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反思(範例15篇)

來源:文萃谷 2.07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生物教學反思(範例15篇)

生物教學反思1

當前,中學生物教學正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然而,由於會考不考生物學,有不少學生輕視生物學習,甚至把生物課看成負擔。在此情況下,怎樣從生物教學自身特點中尋找突破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搞活教學,提高質量,目前已成為生物學教師探索的問題。根據國中學生好奇、求知慾強、思維活躍、學習從興趣出發的特點,我充分利用生物學本身獨具的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等特點,努力挖掘各種趣味因素,創設情境,以各種教學形式誘發、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望,使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學”,從而搞活了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設質疑,誘發興趣

渴望瞭解生物的各種生命現象及活動,揭開生命運動的本質、規律,這是學生們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依據所教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質疑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巧妙地造成懸念,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種子和果實的形成》中,我先簡略介紹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種種、果實繁多,然後設問:“為什麼一朵桃花能變成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為什麼果實都結在開花的部位?”在介紹“顯性基因遺傳和子代性狀”時,提出了“為什麼有的父母都是雙眼皮或一單一雙,可子女卻是單眼皮?”

這些問題必然引起學生的好奇,開動腦筋思索,積極發言,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了課堂氣氛,使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另外,也可結合生活中趣聞軼事,巧設疑點,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介紹“遺傳”時,我先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美國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絕了許多風流瀟灑的公子哥們的追求,卻寫信向長相普通,不修邊幅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求愛。她寫道:“如果我們結婚,我相信我們的後代一定會像您那樣的聰明,像我一樣的漂亮。”請問:“如果他們結了婚,她能夢想成真,遂其心願嗎?”同學們幾乎同聲回答:“可能的.。”“為什麼呢?”同學們議論紛紛,雖答不全,但對此都產生了濃厚興趣。趁此時機,我再由淺入深,層層分析基因組合的特點和結果,同學們聽來饒有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巧用詩詞、成語,提高興趣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讚美自然界生物,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二,插入某些課中,既可豐富教學內容,又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唐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頑強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詞“雙蛾來翩翩,慕此堂上燭,附炎盡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飛蛾的夜生活習性和趨光性描述的維妙維肖。這樣的詩詞,只要我們平時注意收集,在課堂上巧借善用,能使生物課變得生動,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適當引用成語、諺語,也能增強學生的興趣。例如,我引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來描述食物鏈的關係,通過“樹→蟬→螳螂→黃雀”這一食物鏈的有機聯繫,引伸出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轉遞過程,學生聽來有趣,簡明易懂。

3.介紹趣聞、趣事,增強興趣

在動植物王國中,有着數不盡的奇聞趣事和探索不盡的奧妙。這些恰是學生極感興趣、樂於汲取的知識養料。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利用3~5分鐘時間,介紹一些植物的生活、繁殖特點,動物的覓食、爭偶、護幼、禦敵的趣事,例如物種間的競爭;鳥類的築巢、育雛方式;猩猩、猴羣的社羣生活;獅子王國;奇妙的動物“語言”等,通過教師形象的講述,學生聽來樂此不疲,充分感受到生物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4.課堂搶答,以賽促趣

中學生爭強好勝心理特強,將“競爭機制”引入生物教學中,對激發學生興趣有極強的催化效果。對此,我嘗試了“課堂搶答積分制”,以學生的自然分組為單位,課堂提問或複習以每組輪流回答或搶答的形式展開,答對的為該組記分並當堂公佈每組得分結果。課堂搶答,激發了學生顯示自我、爭勝好強的意識,人人積極思索,舉手搶答,課堂氣氛顯得異常活躍,學生的激情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而且有利於鞏固知識。

綜上所述,趣味教學的目的,在於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將趣味性與課堂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將知識點與學生實際需要有機聯繫起來。而且應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掌握好難易程度。否則,講課內容太簡單會使學生感覺平淡無味,激不起興趣;講得太深奧,學生一知半解,注意力容易在不理解中轉移,達不到教學效果。

實踐證明,趣味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有效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之目的。

生物教學反思2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

國中生物新教材學生課堂實驗共37個,這充分體現了生物教學大綱指出的“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努力創造條件,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克服困難,完成大綱、教材規定的課堂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潛力,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素質,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是我們生物教師的職責。自己經過三年的國中生物實驗課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1、明確實驗目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心理學告訴我們,目的是人採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則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動力。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是七年級、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陌生。有的學生認為上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度,有的學生認為升學不考,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必須困難。因此實驗前除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如上顯微鏡使用一課時,提出醫生對貧血、癌症等疾病的診斷,除看、問、查以外,還要透過化驗,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等對病人患病部位的細胞組織等進行病理診斷,才能得出結論。沒有科學手段會使病人誤診,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同時介紹顯微鏡在工、農、醫學方面的廣泛應用,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樹立科學態度,提高學習興趣,這樣有利於克服組織教學難的問題。

2、指導學生掌握實驗步驟的方法,規範操作。

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範操作的.要領,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規範操作,實驗才能成功。因此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於實驗步驟之中能夠收到好的實驗效果。如顯微鏡使用過程中的“三個一”:一、安放距桌邊一掌(5—7cm);二、對光要目(目鏡)物(物鏡)通光(通光孔、光源)一向線,光強用平面鏡,光弱用凹面鏡;三、觀察時標本對孔正中距離物鏡一釐米,視野中出現標本顏色或雜質時觀察目標即將到位,微調粗旋鏡升降,細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標時緩緩移動玻片標本即可找到。教師規範操作一步,邊講該步的注意事項,邊讓學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師巡視,及時表揚規範操作快而且準確的學生。糾正錯誤操作,如用左眼觀察時,糾正學生用右眼觀察或閉着右眼的習慣,轉動轉換器時,糾正扳物鏡的錯誤操作。這樣學生很快對好光,觀察到標本在視野中的圖象。用完顯微鏡擦乾淨外表。轉動轉換器,把物鏡偏兩旁,放回鏡箱原處。製作臨時裝片的實驗,先將擦→滴→取→展→蓋→染的實驗步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看書瞭解每一步的涵義,圈上關鍵的詞語,教師再講每一步的涵義及注意的問題,邊操作邊叫學生模仿操作。然後強調注意事項。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現氣泡。取材薄而透明透

光易觀察,展平防重疊,輕蓋防氣泡。氣泡與細胞的區別,氣泡圓邊厚黑,中間亮白,輕壓變形。這樣學生很快掌握步驟、要領,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自己製作臨時裝片中的細胞,認識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在光鏡下看不見),然後繪出細胞結構圖。這樣學生就到達了實驗的目的要求,興奮不已,終生難忘。

3、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規範操作是進行實驗的基礎,而對實驗現象的認真觀察,是到達實驗的目的、探索實驗結果的關鍵。但學生在實驗中往往重視操作,忽視觀察、分析。如在解剖鯽魚的實驗過程中,學生認為解剖完了,實驗就做完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實驗前編好實驗指導,要求學生預習實驗時準備好硬紙板,在必須的位置寫上鯽魚各器官、系統的名稱。做解剖鯽魚實驗時,先讓學生觀察魚的各種鰭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後,按步驟規範操作解剖,將觀察後的器官,系統解剖放在硬紙板寫好的相應位置上,並在實驗指導的空白處填上相應的結構及功能,教師檢查評分。我在下一節課前5分鐘小測驗,結果181名學生有160名均在90分以上,其餘在80分以上。這樣透過學生動手、動眼、動腦、觀察、分析思維,培養了學生認真的科學態度,掌握了知識,提高了潛力。

4、對教材要求掌握、難度大的實驗進行考查。

我在班上進行了實驗考查,如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探究種子成分,鯽魚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結構後,對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進行考查,這個實驗既考查了顯微鏡的使用,又考查了臨時裝片的製作,也考查了對細胞結構的認識,為後面的生物實驗打下基礎。我參照了高中畢業生物實驗考查《顯微鏡使用和臨時裝片製作》的方式及評分標準,三分之一的學生在5分鐘內完成,評90分以上;多數在8分鐘內完成,評80分以上;極個別的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的,評60分。這樣透過實驗考查,促使學生認真預習、複習、動手操作。對實驗操作差的學生及時發現,加強個別輔導,做到人人過關。這樣克服實驗儀器少、學生多、難於動手的矛盾,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生物課的興趣。綜上所述,透過實驗教學,培養了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認真的科學態度,發展智力,提高了學習生物的興趣,從而提高了生物教學的質量。

透過幾年的生物實驗課教學實踐,我體會到生物實驗課對提高生物學科的教學質量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自己決心將實驗課的改革,繼續深入進行下去,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生物教學反思3

俗話説,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教學中能夠有一個好的引入也就顯得十重要了。那麼,如何做到成功地導入呢?在這裏就教學導入方式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

借教具導入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於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提出疑問:“這是什麼東西呀?”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導入新課。

通過設問導入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貯存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由靜息狀態轉變成動作狀態(即活躍狀態),減少新知識輸入的阻抗,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心智緊張度”。例如,在講授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教師設問,以探究活動為主的引導發現法,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形成科學思想和方法。

新課講授

在講授新課中,可用討論法,這樣可以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針對性強、便於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特點,但往往使知識缺少系統性;自學輔導法,有利於學生獨立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但只適合於較簡單的學習內容;而講解法雖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統、邏輯性強的優點(這些優點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對於知識接受為主要目標的課型,講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教學目標的多重性、教學系統本身的複雜性、教學客觀條件的千差萬別和千變萬化,使得我們不可能找到適合於一切教學環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學情境的教學公式,一種方法的優點,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必須發揮每一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克服其劣勢,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與組合,使方法結構協調、合理,各種方法優勢互補,長短相濟,立體結合。

生物教學反思4

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各種手段,創造觀察條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生命活動的過程永久地留在學生的記憶中。

我在國中生物“種子的萌發”這課教學中,除了通過演示講清楚種子萌發的條件外,還讓學生做個小實驗。我分別發給每一位學生一些油菜種子和小麥種子,讓他們回去找2個大些的瓶蓋子或小盤子,在瓶蓋或盤子上墊幾層皺紋紙,把小麥種子和油菜種子分別放在皺紋紙上,每天澆些水。由於10月份天氣暖和,過幾天種子就發芽了。我自己同時用兩個培養皿,墊上幾層皺紋紙,分別放上小麥種子和油菜種子,每天澆點水。

過幾天,種子先長出根,結合“種子的構造”來講,胚根先長成根,根就能吸收水分,還起固定植物的作用。並讓學生把萌發的種子帶到學校觀察。有些學生的種子萌發得較好,有些學生的`種子萌發得較差,讓他們對照萌發條件找出原因,並記錄萌發的情況。再過幾天,種子又長出葉來,告訴學生這是胚芽發育而成,這時種子已長成一株小苗。對比小麥苗和油菜苗長出的葉和根都不一樣。等後面講到“根尖的構造”時,可通過培養皿的玻璃,看到皺紋紙下面長滿了白色的根,毛茸茸的根毛肉眼看得非常清楚,而且根尖頂端黃色發亮的根冠也看得很清楚,皺紋紙的上面長滿了綠油油的小苗。等到種子中營養用完了,小苗也停止生長而且葉片逐漸發黃,這時種子只剩空殼。在種子萌發過程中,學生可寫觀察記錄,種子第幾天發芽?根生長的情況,葉片生長的情況等。實驗做得好的學生最後可寫成一篇小論文。

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可系統地觀察到種子的萌發過程;可觀察到根尖,特別是根毛;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的根系與葉片的不同;也理解了小麥種子的胚乳與油菜種子的子葉,供給胚發芽的營養。學生對實驗很有興趣,收穫也大,利用“種子的萌發”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生物教學反思5

今天下午在3班講“開花和結果”一節,先讓每組3號同學到黑板對照圖説出花的結構,可能是同學能力好加上內容簡單,這部分進行比較順利。又讓6號同學説出傳粉的過程要求指着圖説,我是讓學生感覺自己能行了就主動上來説,等了很長時間,終於在小組內其他成員的鼓勵下,學生一個個上來説了(即使有一個沒有指圖)。

對於受精的過程我先描述了一遍,讓大家自己對照課本上的圖描述,等了一會才叫2號到黑板上指圖展示,沒想到還是等了很長時間,而我發現同學們在下面已經能説得很好了,為什麼不能主動到前面來展示呢?我鼓勵他們要相信自己,組裏其他人也不斷鼓勵。終於一個一個……説完後每位同學都露出了笑容。

看來學生還是不夠自信,也許在下面能做的很好,卻沒有勇氣站到前面來面對所有同學。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讓每位同學都能站到前面,希望他們一次比一次更自信。

加強板書設計

國中學生分析理解能力和歸納能力都還較低,既需要老師精要的講解,也需要老師提綱挈領的板書來幫助理解、深化記憶。

據研究表明,在人獲取的全部信息中,其中聽覺佔11%,而視覺佔83%,其他(觸覺、嗅覺等)只佔6%。可見,視覺是獲取知識的最主要途徑,任何情況下板書都不能省略。好的.板書有利於學生獲取知識,也有利於形成知識結構使知識系統化。

作為一堂課的精華沉澱——板書,其內容一定要在課前精心設計。而在課堂中需要注意板書要與所講內容同步進行。根據生物教學特點,黑板的使用一般分主副兩區,次區目的是補充主區板書的不足。板書時可以用符號、簡表、圖形等代替文字。

生物教學反思6

國中生物科學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它的目的並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的基礎.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一直以培養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課堂設計、每活動

安排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素質為中心的.

老師,教材是要的',教材老師來説只是承載知識的工具,而教學的依賴.一名教師,要所教年級的教材,還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些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培養和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把教材中的知識的安排糅合成專題,然後再學生的學情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的活動,例如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鬆的學習中知識.

生物學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生命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很強的實踐性和嚴謹的科學性.生物學以技術應用、知識創新快的特點,的應用性和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位生物老師應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靈活多變的思維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新的教學成 果.

在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學生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的概念規律要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的學習習慣.

生物教學反思7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這節課位於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分子與細胞》(必修1)第2章2節,本節內容包括:氨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三部分,並且與以後涉及的載體蛋白、酶、抗體等知識緊密相關,同時也與《遺傳與進化》(必修2)中基因表達的內容密切相關。因此,蛋白質的內容是學習高中生物課程其他模塊的基礎。本節內容是高中生物非常重要的一節,下面我將對本節第2課時進行教學反思:

一、教學思路的反思

本節內容涉及到了有機化學的相關知識,所以瞭解學生的有機化學知識基礎非常重要。而高一新生在國中沒有學過有機化學的內容,高中化學還沒進行到有機化學部分,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有機化學知識不足,要補充有機化學基本概念的講解,避免學生不理解。其次,在教學時結合學生的認知,把人的軀幹比作碳原子,兩臂比作氨基(—NH2)和羧基(—COOH),雙腿比作氫原子(—H),每個笑臉比作側鏈基團(R基)進行了教學設計,由於側鏈基團(R基)的不同從而區分不同的氨基酸,使學生很形象的理解了本節課的重點。又進行了讓的學生手左手持印有(—COOH)的紙張,右手持印有(—NH2)的紙張,現場演示脱水縮合形成多肽的過程,同時結合ppt和板書,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很好的突破了本節的教學難點,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蛋白質功能部分考慮不足,以教師講授為主,造成課堂中教師講授時間過多,留給學生的時間過少。

二、教學過程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較好,課堂氣氛活躍,較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學習生物的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時間分配上,教材內容的處理上,板書設計上,學生模擬演示的指導上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1、由於對時間把握不夠準確,脱水縮合及相關計算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但是隻用了約一半的時間,剩下蛋白質功能用了接近一半的時間,還有課堂練習時間較少。應該增加脱水縮合及相關計算部分的演示時間和講解時間,增加課堂練習的時間,減少蛋白質功能所用的時間。

2、脱離課本,沒有充分利用好課本資源,過於依賴多媒體和學生演示,沒有指導學生迴歸課本,使整節課脱離了課本,不利於學生的課後複習。特別是蛋白質功能部分完全可以引導學生閲讀課本,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蛋白質的功能,避免教師過多講述。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一筆帶過,沒有進行總結歸納。

3、板書設計不夠完善,沒有完整地把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的相關計算公式總結歸納在黑板板書中,板書過於倉促,不夠美觀,而且同學進行演示在講台上把板書遮住了,這是課前沒有考慮到的地方。

4、沒有充分發揮學生演示的作用,讓學生扮演氨基酸進行脱水縮合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的過程形象生動化,但是參與演示學生太少無法形象地演示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應該讓儘量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讓每個小組展示他們在課前用紙張黏貼好的多肽鏈,這樣可以很直觀的讓學生體驗到氨基酸種類、數目不同,排列順序不同,空間結構不同是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甚至可以讓全班每個小組的多肽鏈鏈接起來可以給學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對一些問題的思考

1、如何讓一節課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老師成為真正的引導者?

減少教師講授時間,增加學生活動時間很容易做得到,但是這樣學生就真的是有效的主體了嗎,教師要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引導者,引導學生成為課堂上一個高效的自主學習者呢。

2、如何合理使用多媒體、板書、教具演示等幾種教學手段?

每種手段都它的優點和缺點,如何讓這些手段可以在教學中互補又不相互衝突或重複是每個教師要考慮的現實問題。多媒體容量大,可以播放圖片視頻動畫等,生動直觀,但是一閃即過;板書容量小,但是直觀條理,可以把整節課的內容條理展示,利於課堂小結;教具演示生動直觀,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是課前需要大量的準備時間,可控性稍差。如何根據不同的課程選擇不同的組合是值得深入細緻思考的。

生物教學反思8

本文是一篇論述生物社會行為的文章。作者選取了獨特的視角,將一些羣居性生物的行為與人類進行比較,描述了它們在集體行動中所表現出來的高度智慧,提出了多個單獨的低等動物合併成一個類似高等生物的現象。作者由此對人類進行反思,雖然人類“無論如何也是所有羣居性動物中最具社會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賴,聯繫更密切,行為上更不可分”,但是,“卻並不經常感到我們的聯合智慧”。作者指出人類如果想“對於如何前進有個清楚的概念”,就必須建立“人類社會信息積累機制”,藉以聯合人類的智慧。

本文選自《細胞生命的禮讚》,語言幽默風趣,表現出一個科普大家的睿智和哲思。《細胞生命的禮讚》一書的副標題為“一個生物學觀察者的'手記”,作者以細緻的觀察,入微的思考,揭示了“作為生物的社會”中一些值得讓我們探討的生命現象,從而反思我們人類自身的行為方式和組織形式,表現出深厚的人文關懷精神。

學習本文,建議採用如下的方法:

(1)抓文章思路研讀課文。“文章有思路,遵路斯得真”,這是研讀課文的基本方法。文章分兩大部分,先説明生物的社會性,然後由此反思人類的社會行為。而在説明生物的社會性時,先説明人類的社會行為類似生物,接着反過來又説明生物的社會行為類似人類。那麼生物的社會行為在哪些方面類似人類呢?作者不是泛泛而談,而是緊緊抓住“多個單獨的動物合併成一個生物的現象”,列舉多種事例説明低等的生物羣居時可以表現出高等的智慧,在此基礎上反思人類對於自己的聯合智慧的忽視,説明人類聯合智慧的極端重要性,併為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設想。

(2)用創新意識賞讀課文。這是一篇科技説明文,科學的本質是創新,這篇文章通篇都充滿了創新精神。作者論述昆蟲、魚類、鳥類等生物的社會行為,證明它們也有集體協作精神,而且隨着羣體數量的增加,智慧也隨之增長,這些都是他對自然界中社會性生物細心觀察和思考後得出的新見解。把這些生物的羣體看成是一個龐大的生物體,更是作者的創見。而且作者談論生物的社會性,焦點還是在反思人類行為,指出人類聯合智慧的重要性,並且為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創造性的設想:“科學中使用的通訊系統應能為研究人類社會信息積累機制提供簡潔而易操作的模型”。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因特網的興起,證明了作者這一設想的前瞻性。

生物教學反思9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教與學始終是教育工作者討論的話題,也是整個教育關注的問題。新課程理念是指導各學科教學工作有序開展的重要基礎,其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生物教學在新課程的理念中,需要適時調整教學,改變傳統的脱離實踐生活和主體傳授知識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實際生活問題等積極地方式,既是順應時代的要求,也是學生終生學習的終極目標的體現。

1.我國高中生物教學現狀分析

1.1教師知識更新慢,案例老套。

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完全拖了後腿,尤其是農村,國中專業老師缺乏,生物教學成了空話。等到了高中,教師認為教學任務量大,知識點多,課時有限,授課知識佔主要時間和精力,教師由於受到觀念的限制以及傳統教學模式的延伸,教學案例往往是年如一日,與時代脱節。

1.2學生學科認同差,不予重視。

學生在教學中習慣處於被動的地位。高中生的學習目的非常明確,生物科目在大學聯考中佔分最低。因此,即便在綜合考試的今天,生物課仍然沒有一個合理的.地位。

1.3實驗條件過陳舊,創新力低。

生物課的教學可操作性不強,教材的輔助及配套跟不上授課的需要,甚至有的學校不配備實驗教程和實驗器材,大綱要求的必做的實驗根本無法完成,部分學校實驗員缺乏,有的學校沒有配備,學校實驗環節全部由生物教師一人探究,創新能力差,嚴重影響到教學質量。

2.高中生物教學改革模式探索

與其他學科相比,生物科學主要來源於生活,而且具有服務於生活的特性。在基因工程不斷髮展的背景下,現代生物技術在能源、化學、製造、冶金、環保等行業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樣,對高中生物教學有了新的要求。新課標下,高中生物教學實行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改革,其中對於教師素質水平的提高作了大量的工作,每年的繼續教育學習讓教師的義務水平得到了提高。要大力實現高中生物的教學改革,並取得相應的成效,就應該:

2.1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學生思維。

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是接收知識並應用知識的最終受益者。教師應注重把握學生的特點,牽引學生的思維,將生物的教學講授變得生動化、生活化。比如通過講述由於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從而瞭解遺傳病對人類的危害.再比如説,講到微生物的作用時,當眾製作果酸、果醋,讓學生在意識中認識生物知識就在身邊。當學生的興趣點被挖掘出來,知識的大門自然而然就敞開了,學生原本對學科的偏見,也會隨着他們的興趣點而變淡,會讓他們更加喜歡生物。甚至在大學聯考志願填寫的時候,也會對該科目的繼續深造產生強烈的願望。

2.2改變傳統的思維,創建和諧的教學氛圍。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説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且真正成為教育。”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的觀念,實現課堂教學和生活實踐的結合空間不斷拓展。另外,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中,教師要選擇具有針對性、趣味性的生活問題.學生只有在不斷的獨立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實現專業知識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一個自然和諧的教學環境有助於學生學習氛圍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和教師處於平等地位,師生間的互動有助於教學相長。

2.3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注重實驗課程的教學。

在生物教學中,學生要根據知識的規律,從感性材料入手,通過實驗漸漸上升到理性認識.並將學生所得寫成實驗報告,不斷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成生物研究第二課堂將學生帶出課堂,讓學生感受自然,應用社會,引導學生學有所用。

2.4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技術,開闊學生視野。

生物教學反思10

“生物的變異”一節主要是讓學生認識變異是普遍存在的,並讓學生探究一種變異現象——教材上列舉的“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通過舉例學生很容易明確變異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自然界中找不出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兄弟姐妹之間的差異。”學生又例舉了更多的實例。這一任務很簡單的就過去了。在學生自主進行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時,主要是由學生結合課本有關的對話提出自己小組要探究的問題,然後制定

計劃

進行實驗探究。鑑於時間關係和客觀條件,只是讓學生從理論上加以分析討論,然後老師讓各組學生代表

總結

各自討論結論,最後由老師引導提出問題:如大、小花生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説出,讓學生進行比較看出大花生中也有個別的長度比小花生中個別長度要小的,不能以某一長度來作為衡量大小花生的標準。再讓學生得出大花生和小花生的區分依據是果實的平均值,大花生的平均值要大。

該教學案例較好的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改精神,提高學生分析資料探究性學習能力,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不足之處是缺乏兩個品種的大小花生供學生實際操作,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加強此實際操作。

反思二:生物的變異現象教學反思

生物的'變異和遺傳都是生物體繁殖的重要規律,遺傳使物種延續,變異使物種後代出現差別。在學習方面,變異比遺傳稍難理解,所以本課的教學模式沿用上節課的。但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我沒有遵循常規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假設、驗證、交流得出結論這一流程,而是重在引導學生的探究學習和思辨活動,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緊緊圍繞“我為什麼不像爸爸、像媽媽?”“這是變異嗎?”他們、它們之間有哪些差異?”“人有變異,動物有變異,植物也有變異,這説明了什麼?”等問題進行碰撞研討式思維活動,使學生很快明白世界上所有能繁衍後代的生物都有變異,變異是生物的基本特徵和現象。

藉助教師的相機引導,學生通過研究任務,得到了科學思維的發展和鍛鍊。我認為,這種以“思中做,做中思”為特徵的思維參與過程,是“探究”的本質屬性和核心所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更是一個思維訓練、找尋規律的過程。通過科學教學幫助學生習得科學方法和理性科學思維,使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最高境界。我們必須明確,學習是一個動態的活動過程,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做;“信息”可以灌輸,但“理解”卻不能,因為理解是來自學生本身的科學思維,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反思三:生物的變異現象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執教中,基本上體現了自己備課時的一些想法,學生在自己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內對“變異”這一生物現象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同時學生的觀察、推測、收集證據等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學中,首先採用通過出示同學父母的照片,讓學生猜猜這是我們哪位同學的父母,讓學生一下子興奮起來。與此同時也回顧了我們的身體特徵會遺傳。同時也引出了一些典型的特徵,如:“有耳垂和無耳垂”等。“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課開課部分的設計不僅能瞬間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又解決了“對典型特徵的認識”。

生物教學反思11

首先,由課堂上的氣氛來看,同學們很活躍,主動思考,大膽發言,善於表達自己的認識和看法,顯現出學習的強烈慾望和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熱情。

第二,從課堂上分組活動的開展與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教學來看,兩者達到統一。同學們通過活動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幫助,互相補充,合作意識增強了,信息交流能力提高了。同學們能夠把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用藥的知識,合理地運用到社會和個人生活中,使技能提高到科學素養的層面。

第三,老師善於合情合理滲透情感教育,對學生的點評有發展性。如探討如何辨別中西藥的問題,在有位同學提出看法“中藥只有中國製造”引起許多同學發笑的時候,老師的點評很自然地鼓勵了發言的同學,又對同學們進行了愛國情感的教育。第四,對於同學們的提問,老師不急於回答,而是讓同學們幫助解答或談看法,老師作為參與者,只是適當地引導和點評,體現了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給了學生,讓同學們在寓學於樂、寓智於趣中獲得知識。

老師課前充分考慮了本地區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收集了充足的藥品説明書,課前交給學生,豐富了課程資源,為全體同學都能投入到學習中提供了條件。

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具有更高的專業素質和更為豐富的知識儲備。本課中我對藥品的瞭解還不夠多,比如:課後才發現學生從電視廣告上“收集”的藥品斯達舒沒有OTC(非處方藥)標誌,因此不能在當堂及時地指導學生注意用藥的安全,沒有趁熱打鐵;又如:上課過程中自己才注意到OTC有甲類、乙類之別,卻不知代表什麼意思,雖然沒有學生提出這個問題,但自己應該弄清楚。在以後的教學中,首先,要多方面地瞭解更多的常用藥物(特別是OTC),要注意電視、報紙等媒體上的相關信息,收集好報紙上的資料,為以後的教學備好信息資源,把教學組織得更好。如果課堂上被學生問“倒”了,也要及時地在課後查找相關資料,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實現師生共同發展。生物教學的直觀性強,假如本節課能借助較好的教學設備(如投影機),把各小組間的結論或設計放在大屏幕上,一目瞭然,增加視覺效果,而不只是利用聽覺,交流也會更容易,更廣泛,師生對知識的印象就更深刻,教學效果會更理想。

生物教學反思12

一、知識點:

1.列舉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概述它們之間的關係。

2.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和獨特性有初步的認識。

3.説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之間的關係

2、理解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三、採用的策略:

通過分小組討論,填寫學案的方式,導學生學習生物種類的多樣性;通過分析正反兩個案例學習生物基因的多樣性;利用多媒體輔助讓學生自學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最後通過完成學案歸納三者的關係。

四、教學反思:

1.學習“生物種類的多樣性”:課前佈置學生尋找相關生物多樣性的圖片,做成PPT在堂上播放,讓學生有了感性的認識,再通過讓學生閲讀課文90頁中資料分析,小組討論完成學案內容,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和了解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其中老師要引導學生關注中國生物種類多樣性的特點。由於網上資源豐富,所以圖片的查找並不困難,同時PPT的展示是學生慨歎生物無奇不有,對種類的多樣性有了直觀的認識,為接下來的數字分析做了很好的鋪墊。

2.學習“基因的多樣性”:通過讓學生小組討論分析一正一反兩個案例(美國大豆與中國大豆的故事、動物園的華南虎生下兩隻眼睛是瞎的小虎),説明基因多樣性的重要意義,以及基因多樣性減少所帶來的危害,使學生有一些感性的認識。然後,教師再指出基因的'多樣性包括:種內基因的多樣性和種間基因的多樣性,進而歸納出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的多樣性。由於有兩個活生生的案例,學生理解起來相對容易了。

3.學習“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由於這個內容比較簡單,通過電腦播放相關圖片,學生可結合課文內容自學,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空間。

4.學習三者的關係:通過學案上的填空題,引導學生思考,然後歸納總結。如果不給題目,學生往往會覺得無從下手,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生物教學反思13

【關鍵詞】新課程國中生物教學問題反思

引言

生物學以實驗為主,強調學科的實踐性和嚴謹性。我國實行課程改革以來,生物教學課堂不再以灌輸知識為中心,而更加註重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主觀能動性。新課程背景下,生物教師只有轉變教學理念、引進新穎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才能符合課改後的教學要求。這就要求每位教師積極進行教學反思、及時分析出現的問題,並不斷回饋、調節,充分發揮出教學反思應有的作用,並不斷在生物領域取得進步和發展。本文主要圍繞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理念、教師在實施課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教師應如何進行反思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以此促進新課程背景下的國中生物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新課程改革中的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體學生

新課程改革是面向全體學生,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綜合發展需要和能力。這個理念可以反映出新課程改革具有普及性和發展性,它面向的是學生整體,而不是個別學生。在這點上而言,教師必須認真對待每個學生,關愛每個學生的發展,力圖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提高。

(二)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新課程改革下的生物教學更加側重學生將來應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並在解決過程中不斷培養起良好的科學素養。傳統的生物教學比較注重生物學科的發展,側重理論灌輸,而不是學科的實際用處。

(三)提倡探究性學習

傳統的生物教學理念忽視學生的參與,更多的是老師講述,學生被動做筆記這樣的一個形式。而課改後提倡的是探究性學習,引用的教學方式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其中,並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進行深入探究,並不斷加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培養學生創新合作精神。

二、新課程背景下的國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很多學校積極主動進行教學改革,但是在實際的國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教師角色轉變不到位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角色有一定的變化,一般是由教材的灌輸者向教材的創造者、學生的合作組織者轉變。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生物教師還是忠實於教材的闡述,充當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沒有很好的轉變到學生組織者和教材的創造者這一角色。

(二)過分強調結果性知識,忽略過程性知識

新課程標準下,教師的定位是起到知識引導作用,並強調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獲取知識。而很多教師在學生討論遇到困難時,直接給予問題的答案,認為學生有了答案,進行背誦理解即可,強調結果性知識。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直接忽略了過程性知識,殊不知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如果教師進行一定的引導,學生就會努力分析問題,並在分析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三)缺乏對探究性學習的理解

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學展開探究性學習,很多教師也相應的進行探究性學習。但在實際操作過程。由於過多擔心學生能力不夠,單純認為展開探究性學習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最終的考試成績。而探究性學習強調的是學生參與和討論,這其中需要很多的時間。有些教師為了講解知識點或認為探討過程不容易駕馭而直接忽略探討環節。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對探究性學習的理解造成的。

三、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反思及改進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素質

教學理念作為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這就要求生物教師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學習先進科學的教育理論,豐富自身專業知識,提高知識技能,從而提升自身素質。此外,教師在更新教學理念的同時,必須做好角色轉變的工作,從過去傳統的傳授者轉變到學生的引導者,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真正體現出課程改革要求的理念。

(二)反思教學全過程

教師在進行反思時,應該反思自身教學的全過程,包括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對教學方法的反思、對教學方式的反思和課後反思。只有全方位的進行反思,才能做到面面俱到,真正落實新課改的各樣要求。首先,教師需要對教學設計進行反思。教學設計作為教學過程的關鍵部分,要求教師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合理設置問題、開展探究方式等。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時,應該依據學生的特點和所具備的各種教具,不斷反思教學設計是否貼近實際。第二,對教學方法的反思。生物科學趣味性較強,並且注重實驗。生物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法時,必須考慮全體學生是否能參與其中,並且反思所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第三,對教學方式的反思。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師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綜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更多的生物知識,使教學更加具體直觀,趣味性更強。第四,課後反思。很多教師忽略了這一環節的反思,但課後進行反思有利於總結教學的得與失,為今後的教學提供更多的教學思路。生物教師可以從引言、知識點、課堂環節等方面進行課後反思,並及時作出合理評價,從而提高教學實際效果。

(三)深入理解探究性學習

新課程背景下提倡教師採用探究性學習,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中,必須深入理解探究性學習。它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互動性,並在談討論中得出結論。教師在這一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導者,引導學生髮現生物問題。在有必要的情況下,生物教師可以給出一定的答案,但是要把握好一個度,既要能激發學生繼續探討,也讓學生在探討中繼續發現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法。

生物教學反思14

本次生物期末考試主要學生的基礎知識,難易適中,知識點突出重點,很好的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題量比較適宜,知識點靈活,對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習能力有幫助。

從這次考試來看,選擇、填空題得分較高,但還是不理想,練線題和探究題失分太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習不夠系統,缺乏對知識的梳理,平時學習的知識零碎,沒有經過對知識的的歸納總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與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有關,部分學生偏科思想嚴重,認為生物學只要記憶就行,造成平時訓練不夠;實驗探究題是學生最薄弱的環節,除了教學有關外,學生也不夠重視。第一大題是單項選擇題,本題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本題題型較注重基礎,也結合生活實際。七年級大部分學生存在以下問題:1、對知識點的掌握不夠牢固;2、粗心大意,審題不認真;3、不會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第二大題,填空題,本題主要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的掌握情況,學生在此題失分也較多。第三大題,連線題,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梳理能力,相對來説,考得較好。第四大題,探究題,這道題主要考察學生的實驗分析和處理能力,普遍考得不理想。

教學建議

在教學過程儘量與實際相聯繫,突出重點,加強訓練,具體措施:

1、抓基礎,重應用

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對重要的生物知識加強理解,對需要識記要求學生一定掌握,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

2、加強知識與實際的聯繫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培養學生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把知識放到實際情景中去學習,讓學生在問題情景中去交流和討論,尋求解答途徑。狠抓基礎知識的落實,把書本知識與生活,生產密切聯繫。

3、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繼續鑽研新課標,加強教研,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備課時,儘量與實際相聯繫,結合學生的實際,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趣味。總之,通過這次,進行一次總結是很有必要的,促進今後的教學工作完善和改進,對提高自己業務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有着重要的意義。

生物教學反思15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進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首先是學生學習習慣的反思對於閲讀教材的習慣,我們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不想讀”或“不會讀”。

其一,認為“教科書簡單,不值得讀”;

其二,認為“老師已經講了,沒有新意,不必再讀”;

其三,讀書障礙很多,不想讀。其實,讀書這個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決不能忽視。要提高讀書的效果,應當把握以下三個環節:即“上課前要先讀”,即預習,可以“粗讀”,這樣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問進課堂;做作業之前要再讀,即複習,要求“細讀”;在訓練中遇到疑難問題,找到對應章節要反覆讀。要求“精讀”。另外,讀教科書還要從中把握好知識點,重點,難點,通過自己的歸納,小結,形成本節課或本章節的知識結構,把零碎的,一點上滴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體系。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訓練,同學們可親自去體驗品嚐讀書的味道,真正認識到“書本是最好的教師”,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掌握了讀書方法,自學能力也就相應提高了。

其次

一、求實

1.紮實嚴謹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

2.聯繫實際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求活

1.方法科學: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的科學方法。在中學生物課本中,用科學方法建立生物概念、探索生物規律的內容是很多的。

2.靈活多變: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三、求新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紮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