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有感

來源:文萃谷 2.11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三字經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三字經有感

讀三字經有感1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時,因住在墓地附近,學到了許多喪家哭泣的語言動作。孟母就把搬到大街附近,孟子便怎天模仿商人吆喝做買賣。孟母又把家搬到學堂附近,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説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子不學,不知義”。我們每個國小生猶如一塊沒磨的玉,玉不磨,怎能成玉呢?我們應刻苦學習,長大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是本好書,大家一定要多讀讀。

讀三字經有感2

《三字經》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少兒啟蒙讀物,它不但濃縮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還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原文雖然只有1000餘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包羅萬象,我讀了《三字經》後,真的從中學到了很多道理。

就拿“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這句來説吧,我們學習要從簡單開始,學英語應該先學單詞,最後再學課文。語文呢,也要先從拼音學起,然後學聲調,學生字、詞語、句子、課文。這樣我們才能由淺到深,最後用知識把自己武裝起來,使我們成為有知識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3

我讀了《三子經》上的這句話:”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鬥燕山,有義方。教五子明句楊。“後有啟示。這些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孟子有個好的學習壞境曾三次搬遷學習。義次孟子不努力學習,孟母就用刀切斷織布機上的布來教育孩子。五代時,有一個人叫竇禹鈞的人很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他所教育的五個兒子後來都成了進士。美名遠揚的姿態。可見爸爸媽媽孩子的的教育要重性。年幼時不學習長大後能有什麼作為呢?我被深深的打動了。

我的爸爸媽媽從小教育我,只要對我有利的事,總是不惜一切代價地讓我學習舞蹈。繪畫。爸爸媽媽就便是想讓我長大成一位有用的人。所以我要仔細地學,長大後酬謝我的爸爸媽媽。

讀三字經有感4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書中一共有六個篇章,分別是:教育篇、行孝篇、常識篇、典籍篇、歷史篇、和聖賢篇。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還有教我們學習的。

行孝篇中的黃香九歲就知道給父親暖和被窩。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啟發,我要向黃香學習,多孝敬爸爸媽媽,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聖賢篇裏印象最深刻的是講的古代的孩子捉螢火蟲照明讀書、藉着雪反射的光讀書、讀書防止打瞌睡把頭髮吊在樑上、用錐子扎大腿……等等一些讓我感動的故事。

《三字經》裏還有許多哲學故事,給我們樹立了好多榜樣,告訴我們很多深刻的道理,讓我們受益無窮。我要跟更多的好朋友分享這本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