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讀後感14篇

來源:文萃谷 3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母親》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母親》讀後感14篇

《母親》讀後感 篇1

讀完高爾基的《母親》,按理説寫出的讀後感應該是關於讚美母親的,可我卻不想寫那些,當然,母愛是值得永久歌頌的,知識在沒有領會其真諦,沒有觸機靈魂的情況下寫出的文章,只能是膚淺的,和那些無病呻吟的文章一樣令人提不起興趣。

讀完母親。確實在一些方面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反思,主要有以下幾點。

母親——作為生活在當時俄國黑暗社會最底層的工人代表,從一個沒有靈魂的麻木的人,一躍而為一個具有先進思想,為推翻沙皇統治而站在第一線的人。母親身上,所發生得重大變化,讓我們震撼,尤其是母親不識字,卻比那些識字的理解真理,理解俄國的未來。這些與她的兒子帕沙卡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她的兒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運動的領導者,不斷對他的母親灌輸革命的.真理,將母親的思想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這與母親本身也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她對兒子的理解,對兒子所從事事業的信任,沒有對兒子的自豪,對兒子深深的愛,也不會使她在兒子被捕後,下定決心走兒子的路,從而真正成為一個革命者,一個大造新時代的人。

這裏我們談到了理解,這不僅讓我想到一句話:理解萬歲。確實,人與人之間的理

解是無價的,理解可以創造奇蹟,就像理解可以將帕沙卡和她的母親,兩個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一座信任的橋樑。在現代社會,很多問題有待於理解來解決,代溝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試想,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加強交流,增進理解,又什麼問題解決不了呢?有時候我感覺父母不理解我,當然,為題是出在雙方。父母當總是讓我一個勁的學習,殊不知,為了責任而學習是很累人的。

《母親》讀後感 篇2

讀罷短文,掩卷沉思,我似乎看見早年奔跑疆場的元帥,此刻正蹲在地,上為癱瘓的母親測洗尿濕的褲子;那雙早年指揮過千軍萬馬的大手,此刻正高挽袖筒,虔誠地浸泡在肥皂水中;我又似乎看到病榻之上的母親流下了一行自豪和自豪的`濁淚……

陳毅元帥貢獻母親,無疑是我們做人的典範。我深深地感到:孝道是做人的初步。

一個民族、國家,失去了自己的傳統美德,就像千年老樹失去了土壤和水分。一個社會、一個人脱離了民族發展的精力軌道,最多也只能算一穎流星。

孝道,便是華夏民族傳統美德的一枝奇葩。

孝是無價親情,不能以任何位置和金錢標價。王祥卧冰求魚,曹娥沉淵救父,早已撒播。“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也為蒙童所知。古老的華夏民族就這樣樸素地代代相傳,生生不止。盡一己之孝,固為一己之私情。但那熱誠與執着,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不堅定。

當然,我們不推重“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封建古訓,也不建議“卧冰”“沉淵”的愚笨之舉。今天的孝道,理應打上簇新的年代痕跡,那便是:孝不逆情,孝不悖理,孝不違法。

自古忠孝並提,孝家然後能忠國。岳飛孝母,後來外族人侵,便能精忠報國;陳毅孝母,後來雖蒙冤受屈,也忠心不改。但是,當今社會還有殺父虐母之輩,還有叛國投敵的逆子貳臣,他們的孝心何在?孝道安存?試與元帥一比高下,答案不言自明瞭。

建議孝道,勢在必行。孝道並非玄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並非難事。關鍵是要事必躬親。讓我們從貢獻父母初步吧!然後愛同志、愛人民、愛我們巨大的祖國。

《母親》讀後感 篇3

母親是崇高的,母親是偉大的,而祖國母親又培養了千千萬萬個花朵,今天我學了一篇,叫做《懷念母親》的感人的文章,

這篇文章中寫了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在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去世,他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痛哭了好幾天。從此,他失去了母親,一想到母親,他就會淚流不止,感到十分悽楚。他到德國之後,經常夢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在1935年11月寫的四篇感人的'日記中,我讀出他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愛着祖國和遠在祖國的朋友。在那之後,他寫了一篇名叫《尋夢》的文章,表達了他熱愛兩個母親的情感。

我讀完這篇文章之後,覺得季羨林的這種愛母親與想要迎養母親的信心真令人感動!“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這句話深深的打動了我。他因為母親的死去,傷心了一天又一天,痛哭了一天又一天,着真是出自深深的愛母的情感吶!

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媽媽正在看新聞,我看了看時間,對媽媽説:“媽媽,我要看動畫片!”媽媽不肯,我一把奪過遙控板,把電視調到少兒屏道,還愜意的躺在沙發上,翹着二郎腿,抖抖腳,喝着酸牛奶,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完全不顧媽媽的感受。

現在,我已是六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從小孝敬母親,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個只會在母親懷裏撒嬌的孩子了,我必須趁後悔前,儘自己的力,孝敬母親。

季羨林他懷念母親;思念母親;想念母親。母親就像一道曙光指引着他。

《母親》讀後感 篇4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一隊從幼兒園走出來的孩子手拉着手用稚嫩的童音唱着這首也許是今天上課時老師剛剛教的歌,一步三搖地晃到了我面前。這時,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日記

故事從“我”對母親的埋怨開始,埋怨母親不擦汗、打扮得太土氣的我一日幫媽媽扛喂牛用的苜宿草,卻發現每日母親扛的東西是那麼重,根本來不及擦汗,也不能換那種時髦的衣服,以免弄髒。這時,“我”陷入了對媽媽的愧疚和回憶之中……

所有母親都是平凡的,但是所有母親都是偉大的。在“我”回憶的兩件往事中,其中一件便是母親揹着“我”走偏僻的山路到舅舅家,遇到了狼,在媽媽力氣耗盡的那一刻,狼眼看就要追上來的那一刻,媽媽把“我”包裹在懷中……後來,“我們”得救了的事。所有的媽媽看起來都是那麼軟弱無力,而我們卻不能那麼説!在狼來的那一刻,表面上柔弱無力的母親卻勇敢地抱住了“我”,我想,不只是這位母親,任何一位母親在這種情況下都會毫不猶豫地保護着孩子的!

當母親離開我們的時候,總是那麼讓人心酸。媽媽離開了,她把愛毫無保留地給了我們,而作為兒女的我們卻對她付出的很少很少。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鄙視我們的母親,我們那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的母親。母親可能是弱不禁風的,可能是十分強壯的';母親可能是十分温柔的,也可能是脾氣暴躁的……每個人的母親都是不一樣的,可是,她們對我們付出的愛都是一樣多的,她們無論怎樣都會用柔弱的身軀為我們鑄成一塊豐碑、撐起一片晴空!

《母親》讀後感 篇5

“母親,她就是生活中的一切。她是悲痛裏的慰藉,絕望時的希望,軟弱時的力量。她是憐恤、慈悲、同情、寬容的源泉。誰失去了母親,就失去了枕靠的胸膛,失去了祝福的手臂,失去了捍衞的眼睛……”這席話出自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散文《母親》。我有幸看到這篇文章,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讀完了全文。掩卷長思,也為“母親”這個詞深深感動了。是啊,母愛是無私的,她就是生活中的一切,也讓我們更懂得去珍惜這份愛。

在我的生活中,我的母親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她高興時會跳起來,傷心時也會偷偷地哭泣,我倆就像一對知心的好朋友,互相幫助、互相體諒、互相學習。

一天晚上,我們兩個一起去散步,微弱的路燈把我悲傷的`心情升到了極限。媽媽關切地問:“怎麼了?”我愁眉苦臉地説:“我最好的玩伴陳曉歡被轉走了!”媽媽體諒地説:“她轉走了又不是不在了,你還可以跟她聯繫,約她出來玩呀!”“可是,我們在一個學校可以天天見面,天天講話呀!”“但你不是隻有一個好朋友,你還有喻文芳、葉旋呀,而且會轉來新同學,你可以交更多的朋友啊!人要和睦相處,每個人都要玩得好!”我這才懂得什麼叫友誼。

還有一次,很晚了,天氣很冷,我們一起步行去姑姑家送鴨蛋,要15分鐘才能到達。風一陣一陣地吹着,吹得我直打哆嗦,媽媽也冷得全身發抖。可她看見我冷成那樣,馬上停住了顫抖,把自己穿得熱乎乎的外衣給我披上説:“暖和些了吧!”“嗯!”霎時,我感到無比的幸福。

我至今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作家都寫母親,因為,母親給我們的愛如浩瀚的宇宙,帶給我們那麼的幸福,那麼的快樂!

《母親》讀後感 篇6

國小的課本里,總是有這樣的描寫:“父親或是把孩子打得鼻青臉腫,或是一個勁往孩子腦子裏塞大道理,講得兒女涕淚橫流。然後孩子們用力地點頭,發誓從此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從《通往廣場的路不只一條》到《落花生》,再到那篇釣大魚放大魚的文章,父親總是充當了主角,母親的`戲份委實不多。

作為一個單親家庭中的母親,胡適母親的戲份一下子重了許多。既是慈母,又是嚴父,還是嚴師,頗有些人格分裂的架勢。但即使是這樣的重任,她也擔了起來。就像雞媽媽保護雛雞,在別人眼中很偉大的事情,在她眼裏是天經地義的,儘管沒有人強迫她去這樣做。

胡適母親的“慈”,在文章中並沒有太多展現,倒是罰起胡適來“心狠手辣”,也許是因為胡母覺得父親的角色要比母親重要?或者是她認為自己就應該嚴格管教兒子,讓他離開了自己也能獨立生存?我們不得而知。“嚴”與“慈”,就像冰與火一樣對立,卻同時在胡適的母親身上體現,為什麼?

其實,“嚴”並不意味着束縛,“慈”也絕非放縱,“嚴”也是“慈”的另一種體現,就像風箏上的線,它從未刻意束縛你,當你覺得被束縛時,只是因為你走錯了方向。所謂“嚴”與“慈”,其實都是那根細線,只是在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感受。它們是不可分割的,就像我在書中讀到的一段影評一樣:“善惡本身就像硬幣的正反面,你以為善惡分隔很遠,差別很大,其實它們一直都緊密聯繫着,它們是天生的雙生子。關於它們,只差了一個轉身。”

這段話原本是在評論《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蝙蝠俠與小丑。但有時,善惡與嚴慈是一樣的,當你看到胡適母親的嚴厲外表時,總覺得她缺少慈愛,而實際上,“嚴”與“慈”,有時只差了一個轉身。

《母親》讀後感 篇7

今天,我滿懷着羞愧和激動的心情,把《懷念母親》這篇文章又讀了一遍。讀完後,我抬起頭,輕輕合上了鑲滿淚珠的眼睛,一顆顆滿懷羞愧的“珍珠”從我的臉龐滑了下來。

《懷念母親》這篇文章主要寫:作者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親生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他對這兩位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他身在異國他鄉,都深深懷念着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

對了,還有前面的一句也使我感動、傷感、愧疚了: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因為連一個關於母親的清楚的夢也不給,所以認為老天對我不公平,分外的想念母親,於是在淚光中幻出母親的'面容,可依然模糊,再加上“天哪!”和“我悵望灰天”,可以看出作者多麼愛國,多麼懷念親生母親。

看到這,我想起自己對母親的種種過錯與誤解,不禁淚流滿面,繼而放聲大哭……在一次準備晚睡時,媽媽突然問我:“你的紅領巾、校徽放好沒有?課本作業帶齊了嗎?”“停——!”我不由得大聲叫停,“我全帶好了,如果沒帶好,我能安心嗎?能安心去睡嗎?羅嗦!”我邊説心裏邊抱怨:“真是的,比蚊子還蚊子,比老太婆還老太婆!煩!”第二天早上,出門繫鞋帶時,媽媽又發出話了:“飯盒記得帶!拿完東西,記得拿水,記得拿錢坐公車,過馬路要小心,上課要認真,不可以亂買東西,午飯吃得多點,不然長不高……”,“夠了沒有?”我當即打斷,“車費有了,我又不是三歲小孩,再説了,我又不帶飯盒回家,麻煩!”“砰”地一聲我重重的關上了門。

“嗚——”我又一次放聲大哭,原來媽媽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愛我的,雖然我不知道失去母親的滋味,但我已從文章中深深地感受到了,現在,我真想對媽媽説:“媽媽,我對不起你!”

《母親》讀後感 篇8

讀完《母親》,確實在一些方面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反思。

母親——作為生活在當時俄國黑暗社會最底層的工人代表,從一個沒有靈魂的麻木的人,一躍而為一個具有先進思想,為推翻沙皇統治而站在第一線的人。在母親身上,所發生得重大變化,讓我們震撼,尤其是母親不識字,卻比那些識字的更加理解真理,理解俄國的未來。這些與她的兒子帕沙卡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她的兒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運動的領導者,不斷對他的母親灌輸革命的真理,將母親的思想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這與母親本身也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她對兒子的'理解,對兒子所從事事業的信任,沒有對兒子的自豪,對兒子深深的愛,也不會使她在兒子被捕後,下定決心走兒子的路,從而真正成為一個革命者,一個大造新時代的人。

這裏我們談到了理解,這不僅讓我想到一句話:理解萬歲。確實,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是無價的,理解可以創造奇蹟,就像理解可以將帕沙卡和她的母親,兩個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一座信任的橋樑。

在現代社會,很多問題有待於理解來解決,代溝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試想,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加強交流,增進理解,又什麼問題解決不了呢?有時候我感覺父母不理解我,當然,問題是出在雙方。父母當總是讓我一個勁的學習,殊不知,為了責任而學習是很累人的。

再者,書中的革命者為了信仰,為了人類美好的未來而奮不顧身。

其突出代表就是母親的兒子帕沙卡和他的同志安德烈,雷兵等革命者。他們有着智者的信念,不知疲倦的像工人,農民宣傳革命知識,剖析他們受苦受累而沒有得到回報的原因,他們不懼資產階級及其他們的走狗們,把坐牢當作工作之餘的休息,出獄後依舊投身革命事業。這是多麼讓人敬重!這不僅讓我想到了我國所經歷的艱苦歲月,同樣的故事也在我們這片熱土上發生過,那些革命的烈士,將長眠在共和國的懷抱之中。

《母親》讀後感 篇9

《母親》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的作品,這部作品是1906年在美國寫成的。它標誌着作家思想和藝術上的成熟,是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開闢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紀元。

這部小説一共有三組人物。第1組是革命者,包括革命工人和革命知識分子;第2組是工農羣眾,其中最重要的是母親和農民雷賓的形象;第3組是敵人,這裏有廠主、沙皇憲兵、法庭庭長,檢察官等。在這3組人物中,高爾基突出了巴維爾和母親這兩位主要英雄人物。

小説的主人公尼洛夫那是工人巴維爾的`母親,一個逆來受順,懦弱的婦女。丈夫生前,在一家工廠上班,由於他和工廠的上司關係不好,所以收入微薄,他還經常打自己的妻子,終於有一天他得了病,後來因為醫治無效就死了;丈夫死後,原來要過安穩日子的她,卻得知自己的兒子成為了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她不能理解兒子的做法,她幾次反對,幾次勸阻,都是徒勞無功,她覺得那些年輕人簡直就是不可理喻。但是,當她看到兒子與那些年輕人義無反顧的追求革命,追求民主自由時,她不由自主的被鼓舞,被感動,被真理所打動,最終也加入到這場偉大的而又神聖的革命戰鬥中。

儘管革命充滿了危險,但她也無所畏懼。他們一起參加罷工,她為革命者提供活動場所。一開始這位母親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革命,後來慢慢的她開始理解了革命,並稱為了革命的堅定支持者。

這本《母親》把母親對兒子的愛昇華到了對全世界為真理奮鬥的無產階級的愛,革命者之間的友愛感動到我。

《母親》讀後感 篇10

胡適的母親在他的生命中充當了兩個角色——嚴父慈母,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中,母親也充當了兩個角色,一個是慈母,一個是嚴師。

胡適對於母親的理解是他的母親嘴邊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她很有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慢慢地耐心地教會胡適怎樣學得好脾氣,學得待人接物要和氣,要能寬恕人,體諒人。其實,在我們身邊的'慈母也是這樣的,耐心地教你怎樣學習,直到懂得,只是你總是認為這不是愛,視而不見,你一直認為愛像空氣一樣,讓我們賴以生存,卻常常忘了它的存在,可看了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細細地去觀察母愛在何處,在何方,也許就在你的身邊,在細微處。

胡適沒有父親,母親即是慈母,又是嚴父。胡適在《我的母親》裏寫道早晨他總是第一個到校,預習好課文,再回家吃早飯,母親把胡適的學習管得很好。當胡適做錯了事,在人靜時,母親會先責備胡適,再用行罰,罰跪等方式,無論怎樣痛,都不許胡適哭出來。

俗話説:“打是親,罵是愛。”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歷過打、罵,即使不是經常,但也刻骨銘心,記憶深刻。也許你認為打是痛苦的,但你不知道母親的心裏也飽受折磨和煎熬,母親的心裏也曾猶豫我該不該打,不打會讓孩子將錯就錯,打了孩子才能使孩子不走上歪路,才能在真實的生活裏健康成長。打完後,母親也曾自責過,哭泣過,只是我們不理解父母。而胡適在14歲離開母親,一直感受到母親的這份愛,正是這位母親的嚴格成就了一位名人。

在生活中,母愛偉大而又平凡,正因為愛的細微處,才顯得温馨、珍貴、美麗。

《母親》讀後感 篇11

一次空閒之時,無意翻開一本《讀者》,看見一篇題目為《那些卑微的母親》一文。文中講述三位職位低微的母親。第一位以在街頭賣花生為生,每次都謙卑地靠近他人,問買不買新鮮的花生,顧客若不買的話,便尷尬、失望和憂愁地離開。第二位是一位超市裏50多歲的清潔工,灰白的頭髮,被水泡的起了皺的手,手上還佈滿了裂開的'口子。這位清潔工當時正在被超市的主管訓斥,因為她在清潔中無意將髒水灑在了顧客的身上,那身衣服要好幾千,主管要求將這位清潔工這個月的工資先扣下。清潔工聽了不禁低聲哀號了起來,她還有一個讀高三的兒子,正需要這筆錢,哪怕只求主管少扣點。第三位是一位撿破爛的母親,她為了一個綠茶瓶子,不顧馬路中行駛的車輛去撿那瓶子,當時險些被奔馳而來的汽車撞到。當她賠着笑向路邊走來時,大家發現了人羣中的一位衣着破舊的男孩,原來這是她的兒子。在這位母親的眼裏,一個塑料瓶就能為她的兒子買來一包鹹菜。

當看完這篇文章,我不禁百感交集,心中有一股説不出來的味兒。生活中,每一個母親的職業、地位高低不同,就像文中的三位母親,在社會上都是不起眼的小角色,而她們所為的一切不都是讓自己的兒女更好嗎?普天下的母親為了兒女的更好,都拼了命地去工作、去付出,難道她們的職業不偉大嗎?能有一位母親,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榮幸,受到母親的關愛,就是這個世界上難得的幸福。誰還會計較母親的地位?世界上的母親都一樣,都有一個共同的職位,那就叫“母親”。

《母親》讀後感 篇12

這幾天,我讀了一篇冰心寫的《荷葉母親》散文。讀完這篇文章後不由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媽媽。

這是一篇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散文。作者冰心由荷葉為荷花擋雨的情景聯想到自己母親照顧孩子們的温馨場面。當讀到荷葉給荷花擋雨這段話時,我被荷葉感動了,知道了大自然的景物也是有親情的。我不由想起了母親照顧我的點點滴滴的事。小時候,我的身體狀態很差,經常生病,媽媽總是陪在我身邊照顧我,直到病好了。母親是偉大,但母愛更是偉大、無私。是媽媽把我帶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給了我生命;是媽媽把我從一個無知的幼兒帶成如今的少年;是媽媽養育了我,供我讀書,學知識……總之,媽媽對我的恩情。我永遠讀説不完。

結尾寫道:“母親!您是荷葉,我就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您,誰還是我在無遮攔的天空下的廕庇?”是啊!除了母親,誰還會是我在無遮攔的天空下的廕庇。在生活中,總是媽媽來幫助我。每天晚上,我寫作業到幾點,媽媽總會陪我。有的時候。我睡了,她還沒睡,給我、妹妹、爸爸和她自己整理衣裳。假如,我這天生病了,媽媽會急得要命。一會兒,問我:“吃什麼東西?要喝什麼?”一會兒去幫我買藥。一會兒陪我去掛水、打針。我是個怕吃藥的孩子,媽媽總把藥片磨成粉,到超市買一些糖果,跟藥粉一起放進口中吃掉。雖然有了糖果的甜味,但有時我也會吐,媽媽又是擔心的`要命。

《荷葉母親》這篇散文是寫母親的。母親是偉大的,母愛更偉大、無私的。母親把孩子都當成了自己的命根子。母親,是個代名詞,可就是因為這個代名詞,使得歷史上的多少名墨客留下了關於母親的佳作,從劉燕敏的《一位母親與家長會》到老師的《我的母親》再到肖復興的《母親》……這些作者用紙筆來説明母親是偉大,母愛更偉大。從古至今,有多少名人為母親寫過詩、文、詞啊!

《母親》讀後感 篇13

《母親》讀後感 篇14

作者:楊崇源 學校:蒼南縣龍港鎮第一中學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我的母親》

雙重奏,顧名思義:由兩個人同時在舞台上配合表演,但在《我的母親》一文中,有一位偉大的母親,單憑一己之力就完美地演繹了一場“愛的雙重奏”。

作者在文章的前面部分,運用了較多的筆墨描寫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從中可以體現出作者的童年是非常枯燥無味的,他不像其他同齡的孩子一樣有嬉戲的能力和習慣,被禁錮了玩的天性。

雖然作者童年並不歡樂,但因為母親,他究竟得到了一點兒做人的訓練。他的母親一生歷經坎坷,肩負着打理一個家庭的重擔。但這位母親卻用自己的內心感染身邊人。作者在母親善良、樸實的性格下學習了待人處事的方式。都説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總是在潛移默化中為我們樹立起了一個榜樣。父母的各種行為都在影響孩子對一件事所作出的判斷。在孩子還未接觸課本的教育時,父母的教育就已經在孩子的心中奠定了基礎。

如果説一個人可以兼任慈母和嚴父兩種處在極端的角色,那麼這個人真可以説是“即當媽又當爹”的模範了。作者的母親就是這個模範。她在教育孩子上是非常嚴厲的,但是她從不在外人面前打罵孩子。我很贊同她的這種做法,因為這樣既教育了孩子,又不失孩子的面子,更不會讓孩子傷了自尊。

這是一個一生慈愛的母親,這是一個一世強悍的父親。

母愛能把庸碌的生活發酵了,呈現出動人的詩意光澤,從而洞穿人的`心靈世界。

我的母親在生活中幫助我,總是給予我鼓勵。她能夠糾正我犯的錯誤,總是以言傳身授的方式教育我,告誡我。我應該懷揣着一顆感恩的心,回報母親所給予給我的關愛。

這是一場美妙的雙重奏。

這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我的母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