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人文讀本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46W

人文讀本》中有一篇關於陽陽的故事。陽陽從老師那兒感受到的是熱情的鼓勵、中肯的提醒、有效的點撥……他樂於向老師傾訴生活或學習上的喜與憂,樂於向老師表達他心中的不滿。樂於與老師共同努力,爭取成功……融洽的師生關係,孕育着巨大的教育“親合力”,陽陽遇上一個好老師。教學實踐也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着也熱愛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親其師而信其道”。情感有遷移的功能,學生對教師的情感,遷移到學習上,可以產生巨大的學習動機。教師看到的將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漲,教育工作的事半功倍。

教師人文讀本讀後感

一、課堂上師生平等

教師要確立“學生是課堂生活的主人”觀念,要看到學生的潛能,尊重、信任學生,熱情地激勵、鼓舞和喚醒,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討論,使課堂學習成為師生心靈彼此敞開、融洽對話的過程,學習才真正能成為學生主動參與、快樂活潑的自主活動。

首先,師生共建“民主”的教學氛圍。“要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教師首先要放下“教師”架子,以真實又真誠的態度與學生交流,消除學生的疑慮,讓他們敢與老師講真話,樂於和老師講心理話。我經常在課堂上範讀,有時侯難免會讀錯一些字,學生會毫無顧忌的指出來,我也欣然接受。教然後知困,學而後知不足,與學生民主平等,真誠以待,平等對話,彼此有了收穫。

其次,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我能行”。教師不能總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評判學生的勞動結果,任何的輕視和諷刺都可能讓學生從緊閉心靈之門,不再與老師真誠地交流。因此,教師應積極支持並參與學生引發的問題的討論,滿足學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積極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樹立自信。我在課堂教學中堅持“無錯原則”。正面看待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各種活動,理解他們可能出現的錯誤,允許、容忍學生的錯誤,做到“讓敢於發言的學生不帶着遺憾坐下”,“對每個積極參與的同學都畫上滿意的句號。”

有一次,學生告訴我:課上舉手發言,一直生怕出錯,所以不敢舉手。我和藹的對他説:“大膽地舉起你的手,別害怕,即使錯了也沒關係。”以後,只要他怯怯地舉起手,總是請他發言,經過一段時間,他再也不怕了,課堂上總能看見他的小手。

教學活動是學生知、情、意的綜合體現。融“智慧碰撞、情感交流”於一體的師生對話,會保護和滿足學生情感的需要、自主活動、成功展現自己的需要,同時也帶來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課外師生心靈的交流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多與學生進行輕鬆、自然的心靈交流,架起一座師生間心靈的橋樑,才能成為學生信賴的大朋友。如:每天早上學生揹着書包高高興興來到學校,教師觀察每個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時機地和學生説。如:“你今天穿得真整齊。”“今天你精神特別飽滿,老師相信你今天的表現會超過昨天。”諸如此類的話,讓學生覺得老師可親可敬,讓他們心情愉快,充滿信心開始新的一天。又如:有時,校外偶遇學生,這是培養師生感情,調節學生心理的好機會。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在家的學習或生活情況,鼓勵他們不僅在校做好學生,而且在家也要做好孩子,在社會上要做個好少年。如“你去哪裏?星期天過得快樂嗎?”,“幫媽媽做事了沒有?”“作業完成了吧?有沒有困難?”等等,這樣,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如父母般的關懷,內心感到温暖和親切。

再如:教師在批發作業時説上幾句話,如“進步了,繼續努力!”,“如果你把字寫端正點那該多好!”前者給予肯定的評價,使學生受到鼓舞,增強前進的動力。後者對學生委婉地進行批評,比直截了當指出效果要好得多。

這樣,學生們也從老師給他們的熱情的、語重心長的話語中,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友好、尊重、理解和期望。這一做法,使學生的苦惱和困惑得以消融,幫學生辨明瞭是非,明確了前進的方向。老師的愛心換來了學生進步的信心;老師的熱心、誠心贏得了孩子們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顆顆純真的心。

蘇霍林斯基説:“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幼小的心靈。在這裏,誰有耐心和細心,誰就能取得成功。”讓我們通過飽含愛心、耐心和細心的情感去打動學生的心絃,使校園不只是成為學習知識的場所,更是學生精神的家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