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法雨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3.67K

西窗法雨真的是一本很不錯的書,難得的一本讓人不會覺得枯燥,有興趣讀下去的法律書籍。它以精彩的案例為載體,巧妙地將枯燥的法律與文學融為一體。劉星老師更是以親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談西方法律文化,使文章變得更加通俗易懂。雖然説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現象,但是它啟蒙着中國人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不着痕跡地調動着讀者的思維,引領讀者一步一步地走進法律世界,領略“法”的奧祕。

西窗法雨讀後感

對於《西窗法雨》,黃樹森先生評價道:“我願將全書歸納為:一襲縱橫捭闔下的法趣談,一闔學養駁雜下的法議論,一掬情感積澱下的法情結。靈動,縝密,成熟,讀之,感到一種法理精神的歡愉洗禮,一種法理智慧的痛快淋裕”。不得不説這實在是貼切,我相信讀過《西窗法雨》的人都不會否認,讀《西窗法雨》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很舒適的感覺。

書中引用了許多精彩的案例和故事,其中有幾則讓我影響深刻。蘇格拉底誓死不越獄就是其中的一個。 蘇格拉底是個著名的哲學家。此人述而不作,性格倔強,尤其喜好運用“辯證法”將那些自以為學富五車的人駁得啞口無言,(最終)得罪了一些自以為是的“智者”。於是,這些“智者”便利用雅典荒誕不經的法律,控告蘇格拉底傳授對諸神不敬的學問(言論?),腐化及誤導青年,並且還真的把他送進了監獄。在獄中,他被判飲毒而死。 臨行前,蘇格拉底的學生克力同來看他,告訴他朋友們決定幫助他越獄,而且一切已安排妥當。可是蘇格拉底卻坦然自若,表示不越獄。克力同提出各種理由來説服他,告訴他雅典的法律不公正,遵守這樣的法律簡直是迂腐,但仍然無效。蘇格拉底還反問:越獄就正當嗎?對一個被判有罪的人來説,即使他確信對他的指控是不公正的,逃避法律的制裁難道就正當嗎?有沒有一種服從任何法律的義務?經過與克力同的一番“探討”,蘇格拉底最後選擇了飲毒。

它揭示了西方法律文化的一方面:對待自己認為不公平的法律,態度要慎重,理由是,人們要法律,就是想要社會有個方圓,有個秩序。因此,即使是惡法,蘇格拉底依然選擇了遵守。

賴特的英國前特工的.故事講的是一種“全法治”的精神,在法院眼中,法律在政府之上,而且政府和其他人一樣並不與法律有親近的關係。法律至上就是全法治,而王權或者政府凌駕在法律之上就是半法治,在中國,政府遠比人民和法律更親密。 人們常説,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法治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説法一半對,一半不對。中國歷史上都有法律,統治者都用過法律來約束被統治者,但統治者自己卻不在法律的約束之中,這是中國古代“法家”所説的那一類法治。在西方,從古至今也有法律,在近代之前,法律與統治者的關係也和中國差不多,可到了近代以後,統治者也得接受法律的約束,這便是現代意義上的西方法治。所以應該説歷史上的中國是個半法治。 我們不必因為中國歷史上沒有一種“全法治”而感到自卑,更不必因為有一種“半法治”而感到自豪,但是真要好好想一想哪種更好。

除此之外,《西窗法雨》還有很多鞭辟入裏的見解,很容易就能引起我們法律初學者對法律的深層思考,也極具啟發性。很適合我們閲讀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