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氣候類型的學習方法

來源:文萃谷 3.23K

1.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共同點:終年高温、有明顯的乾濕季之分。

高中地理中氣候類型的學習方法

不同點: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地區分佈 只分佈於北半球的南亞、東南亞 南北半球均有分佈,在非洲、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亞分佈較廣。 月降水量 全部>0 個別月份可能為零 年降水量 1500~2000mm 750~1000mm 雨季 短(4個月) 長(6個月) 最熱月份 有一個熱季(一般為3~5月),最熱月為5月 北半球為7月,南半球為1月 形成原因 海陸熱力差異;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2.温帶大陸性氣候和温帶季風氣候共同點:最冷月平均氣温<0℃,最熱月平均氣温>15℃;降水都是夏季較多。

不同點:

温帶大陸性氣候 温帶季風氣候 地區分佈 南北緯40°~60°大陸內部 僅分佈於亞洲東部 月降水量 全部<100mm 有>100mm的月份 年降水量 不足300mm 500~1000mm 降水類型 少雨型 夏雨型

大學聯考地理的六大表述法

(1)特徵描述性表達

特徵描述是近幾年高題查比較多的一種,但失分率較高。究其失分的原因,一是不能捕捉特徵,二是描述不清。如果能從特徵的成因角度去組織文字,是正確把握和描述特徵的一個。

(2)歸納總結性表達

經常會利用熱點報道,從要求、角度進行分析歸納比較好。這類答案通常就隱藏在文字和圖表中,但不能照樣摘抄文字,要結合地理原理將它重新組織。

(3)歸因層次性表達

某一地理現象(事物)的發生,總是有其原因的,而且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們在分析原因時要有主次先後,這樣才能顯得條理清楚、思路清晰。否則不僅會顛三倒四,還會漏答要點。

(4)分析推理性表達

這種表達方式與上面的“歸因層次性表達”不同,它是線性的`;具有嚴密因果邏輯關係,層層推理,環環相扣;少一個環節就會覺得不夠嚴密。所以,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跳躍。

(5)區域比較性表達

這類表達是要緊扣不同區域之間的“異同點”進行比較的。有的是直接設問區域間的異同點,比如,“比較歐洲和北美洲温帶海洋性氣候的異同點,並分析其原因”;有的是不直接設問的,但它隱含着區域比較,如“為什麼水稻種植的分佈最北界是在三江平原一帶?”隱含着三江平原與其他同緯度地區的熱量比較。

(6)圖表輔助性表達

表達交流的不僅僅只有語言文字,圖像也是。所以,當僅用文字來表達有難度時,可以藉助圖像,特別是涉及地理空間概念的一類問題。使用得好,即可以準確簡潔地表述,還可以節省時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