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彙總10篇

來源:文萃谷 3.07W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彙總10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41名同學,一部分學生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

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這個學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二、教學指導思想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

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以《標準》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

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3、教學內容的展開儘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4、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

5、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算法多樣化。

6、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

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教材梳理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二)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100以內的數;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初步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數序,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2)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3)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2、空間與圖形:

(1)經歷觀察常見平面圖形的過程,直觀認識這些圖形,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統計與概率:

(1)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現象進行簡單的分類,學會用簡單的符號收集、整理數據,並把統計結果填入簡單的統計表。

(2)能看懂簡單的統計表,並初步能對錶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

4、情感與態度

(1)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聯繫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身邊的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地參與觀察、發現並解決數學問題的活動。

(2)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形成學好數學的信心。

(3)初步瞭解可以用數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現象,初步體會可以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4)有初步的經過思考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有初步的與同學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學習數學知識的體驗。

五、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二)教學難點:

1、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2、會看讀寫幾時幾分。

3、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4、用數學。

5、發展空間觀念。

六、實踐活動課

數學活動課的開設,不僅能提高學生對數學活動課的興趣,同時開發學生的智力,也提高了能力。在本學期教學活動課教學中,應特別注重幫助他們重新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體現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例如:實踐活動小小商店通過角色扮演這一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計算方法。通過本活動讓學生切身體會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學會與人溝通和交流。例如,例題、做一做等的插圖,大都展現了小組活動、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和民主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在主動的、互相啟發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逐步形成創新的意識。

2、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例如,圖形的拼組,安排了例2、例3兩個開放性活動,讓學生通過自由自在的實際活動,探索、發現、感受所學圖形的特徵及其相互關係。又如數100以內數的教學,教材也展示了開放式的操作活動,學生可以使用各種方法數數,並通過互相交流獲得對100以內數的感性認識。

七、教學策略和措施:

1、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教學中儘量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

3、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4、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算法多樣化。加強基本訓練,打好計算教學基礎。選擇多種口算方法如視算、聽算、限時計算等,使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較多的練習機會。

5、為學生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7、結合教學內容有機的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學習知識提供豐富的資源。創設激趣、激情的情景,讓學生愉快的自覺的投入學習中去。

9、培養認真、仔細的計算和及時進行檢驗的學習習慣,特別要重視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培養、

10、作為教師首先以身作則,以飽滿的精神上課,以良好的教風影響學風,做到認真研究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如多種形式的圖片、卡通等,設立動手、動口、動腦等合作交流的欄目,備好每一堂課,顧及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提高40分鐘效益。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單元教學內容: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減法

二、單元教材分析:

100以內的加減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數學知識,是生活數學的最好體現,它的學習對學生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心算。因此這一單元的教學是全冊的重點,這部分知識的掌握對以後的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影響,不僅有利於學生在用數學中進一步領會加減法的含義,而且還可以為今後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本單元的計算按難易程度分三段編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各節中教學內容的編排大體分為三個層次:一、以實際情境提供計算題,並呈現多種計算方法,二、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提出有關計算問題,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繫。教學過程中,由動手操作,觀察、交流依靠動手和實物思考到脱離實物思考,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於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教學中以具體事物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理解知識,利用小組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方法內化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

組織好學生的練習,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講究練習的形式。

2、要突出難點,講究實效。

3、多進行口頭練習。

4、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是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3、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四、單元教學重、難點:

(1)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教學是本單元的重點

(2)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和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計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

五、解決重難點的策略:

(1)創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

(2)運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六、單元課時安排:

1、整十數加、減整十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4課時左右

3、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6課時左右

4、整理和複習…………………………………2課時左右

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

教學內容:課本第62頁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

2、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退位。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方法。

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具準備:

1、例2聯歡會場景

2、學生準備4捆小棒,每捆10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口算。(黑板或卡片)

20+4032+1040+4856+30

42+75+234+648+51

2、小結:上節課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同學們掌握得不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導入新課。

教師:(課件出示聯歡會場景圖)顯示幾個小朋友把純淨水搬來放在桌子上。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我們班要召開聯歡會,老師想給每一位同學準備一瓶純淨水。如果我們班有33人,買回一箱只有24瓶,不夠分,老師另外又買了9瓶,現在一共有多少瓶?夠不夠分給同學們?請大家列式。

學生出示算式:24+9

2、動手動腦,探求方法。

教師:24+9這道題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大家兩人一小組用擺小棒的方法想一想24+9該怎樣計算?[根據算式擺小棒]

學生:動手操作後,請個別小組上來彙報操作過程和計算的結果。(投影)

(1)點數法。

生1:我們利用點數小棒的方法:24根,25根~~~33根。

生2:我們利用點數數字的方法:24、25、26、~~~33。

(2)湊整十法。

生1:把9根小棒分成6和3根,拿出6根與2捆4根湊成2捆10根小棒,可將10根捆成1捆,也就是3捆。再加上剩下的3根,一共是3捆3根,即33根。

生2:先算24+6=30,再算30+3=33。

學生彙報,教師同時板書:24+9=33

教師指名説説此種計算方法。

小結:先將兩位數湊成整十數,再跟剩下的數相加。

(3)進位加法。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課件設計有把4根和9根合在一起,並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的動作。

學生彙報,教師同時板書:24+9=33

教師指名説説此種計算方法。

小結:先拿個位數相加,得出結果,再跟整十數相加。

4.嘗試。(課件)

(1)出示“做一做”中的3道題。

教師:獨立計算後,與你的同桌結隊,用你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説出任一題的計算過程。

(2)交流:請學困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5.小結。

根據學生髮言,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後小結:進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可以先算幾加幾,加得的數和原來的整十數相加;也可以先把兩位數湊成整十數,再加餘下的數。

(兒歌:兩位數加一位數,先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習:出示“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完成,允許有困難的學生和同學討論。並説一説自己是怎麼計算的。

2、練習十一第5題。讓學一按上下兩題一組進行計算。引導學生髮現:上面一題材的計算正好與下面一題先算幾加幾完全相同。幫助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練習十一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引導學生觀察,説一説發現了什麼。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學習到了什麼?

如何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學生説計算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餐廳裏的數學問題8課時

第二單元:遊樂園裏的數學問題14課時

第三單元:市場裏的數9課時

第四單元:商店裏的計算12課時

第五單元:教室裏的測量5課時

第六單元:總複習6課時

課時數共54課時

二、學生情況簡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學生,我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三、本冊教材目標分析:

(一)知識和技能

1、知道乘法的含義,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乘法口訣是怎樣得來的,熟記1~4的30句乘法口訣。

2、熟練地掌握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10和幾個1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3、熟練地口算20以內退位減法,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會計算乘加、乘減式題。

4、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愛護人民幣。

5、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釐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釐米。

6、用劃正的方法整理數據,將數據填入表格中,通過塗色等活動製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二)數學思考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三)解決問題

1、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

1、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聯繫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身邊的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地參與觀察、發現並解決數學問題的活動。

2、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形成學好數學的信心。

3、初步瞭解可以用數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現象,初步體會可以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4、有初步的經過思考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有初步的與同學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學習數學知識的體驗。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知道乘法的含義,熟記1~4的30句乘法口訣。

2、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10和幾個1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3、熟練地口算20以內退位減法,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會計算乘加、乘減式題。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研讀教材,抓住重難點,設計的活動要有利於突破重難點。

3、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創設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

4、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多與後進生談話,關注他們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輔導和表揚,樹立他們學習興趣的願望。

5、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6、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7、作好組內教研,交流教學心得。

六、課時安排

第二學期教學進度表

周次時間授課內容課時

12.9—2.13餐廳裏的數學問題、20以內退位減法(一)5課時

22.16—2.20xx以內退位減法(二)、練一練一、練一練二5課時

32.23—2.27加法和減法、練一練三、整理與應用一、智慧樂園5課時

43.2—3.6遊樂園裏的數學問題、認識乘法、2的乘法口訣、練一練四5課時

53.9—3.13100以內的數(一)、兩位數加一位數、練一練五、3的乘法口訣5課時

63.16—3.203.16—3.205課時

73.23—3.27練一練八、整理與應用二、智慧樂園二認識、100與整十數5課時

83.30—4.3100以內的數(二)、找規律填數、比較數的大小、練一練九5課時

94.6—4.10不進位加法、不退位減法、練一練十、整理與應用三5課時

104.13—4.17商店裏的計算、認識人民幣、幾元幾角、進位加法(一)5課時

114.20—4.24練一練十一、練一練十二、退位減法(一)、練一練十三5課時

124.27—5.1練一練十四、乘減、練一練十五5課時

135.4—5.8整理與應用四、智慧樂園三、教室裏的測量5課時

145.11—5.15認識釐米、量長度、認識米、練一練十六5課時

155.18—5.22智慧樂園四、總複習5課時

165.25—5.29總複習5課時

176.1—6.5總複習5課時

186.8—6.12期末複習5課時

196.15—6.19期末複習5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較好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特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全班學生入學不久,這些孩子都聰明活潑,調皮可愛,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於形成的初步時期,有很強的可塑性。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對學習更説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還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但一年級孩子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在本學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我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建設良好的班集體作為主要目標。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 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於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並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並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認識鐘錶》。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瞭解記時的書寫方法,並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經歷簡單而熟悉的操作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 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回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 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 ÷現實的 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全過程,感受統計的 必要性;結合實例,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 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 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國小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 找一找,説一説。“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 説一説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 説一説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 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説一説你是怎樣整理的。

5、 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麼分類的,並與同伴説一説。

6、 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並試着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7、 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等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一)20以內數的認識

20以內的數的認識分三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第二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的大小。這兩個單元對後繼的數的認識有遷移作用;這部分教材編寫的突出特點是結合生動具體的情境,通過觀察、記數、操作等教學活動,來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從中體驗數的意義,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對數的理解力。

(二)加減法的處理

1、不以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作為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直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學習加減計算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問題情境抽象出加減算式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理解加減運算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2、10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分解雖然不再被作為10以內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它仍是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有效手段。事實上,10以內數的合成分解與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只存在描述數量關係的形式上的差異,並無本質的區別。因此,教材不但沒有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而且還創設了豐富多彩的問題或遊戲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解與組成的意識。

3、加減法學習內容的編排有分有合,加減法的提前混編。加減法提前混編的優點有:一是從一個問題情境即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二是有助於學生體會加法與減法存在某種關係,從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數量關係。三是從心理學角度看,加減編後學習內容更富有變化和挑戰,不至於因為內容單一而枯燥乏味。

4、體現算法的多樣化,,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算法與交流各自算法的時間和空間。

(三)空間與圖形的安排

1、確定物體的位置與順序是建立空間觀念的`一項基本內容,確定位置與順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會用前、後、上、下、左、右等詞語進行描述。

2、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第六單元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和球。

(五) 分類與統計的編排

分類的經驗不僅是進行統計活動的必要基礎,教學概念的學習本質上也是一種分類的行為,所以認識物體始於對物體分類。

四、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一)數學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的教學應有實際背景,利用學生的經驗,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探索和考察數學概念得出含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他們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避免小組學習流於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輸出,也有信息輸入,所以加談、傾聽、閲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

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的教學,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有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

(四)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五、教材的評價建議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

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數學概念和它們的意義或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數學、有意義的“做數學”。

(二)重視對學生初步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解決問題的評價,首先應注意評價學生對問題的描述,即怎樣把情境圖呈現的問題,用口頭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

(三)重視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對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主要通過課堂觀察來收集有關的信息,象他們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在顯示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興趣,是否樂於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誰敢於質疑。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2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比大小以及有關計算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物體的認識,位置與順序以及時間的認識。

七、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 學 內 容 課 時 備 注

1 9.5—9.9 生活中的數(5) 5

2 9.12—9.16 生活中的數(3)、比較(2) 5

3 9.19—9.23 比較(5) 5

4 9.26—9.30 比較(1)、加減法(一)(4) 5

5 10.3—10.7 加減法(一)(2) 2 國慶放假

6 10.10—10.14 加減法(一)(5) 5

7 10.17—10.21 加減法(一)(5) 5

8 10.24—10.28 加減法(一)(5) 5

9 10.31—11.4 大家來鍛鍊(1)、分類(3)、位置(1)期會考試 5

10 11.7—11.11 位置與順序(5) 5

11 11.14—11.18 認識物體(3)、加減法(二)(2) 5

12 11.21—11.25 加減法(二)(5) 5

13 11.28—12.2 加減法(二)(5) 5

14 12.5—12.9 加減法(二)(5) 5

15 12.12—12.16 認識鐘錶(2)、統計(2) 4

16 12.19—12.23 迎新年(1)、總複習(4) 5

17 12.26—12.30 總複習(3) 5

18 1.2—1.6 期末評價

19 1.9—1.13 期末評價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並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繫,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繫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並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有條理地説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繫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三、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四、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於創新。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100以內的數;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初步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數序,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經歷求幾個相同數的和用乘法計算的認識過程,結合具體情境體會乘法的含義。

經歷編制1—6乘法口訣的過程,熟記這些口訣,並能熟練地口算6以內的兩個數相乘。

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空間與圖形:

經歷觀察常見平面圖形的過程,直觀認識這些圖形,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

初步感受“形”與“體”的聯繫,初步感受“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不同。

能在釘子板上圍出和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統計與概率:

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現象進行簡單的分類,學會用簡單的符號收集、整理數據,並把統計結果填入簡單的統計表。

能看懂簡單的統計表,並初步能對錶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

2.數學思考方面。

在認數過程中初步發展思維能力。如認識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時,學習從具體現象中概括出數學規律;在學習數的組成與比較大小時,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在整理數的順序時發現“百數表”的一些規律等。

在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加、減口算的方法時,培養思維的準確性;在口算練習中初步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樣化中初步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在認識乘法的過程中,初步體會一般與特殊的關係;在學習乘法口訣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習策略,發展推理能力。

在認識常見平面圖形和對圖形進行折、剪、拼等變換中初步培養空間觀念。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並對運用的方法和獲得的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初步的判斷。如利用估計監控計算的得數、檢查解決問題的答案,運用統計數據進行合情推理等。

3.解決問題方面。

在教師的組織下,能運用認識的數描述、交流現實生活中的`事件。

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應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能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在教師的安排下回顧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聯繫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身邊的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地參與觀察、發現並解決數學問題的活動。

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形成學好數學的信心。

初步瞭解可以用數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現象,初步體會可以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有初步的經過思考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有初步的與同學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學習數學知識的體驗。

二、教學措施

認真鑽研教材,努力貫徹新課程理念,積極參與教改探索。

充分了解學生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開展富有情趣、富有挑戰性、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耐心細緻地做好提優補差工作。

三、課時安排(略)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學情分析

這學期我繼續任教一年級(3)和(4)的數學課。這兩班的學生人數很平均,都是45人。學生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學期剛開始,我發現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本冊教材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以《標準》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

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3、教學內容的展開儘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4、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

5、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算法多樣化。

6、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

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圖形及圖形的拼組,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擺一擺想一想,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總複習等。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

4、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感受分類與數據整理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的過程初步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並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繫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8、課堂上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以鼓勵、激勵為主,重視課堂上輔導督促工作。

六、課時安排

根據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本冊教材教學安排59課時,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 工作總目標

我即將開始為期一個學期的支教學習工作,在此,我計劃瞭如下的支教計劃。希望能使這段時間內的支教實習工作更有效率,計劃性和目的性。

1、服從支教學校的安排,積極參與學校教育工作之中。

2、與同期支教老師齊心協力、互相幫助。與指導老師溝通交流,盡全力的幫助集體,學校。

3、温柔可親、有耐心的對待學生,主動融入到學生當中,學會理解他們,幫助他們。

4、對待支教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希望能認真對待每一天的工作,每一天都能善於自省和進步!

二、教材簡析

我將任教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對教材的分析有助於我以後的教學,所以在此列出教材簡介。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用數學實踐活動。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三、教學目標

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 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問題。

3、 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 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5、 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6、 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7、 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8、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 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 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 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5、 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6、 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一班,共45人。其中男生 20人,女生25人。學生天真、活潑、可愛、單純,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在經過了三年幼兒園的學習,學生雖然具有了一些上課的常規意識及紀律常識,但由於他們的年齡特點等原因在課堂上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孩子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知識經驗方面,學生在幼兒園裏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並會數,部分同學還會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長方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對上下、前後、左右等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數學學習上已具有初步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和問題意識,具有了一定的觀察、想象和操作能力。

在全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無論是學校、社會,還是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全面發展,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所以家長特別關心和重視孩子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以上這些因素為孩子學習數學創設了良好的環境。以上這些都有利於數學的教學。

學生年齡小,也有少數孩子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稍差,但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不統一,本冊有些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的讀圖能力差,部分同學沒接受學前教育,對顏色、方位等不會辨認,20以內數不會讀寫,給這學期學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班內有一些內

向的學生,他們不愛説話,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待於老師的耐心引導和鼓勵。

一年級是新入學的班級,教師對學生情況不熟悉,不太瞭解學生在知識、能力以及家庭各方面的情況。雖然在學歷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我們對教學一年級沒有足夠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多向老教師請教他們豐富的教學經驗,多學習新課改方面的知識,研究教材、教法,滲透教學新理念,培養優生、輔導學困生,使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各種數學能力,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二、教材分析:

1、本冊教學內容包括:數數;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分類與比較;認識圖形;圖形與位置;統計。 準備單元:數數。正確的數數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本領,更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入學前,多數學生初步具有了數數的經驗和技能,知道一些簡單的數數方法。這一內容的設計目的是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學習的慾望,通過簡單的數數,全面瞭解學生對計數、方位還有分類、大小、位置、比較、圖形及觀察、動手和表達等多方面的情況,為後面的系統學習做準備。

第一單元:10以內數的認識。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也是學習“數與代數”知識的起始階段,對建立初步的數感、符號感以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重要意義。因此,教材根據剛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為學生提供親身體

驗和動手操作的機會,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第二單元:分類與比較。分類與比較都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也是學生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在今後的認數與計算、認識圖形、簡單的統計等學習活動中,經常會用到分類的思想和方法。學生在第一單元已經學習了比較數的大小,具備了初步的比較意識,為本單元進一步學習比較長短、高矮、粗細、厚薄等打下了基礎。

第三單元:10以內數的加減法。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它是學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主要認知基礎,也是今後學習更復雜計算的重要基礎。本單元內容是全冊教材的重點之一,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四單元:認識圖形。本單元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起始單元。國小生在入學前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入學後逐步將他們已有的感性經驗進行抽象,這對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級,加強對各種形體的直觀感知,積累大量的感性認識將對今後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五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是在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11—20各數。它是認數的繼續和發展,對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有有重要的意義。學生掌握好本單元知識,也為後面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對多位數的認識打下基礎。因此,指導學生加強學具操作,深入理解數的意義,切實掌握好本單元的知識非常重要。

第六單元:圖形與位置。本單元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起始階段,對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七單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本單元是在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學習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數學知識必須具備的基礎,在整個國小數學學習階段佔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單元內容既是全冊教材的重點,也是難點。這一部分知識學習得好壞,將對今後繼續學習口算和筆算產生直接的影響。加法和減法在解決實際問題這,應用很廣泛。在開始階段注重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對領會加減法的含義和今後解決稍複雜的問題十分有益,因此要重視本單元內容的教學。

第八單元:統計。統計是一種數學思想,也是認識客觀事物常用的一種方法。本單元的初步統計知識是在前面滲透統計思想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統計知識,對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非常重要。

第九單元:總複習。本單元是全冊學習內容的總複習,對學生回顧整理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初步歸納整理的能力、養成回顧與反思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

2、教材的編寫特點: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身邊的、學生熟悉的、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的引

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瞭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根據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幾個密切聯繫的情境。每個情境又是包含有多個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現形式是把這些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劃分為幾個情節,編排成“故事串”,從而引出一系列相對獨立的問題;也可以把一個現實活動的各個環節完整的反映出來,從而引出一系列有邏輯聯繫的問題——形成“問題串”。

本冊教材所構建的“板塊”編排方式,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一個單元裏,減少例題,強化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擴大教與學的空間;二是指減少欄目設置,構建瞭如下編排結構: 自主練習

本冊教材打破過於嚴格的知識體系的束縛,由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又把學習新知識作為解決新情境中問題的工具,讓學生把解決問題與知識學習融合在同一過程中,形成以解決問題為線索的學習框架。

教材在綜合信息圖、自主練習及實踐活動等方面都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感”,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分析並解決問題。此外,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單元教學內容:找規律(第88~92頁)

二、單元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內容。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只是在練習中有少量的習題;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

數學課程標準在探索規律的內容中明確説明:“發現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並給出了具體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裏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裝飾的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本單元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如在單元開始安排了學生舉行聯歡會的情境,裝飾的東西都是有規律排列的,小朋友有規律地圍成圈跳舞等等。另外,還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有些題目的設計體現了一定的開放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去找規律。一般來説,一組事物依次不斷重複的排列(至少重複出現3次),就是有規律的排列。

教學建議

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宜多采取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實驗的方式教學;也可以採取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但交流的重點可以是怎樣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的交流意識和創新意識學可以自由地發揮想象力,創造出許多美麗而有規律的圖案,激發學生愛數學、發現美的情感。

這部分內容可以用3課時進行教學。教學第88~92頁的內容,並在課堂上進行鞏固練習,完成練習十六中的習題。

三、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四、單元教學難點及解決難點策略

數字變化規律的教學,如:

(1)例7是在例6的基礎上教學圖形和數字的變化規律,與例6不同的是:無論是圖形還是數字的排列,不再研究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而是重點研究數量的變化,圖形的變化也要通過計算相鄰兩項數量的差來找出規律。這種變化規律不是一組事物重複出現的規律,而是相鄰兩項等差的規律。要使學生知道怎樣找數字的排列規律。

教學例7時,先讓學生觀察第(1)小題:與例6比,圖形和數字的排列有什麼新的變化?還是一組圖形或數字重複出現嗎?你能發現新的規律是什麼嗎?然後讓學生邊擺邊算,找出規律。找規律時可以獨立完成,交流想法時可以小組合作完成。最後教師進行小結,重點説明:數字的排列要通過計算相鄰兩項的差找規律。第(2)、(3)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況採取靈活的教學方法,一般情況下可以放手讓學生大膽探究。要提醒學生認真觀察,與第(1)小題有什麼不同,再找規律。教師最後還要強調找數字排列規律的方法。

(2)例8比例7的抽象程度要高,沒有圖形進行對照,也不擺圖片,而是直接通過觀察、計算找規律。第(1)小題每相鄰兩個數的差是5,第(2)小題每相鄰兩個數的差是3。對於多數學生來説,可以通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直接推斷單數和雙數的排列規律;但是,對於每相鄰兩項的差在3或3以上的數列,就要靠計算來找規律。因此,通過此例題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找數字排列規律的方法。

例8雖然有一定難度,但是找規律的方法與例7相同,因此,教學時可啟發學生把例7的方法遷移到新知識上來。教學例8時,可以啟發學生想:例8與例7的數字排列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用例7找規律的方法來找例8的規律?然後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經驗,重點談找規律的方法。教學時先不急於提示學生,讓學生獨立做,這是檢驗學生遷移能力的好素材。數學的題量是無限的,但是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有限的,掌握一些基本的思想方法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這是數學教師要注意和重視的問題。

找規律(一)

教學內容:教材第88、89頁例1到例4,練習十六的.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塗色、擺學具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體會規律的美和創造的快樂,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能發現事物的規律。

教學難點:學生能自己創造出有規律的排列。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遊戲情境,感知遊戲規律。

1.同學們,咱們先來玩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動作接龍”,看誰能按老師的動作接着做下去。

(1)口唸:嘣嚓嚓嘣嚓嚓嘣嚓嚓

動作:擊掌拍肩拍肩擊掌拍肩拍肩擊掌拍肩拍肩誰能接?他接得對嗎?好,再來一組動作。

(2)口唸: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動作:在相應的位置擊掌兩次。誰來接?一起接一次?

2.好,都會玩這個遊戲了?你們是怎麼想到這樣接老師動作的?

對,像這樣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就是一種規律。(板書:“規律”。齊讀規律2字)這節課,我們就要用數學的眼光來尋找生活中的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二、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1.師:“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學校準備這樣佈置會場,一起來看看吧。

2.課件出示主題圖。

仔細觀察,説説你看到了什麼?又發現了什麼?生説。

(1)課件逐步出示彩旗圖。首先來研究彩旗圖中的規律。

a.猜一猜這面旗會是什麼顏色?舉起桌面上這種顏色的小旗。都猜是黃色?看看對不對。

(點擊鼠標,出現黃旗)。猜得真準!你們是怎麼想的?

b.如果讓你給彩旗分分組,好把彩旗排列的規律看得更清楚。你準備怎樣分?誰來指指?為什麼這樣分?(小旗就是這樣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規律就看得特別清楚了。)

(2)課件出示彩花圖和燈籠圖。

師:彩旗的規律我們已經找到了,那麼彩花的排列和燈籠的擺放又有什麼規律呢?下一朵花下一個燈籠會是什麼顏色?該怎麼給它們分組呢?把你發現的祕密小聲地告訴同桌。

(學生思考、交流。)該怎麼分組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擊,出現正確分組。)

三、智力闖關,應用提高。

同學們可真能幹,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和燈籠排列的規律,接下來的“智力闖關”中也藏着規律,你能發現嗎?你能順利過關嗎?

(一)課件出示第一關,照樣子猜一猜,完成例2。

(二)課件出示第二關,塗一塗,完成例3以及做一做。

(三)課件出示第三關,比一比。

(四)讓學生通過過關發現找規律的不同方法。

小結:找規律不僅可以從右往左找,有時侯也可以從左往右找。可以按顏色找,也可以按形狀找。可以兩個一組,也可以三個、四個或更多個為一組。

(五)闖關成功了,都站起來,隨着音樂輕鬆一下吧。

課件出示音樂,師生邊唱邊跳。在我們的動作裏,大家發現規律了嗎?生回答。

3.嗯,我們還可以用動作或者聲音來表演規律呀?誰能想出一組規律來演一演?生商量,表演。

四、聯繫生活,尋找規律。

1.規律在我們的生活中真的是無處不在呀,有規律的事物常給人一種美的感覺,一起來欣賞規律的美吧。

課件出示:斑馬、衣服、房間、建築物。

2.欣賞了規律的美,你能發現藏在我們身邊的規律嗎?

找找藏在我們身邊的規律。

五、實踐操作,創造規律。

1.同學們真聰明,都學會找規律了,我們不僅要學會找規律,而且要學會去創造規律。下面我們就看一看,誰能當個小發明家去創造規律。

2.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3個三角形、三個圓形、三個正方形,按一定規律擺好(也可以小組合作)。

展示作品,集體評價,表揚小小設計師。

六、課後小結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下課後,同學們可以和自己的好夥伴一起去操場上、教室裏再找找有規律的事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