分學生多學一些、學深一些的需求,還多次組織學生自我評價學習的過程與效果。

二、全冊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常見問題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聯繫和區別,加深對方程思想方法的認識,提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級別性質,認識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內在聯繫,加深對相關數量關係的理解。

2、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和簡單推理,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徵,探索並掌握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以及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並能應用這些知識和方法進行簡單的操作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基本情況:

四年級共有學生28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5人,四年級學生已經從中年級邁向高年級,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該班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為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知識掌握情況

從入學的摸底考試來看,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得還不牢靠。在計算方面,學生的差別比較大,多數學生對於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於部分學生對於乘除知識掌握不好,直接影響了口算的速度和計算的正確性,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差距非常之大。對於一些計算式題,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極待提高,各種計算的良好習慣有待養成。應用題掌握得還不夠,只有部分學生能認真分析題意,正確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據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去分析題意,對各種應用題的結構掌握的還不夠。同時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待於提高。這對本學期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少數優等生的知識和經驗、獲取知識的能力、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而學困生連乘除法的計算都有困難。

3、學習習慣、興趣、方法及心理特徵

從學習習慣、興趣、方法看,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都較好,對數學課學習興趣較濃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專心投入,認真完成作業,對不懂問題能及時大膽提問;學生上進心強,班級學生之間競爭意識濃;接受新知識的主動性較好,好奇心,好強心都很強,具體形象思維活躍。由於年紀較小,學生的個性顯得不穩定,對事物的認識和個人的情感不能客觀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強,對人對事熱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敗面前易灰心。同時也有個別學生上課注意力分散,思想開小差,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對實施課堂教學有一定難度。

從心理特徵看,多數學生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喜歡錶揚誇獎,班上競爭意識濃;學困生上課比較被動,不聞不問,積極性不高,作業完成較難,但也喜歡激勵。

4、優秀生學習特點和後進生成因:

(1)優秀生少,根據平時的質量檢測,真正成績穩定,思維靈活,對應用題能認真而正確地分析的同學只有5、6個。他們對數學學習興趣很濃厚,能較好遵守國小生課堂常規,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共同探討,互相協作,他們思維活躍,發言大膽,對有爭議的問題能大膽爭論,上進心強,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及時認真,不懂問題能大膽提問,恐怕學習成績會下降。這些學生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較為重視,大部分的家長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師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個別的輔導。

(2)中等生對應用題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績有回落的可能。他們學習認真,作業態度好。

(3)班中的後進生,大多數是因為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存有知識斷層,學習的自律性比較差,學習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在他們當中有的是單親家庭,父母對子女的學習關心,指導,督促不夠;有的是父母對子女過於溺愛,過於遷就;有的是由於不好的學習習慣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上述原因形成惡性循環,使他們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後進生。也有幾位學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縱觀全班,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別很大,如計算速度、參與小組討論的能力,解答應用題的思維能力等。課堂中教師雖盡力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由於班中學生數多,個別學生的知識斷層點,無法彌補,優等生的潛能也沒能充分挖掘出來,無法面面俱到,這也是本學期需要解決的教學難點之一。

5、其他因素:

學生多數來自農村,他們熱愛勞動,活潑好動,集體榮譽感強,學生多數家庭貧困,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雖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但教育方法不當,家校配合不夠,並對減負,推素存有認識偏差。

二、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共分七個單元,即:用字母表示數,乘法運算定律,角與三角形的認識,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從不同的面觀察物體,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等內容。

1、用字母表示數

讓學生明確為什麼要引入字母,瞭解並知道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能夠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同時又能反過來把數代入到含有字母的式子中進行計算。學會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和加法交換律。並會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替換能力,提高簡算的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和認真審題、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

2、乘法運算定律

在學習加法運算率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乘法的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分配律。培養簡算意識,化繁為簡的能力,培養好的學習習慣。能靈活應用乘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3、角與三角形的認識

在認識角的基礎上,對角進行分類,會辨認鋭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掌握用量角器測量角的方法,會用量角器畫出指定度數的角,能夠辨認各種三角形,掌握三角形內角和。知道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及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三角形,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4、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在認識小數的基礎上,建立小數的概念,掌握小數的意義和性質認識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5、觀察物體

學習這部分知識,讓學生藉助實物和正方體模型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的形狀,在觀察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6、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在熟練掌握整數運算順序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運算法則,熟練進行小數加減法計算及小數的簡便算法,

七、統計

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並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含義,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能夠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表示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

2、理解和掌握乘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分配律,同時能夠很好的利用,真正的簡化計算。

3、能夠準確的辨認各種三角形,掌握三角形內角和,會辨認角

4、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5、能分辨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實物和幾個正方體拼成的形體的形狀培養觀察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提高空間想象力。

6、掌握小數的加法與減法的運算法則,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7、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並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數,乘法運算定律,角與三角形的認識,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教學難點: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四、教學措施

1、加強學生自主性的培養以及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淺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增強學生的觀察及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加強差生轉化、個別輔導,提高學困生的成績。

4、多提出問題,創設學習情境,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解疑問難,發展學生個性

5、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在生活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6、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7、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8、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

9、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10、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11、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12、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五、教學具準備

三角板,量角器,活動角,紙質不同類型三角形模型,平行四邊形教具,小棒,正方體模型若干個。

六、周次及課時安排

內容周次課時數

新授周次1664

機動周次312

複習周次624

合計2288

七、教學進度表

周次時間內容課時數備註

12.8---2.12學前準備2

22.13---2.19一、用字母表示數(共8課時)

用字母表示數2

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和計算公式24

32.20---9.26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2

機動24

42.27---3.4練習2

二、乘法運算律(5課時)

乘法結合律交換律24

53.5---3.11乘法分配律2

綜合應用1

機動14

63.12---3.18三、角與三角形的認識(7課時)

角的認識3

機動14

73.19---3.25角的認識44

83.26---4.1四、小數的意義和性質(12課時)

小數的意義2

機動24

94.2---4.8小數的大小比較和小數的性質2

機動12清明節

104.9---4.15小數點的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2

名數改寫24

114.16---4.22求小數的近似值2

飲食與健康1

機動14

124.23--4.29複習前四單元4

134.30---5.6五、觀察物體3

3五、一

145.7---5.13六、小數的加法和減法(6課時)

小數加減法44

155.14--5.20小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2

機動24

165.21---5.27七、統計2

機動24

175.28---6.3期末複習檢測端

186.4---6.10

196.11---6.17

206.18--6.24

216.25--7.1

227.2--7.4

八、教研專題

如何加強國小數學概念教學

隨着新課改的教學實施,為了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落到實處我們必須有效的實施數學概念教學,通過數學概念的理解,是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增強自信心,都能參與獲得平等的機會。

一、注意引導學生從內涵與外延的統一上形成概念。

二、注意引導學生在理解題實踐中鞏固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提高思維能力。

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有關數學、概念的邏輯關係和正確區別易混淆的概念。

四、有效實施的策略

有效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的參與,有效教學不是老師給學生什麼,更重要的是教師怎樣引導,讓學生加以概括理解。

設施時間:新授課和練習課

實施步驟:

1、把全班學生分成四人一組,並推薦組長。

2、明確討論注意事項。

(1)每位同學都有機會發言;

(2)在別人發言時其他同學認真聽;

(3)定期評比表現好的小組及表現好的學生,讓他們起到帶頭作用。

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生現狀分析:

在經過了幾年的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於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情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地保持,並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總體説來,本班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初步養成,作業書寫進步比較大,大部分同學都能有較強的上進心,學習數學的興趣較高,個別學生的學習態度,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待提高。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根據學校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進一步培養學生勤預習、愛動腦的好習慣。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作業乾淨整潔。

(2)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和綜合的能力。重視學生養成檢驗的習慣。

(3)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受到愛祖國、愛科學等方面的教育。

2、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問題中抽象數量關係,並探索算法和運算律的過程,掌握相應的計算方法和必要的計算技能,結合解決實踐問題,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2)聯繫現實情境,經歷觀察、操作和探索相關圖形的特徵以及圖形的簡單變換的過程,認識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及其特徵,瞭解圖形的對稱和圖形位置關係的簡單變換;

(3)聯繫具體的問題情境體驗折線統計圖的作用,掌握用折線統計圖表達數據的方法,並能按照統計圖裏的數據變化分析相應的統計結果;體會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統計圖。

三、教學措施

1、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 。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學生知識形成和探究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方法的積累,使學生 。初步學會自主學習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動腦、動口相結合,討論、搶答等形式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學知識,課外學技能,運用理論,使學生。 真正做到將知識的掌握靈活運用。

4、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

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5、精講多練,熟能生巧

6、按時上好思維訓練課,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思維的靈活性。

四、教學進度與安排

簡易方程:

8課時

多邊形的面積:

6課時

因數與倍數:

4課時

認識正、負數:

4課時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8課時

對稱、平移與旋轉:

4課時

分數加減法:

8課時

統計:

3課時

可能性:

3課時

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您現在正在閲讀的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研組教學計劃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研組教學計劃本學期數學教研組的活動,要在學校領導的統一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基礎教育工作方針,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立足課堂教學,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注意改變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地提高教育質量。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計劃做到如下幾點:

一、加強理論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素質。

加強理論學習,適應課程改革需求,根據課程改革對數學學科的要求,強化學習時間。鼓勵教師以自學為主,堅持每週四為教研組教學理論學習活動、每週三為教研組集體備課活動時間,確保教研活動有成效,每次活動重點解決一、兩個問題。本學期將重點組織數學教師學習《數學課程標準》、觀看教學觀摩課錄相,學習理論專著和報刊雜誌上的經驗文章,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以適應課程改革的需求,指導教學實踐。

二、做好學校的常規管理,紮實各項工作。

課堂教學是落實教學改革的主渠道、主陣地,紮實而有效地課堂教學,不僅為教師們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個自我挑戰的舞台,更是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習實踐基地。每位教師要認真地備好、上好每一堂課,向40分鐘要質量。深入、紮實開展課題研究,要把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有機的整合起來;以課題促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學生們能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一篇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不斷總結反思,堅持記錄教學隨筆,每月三篇教學反思,每學期兩篇優秀教學案例,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教師要認真執行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精心設計作業,要求學生作業要規範,學生作業要整潔。教師要及時地、認真地批改學生作業,監督學生及時地訂正作業,對學困要及時地輔導,及時補缺補漏;作業及時評講。評選優秀作業;合理地評價學習,做到培優補差,使每個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注意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活躍校園氣氛。

老師要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教研活動,為了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益。發揮學科帶頭人的引領的作用,教研組有計劃安排公開課。開展青年教師比學趕幫活動和優質課評比。開展13年級的口算達標比賽,46年級優秀數學日記展評及進行優秀作業展評。堅持以教研組為單位每月出一期學校黑板,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生活。

您現在正在閲讀的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研組教學計劃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研組教學計劃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並通過教研組工作計劃。

2、制定各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3、學習《數學課程標準》。

4、數學研討課。

三月份:

1、認真學習鑽研新教材。

2、作業檢查。

3、數學公開課。

四月份:

1、期會考試,質量分析。

2、教學研討教學過程中的困惑。

3、優秀作業展覽。

4、12年級數學繪畫展評,36年級數學手抄報展評。

五月份:

1、13年級口算達標測試,46年級優秀數學日記展評。

2、作業檢查。

3、學習名師教學經驗。

4、46年級解問題能力測試。

六月份:

1、期末複習研討活動。

2、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3、教案檢查。

4、案例、課後反思等收集、交流。

5、教研組工作總結。

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教學工作目標

1、會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乘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初步知道分數是平均分的含義,會讀、寫分數,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些分數的加減法。

4、認識時、分、秒三個時間名詞,能夠很準確的説出三者之間的進制關係及三者之間的大小關係。

5、認識周長的含義,會計算四邊形的周長,提醒學生注意漏寫周長的單位名稱。

6、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每小時是多少分鐘、每分鐘是多少秒組成的;並學會準確認識時間。

7、瞭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發生是一定的、可能的還是不可能的,進一步體會可能性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按時、按質完成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工作

1、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紮紮實實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集體教研的作用。

3、認真研究、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認真備課、上課,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 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進行奧數輔導,使它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2)重點抓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建立學困生成長檔案。

5、定期進行測試,及時反饋總結。

四、主要策略

1、實行以點帶面來全面提高,使學生觀念進行轉變。

2、充分發揮優生的表率作用來影響差生,改變後進生,在學生中形成“趕、幫、超”的濃厚學習氛圍。

3、對後進生進行多鼓勵、少批評、多談心,進行心理溝通,提高他們的自我判斷與控制能力。

4、採用激勵機制,多給點後進生表現的機會,讓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克服自卑的心理。

5、平時多與家長聯繫,共同來解決後進生各方面存在的問題。

6、充分利用課餘時間進行面對面輔導,講解練習。

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數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並對現代社會中大量紛繁複雜的信息作出恰當的選擇與判斷,同時為人們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種有效、簡捷的手段。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二、班級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 68 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上進心,但接受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習態度還需不斷端正。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於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採取一幫一、小老師等方法,以全面提高數學成績。

1、學習情況分析:

在實踐與綜合運用方面,學生參與了花邊設計比賽、家庭用電調查,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不透徹、沒有真正內化,因此概念部分的得分率比較低;

個別學生計算能力不強,主要表現為看錯、算錯,導致計算錯誤;審題不夠細緻,思維不嚴謹,不能靈活解決一些變化的問題。

2、學生情況分析:

(1)踏實努力,積極上進:這類孩子上進心很強,熱愛數學學習,他們的學習態度端正,書寫工整,發言積極,作業正確率高,遇到不懂的問題,能主動向老師請教,不讓問題蔓延發展。

(2)自以為是,耍小聰明:這類孩子比較聰明,但對自己要求不高,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了,上課要麼和同學説話,要麼自己玩自己的,作業馬虎,因此,孩子身上的優勢明顯減弱。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3)心浮氣躁,貪玩好耍:這類孩子在學習上表現出浮躁,心靜不下來,學習責任感差,耍心重,因此完成作業表現得極不專注,注意力容易分散,作業質量不高。

三、教材分析

(一)全冊書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共5個單元,其內容包括:百分數、圓柱和圓錐、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統計圖和總複習。涉及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4個領域。

本冊書共有6個單元,內容涉及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4個領域。全冊教材內容如下:

四、全冊書教學目標

1)能找出10以內兩個非零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非零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2)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和通分。知道分數的除法、分數和小數的聯繫,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不包括將循環小數化成分數)

3)會進行分數(不含帶分數)加減運算及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會解決有關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4)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景中的等量關係,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會用方程解答生活中實際問題。

5)通過觀察、操作,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瞭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特徵,並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6)通過實例,瞭解體積(包括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m3、dm3、cm3、L、ml),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1m3、1cm3、以及1L、1ml的實際含義。

7)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應用這些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8)進一步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通過實例認識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9)初步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成功體驗,獲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和方法,初步樹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10)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類推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

五、教學重難點:

1)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及單位1在分數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並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掌握約分和通分的基本方法。

3)知道分數與除法、分數與小數的聯繫,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4)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5)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並從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成功的體驗。

6)能結合具體情景,運用所學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提出並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其應用價值。

7)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法則),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法。能運用加減法運算律和性質進行簡便計算。

8)掌握等式和等式的性質,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法。比較熟練地解含有一個未知數和兩個相同未知數的方程。

9)認識折線統計圖,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徵,讀懂折線統計圖,能繪製單式折線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折線統計圖。

六、教學措施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1、規範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課前的預習、聽課、作業等數學學習提出明確的要求,每項要求必須落實,形成一定的規範和習慣。

2、突出新舊知識的聯結點,有效推動新知的學習。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刻理解教材,弄清知識間的脈絡聯繫,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有效利用學生的原有經驗來推動新知識的學習。如,在學習分數加減法、約分、通分、折線統計圖時,教師要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準備,利用原有知識幫助學生主動掌握新知。

3、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4、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與第一學段的學生相比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分層要求,因材施教

班上學生個性各不相同,學習能力有強有弱,因此,不能對學生一刀切。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分層次設計作業,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本期將把分層次設計作業作為研究重點)

七、輔差措施:

1、思想教育,轉化觀念端正學習態度。

2、根據學生的知識缺漏,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補缺補漏。

3、多一份關心、協助,努力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鼓勵、褒揚他們,使其體驗勝利、努力學習。

4、因材施教,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

5、課堂上多設計一些力所能和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並逐步提高要求。

6、加強作業指導、抓質量。

7、開展一幫一活動,讓優秀學生帶動後進生,促使他們的轉化。

8、加強家校聯繫,一起教育。

八、課時安排

(注:除去節假日和運動會,在16周結束新課)

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1、查漏補缺,本冊教材內容進行系統的歸納整理,理清知識點的聯繫,通過對基礎知識的複習和練習,加強學生的記憶,深化認識,使所學的知識內化為學生的知識素養。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認識提升到一個理性的認識上來。

2、在複習、練習過程當中,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數感和數學思維的梳理和培養,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3、靈活解題,提高綜合運用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複習、練習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分類、整理,幫助學生找出各知識之間的聯繫和解題規律,重新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達到舉一反三、能綜合、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應用數學能力。

4、養成學生認真做題、細心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數學情操。

二、複習內容:

本學期複習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小數;方程;空間與圖形;統計等四個方面。具體的複習內容如下:

1、小數

小數的認識與整數的認識一樣,重點仍然是讓學生從數的概念去掌握,這部分複習內容包括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大小比較、十進分數與小數的互化、小數的加減法及混合運算、小數的乘法等。

2、方程

這部分複習內容有:會用字母表示數與數量關係,能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能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會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空間與圖形

本冊“空間與圖形”複習的內容有兩部分:《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單元,重點是複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繫。三角形按角和邊分類的不同三角形的特徵,鞏固不同三角形的聯繫和區別,三角形的內角和和三條邊的關係。知道四邊形的分類。《觀察物體》單元主要是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從它的正面、上面和側面看到的形狀,發展空間觀念。

4、統計

這部分複習內容涉及本學期學過的折線統計圖和平均數。複習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殊功能:在折線統計圖中,可以看出數據變化的整體趨勢,還讓學生根據統計圖分析數據,發現一些信息,提出富有開放性的數學問題;另外要求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會用移多補少的方法和計算的方法求平均數。

三、複習目標:

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和複習,進一步鞏固數慨念,提高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統計觀念,獲得自身數學能力提高的成功體驗,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四、複習重點與難點:

重點:會寫等量關係,會列方程並解方程、;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加減法及混合運算、小數乘法

難點:能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會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複習的方法與措施:

1、有計劃有條理的進行整理與系統複習,使學生對知識能系統掌握。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2、利用錯題集找出學生知識盲區與學習漏洞,分析其學習起點,做到有針對性的對知識進行輔導,根據學情特點讓學生掌握應該掌握的知識點,並在此基礎上能有所提高。

3、對作業佈置開展分等級形式,基礎知識題與提高題。對中下學生先只要求完成基礎知識題,在此基礎上適當聯繫提高題。

4、做好培優補差工作,開展“一幫一”活動,提高後進生的成績。

5、加強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教育學生在做題目的時候,先審清題意,然後再做。做題的過程中做到仔細、認真。

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本冊教材總體要求

1. 掌握長、正方體的特徵,會求長、正方體的表面積。理解體積、容積的意義。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和容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升和毫升,並掌握它們之間的進率。掌握長、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計算長、正方體的體積,能運用學過的方法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 使學生初步瞭解蒐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看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會解答稍複雜的求平均數問題。

3. 知道整除、約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瞭解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會分解質因數(一般不超過兩位數)。知道公約數、最大公約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會求最大公約數(限兩個數的)和最小公倍數。

4. 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5.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正確地進行分數加鹼混合運算。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6. 通過有説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

7.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二)單元教材分析及進度

第一單元

教材分析:

1. 認識長、正方體,掌握長、正方體的特徵。知道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2. 知道長、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求它們表面積的方法。

3. 知道體積的意義。理解長、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4. 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對常用的體積單位的形狀、大小有較明確的觀念。知道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聯繫和區別,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與化、聚方法。

5. 知道容積的意義。掌握容積單位升和毫升的進率,及它們與體積單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間的關係。會計算物體的容積。

6. 通過對長、正方體有關知識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並使他們能運用已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7. 結合長、正方體的教學,使學生受到“實踐第一”觀點的教育,培養學生仔細計算、認真檢驗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8.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進度:長方體和正方體 15課時

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2

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3

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5

4 複習 3

機動 2

第二單元

教材分析:

1. 使學生知道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2. 使學生初步學會把一些原始數據進行分類整理,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會看簡單的統計表,並會分析表中所反映的問題。

3.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解較複雜的求平均數的問題。

4. 通過有説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1.掌握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2.學會正確收集整理數據。

3.會正確填好統計表。

教學難點: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方法:自主收集數據,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進度:統計初步知識8課時

1.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4

2.統計中的平均數3

3.實踐活動 1

第三單元

教材分析:

一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整除、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掌握整除與除盡的聯繫和區別。

2.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徵,能正確、迅速地判斷一個數能否被2、3、5整除,認識偶數和奇數。

3.掌握質數、合數、質因數和分解質因數的概念,能正確地把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

4.理解互質的意義,能正確地判斷兩個數是不是互質。

5.理解公約數和最大公約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求兩、三個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6.通過“約數和倍數”、“質數與合數”的教學,使學生知道事物是互相依存的,受到“對立統一”觀點的啟蒙教育。

7.培養學生仔細計算、認真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概念教學、求分解質因數、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互質、求分解質因數、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四、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小組合作

五、教具、學具:

電腦課件

進度: 數的整除 21課時

1 約數和倍數 3

2 能被2、5、3整除的數 3

3 質數、合數與分解質因數 3

4 最大公約數 4

5 最小公倍數 3

6 複習 3

機動 2

第四單元

教材分析

一、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及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的含義;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比較分數的大小;認識真分數與假分數和帶分數,掌握整數、帶分數與假分數與互化的方法。

2.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3.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分數與小數之間的關係,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分數與小數之間的互化,掌握一個最簡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判斷方法。

4.向學生滲透實踐第一、矛盾轉化等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體驗並初步掌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

5.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計算仔細和自覺進行驗算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及分數單位的意義。

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掌握約分、通分及分數 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對分數意義及分數單位的正確理解。

進度: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24課時

1 分數的意義 4

2 真分數和假分數 3

3 分數的基本性質 2

4 約分 3

5 通分 3

6 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3

7 複習 4

第五單元

教材分析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2 使學生理解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和減法性質對於分數加減法同樣適用,並會用這些運算定律和性質進行一些分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

3 使學生學會解答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4 培養學生認真計算,認真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並通過異分母加減法的教學,初步樹立矛盾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理解算理.運用運算定律簡算.分數加減應用題。

教學難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進度:

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22課時

1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5

2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5

3 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5

4 複習 5

國小第二學期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基本上具備一定的數學意識、數學理解能力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多數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自律性,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比較熟練,個別在計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異。但由於新教材“解決問題”等教材編排的特殊性,大多數學生對如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問題上存在欠缺。但在解決簡單問題上,學生初步形成數學意識,能發現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並進行分析和解決,具有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的學習習慣初步形成。因此,本學期重點要抓學習習慣的鞏固,繼續培養學生“傾聽”、“合作”、“交流”等能力和習慣,養成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其次,要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建立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內容變動情況

1.降低了難度。主要體現在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內容的變化上。第一單元是統計的內容,原來二年級下冊主要是教學複式統計表以及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現在重點學習調查的方法和記錄整理數據的方法。第三單元是圖形的運動,現在只讓學生直觀認識軸對稱圖形、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刪掉了原來要求畫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紙上辨認圖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內容。

2.完善結構體系。主要體現在第五、六單元內容的變化上。首先及時安排了混合運算單元,其次是將“有餘數的除法”這一單元從三年級上冊移到了二年級下冊,這樣安排更能突出“有餘數的除法”和“表內除法”的聯繫。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數據收集整理,表內除法

(一),圖形的運動,表內除法

(二),混合運算,有餘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簡單的推理,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小小設計師等。

(三)編排特點

1.各領域內容穿插編排,互相搭配。

2.繼續加強學生對知識整理能力的培養。

3.繼續注重體現數學背景知識。

4.在完整的過程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5.練習的層次、功能分明。

6.為教學評價提供線索。

三、教學目標

1.瞭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學會辨認軸對稱圖形;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4.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技能解訣一些簡單和稍複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

5.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

6.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掌握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知道餘數要比除數小。

7.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滲透數學模型思想。

9.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2.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除法。

2、萬以內數的認識。

3、用數學解決問題。

難點: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五、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

3.改進表內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4.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六、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

(一)、數據收集整理(3課時左右)

1、數據收集整理…………………………………………2課時左右

2、練習一…………………………………………………1課時左右

(二)、表內除法(一)(12課時左右)

1、除法的初步認識………………………………………6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5課時左右

3、整理和複習……………………………………………1課時左右

(三)、圖形的運動(一)(4課時左右)

1、軸對稱圖形的認識………………………………………1課時左右

2、平移和旋轉………………………………………………1課時左右

3、實踐活動:剪一剪………………………………………1課時左右

4、練習七……………………………………………………1課時左右

(四)、表內除法(二)(5課時左右)

1、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2課時左右

2、解決問題…………………………………………………2課時左右

3、整理和複習………………………………………………1課時左右

(五)、混合運算(7課時左右)

1、混合運算…………………………………………………4課時左右

2、解決問題…………………………………………………2課時左右

3、整理和複習………………………………………………1課時左右

(六)、有餘數的除法(9課時左右)

1、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4課時左右

2、解決問題…………………………………………………3課時左右

3、整理和複習………………………………………………1課時左右

4、小小設計師………………………………………………1課時左右

(七)、萬以內數的認識(14課時左右)

1、1000以內數的認識………………………………………10課時左右

2、整百、整千數加減法……………………………………3課時左右

3、整理和複習………………………………………………1課時左右

(八)、克和千克(4課時左右)

1、認識克…………………………………………………1課時左右

2、認識千克…………………………………………………1課時左右

3、解決問題…………………………………………………1課時左右

4、練習二十…………………………………………………1課時左右

(九)、數學廣角——推理(2課時左右)

(十)、總複習(4課時左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