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格雷觀後感範文

來源:文萃谷 2.76W

道林格雷是我看的心驚肉跳的一部電影,眼睜睜地目睹美麗的消逝,我是蜷縮着看完的。且不談原著,電影本身情節連貫,富有深意,鏡頭美麗,還蠻精彩。不過對於翻拍原著這種事批評就像傳統一樣是必須存在的。原著不可超越。

道林·格雷觀後感範文

無論是看這部電影或是原著,討論其作品本身的好壞都不是我們的目的,而是他想要表達什麼,我們思考到了什麼。好的傳世之作不是反映一個時期的代表就是帶給人無窮深意,往往兩者並存。

英國評論家麥克思·比爾波姆説:“早在一八八零年以前美就存在,但讓美登台亮相的卻是王爾德。”王爾德是標準徹底的唯美主義者,為美而美,為藝術而藝術,他把美比作紅脣,認為其本質為悲劇,。作者自己説“巴西爾是我心目中自己的形象,道連·格雷是我期望中的形象,亨利勛爵是世人眼中我的形象。”(道連·格雷是我期望中的形象:這大概就是道林的靈魂腐爛,卻依然讓書中角色書外讀者覺得美力的原因。)我想《道雷格林》就是作者對世界的表述對美的表述,那麼作為這樣的作品其悲劇性是必然的,我們或許不用考慮太深,只要體會其中唯美便好。但不可避免的空洞的靈魂美麗的外表直指人性,表現了空洞靈魂的可怕,似是對世人的告誡,莫要單純,莫要輕易相信,莫要失自我,莫要為慾望而墮落,要知道墮落縱慾是無可挽回的,無論他多美也是可怕的!表述與告誡,唯美與可怖,足見王爾德的內心矛盾。

電影中的表達似乎變得更簡單更易理解了。三位主人公,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形象。亨利勛爵的世故,功利主義,上流社會與身份;畫家巴西爾的“為藝術而藝術”,頭腦與才能;及年輕單純的道林,三人的互相牽扯在電影中並不突出,而是主要注重於道林本身本我的變化和鬥爭。從單純如白紙,到空虛腐化再到無力的掙扎自我拯救。他是如何變成這樣的。我覺得有幾條原因。

1,他對自己的不瞭解,對社會的`不瞭解。這讓他盲目,輕易被誘惑。

2,沒有信念,沒有目標。讓他失主心骨脆弱不堅強。

3,亨利的錯誤引導,藝術家的無力挽救。

4,社會本身環境的迂腐。

“有如為憂傷畫的肖像,一張沒有心靈的面孔”,悲劇的美麗,道林格雷的必然結果。沒有靈魂的美是危險的。這是我在電影中所看到想到的。

(一些自己的想法,非標準影評,本人心智尚未成熟,各位看官海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