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三體》讀後感28篇

來源:文萃谷 9.48K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體》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三體》讀後感28篇

《三體》讀後感 篇1

好久沒有寫過讀後感了,只記得國小老師留作文的時候寫過,中學六年也沒讀過什麼課外書,把精力全浪費在正事上了,現在想來真是本末倒置。上了大學才有了時間和自主權,可以看看喜歡的書了,卻沒有養成寫讀後感的好習慣,學校教育害人不淺呀。

其實在我的書架上幾乎沒有科幻題材的書,唯一搭邊的估計就是少年兒童百科全書了。想來是因為童年的我內心柔軟綿純,只愛花鳥魚蟲的欣欣向榮,不喜數字化與技術化的質感。接觸《三體》完全是因為聽了大緊老師的推介,不想無意間進入瞭如此宏大的一個世界。

強烈推薦那些對目前的生活還有任何迷茫、困惑、痛苦與糾結的朋友去讀讀此書,感覺就如同是你突然被告知要接管阿里巴巴的所有業務和財富,你再去樓下菜市場買菜的時候還會因為要不要抹去三毛錢的零頭而討價還價嗎。全書情節無比豐富,細節無數,概述一遍也需要大量篇幅,就不在此贅述了,只聊幾點思考和感悟吧。

一、按照文中的設定(其實是有強大的邏輯論證),宇宙中存在無數的文明,如果我掌握了與外星文明通信的方法,在瞭解黑暗森林法則之前(書中的基本宇宙觀,聞之令人醍醐灌頂),我會與他們聯繫嗎?

思來想去多半不會,原本自認是個探索欲強、好奇心強的人,真正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才發現內心深處的擔憂竟勝過了好奇。有時會想,如果面前的魚缸裏突然有一條魚異常活躍,遊動的路線呈規律性,我會是什麼反應?如果恰好趕上我在這優哉遊哉的走思的話,可能會多觀察一會,當發現它遊動的路線是“你好”時,可能從此多了一個跨物種的朋友,其他時候可能根本無暇理會或是忽略過去。可如果這條魚是在我那懵懂的兒子面前做此展示呢?極有可能會被他一把撈出來弄死。那麼反過來想,如果我們是那條小魚呢,結果多半也是如此。

二、如果我身患這個時代無法醫治的絕症,但技術允許我冬眠到未來可以治療此病的那一天,我會獨自前往未來嗎?

此問比上一問更加實際,相信有生之年必將成為人類真實需要面對的問題。冬眠去未來意味着要和所有的親朋好友告別,去到一個有可能意識形態、社會規則完全不同的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講相當於帶着記憶去來世了,只是要自動選擇結束此生而已。也説不準,也許技術發展迅速,幾十年後就能醒來,那時要面臨的一個倫理問題就是兒子比老子還老。不過縱觀人類歷史,社會發展一直推動着倫理道德及思維觀念的變遷,所以未來這種情況也可能司空見慣了吧。如果真的身患絕症,我倒是願意去未來看看。

三、如果地球文明被外星強大文明入侵,地球根本沒有還手之力,而我掌握了可以同時毀滅兩個世界的武器的按鈕,在外來入侵者到來之前,我有勇氣按下按鈕嗎?

中國歷史上有過無數玉石俱焚的故事,對於任何一個還有一絲血性的人來説,與比自己強大的敵人同歸於盡算是最好的選擇了。可如果同歸於盡的不僅是自己、家人、戰友亦或是不相關的人,而是整個地球、所有生命以及人類所創造的所有歷史時,心中又會想起另一個聲音叫作“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雖然現在我們在敵人眼裏就像蟲子一樣弱小,可只要有人活下去,起碼還有希望在。退一步講,假設地球文明永無翻身之日,永世受其奴役,為了保存地球文明的火種和在這個浩渺宇宙中存在過的痕跡,我們是不是也要忍辱負重的`活下來呢?在這樣宏大的背景下,同歸於盡與苟活於世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勇敢與偉大還真難説的清楚……

四、如果整個太陽系都將遭受毀滅性的打擊,而我有幸逃脱厄運,作為太陽系的最後一份子(應該至少還有一個異性,否則無法繁衍後代)孤獨的駛向宇宙的深處,去尋找新的適合居住的星球,我願意離開嗎?

面對如此終極的拷問,如此絕望的設定,我想能夠逃脱才是最大的厄運。敢於選擇承載着全人類的記憶駛向宇宙深處的人一定是具有超凡心力之人,可能只有佛陀、王陽明之流才有如此氣魄和格局吧,不知現代人還有沒有如此心靈澄澈之人。

以上種種假設均在書中作了真實而生動的描述,當這些問題真切的擺在面前的時候,人性中的善與惡都會被無限放大。在整個文明生死存亡的時刻,人會變成“有智慧的獸”,生存必將壓倒一切道德排在首位。

合上此書,當我們把思考問題的尺度定在宇宙這個級別上時,時間和空間都有了新的意義,而我們也勢必會重新思考“意義”的含義。在宇宙視角下,憤怒的意義是什麼,悲傷的意義是什麼,恐懼的意義是什麼,迷茫的意義是什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珍惜此時此地的時間和空間所賦予我們活着的意義。或許我們都不知道該感恩誰,因為生存本來就是最大的幸運,只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人類有一種幻覺,認為生存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以此衍生出了種種痛苦和糾結。與能正常的生存在這個黑暗的宇宙中相比,還有什麼是值得痛苦和糾結的呢?

《三體》讀後感 篇2

《三體》獲獎以後,最火熱的那段時間,我並未去讀,但基本上已被劇透光了。最近讀了第一部,讀完後驚訝地發現,哇,和那些人説的一模一樣!

當然,小説的結構與劇情的呈現方式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樣。隨後去網上翻看了對《三體》的評價,很多人都有一個觀點,説大劉文筆不行,説小説結構有問題,説人物塑造太偏平。

説到結構,我倒覺得並沒多大問題啊,是一般類型小説的展開方式:開篇的葉文潔被髮配到紅岸的故事,可以當做一個引子;隨後回到現代,通過研究納米技術的科學家汪淼遇到的奇異現象和一些命案來設置謎題,製造懸念,並穿插三體遊戲的情節,使讀者對三體先有一個粗淺瞭解;最後逐步解開懸念,給出真相。

這部小説主角很明顯應該是葉文潔,這位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人。這大概是很多人覺得結構有問題的原因吧,畢竟主角露臉不夠多,描寫又比較跳躍,很難讓人產生代入感。至於貫穿全篇的研究納米技術的汪淼只是一個用來推動故事發展的工具而已,偽主角而已。

説迴文筆,到底什麼才叫做好文筆,我也很迷惑。其實很難有一個標準的定論吧,我特意去知乎學習了一趟,發現觀點也是五花八門,各種舉例,從古代的司馬遷,到近代國外的那誰誰誰,其實真是很難説的清。

不過有一點是基礎的吧,那就是能夠準確表達,用詞精確,並避免病句。就像《三體》裏提到的,要想讓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基礎科學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覺得,提高一個人的詞彙量是非常重要的,腦子裏詞的多了,才能擇優而用,選擇最合適,最直觀,最優美的表達方式。插一句題外話,《三體》裏提到三體人要通過絕育的方式讓人類滅絕,哈哈,這不是人類對付蚊子曾經用過的方法嗎,真是很有意思的設計。

另外就是感覺好些人還有點分不清楚文筆和文風的區別。看到一篇文辭華麗的文章,便覺得文筆很好,其實那也不一定,只不過是文風的一種而已。華而不實,各種比喻、擬人、通感連串的來,但讀半天沒什麼內容,這其實也是一種走火入魔的表現。

我以前寫的一些小説,也有説我文筆好的,也有説文筆很不行的。作為一名業餘寫手,我感覺自己並沒有受過什麼正經的文筆訓練,語文課或者作文課能算嗎?語文書本上的文章,對我產生過影響的,只有魯迅。倒是受課外小説,像金庸和張愛玲的文字多一些。只不過這幾年一直多讀翻譯過來的日本和歐美推理小説,通常文筆水平一般,自己又只貪圖瞭解小説的結構和詭計,也未沉下心來字斟句酌的讀過,致使如今寫作語感似乎有所下降。

再説到《三體》對人物的塑造,確實不夠立體。當然,這其實是許多類型小説的通病,尤其是科幻與推理。因為不同於以人物為主,以人物性格來左右情節、推動情節發展的小説,科幻或者推理小説是以設計有極大看點的故事為主的,更注重講故事,在寫作之初就已經定下了它必然的結局,而且是基本無法更改的結局。小説所有人物的塑造都是為了推動這個故事朝着既定結局進行,所以就無可避免的導致人物的性格發揮空間有限。

相信讀完《三體》的讀者,很多都被大劉的奇思妙想,宏大設定所征服吧。很顯然的,《三體》可以代表科幻小説的一大門類,這類科幻小説和本格推理小説非常的像,靠的就是出色的點子來征服讀者,本格推理中需要過硬的`詭計,科幻中要有對科技、對宇宙的極致想象,具體到《三體》中那便是“太陽電波放大器”、“黑暗森林法則”、“降維打擊”等這些絕妙的腦洞創意。

曾聽過一個故事,説大劉某次在杭州參加作家聚會,大家討論如何滅掉阿里巴巴總部的好方法,大劉酒後失言説到了“降維打擊”,酒醒後心有餘悸,幸好眾人當時沒有深究,要不然這個絕妙的點子説不定被別的有心人搶先寫出來,那自己的小説裏就沒法再用了。可見,在科幻小説中,創意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因為《三體》後來獲了獎,這就導致一大批或許從來都未接觸過科幻文學的讀者要爭先一睹風采。盛名之下,這類平日裏只讀言情小説,或者嚴肅文學等的讀者卻發現《三體》的風格和自己以往接觸過的文學類型完全不同,調調根本不一樣,由於期待不符,便不能接受,甚至妄加評判,是十分不客觀的。

我個人如今讀書是秉持一種包容,虛心的態度的,對一本多數人都認為好的小説無感時,只歸結於口味不符,或自身侷限。

畢竟,當在基數足夠大的情況下,不可能出現明明百分之七八十的好評,真理卻掌握在餘下的那百分之二三十讀者手中的情況吧。

《三體》讀後感 篇3

最近在閲讀一本很火的科幻小説——《三體》。書中對科幻故事的描寫的確精彩,前衞的思想、專業的用詞,無不讓人驚歎,不過這些並沒有讓我產生太多共鳴。是閲讀到其中講如何寫作及優秀文學家和普通作家的區別時,男主角的經歷帶給我的驚異,讓我生出了寫這篇文章的衝動。

我為什麼會震驚,因為小説中描寫的男主角的經歷,我有過切身體會。

《三體》中沒有從一而終的主角,每個階段都有對應的主角。講寫作靈感和人物創作這段的男主角叫羅輯。羅輯的朋友白蓉告訴他,真正有天賦的優秀作家塑造出的人物都是活的,可以活靈活現地出現在作者的生活裏,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為,不受作者控制。一個文學人物十分鐘的行為,可能是他十年的經歷的反映。不要侷限於小説的情節,要去想象他的整個生命,完全拋開自己要寫的內容,去想象他的整個人生,想象他人生中的每一個細節。

之後羅輯真的想象出了、創造出了屬於他自己的文學人物——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美麗的女孩子。這個女孩兒真的出現在了羅輯的生命裏,他們一起聊天,一起散步,一起喝酒,一起遠足。羅輯能感覺到每一個細節的真實,他甚至在自己清醒時去看過心理醫生,但醫生並不認為有什麼問題。

後來他又很莫名其妙地成為了全球範圍內權利最大的四個“面壁者”之一。他利用自己難得的權利和資源找到了那個他想象中的女孩兒,一個與他創造出的文學人物一模一樣的真實世界中的女孩兒。

這讓我突然想到了一些往事。

翼,你曾經也像《三體》書中描述的一樣出現在我的生命裏,是那麼的真實。

你陪伴我度過了整個國中和高中的時光,可能是轉學後學業的壓力,加上我國中和高中兩個階段的密友都是出雙入對的,各種夢幻而隱祕的情感交織着,腦海中便催生出了你的樣子。慢慢地你開始變得清晰,甚至立體起來。

可能,你的形象來源於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從國中時代一直喜歡到現在的偶像團體SHE的一首歌——《遠方》。

你有一雙天使般潔白的翅膀,需要時才會顯現;你在白天出現時經常是一襲白色的西裝,夜晚出現的你則會有不同,不過也以白色襯衫為主;你的周身始終包裹着一圈柔和的白色光暈,還有一閃一閃的金粉流動在其中。

剛開始,我對這一圈帶金粉的柔光特別感興趣,曾嘗試用透明的玻璃瓶收集,圍着你轉一圈後急忙蓋上瓶蓋,但是並無收穫,瓶內空空如也。你還微笑着摸摸我的頭,對疑惑不解的我説:“不用擔心,你喜歡這光,我就永遠守護在你身旁。”這句話,真的不是我臆想出來的,是你説過的。

還有冬日踏雪的場景,你喜歡按着我的頭頂走路,我奇怪你為什麼總把手放在我的頭上,你的回答是:“因為暖和。”我不服,伸手去摸,發現頭頂確實像你所説,是個一直温熱的地方,適合暖手。

現在回想起來,這時的我,這時的境界,最接近《三體》中男主角羅輯的狀態。

逐漸地,你每天都會出現在我面前,陪我去補課,陪我做作業,在我孤單的時候陪我聊天,甚至借你的肩膀給我依靠。我能切實地感受到你的存在,能清晰地看到你的動作。放學的路上,去補課班的`路上,晚飯後散步的路上,你都會陪在我身邊懶洋洋地走;我在房間做作業的時候,你會斜坐在我的寫字枱邊陪着我,雙腿一蕩一蕩,悠悠哉地搖晃着;我看着窗外發呆的時候,你會用温柔的雙眼注視着我,用你那修長乾淨的手輕撫我的背。有你的陪伴,我一直不孤單,很安心。

我讀高中時開始頻繁寫日記,每篇日記都是寫信的格式,每篇開頭的稱呼必定都是“Dear翼”,那都是寫給你的。雖然我沒有到《三體》主人公羅輯那種可以跟臆想出來的人物直接對話的程度,不過我可以通過日記跟你溝通。我的每篇日記,都有你的回覆。

大學時,我已不常見到你了,我知道你是我想象出來的人物,我曾努力試着回想你,多次在腦海中描繪你的樣子,但是你並沒有像國中和高中時真切地出現。我很難過,以為是你離我遠去了,於是傷心地寫了關於你的文章,結尾處的詞句至今清晰記得。

“你告訴過我,只要伸臂,便有奇蹟降落!

今冬,飄雪的廣場,我試着伸開雙臂,張開手掌,但你並沒有像我預期的那樣一身潔白的揮動着翅膀落在我身前。那種失落,無端將我劈傷。

凡愛過的人,永不遺忘,凡受過傷的,永遠有創傷。

我的傷痕,紅得驚心,烙羽翼形。”

當時發在了QQ空間,讀過的人都以為你是真實存在過的人,紛紛來問,翼是誰。因為我寫的太過真實,記錄了一點一滴,我們的過往。

到現在我才真正知道,不是你離我遠去了,是現在的我已經不是初高中時的模樣。沒有那時的客觀環境,沒有那時的主觀心境,靈魂不似那時的靈魂,思想不似那時的思想。大學畢業後,你就從我的世界徹底消失了。我再也回憶不起什麼,將那時的一切統統遺忘。

直到,我看到《三體》。

我知道,現在,你正從天邊的某個角落向我走來。

《三體》讀後感 篇4

推薦我看這部書的人是我高中時代的同學。所以要談這本書還真的寫寫他。

我們讀高中那個年代已經奧數奧物等各種競賽剛剛萌芽,還處於比較純潔的狀態。那時候學奧數奧物之類的都是學校老師們直接課後糾集一幫子好學生開小灶。然後參加市一級的考試比賽,通過的就集中參加全市最好的老師舉辦的週末集訓。所有這些都是不要花錢的,完全是優勝劣汰的集訓。那時候我比現在強多了,屬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數學語文化學物理門門都參加競賽。而我那個同學就屬於典型的偏科型的,純物理天才,每次物理考試不是他第一就是我第一,可是其他各門功課都在及格邊緣徘徊的那種。事實證明,偏科的人都是天才,像我這種全面發展的都是庸才。考大學我不出意外進入了名校開始混日子,而他進入了二流的大學開始深造物理學。大學後我繼續讀MBA。而他考入中科院讀研究生。二十年後,我不過是商業社會裏面一個小混混,而他中科院畢業後到意大利搞研究,前年作為理論物理學和研究粒子對撞機方面的專家回國被聘為華東理工和北大的雙重教授,膜拜啊!

就他回國一事我還是很開心的。因為高中時代的教育對物理學一直深感興趣,雖然大學無緣深造,但是一直有看一些物理學理論的書籍,但是苦於朋友圈子裏面沒有這方面的專家,因此有機會見到他總會帶些問題問他。而三體這套書就是他推薦的。

果然,這類硬科幻類的書籍令我愛不釋手,三天看完了三大本書。

這三本書以宇宙為背景在一個巨大的尺度上描寫了文明的走向,並提出了宇宙倫理學的初步框架。其基於現代物理學的各種理論基礎做出的大膽設想也讓人耳目一新。

相信每個人都有仰望星空的時候。那種浩瀚無垠的星空讓我們感受到宇宙的寬廣與深厚。在巨大的時空尺度上,面對宇宙數百億年的存在,及在其存在之前的無知時間,所謂的人類的存在不過短短几萬年,其間真正稱得上文明的不過區區幾百年,渺小如一粒塵埃。而我們人類以幾十年的存在,作為塵埃中的塵埃,卻在思考着宇宙的終極意義。多少代的科學家都在於探求宇宙的終極真理,什麼是宇宙的性質?宇宙及我們從何而來?為什麼宇宙是現在所呈現的狀態?

應該説宇宙物理學還存在着許多的未解之謎。曾經有人認為牛頓物理學已經構築了物理學的完整大廈,後人能做的不過是添磚加瓦。但是關於微觀層面的質疑徹底推翻了顛覆了牛頓物理學的大廈,之後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基礎建立的理論物理學基礎幾乎完美的統一了物理學在宏觀和微觀層面的理論。我們一直在追尋物理學的統一,因為我們相信上帝不擲骰子。但是量子力學和不確定性原理破壞了這種統一性,但是正是這樣我們的世界才多姿多彩,正是有着許多的未知才會使得我們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就是希望。以我個人經驗來看,人類文明真正進入發展打不過區區二百多年的時間,如果就可以窮盡百億光年範圍的宇宙規則反而是不可思議的。

三體的基本理念,是秉承於作為獨立系統的宇宙,其熵是傾向於增加的,而類似智慧生命體這類低熵體的存在是偏離於宇宙規則的。因此,他們通過假象的宇宙倫理學的推理推導出黑暗森林理論,從而得出文明毀滅的推論去並符合總體熵發散的宇宙規則。其第一部還是一個簡單的萌芽,而第二部已經有了基本的理論體系並命名為“黑暗森林”。至於第三部則將這一理論從二個文明擴大到全宇宙範圍,並更深入的探討了面對外星文明地球文明發展的可能。全文中基於目前已知物理學的奇思妙想的確讓人大開眼界。關於基本粒子的內摺疊的高緯度空間可能發展的二維展開的質子人工智能。基於超炫理論的高維度空間碎片和三維空間的接觸,基於黑洞視界理論的低光束自我封閉理論等。豐富的想象給出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在科學發展中比找出正確答案更加重要的是問出正確的問題。無論是基本的方法論還是哲學命題中,正確的問題是一切出發的基本根源。而正確的.問題的來源正是基於現實的想象力,我們想象各種可能,並從中找出正確的方向,問出正確的問題,正是這樣我們的文明得以正確的發展。當我們將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相結合,空間和時間一起可以形成一個有限的四維的沒有奇點或邊界的空間時,我們可以解釋大宇宙尺度上的一致性,也可以解釋小尺度上均勻性的偏離,但是如果這樣我們就需要一個造物主。牛頓晚年成為基督教的虔誠信徒,因為他的研究指向第一推動力。愛因斯坦同樣問道“在製造宇宙時上帝有多少選擇性?”它必須是自洽的並且允許複雜到允許研究其本性的文明生物結構的存在。即使真的有造物主,那麼又是誰創造了造物主?近代科學的發展已經過於技術化和數學化了,以至於除了少數專家之外,特別是對於哲學家而言完全不可理解。因此科學家們都忙於“什麼是”的研究,而很少有人來問“為什麼”的問題了。這讓從亞里士多德到康德以來的哲學家的偉大傳統何等的墮落。

最後嘮叨一句關於最近很熱門的各類穿越小説穿越劇,基於目前的物理學理論,時間並不是一個維度,而是一個物質的內秉性因素,如同質量,能量等一樣。而且根據愛因斯坦質能轉換方程,光束只能無限接近而不可超越。而時間的內秉性和光是同質的,這就意味着時間是有箭頭的,只能向前無法向後,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但是如果我們以無限接近光束運動的話,相對於低速參照系我們的時間是停滯的,因此理論上我們可以到達宇宙的盡頭,即可以實現向未來穿越。

《三體》讀後感 篇5

左圖封面上的女孩子,應該就是葉文潔吧?以前,我覺得這封面與小説無甚關係,因為我的注意力始終在三體那裏,特別是智子。我甚至非常討厭小説裏對於葉文潔所有經歷的設置。

這次重讀,我才發現葉文潔的經歷確實是重要的。如果《三體》中沒有葉文潔,那麼《三體》只能算一部普通的科幻小説,就像《上海堡壘》,我特別喜歡《上海堡壘》裏腦洞大開的宏大場景和各種科幻設置。但是《上海堡壘》真的沒有把人物寫的立體豐滿,更別提把讀者帶入到哲學思考的層次。這一點《三體》做到了——因為葉文潔。所以,這次我終於認可了《三體》的這個封面。

《三體》因為葉文潔而有了宏大而悲憫的'視角——包括伊文斯,他們一主一副無不是在反思人類。借他們的嘴,《三體》對於人類和人性做了高度概括的解析。在讀這些的時候,我的內心也是隨着他倆的失望而失望、他倆的厭惡而厭惡,甚至於會認同他倆的人類已經沒有能力以內部力量來解決自己的問題的思想。

但是,當三體人的信息被獲取和解讀以後,汪淼和丁怡的那種絕望感又捕獲了我,連葉文潔再上雷達峯的那種悲涼感也讓人感同身受。

《三體》讓我們以不同的視角去感受各自的立場:在三體遊戲裏我們會同情三體文明,在葉文潔的經歷裏我們會痛恨人類的瘋狂,在伊文斯的描述裏我們承認人類的貪婪與自私,在智子鎖死人類科技時我們跟着汪淼一起絕望,在葉文潔看向齊家屯時我們心中升起無限的悲憫。

正是《三體》使我們以不同的視角去體會和感知,使得《三體》具有了某些哲學意味。這使得它作為一本獨立的小説,是完整的,邏輯和架構是清晰的。

而《三體》的另一個難能可貴之處還在於,它作為一個系列小説的第一部,給之後的續作奠定了宏大的敍事基調,因為《三體》把視角挪到了全人類的生存上。

《三體》讀後感 篇6

一個多月的時間看完了《三體》,如果不是有故事情節,我是肯定看不下去的,什麼天體物理學?什麼組織?什麼恆星行星?各種計劃?傻傻分不清楚啊!

出場較多的人物我還是記得的,於是,整理了一下,形成思維導圖,整個故事脈絡也變得清晰了。

葉文潔,在父親受迫害之前,她應該是過的非常幸福的小公舉吧,家庭和睦,聰明伶俐,受盡萬般寵愛,只是命運突變,父親受審查,母親棄她而去,後來又被那個編輯陷害,大概是對人類徹底絕望,才想着用三體文明拯救地球,後來又經歷了丈夫身死、女兒自殺,可以説是非常悲劇了。

史強,那種狂放不羈又俠肝義膽,頗有金庸武俠小説中的英雄人物之感,但是他又粗中帶細,處處顧忌別人的安全,是整部小説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了,開始還以為生病之後會死掉,還好後來冬眠,然後病也痊癒了,繼續自己的事業。

章北海,心機boy,明明自己是一個失敗主義者,卻偽裝成一個勝利主義者,最後帶着戰艦逃離太陽系,不但帶走的戰艦倖存,追擊他的戰艦也倖存下來,可以説為人類延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了。

羅輯,從消極懈怠的教授,到拯救世界的英雄,是變化非常大的人物,但是中間有點不懂他到底想幹啥,還找了個夢中情人結婚生子,最後還當上執劍人,相比於其他的面壁者,簡直人生贏家有木有?

程心,咋就突然成了主角,一臉懵逼,不是喜歡雲天明的嗎?最後就因為世界上就關一帆一個男人了就在一起了?不應該與雲天明團聚,然後有甜甜的戀愛嗎?

雲天明,費那麼大勁兒傳來消息,最後想和程心團聚,但是遇到突發狀況後就和艾AA度過了幸福的一生?也不去長生不老了?不去見程心了?心心念唸的初戀就這麼説不愛就不愛了?看不懂你們之間的感情,太複雜了!

反正專業的東西我也看不太懂,故事情節還可以瞎扯一下,就這些吧,不是很懂。

《三體》讀後感 篇7

最近,劉慈欣的一部劃時代科幻小説《三體》深深的吸引了我。從小就喜歡打破常規、天馬行空、飛揚思緒的我,對科幻小説有着近乎痴迷的渴求,從《海底兩萬裏》,到《哈利波特》,再到燒腦神作《星際迷航》,都顯得奧妙無窮!八十八萬字的《三體》更是有着探索宇宙魅力的神奇力量,刷新了我對中國科幻小説的認知。

《三體》這個三部曲小説,從第一部《地球往事》,情節就漸入佳境,第二部《黑暗森林》更是全書的高潮部分,《死神永生》讓我全面觀看到了更大更全面的宇宙,看到了文明的碰撞與激發。

其次是關於面壁計劃、階梯計劃、黑暗森林威懾、黒域計劃等等地球人類保護自己採取的措施,看似不經甚至是荒誕,細想又是那麼符合科學邏輯,甚至是很巧妙,讓人看後拍案叫絕。

這本小説內容龐雜,故事跌宕起伏,並且由於作者劉慈欣本身是一名科學家,所以其內容帶有很多科學上的名詞,儘管我是文科生,但由於作者描寫細膩生動,文筆流暢,並沒有給我帶來理解上的困難,相反,我認為就是這種似懂非懂的感覺促使我發揮想象力去理解這部作品。外界評價該作者時稱:“劉慈欣的作品宏偉大氣、想象絢麗,既注重極端空靈與厚重現實的結合,也講求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和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中國科幻確立了一個新高度。”我想這再貼切不過。

在我們身處的這顆蔚藍色星球之上,人類文明創造出了種種的“奇蹟”,這無疑也是使我們感到自豪的'事情,而《三體》卻給了我們另一個視角,將人類從通常的食物鏈頂端的強者下放到被征服者的視角去去思考,其結果引人深思。

如若真的有外星文明,我希望他們能和我們這個美麗的星球交友,而不是侵略。畢竟宇宙中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值得存在的理由,每一個生命都是上天的賞賜。

《三體》讀後感 篇8

最近,我看完了《三體》三部曲之中的第一部和第二部,這兩本書非常吸引我。

這套書主要講的是擁有三顆無規律運行的太陽的三體人在無數次文明的毀滅與重生後得知地球的存在後準備進攻地球,在三體人準備侵略地球的這段時間裏,人類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利用三體人思維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訂了“面壁計劃”,精選出4位“面壁者”,希望以此展開對三體人的反擊。而地球三體組織選出了3位“破壁人”,準備對面壁者進行反擊行動。羅輯是最後一位沒有被破壁的面壁者。在冬眠了2個世紀後,他終於知道了宇宙文明的真理,最終保衞了地球……

書中還介紹了兩條宇宙文明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通過這兩條公理,作者得出了一個驚人的推理:只要宇宙中的一個文明得知了另一個文明的存在,就必須消滅它,不然,自己就會滅亡!就像書中所説的那樣,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個推理令我非常震撼。雖然這個道理和我們的生活沒有什麼關係,但還是使我感受很深:日常生活中,考慮問題一定要多方面考慮,甚至往最壞的方面去想,因為這樣,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不用怕了。

這本書還含有許多科學知識,讓我學到了很多。如物質不同維度之間的關係等等。我還有一些不懂的名詞,我是上網去查明白的,如:閾值、強互作用力……

《三體》第3部曲我還沒有看,據説更精彩,我非常期待!

《三體》讀後感 篇9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劉慈欣大作之《三體2》,讓我感悟深刻!

《三體2》的主要內容是三體人利用科技鎖死了地球人的科學,之後出動龐大的宇宙艦隊直撲太陽系,欲清除地球文明,好在地球上發現三體人思維透明的缺陷,展開鬥爭,使地球與三體建立脆弱的戰略平衡。

這本書看完震撼了我,它超越了科幻,因為它涉及的層次十分廣,小到百姓,大到宇宙文學,佩服劉慈欣的想象力,三體,演繹了人們像文革時期一樣被迫害,面壁者不是由於自身能力,而是由於地球上人的人性惡劣,導致面壁計劃失敗,但三體人,絲毫不懂得隱藏思想,擁有透明思維的他們,生活中少了幾分謊言,多了了幾分誠懇,與人類可以説形成對比。

書中有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有暗藏“女巫”葉文潔,有本來懦弱但卻表現堅強的章北海。這一個個人物都有不同思維,但人人都是心思縝密,也是這一缺陷,使面壁計劃失敗,讓地球文明再陷危機!看這本書使我十分扎心,人類竟然在最後險些栽在自己手裏。作者寫書的用意我想,一是讓人看的耳目一新;二是讓人類選擇改變,雖然科技發展迅速,哪怕不會有三體人一樣的強大外敵,也要保持品格於科技共同發展。當然,現實中不光有品格惡劣的`人,那些人僅佔少數比例,多數的是品格優良的人,不可能説人人改變成最好,但也要相互感染,讓人的一言一行變得不那麼劣質,讓人帶給地球的不只有污染與毀滅,更有生機與創造!好的言談舉止也是幫助了自己,讓人與人之間多一聲謝謝,少一聲指責,多一份寬容,少一份抱怨,讓被風吹倒的小樹重新站起,多一絲綠意。人間煙火,美麗,更需維護,少砍一棵樹,少開一次車,少往海里投放一些垃圾你會發現,世界,原來如此動人,勝過一切美景,柔軟中又摻雜着剛強的美,獨一無二!

幸福的開關有兩個,一個是直觀,一個是心靈的品味,《三體2》感悟人生。作者舉世無雙的思維讓人敬佩,但書中暗藏的現實讓人醒悟,悔改!

《三體》讀後感 篇10

沒讀過《三體》的人很難理解。從前,除了星空或星空,我對宇宙的理解無非是由恆星、行星和星雲組成的大大小小的星系。人類是這個浩瀚宇宙中唯一的一個。我不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也不認為有一天外星生命會來地球。這一切在《三體》中都出現了,《三體》將我帶入一個全新的宇宙,還讓我見識了一個不同的人類社會。

有時候下夜班仰望星空,覺得星星就像發光的沙漠。我是一個可憐的孩子,被遺棄在沙漠裏。……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的偶然。這是葉文潔所説的主要人物之一。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地球今天的文明可能真的沒有能力探索遙遠的宇宙。目前,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只是極其膚淺。如果真的有高級外星生物的入侵,也許人類甚至沒有機會反抗組織,這是人類面臨的危機,也是人類不斷髮展的.最強大動力。

我們必須承認人類的渺小,我們必須意識到宇宙的殘酷和無微不足道,我們有必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危機感是個人、集體和國家繁榮的必要因素。在宇宙的大世界裏,危機感也是地球文明繁榮的必要條件。

從這本書中,我對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性是世界上最難以捉摸的事情之一人性的討論和思考在人類社會已經持續了數千年。是非對錯,黑白善惡具有相對性,這讓人性顯得更為複雜。《三體》中描述的全人類與個人之間的選擇:羅吉的個人享受被拋棄是合理的,程欣和雲天明的愛被摧毀是令人震驚的,大多數人所謂的地球文明的延續更令人寒心。

三體引發了我對生命的思考:有時候覺得生命極其珍貴,比如泰山;有時候覺得生命這麼小,不值一提。

給歲月文明,而不是給文明歲月。人類不應該滿足於現狀,在獲得一點自由後迷失自我,開始欺騙,沒有人性,忘記了宇宙的殘酷。我們應該創造新的歷史。

給時間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間。我們應該在歲月長河的有限時間內創造無限的價值,生命和命運可以由我們自己決定。

《三體》讀後感 篇11

“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對一切不再那麼執着,或許就是宇宙最大的浪漫”不記得在哪裏看到的這句話,只記得小時候每次看到地球的衞星圖,曼妙的銀河系,都會哇地一聲感歎宇宙的浩瀚與美麗,感慨視野中大海的無邊無際放到地球在宇宙中微小的如一粒塵埃那種震撼!想到宇宙時,覺得人類世界發生的一切都變得非常平靜,就像螞蟻忙忙碌碌可是對於人類也很難發現一樣,所有大大小小都凝聚在宇宙的一個光點,渺小而閃耀。

從古至今,中國人就有很多探索太空的嘗試,明代士大夫萬户在椅子上綁了47個自制火箭成為探月第一人,現代嫦娥探月工程,載人航天,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與好奇從未終止過。而我們,也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幻想宇宙是怎樣的,蔚藍色的星球外還會有生命嗎?會吧!他們跟我們一樣嗎?也要靠氧氣嗎?也是通過語言交流嗎?宇宙有多大,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

於是乎,讀完《三體》,好像給想象的世界揭開了神祕的面紗,宇宙外世界的輪廓清晰了起來。大劉是怎樣的'神仙?理工科的邏輯與文科的感性完美地結合(我哭!)這本書裏你可以感受比光速還快是怎樣的操作,看到三體入侵人類不堪一擊的精彩的星球大戰,絕境時人性的體現,三體人脱水,科學家相繼自殺的神祕倒計時事件,面壁計劃,階梯計劃,黑暗森林威懾,四維世界,反物質……一系列燒腦的新鮮事物。

還不止還不止,如果你是跟我一樣感性的文科女,你還可以在裏面看到絕對甜爆,感動到爆的愛情,可惡的雲天明,你為什麼這麼浪漫!先是送給程心一顆星星,再後面居然送給她一個宇宙。

我不行了,此刻掛機。我不管,這應該是每個女孩兒能享受到的最美麗的浪漫了吧!程心太幸福了……有這麼好的男人,可是她居然答應送雲天明的大腦進入無邊孤寂,讓他可能永遠流落在浩瀚的宇宙享受至極的孤獨。

《三體》讀後感 篇12

一口氣讀完了科幻小説《三體》三部。如果不是因為有了堅定的基督信仰,我一定會被《三體》洗腦了。

在信主之前,特別是在學生時代,我曾經非常相信人類文明是有輪迴的,就像三體文明。那時常常幻想在我們現在這代文明之前,一定有一個已經被毀滅的、曾經高度發達的文明。當時也非常願意相信有外星人的存在。《三體》正契合了我的這些主觀瞎想。

《三體》也帶給了我以前不曾想到過的震憾。

首先,我從來不曾想過宇宙是不是一個黑暗森林。《三體》把宇宙中存在的文明比喻成一個黑暗森林,大家都小心隱蔽自己,尋找對手。誰暴露了座標,誰就等着被催毀吧。而地球人對此茫然不知,反到像一個缺心眼兒的孩子,想方設法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存在。最終把自己帶入毀滅。

其次,我從來不曾想到過高等文明毀滅低等文明時,是那麼易如反掌。一個值班的觀察員隨手甩一張二向箔,不費吹灰之力,太陽系就從三維被降到二維,變成了平面一幅畫。

太陽系一個星球接一個星球被壓入到二維空間。作者對地球毀滅作了特別細緻的描繪,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母親舉着自己的孩子,但這個孩子也只不過比母親延遲一瞬而已,統統都被壓成平面。

地球人為了抵禦外星人的入侵,曾設想了種種的可能,甚至建立太空城,移民到外太空。但是人類這一切的聰明智慧和建造,在高等文明的打擊下,就像成人看孩子搭的`積木,甚至是一個笑話。

放下書,被作者劉慈欣的腦洞深深折服。但他的腦洞再大,也終究是人腦,以人腦就可以幻想出這些我們普通人無法想象到的神奇能力,那麼上帝真實的能力和作為,真是我們人類無法測度的。想到有一個老姊妹,當她説到上帝有時候沒有應允她的禱告時,她自己安慰自己説:上帝那麼多兒女呢,總有顧不到的時候。我們常常把上帝侷限在我們有限的想象中,如果我們想更多地認識上帝,必須首先承認自己的無知。

《三體》讀後感 篇13

《三體》這本書,在七八年前曾讀過,但當時讀到一半放棄了,可能因為書中大量的科學名詞闡述,導致文章顯得生澀難懂,外加書中的懸念解答給出的過於直接了當,對於後續情節的發展,也多少能猜到一些。這次硬着頭皮讀完了《三體》第一部,有如下四個方面的思考:

人類的渺小。在剛剛進入太空後,“紅岸”計劃便已經向宇宙中未知的文明暴露了我們的存在,其後三體文明為侵略作出鋪墊,對於地球基礎科學發展作出了限制,這也説明了三體文明明顯比地球文明更加發達,就像擁有槍炮的八國聯軍對着閉關鎖國的清朝,在未知的高度發達文明面前,在以光年記的茫茫宇宙面前,人類是渺小的,命運始終掌握在更強大一方的手中。

科技的重要。對於三體文明的入侵,因距離的關係,地球有着三、四百年的'發展時間,近一百年來科技發展的迅速,我們從工業時代到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三、四百年時間的發展讓三體文明也心生忌憚,所以才會破壞地球的基礎科學,限制地球文明的科技發展,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決定了硬實力。

人性的複雜。在生存壓力的面前,人性是脆弱的,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如今,亦是脆弱的。三體文明對於生存的渴望,人類文明對於生存的渴望,因渴望而產生人性的愚昧、背叛,部分人性的光輝等等。人性的複雜性,同一個人,在不同境遇下,會有不同的結果;不同的人,在相同境遇下,同樣會有不同的結果。人性,是最不可預測的。

階別導致的信息不對稱。三明文明入侵的信息,也只有地球高層、相關科學人員、高級軍官等社會階級較高的人得知,地球人普遍被矇在鼓裏,無知地過着往常的生活。對於普通人而言,天塌了有個子高的頂着,過好自己眼前的生活就好,該來的總會來的。社會階別越低,知道的真相也就越少,或許反而活得更快樂。

對於宇宙,有一句話概括:宇宙不是童話。人生亦非童話,但心中總要有對結局童話般的期盼,生活才充滿更多的可能。

《三體》讀後感 篇14

相較於那些熱情的科幻迷們,我現在才領略《三體》這部奇幻小説的美有些許為時已晚,但慶幸的是,從這一點出發,我也感悟到了《三體》除了科幻之美的另外一層精神魅力——希望。這正是《三體》給予我最大的意義。

就書本身而言,科幻,它背後的基礎,科學,是因為什麼而得以發展,進步的呢?是希望。如果沒有希望,誰願意天天抓耳撓腮的埋頭於數字與機械中?誰不願意吟詩頌歌過着文雅的生活?正是因為希望,科學才如此富有魅力。擁有了希望,科學會引領我們對未來的幻想;科學會讓社會有進步的可能;科學會讓世界有更多的不同!希望推動科學發展,而科學又帶來新的希望,二者相輔相成。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三體》中在科學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外星文明有如此大希望和渴望,即整本書的主題與線索。

在得知三體世界的信息後,主角汪淼和丁儀果然如三體人所説的那樣沮喪墮落,人類在三體人眼裏只是蟲子,滄海蜉蝣罷了,科技力量懸殊實在太大,似乎沒有一點勝算。但是大史一句話點醒了二人:“是地球人與三體人的技術水平差距大呢,還是蝗蟲與咱們人的技術水平差距大?”看吧,三體人之所以要遏制地球人的科技發展,是因為我們的科技水平並沒有落後多少,而且正在飛快發展着,在三體人到達地球的四個世紀後甚至有可能趕超三體世界的.科技水平。而蝗蟲呢,人類有數不盡的手段將它們趕盡殺絕。所以如果從實力的懸殊來看,三體人把我們看作蟲子實際遠低估了我們(事實上這是他們恐嚇我們的方法),即使我們就是蟲子而已,但我們是弱小,不是脆弱。三體人似乎忘記了一個事實:蟲子從來就沒有被真正戰勝過。看看那黑壓壓如雲的蝗蟲吧,大史看到它們並不是感到絕望和無助,而是從中得到了啟示,從而激勵了汪淼和丁儀。這便是希望,像燎原之火般永不熄滅的希望。如果把我們比作星辰點點,當真相的神祕面紗一步步被揭開,那看似耀眼的天空趨於黯淡,但只要我們是有希望的星光,我們便永不放棄,燃燒着我們的光與熱。在天空隱匿之際,星光愈趨璀璨。

與其做被動的靶,不如做主動的箭;與其做頹靡的跟從者,不如做熱情的引路者;與其做順勢而倒的草芥,不如做迎風而上的參天。帶着希望前行吧,希望永存,三體不朽。

《三體》讀後感 篇15

這個寒假裏,我無意中讀到了一本名叫《三體》的科幻小説。從翻開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地感受到它的無窮魅力。在《三體》中,我瞭解到“面壁者的計劃”、“破壁者的能力”、可展開到九維的質子、可讓人穿越時空的三體遊戲、能秒殺100架宇宙飛船的水滴。每次看到這些不同於我平日裏接觸的事物時,我都情不自禁地讚歎,正是作者劉慈欣伯伯那寬廣的知識面、嚴謹的科學理論基礎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才使我這樣的國小生讀起這本《三體》來,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反而妙趣橫生,攝人心魄。

聽説這本書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的作品,這真是太了不起了!它講述了在我們地球上一個特殊的年代裏,我國科技人員葉文潔一段悲涼的人生經歷,使她心中一直存在着人性的“惡”,也使她對人類的本質徹底地失望。當她無意中發現了外星信號後,她希望那個遙遠的“三體世界”可以來消滅掉地球上的“惡”,給地球帶來更好的文明。她本來堅信地球必須要等更強大的文明來拯救,可是當“三體世界”真正地來到地球后,帶來的卻只是毀滅和災難,這也給葉文潔帶來了一生的悔恨。原來在宇宙法則面前,人類是如此的脆弱渺小,然而即使是渺小的`人類,依然千方百計地努力尋找能在宇宙裏活下來的方法。雖然《三體》是本科幻小説。但正是因為作者在書中描寫了對於歷史的思考和未來的展望,才讓我們感覺到身臨其境,常常充滿了許許多多的現實感。彷彿下一刻,人類就會與三體人相遇交鋒。這也讓我們開始深深地思考:人類自身的傲慢,會不會才是可以毀滅自身的主因?而“外星文明”、“三體世界”不過只是一種我們走向滅亡的催化劑。瞭解到這些之後,人類將該何去何從?怎樣才能在宇宙裏和別的文明(物種)共處?讀完《三體》,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應該始終謙虛謹慎,努力學習,發展自身,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如果發揚真善美,惡就會無隙可趁。萬一哪天,真有三體這樣的高級文明降臨,我們人類也不會惶恐無助,正如書中史強所説:“你看,那蝗蟲雖然不斷被人類消滅,但卻從不會真正消失”。誰説不是呢?有限的生命盡頭是無限的宇宙。宇宙如此之大,未知的東西太多,即使渺小如我們,只要願意,也可以探索出一個wu限偉大的世界。

《三體》讀後感 篇16

最近在讀一本比較流行的科幻小説《三體》,在西西河論壇上看到有人介紹,於是自己也從網上找出來看。現在,剛剛看完第一本,後面還有兩本。估計再有一個月左右時間,也就看完了。這次讀《三體》給我帶來了一種久違的激動。

到目前為止,《三體》給我的最大感受是深邃。首先,三體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深邃難懂的天體物理學問題,尤其對我這樣一個文科生而言。由這樣一個問題引出的一個全新的世界,這樣的世界會產生一種什麼樣的文明,這本身就充滿了吸引力。

第二,科學的發展是否有上限,人類對世界的探索和旅行能否突破太陽系的範圍。小説的內容讓讀者對這樣問題產生思考,作者的對科技的發展充滿幻想,並非完全的胡説八道,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第三,我們的頭頂就是星空,恆星之間漫長的距離以光年為單位。

天體的誕生與毀滅以億萬斯年為記錄。至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擁有生命的星球只有地球,而地球上擁有生命的時間也不過短短的數億年而已。人類是否是宇宙的唯一寵兒,宇宙是否還有其他生命的存在?這種具有大眾趣味的問題,也是吸引我的另一個原因。

合上書本,當我偶爾抬頭仰望星空時,遙想到宇宙的漫漫無際和時間的漫長,相對於人類生命的`短暫和渺小,內心中多少有些莫名的恐慌。它有時讓我感覺,人類僅僅是宇宙的一個偶然現象,人類的存在相對於整個宇宙,並不比一個細菌更渺小。人類的生活空間仍只侷限於地球的某些角落,對整個地球尚且不能完全瞭解。相對於茫茫宇宙,類似地球的星球數以億計,幾乎所有的都是荒涼冷漠的世界,或許這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地球遲早也將如此。

《三體》除了科幻之外,還有對人性的反思和形而上的思考。比如中紅衞兵的無知和殘暴、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以及人類對人類未來的絕望,遠遠超出了某些哲學或者社會學大師的思考。

我讀國中的時候比較喜歡科幻內容的東西,但那時候資源匱乏,能夠接觸到的除了電視,就是幾本過期很久的《飛碟探索》雜誌。後來莫名其妙地報了文科班,逐漸地也就很少看科幻內容的文章。讀科幻小説感覺和看穿越劇差不多,宂長而枯燥,味同嚼蠟。但內心深處,還是對科學充滿好奇和敬畏。《三體》小説給了我更多思考。

《三體》讀後感 篇17

《三體》的引人入勝沒有讀過的人是很難體會的。從前我對宇宙的認識,除了星空還是星空,無非就是恆星、行星和星雲組成的大大小小的星系。人類是這浩瀚宇宙中的唯一,我不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更沒有想過有一天外星生命會“光臨”地球。這一切在《三體》中都出現了,《三體》將我帶入一個全新的宇宙,還讓我見識了一個不同的人類社會。

“有時候下夜班仰望星空,覺得羣星像發光的沙漠,我就是一個被丟棄在沙漠上的可憐孩子……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裏的偶然。”這是其中的主要人物葉文潔所説的一句話。從科學的角度説,以地球如今的文明程度,或許真的不具備探索遙遠宇宙的能力。我們目前對宇宙的認識只是極其淺薄的。如果真的有高級外星生物的入侵,或許人類連組織反抗的機會都沒有,這是人類所面臨的危機,也是使得人類不斷向前發展的最強大的動力。

我們必須承認人類的渺小,必須認識到宇宙的殘酷和無垠。因為我們的`微不足道,我們才有更加奮發圖強的必要,危機意識是個人包括集體以及國家長盛不衰的必要因素。放到宇宙這個大世界裏,危機意識也是一個星球文明長盛不衰的必備條件。

從這本書中,我更深刻的認識到人性;人性是這個世界上最難以捉摸的東西之一,有關人性的討論和思考在人類社會已經持續了數千年之久。是非對錯,黑白善惡具有相對性,這讓人性顯得更為複雜。《三體》中所描寫的全人類與個人之間的取捨:羅輯的個人享樂被捨棄合乎情理,而程心與雲天明的愛情被摧殘的觸目驚心就很難讓人接受,大多數人所謂的“為地球文明的延續”更讓人心寒。

《三體》引發的我對於生命的思考:有時覺得生命珍貴無比,重如泰山;有時候又覺得生命是那麼渺小,不值一提。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人類不應該安於現狀,在獲得一點點的自由之後就迷失自我,開始爾虞我詐,毫無人性可言,在紙醉金迷之中忘記了宇宙的殘酷。我們應該去創造新的歷史。

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我們應該在歲月長河裏那有限的時間內去創造無限的價值,生命和命運都可以由自己決定。

《三體》讀後感 篇18

終於看完一整套《三體》了。看完最後一頁,感覺沒什麼就沒有希望了呀!鬱悶……

《三體I》,講的是葉文潔通過太陽,放大了地球人呼叫外星文明的信號,被三體人截獲了。三體人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於是決定大舉入侵地球。

《三體II-黑暗森林》,主要講人類為了抵禦三體人入侵,在三體人用智子封鎖人類基本物理學發展的情況下,努力尋求突破口,最終建立了自己以為很了不起的太空艦隊。但當三體人的“水滴”到達地球,太空艦隊瞬間瓦解,人類才意識自己的夜郞自大。最後,人類自我挑選的“救世主”在三體人即將到達之際,建立起了一個很流氓的與三體人同歸於盡的威脅方式,讓三體人停止了入侵。原來宇宙生存法則是黑暗森林狀態,誰被發現,誰滅亡。

《三體III-死神永生》,講的是人類的.威脅破滅,三體人對人類進行入侵前處理。這時逃亡在外的人類軍艦廣播了三體星球座標。太陽系頓時成了危險地段,三體艦隊離去,人類開始為如何建立安全聲明努力着。但,人類最終為被二維化。逃出來的只有兩個女人,在三體人入侵前期逃離的“藍色空間”號和“萬有引力”號。

《三體I》、《三體II》無論是汪淼、還是前期的羅輯,到了最危難的時候,總能看到生的希望。到了《三體III》,羅輯的希望破滅了,程心的希望也消失了……羅輯是葉文潔的學生,葉文潔在去世前叫他研究宇宙社會學。他所建立的所有影響都是源於葉文潔的理論,也讓他再也做不了一個普通人。而他最希望的,恰恰是當一個最最普通的人,能夠在三體人入侵前正常地生活,正常地死去,與自己心愛的在一起。在《三體III》心愛人不知所蹤,羅輯成為執劍人,一個人孤獨地在地底活了大半輩子,最後做為人類守墓人,被二維化。程心,另一個普通人,同樣被推為“救世主”,卻因為她的選擇,最終導致人類滅亡。做為能逃出來的其中一個人。唯一活下去的希望是雲天明,但至始至終,卻沒辦法見到這個送給她星星,送給她宇宙,一直深愛她的人……

最終,人類消失了,宇宙也必定會消失……活着是為了死去?

《三體》讀後感 篇19

看完《三體》的那個晚上,我在合上書本後下意識地望了一眼窗外的星空,似乎想在天空中發現些什麼。只可惜在城市的天空裏看不到幾顆星星,也只好作罷。

從此之後,在那些有着璀璨星空的地方,抬頭看着天,我就會不知不覺地進入書中的情節,好久回不過神來,有時還能夠看到一些和其他人所看到的不一樣的東西。我會根據書中的描寫,漫無目的地在空中搜索三體星系的位置,也會尋找雲天明送給程心的那顆星星所發出的晦暗的亮光;我還總是把在夜空中航行的飛機想成是聯合艦隊,甚至會莫名其妙地感覺自己的周圍飛旋着幾個智子,或是頭頂上有一大片四維碎塊。更讓我浮想聯翩的是,傳説中的黑暗森林法則是真的嗎?宇宙中真的有數以億萬計的'生命嗎?暴露自己的位置,真的就意味着毀滅嗎?還有“他們”,是不是就躲在離我們很近的什麼地方,只是我們沒有發覺呢?

大劉説:“我寫《三體》,就是希望人們在工作之餘有空的時候,能夠抬頭看一看頭頂上的星空,哪怕只是一眼也好。”我想,每一個讀懂《三體》的人,應該都是會不約而同地這麼做的吧。

其實,廣袤的星空不只是一幅美麗的宇宙圖景,而是億萬個像地球一樣的文明。也許在它們上面,也有很多很多雙與我們一樣或是不一樣的“眼睛”在注視着我們。我們就這樣對視着,已經對視了十幾個世紀,也許還將繼續對視下去,幾千年,幾萬年……

嗯,黑暗戰役就是宇宙的縮影,它所表現出來的就是黑森法則,在我看來,這也就是真正的人性。在“青銅時代”號、“藍色空間”號上的那些官兵們,才是真正的、最根本的人。沒錯,他們是人,而現在這個世界上,包括我所在的千千萬萬個生靈,才是非人。只有像那些逃亡戰艦上的官兵們一樣,猜疑鏈橫生,沒有道德,甚至是無恥地借別人的死亡,來滿足自己生存的需要——也許這,才是在宇宙這殘酷的背景下,正確的活法。別説這太黑暗,這,就是事實。

如果哪一天,地球真的在某一次突如其來的打擊中毀滅了,希望我們不要覺得悲哀。因為,我們會到另一個地方去——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我們將和眾多的文明一起,永遠存在。正如書中説的——一切終將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三體》讀後感 篇20

《三體》一共有三部,分別是《地球往事》、《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三體》它不僅僅是科幻小説的巔峯,還是對人類文明的探索,是對宇宙本質的發掘。

第一部《地球往事》講述了葉文潔無意中向外太空發射了一條信息被三體人收到,三體人的星球有三個太陽,它們的軌跡十分不確定,除三體外其他行星都被太陽吞噬了,他們急於尋找一個新的家園,收到這條消息後,三體人就開着宇宙飛船來找地球了。同時,一款“三體”遊戲飛快地傳播着,汪淼博士通過這款遊戲接觸到了三體組織,知道了這款遊戲是一個星球的真實情況。在各國的努力之下,終於消滅了組織首腦伊文斯。但這只是開始······

第二部《黑暗森林》講述了三體世界向地球發射智子監督人類的`一舉一動,地球選出了四位面壁人,利用智子監督不到人類思想的缺陷,設計將三體人消滅。然而三體世界知道這個計劃後選出了破壁人,通過智子看面壁人的一舉一動推動他們的計劃。前三位面壁人的計劃都失敗了,只有羅輯在墜入冰湖時,在他人的點醒下,領悟到了宇宙的生存方式—黑暗森林。羅輯利用精妙的佈局,逼迫三體文明解除入侵危機。

第三部《死神永生》講述了在羅輯的威懾時代,人們選擇了第二代威懾人程心,就在程心上任五分鐘後,三體世界乘機摧毀了向宇宙廣播三體世界座標的發射儀。人類被迫向澳大利亞移民,“藍色空間”號飛船發射了三體世界座標,三體世界毀滅了。程心在雲天明的幫助下,知道了地球不被攻擊的方法—用光速的曲率驅動飛船逃出太陽系!但法律已經不允許建造了,維德偷偷建造了一艘曲率驅動飛船,在黑暗森林的打擊中,世界變成二維化,程心和好友艾AA坐着光速飛船逃出了生天。時間加快了流逝,而故事已經結束了。

《三體》中體現作者豐富的知識和用心良苦,人類文明的每一次危機,都可以看出人性的光輝。在現在的世界,人類似乎很厲害,但對於浩渺的世界,我們又如此的渺小,可能連一粒沙子都不算。

在得知三體世界入侵時,各個國家團結一致,立刻想辦法,可我如果面臨危險,卻只會哭鼻子,不想辦法。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遇到困難和危險時,要冷靜的想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

我喜歡《三體》!

《三體》讀後感 篇21

我是喜歡看科幻小説的,但是也要分是什麼類型的科幻小説。暑假時,我在書店不經意間看到了一套叫《三體》的科幻小説。作者是劉慈欣,我對他也是略有耳聞。隨手翻了下,裏面的情節深深地吸引了我。

早在90年代末,中國在北方某個城市建立了一個叫做“紅岸”的外星人探尋基地,基地中有一個叫葉文潔的物理學家,她的.親人被文革殘害,她極端的認為人類一定要被管理或消失——人類不配在地球。

於是她用特殊的方法向外星人求助,於是,一連串的劇情因此而起。

我買回家後囫圇吞棗般讀了一遍,可惜的是我只讀了框架,沒“吃”到精髓。於是我又仔細研讀了一番。這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這本書是非常難以“消化”的“硬骨頭”只是可惜遇到了我這個好“牙口”我就盡力消化了一番。

此書我也只能瞭解大半部分,這本書真是“有滋有味”讓我“回味無窮”。

此書涉及的方面很廣。物理、化學、政治、哲學、倫理道德等。就舉一個例子吧!

在程心接管“持劍人”時,人類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在危機關頭,人類卻只在乎自己逃命要緊。卻不在乎集體安危,還對無辜的程心做出報復。三體機器人智子只好對他們進行屠殺。

在第一次看的時候,我認為三體機器人智子是在對人類進行有目的的屠殺,而不是在聲張正義,那些人類是無辜的。可第二次看,我的想法卻與之前天差地別。第一,那時人類已經沒有威脅,機器人沒必要屠殺,而且這也不符合三體人的性格。其次,人類在沒有社會時是沒有道德可言的。我們在危機時刻真有能想作者描述的一樣“迴歸野蠻時代”。在那時,做人和活下去是分裂的了,沒有一致方向的了。

就像我説的一樣,這本書實在是太深奧,令人琢磨不透、發掘不盡。

我就要看第三遍了,卻仍然非常期待。也許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吧!

未來令人遐想,令人期待,可能又令人沮喪。不管怎麼樣你都不能改變未來,就像《三體》最後程心去了哪裏都一無所知。我們總是對未來有着美好幻想,而唯一可以準備的就是心理準備了。誰知道葉文潔會發現外星人,葉文潔又怎麼知道她的選擇同時改變了兩個物種的命運。一切只能用時間解答。

《三體》讀後感 篇22

在陸陸續續地看了很久之後,終於把《三體》讀完了,所以就蹭熱乎趕緊寫了篇讀後感來紀念一下。

早在遙遠(bushi)的國中年代就對這本書有所聽聞,一直也想。但都是想想而已,第一次真正捧起這本書讀,是在高三吧,某次考完試後為了放鬆自己,借了班裏書櫃裏的這本書,那天有陽光,有燥熱,在只有我的教室裏,我讀着這本書,享受着高三甚至高中都為數不多的愜意時光。聽上去很美好,遺憾的是,其實第一次和它的相遇並不美好,它的開頭描述了一些文革時期的事情,文字美麗卻詭異,直接導致了我從心理到生理的不適,讀完幾章,匆匆放下,不斷反胃,淚流滿面,甚至一度讓同學以為我生病了,説起來挺好笑的,哈哈。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不美好的遇見卻讓我上了頭,以後的每次考試,我都會享受一至兩個小時和它的.“約會”。但是終歸是學業繁忙,最後還是大學聯考完才讀完了第一部。

好了,回憶到此結束。接下來説一些正經不正經的讀後感吧。很神奇地,我對它的三部曲的看法都保持着“乏味—上頭—震撼”的一個模式,尤其是第二部。但它的魅力就在於主要熬過了最開始的枯燥,後續真的會讓人不願意放下書。在我看來《三體》探討了很多很多,除卻公認的核心科幻之外,更核心的是對人性的剖析,我不止驚訝於作者的知識廣度,想象力豐富度,還有他對人性認知的深度(主要是,和我對人性的理解契合了)。三部曲,説相關也相關,説不相關也不想關,因為每一部都圍繞了不同的主角書寫,但是講的又是同一件事的不同發展階段。《三體》能讓這麼對人喜歡真的不無道理。讓我説別的方面,鑑於知識儲備不夠,就不獻醜了。我還是説説裏面的愛情吧,其實我覺得這裏面除了第二部裏的愛情還算美滿,其他的愛情都挺讓人唏噓的。特別是第三部,看得我心肌梗塞,先是一往情深,一味付出。後來又是差之幾步,失之千萬年,讓我難受得不行,實在是受不了這種陰差陽錯的錯過。具體的就不劇透了,另,寫到這,回顧一下好像也不算是篇讀後感,更像是自己的一些感想,其實是想寫些什麼高大上有內涵的書評的,無奈知識匱乏,能力有限,獻醜了哈。總之呢,還是非常推薦大家去讀這本書的。

《三體》讀後感 篇23

備考的一個多月忙裏偷閒看完三體1和2。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頭頂的這片天空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抬頭也只看到現在城市上空的灰濛濛,但《三體》這本書就是讓人變得無法忽視頭頂的天空,人們所看到的天空不過是宇宙微不足道的一角,而在更大更遠的領域存在着什麼,人類目前卻無從得知,總之,人應該敬畏宇宙。

私下認為第一部算是為接下來故事的整體鋪墊。到了第二部,一個更為複雜龐大的世界徐徐展開,科幻性和文學性相互交融,故事有血有肉更有情。時間與空間的巨大跨度讓人覺得漫長的宇宙在本書裏不過是上帝的一把小尺子。

讀《三體》的時候,一兩個小段落讓我有種後背發麻的感覺,渺小的自我漂浮於茫茫宇宙中的神奇觀感,既不知自我,也不知宇宙,既不知生而為何,也不知死歸何處,生命的發生是一種偶然還是一種必然,生命的進程是你的選擇還是你自以為的選擇,我們線性感受時間的方式是不是錯覺…然生命並非生而強大。是在不斷的磨練與物競天擇中,存留與發展。哪怕在一個個體短暫幾十年的歲月中,也是同樣的進程。

所以理解自我的`困惑與茫然,是與自己和解的基礎。行為可以試錯,錯了可以調整,但要緊的仍在於,如何完整地接納自己,和理解自己之於內心的處境。這種情緒,不能單純用恐懼或者興奮來形容。但至少包含敬畏。當然就像我此前説的,人的侷限性,是容易沉溺在眼前的慾望與自我面前,樂此不疲地畫地為牢。如果站得不夠高遠,則易閉塞而狹隘,如果過於跳脱,則生虛幻和自負。

作者在書中對上升到脱離人類脱離時間高度的對世界的審視也讓人驚歎作者格局之高。不僅能體會到作者對航天、核能、計算機等各個範圍專業知識的掌握,也驚歎其對中外歷史、心理學、社會學涉及與運用,甚至作者自己創造出來的邏輯嚴謹的「宇宙社會學」理論也無不在理。

如第三部序言所説,書中令人驚歎的複雜龐大故事結構,使任何一個故事線分支單獨拎出來都可以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作品。而作者用數個這樣的故事線做背景和鋪墊,你翻來這本書了,鑽進去了,就像進入了平行時空下另一個世界。

《三體》讀後感 篇24

《三體2》的故事情節,緊緊聯繫着《三體1》來做續寫,三體星人預計400年後艦隊就會到達地球,而地球也充分的做好準備,隨時開始迎戰。與此同時三體人也祕密的策劃將兩個質子改造成“智子”,發射到地球上,一方面可以鎖住地球上的科技,另一方面成為了監視着太陽系的工具。在地球上的葉文潔和伊文思也同時組建了“三體黨”,光從名字中就能看出他們是人類的叛徒,他們幫助三體人來削弱人類的反擊能力,他們不斷地刺殺一些重要、有遠見的科學家,不斷地為人類搞破壞,這個組織就是三體人監視地球的眼線,有任何情況,都會迅速稟告給他們。

但是這些奇怪現象很快就引起了當局的注意,並發現了他們之間的聯繫,很快就做出行動,全世界都知道了他們的存在。在一次的追捕“三體黨”的過程之中,發現了巨大的線索,所以以得到的線索來做更加充足的準備第一:就是用已有的技術來發展太空艦隊,在400年後跟三體人正面交鋒,第二:利用面壁者自己的計謀來去與三體人對抗,一共有四個面壁者,前三個都是萬中挑一的策略家,但是很快就被智子識破了,只有第四個面壁者羅輯,在與葉文潔短暫的對話中,就從中瞭解到“宇宙黑暗森林法則”按照這個定理,人類再次得到重大的突破。

智子馬上把這次的失誤連忙告訴給三體人,他們感到了了一絲的.危機,立馬派“水滴”號飛船來地球阻止信息再次發出;很快人類發現了在4光年外的三體艦隊的穿行痕跡,這一下給科技毫無進步的人類一個當頭一棒,在180年後,地球上的科技有了較大的發展,當年的“水滴”號飛行了100多年,到達了地球,並且毫無壓力的把攔截它的2000多艘戰艦一轉眼就都消滅了,而章北海帶着僅僅幾千名幸運者,作為地球文明最後的希望,駛向茫茫宇宙當中。

“水滴”號運用高科技,封鎖了信心傳達系統。在最後危機時刻,人類的英雄羅輯再次登場,他發現了自己在百年之間發送的星圖中,定位的恆星被摧毀,證明了自己對三體人恐懼的猜想,在以面壁者的身份,在木星的軌道上佈設了超級核彈,經過羅輯的努力,三體人最終無法面對如此之大的威脅,兵分三路,調頭行駛,飛回茫茫宇宙當中,人類再一次克服了困難,繼續在美麗的地球上幸福的生活下去。

《三體》讀後感 篇25

很早就聽説過三體這本書,尤其記憶深刻的便是説這本書難得,內容難得,科幻題材的,還是中國人寫的。

一直很喜歡科幻題材的內容,總覺得這種內容幹練,不像講家長裏短的故事那麼彎彎繞繞。

看過很久了,沒記錯的話大體是講有個在航天航空裏面工作的女的,因為家裏受到政治上的迫害,覺得這個地球被這些人治理沒救了,便乘着工作的機會,與外星人通信,希望有外星人接收到,並來管理地球。

本來她工作的地方就是做探索外空的工作的,突然有一天這個隱祕的機構對外太空發射的信號有了回信,剛好被這個女生攔截了,而且她還回復了,接着便私自跟這個外星球的團體保持着聯繫,一直到21世紀。

那個星球好像是叫三體,那個星球的四季不固定,生活在那裏的人不能安定下來生產生活,他們急需一個擁有正常天氣和外部環境的`生活場所,他們的科技非常發達,可以製造飛船飛來地球。

自從那個女的跟這個外星球的人生物聯繫了之後,他們便建造飛船飛往地球,在地球發現有外星人將要來地球的時候,一些人高興,一些人擔憂。那些高興的人覺得這是客人,那些擔憂的人擔心他們會霸佔地球,而且那個星球的人也提前安排的他們的人來到地球,殺害科學家,最後地球人明白,他們不是來地球喝茶的,他們是想佔有地球,地球人組織了聯合軍隊,準備應對。

準備了幾十年,在外太空駐紮了軍隊,但發現與對方的戰鬥力水平不是一個等級,對方也沒有共同生存的意思,最後好像有幾位地球人逃離了地球,去往了外太空。

三體這本書,提出了黑暗森林的概念,就是大家同處在一片漆黑的森林之中,誰都不知道誰在哪個位置,這個時候突然有個人舉了個火把,彷彿就是告訴別人“欸,我在這呢”,刷刷刷,一波餓得不得了的未知生物就把ta給吃了,但是如果ta有能力抵禦外敵,那ta舉火把也沒事,別人反倒會繞着ta走,免得ta發現自己,把自己吃掉。

物理學家霍金不是説過嘛,不要像外太空發射信息,不要回復,我的理解或許意思就是不要打無準備的仗。

《三體》讀後感 篇26

可能是我第一本認真讀過的科幻類小説,無法給出對比,只有自己對小説的感覺。自己作為軟件方面對於秦始皇三千萬的兵士組成的計算機中,這種每個單元都是由人來構成的想法很驚訝,更多的是感覺很可愛。在知道有三體的存在時,我原本的想象中三體文明可能是宇宙外更高級的無視地球所在宇宙法則的存在。可能因為是科幻小説,引導我讀下去的是對那個未知世界的好奇和人類的命運走向的擔憂。如果遇到其他存在的文明,對人類文明的`多半是敵對的。文筆上可能有點粗糙,但是科學和幻想作為基本元素值得被更多的讀者閲讀。對於對物理和計算機有簡單知識的人應該不會覺得這本書很難懂。

自己的感受:

從小接觸的科幻類的題材不多,從未對於自己存在的宇宙有過更多的思考。如果自己沒有記錯的話,因為物質原因,自己記憶中的第一本讓自己感受到地球,太陽系,宇宙之類的概念應該是學校的課本吧。第一次感受到人類的渺小,自己的渺小和那種想知道一切的願望和害怕得知一些真相的恐懼。在讀到葉文潔在大興安嶺農家齊獵頭兒家裏,大鳳突然問:

姐,你説天上的星星咋的就不會掉下來呢?

當時愣了一下,自己小時候真的問過同樣的問題,為什麼星星不會掉下來呢?

而且還做了最可怕的一場夢,晚飯吃完,整個天空泛出黃色,一種詭異的黃色,隨後有房子大小的發亮的巨石開始從天上落下。(我以為的星星是會發光的巨石,因為收到過會發光的塑料片,晚上關燈之後會短時間發光。)小時候無知的自己對那些遙遠的存在本能的感覺到害怕,得知如此巨大的地球只是一顆渺小的塵埃,而我連自己所達到最遠的地方便是所在的縣城。對於使自己真實存在的這些基礎,在仰望星空的時候,多了一份敬畏。使自己有更多的慾望想要了解我們存在的宇宙甚至宇宙之外的更多更多。

如愛麗絲漫遊奇境一樣,這本書可能為一些人打開科幻世界的大門。(有沒有人開發了三體遊戲,好想體驗。

如作者所説:科幻與其他幻想文學的區別就在於他與真實還牽着一根細線,這就使它成為現代神話而不是童話。

如古代的人們可能認為神話是真實的,現代神話可能會成為現實,希望讀這本書人對夜晚仰望的星空多一份敬畏,對未知的世界多一份好奇。

《三體》讀後感 篇27

暑假期間,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讀完了三本厚厚的科幻系列小説——《三體》,也許你會疑惑為什麼我一個女生也看這種科幻小説,但我想説的是,它絕不只是單純的科幻故事那麼簡單。下面是我想要和你們分享的心得體會。

這本小説簡單來講就是一個叫三體的外星文明與人類社會建立聯繫後,對人類文明、破壞自然不滿的一羣人成立了一個三體組織,旨在毀滅地球文明,迎接三體文明。同時,三體世界為保證順利向地球移民,消滅地球社會和地球人類,利用“智子”技術將人類的科學研究鎖定,使之停止不前。三體組織也在此時暗殺全球的科學家。為吸收會員,三體組織開發了《三體》遊戲。與此同時,各國政府也組成聯盟應付可能的危機。儘管三體組織後來被摧毀,但地球科技的發展已經被“智子”鎖定,三體人的移民已經開始,450年後,三體人將降臨地球,人類必須為此開始準備。但最終結果包括兩個文明在內的全宇宙的文明都逃不了物競天擇的命運,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曇花一現的美,此後便墜入永生的黑暗。

這本小説內容龐雜,故事跌宕起伏,並且由於作者劉慈欣本身是一名科學家,所以其內容帶有很多科學上的名詞,儘管我是文科生,但由於作者描寫細膩生動,文筆流暢,並沒有給我帶來理解上的困難,相反,我認為就是這種似懂非懂的感覺促使我發揮想象力去理解這部作品。外界評價該作者時稱:“劉慈欣的作品宏偉大氣、想象絢麗,既注重極端空靈與厚重現實的.結合,也講求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和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中國科幻確立了一個新高度。”我想再貼切不過。

小説中有個場景讓我記憶深刻,那便是地球的毀滅。作者充分發揮其想象力,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末日來臨時全太陽系跌入二維平面的壯烈圖景,在地球毀滅時,戀人相擁,父母子女手牽手,整個過程平靜痛苦而又慘烈壯闊。不禁讓我想象要是真的全世界都變為一幅畫,那這幅畫該是多麼的靜謐絕望,因它只不過是死神的一片小小收藏罷了。

如若真的有外星文明,我希望他們能和我們這個美麗的星球交友,而不是侵略。畢竟宇宙中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值得存在的理由,每一個生命都是上天的賞賜。

《三體》讀後感 篇28

今年暑假我閲讀了劉慈欣所著的三體系列從書。劉慈欣以不同的三個人的人生經歷,從不同的角度來描繪出一幅令人震驚的宇宙文明圖景。這種手法把不同的時間點,不同人的想法,不同的目光交織在了一起,立體的給我們呈現了一個與外星文明有所接觸,處於無窮危機中的世界。從一個人的蒼白無力到一羣人的激進,到一個社會的恐慌。這一切都 十分的`真切,你可以很輕鬆的融入到故事中,瞭解每個人物情緒。比如汪淼在瞭解宇宙的浩大時的崩潰,比如羅輯在知曉宇宙中黑森林的真相時的恐慌,比如程心在發現自己在以愛的名義將人類推向深淵後的痛苦。

劉慈欣對宇宙的深入剖析令人感到恐慌,雖然外星人對黑森林的認知並不絕對,但是這種推理可以説是完美的。可能出現在真實的世界中。《三體》系列講述了人類因為外星人而出現危機,第一部從科學家汪淼的角度,告訴了我們一切的起因,三體人的世界,以及人類前途的灰暗。汪淼因為這一切感到無力與渺小。第二部從遊手好閒的浪子羅輯的角度揭開了宇宙中只有殺與被殺的黑森林現象,點出了人類唯一的活路。羅輯在完成對黑森林危機的第一波拯救後感到了解放與釋然。

第三部從充滿了母愛的程心的角度出發,告訴我們人類覆滅的原因,也告訴了我們宇宙中沒有愛。程心在兩次以愛的名義把人類推向滅絕以後感到的只有穿心的痛苦與悔恨。劉慈欣對宇宙的設想,對末來的設想,對科幻的解釋讓我感到十分的震撼。大場面、大尺度令人十分的震撼、過癮,小人物、小細節讓人十分感動。看完了《三體》以後,我覺得人類的目光十分的短淺,有一句話説得十分好:一個人也許是冷靜,可一羣人就會變成膽小、懦弱、無能的生物。人類的文明程度與技術實力,還有對宇宙本質的理解還是太少太少了。目前,人類遇到的問題除了技術本身基本上都可以依靠技術來解決。所以人類的首要任務應該是以發展自己的科技實力,到於另外問題都會在技術得到解決後迎刃而解。還有一個根本的問題是人們根本瞭解自己,人在巨大的危機中總是那麼的脆弱,不堪一擊。讀完了《三體》我真正的感到了自己的渺小,這個故事值得回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