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三篇

來源:文萃谷 2.84W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一起對今後的學習做個計劃吧。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三篇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

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2、通過假想遊覽,並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體會到敦煌藝術的神奇,增強民族自豪感。

過程:

一、導入新課。

如果有人來到無錫,問我們這裏有哪些風景優美的地方,你準備怎麼介紹?

美麗的家鄉僅是我們祖國秀麗河山的一角,在我們祖國的大地上有許許多多的風景名勝,把你知道的説給大家聽聽。

你們聽説過莫高窟嗎?(板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在甘肅省敦煌縣東南。你們有人去過嗎?敦煌莫高窟比你們剛才説的許多風景名勝更有一番獨特之處。它被稱為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492個洞窟像蜂窩似的排列在斷崖絕壁上。洞裏有兩千多尊個性鮮明、神態各異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

二、帶入情境。

1、你們想去遊覽一番嗎?現在就讓我們作一次假想旅行,我們坐上飛機,很快就來到敦煌莫高窟。你們看!(點擊圖片)

2、導遊馬上過來迎接了我們,帶我們邊走邊看,並向我們介紹起了莫高窟。(放課文錄音,學生邊看邊聽。)

三、放課文錄音。

剛才我們跟着導遊走馬觀花了一番,聽到導遊是怎樣讚美莫高窟的呢?你又看到了莫高窟裏的什麼呢?什麼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為什麼?

這下我們對莫高窟不陌生了,讓我們自個兒再來好好的遊覽一下莫高窟吧。

四、自學課文,理清層次。

1、自由讀課文,第一遍輕聲讀,把它讀通;第二遍放聲讀,把它讀連貫;第三遍默讀,邊讀邊想,再分別從每個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話概括段意。

2、學生討論後板書:彩塑

莫高窟(一顆明珠)壁畫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總)藏經洞(總)

(分)

五、導入講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剛才某同學説莫高窟裏的彩塑給他印象很深刻,老師也有同感。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細細觀賞彩塑,好嗎?

2、學生細細地賞讀這一節。(用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指導:同學們讀課文,一定要抓住最主要的。洞裏的彩塑怎麼樣?把主要特點抓住。

3、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個性鮮明神態各異

4、齊讀此句。

5、指點:這樣概括地寫一句,能讓我們感受到彩塑的魅力嗎?課文是怎樣具體地描述的呢?(畫出這幾個句子,指名讀。)

6、彩塑的魅力所在,都體現在這幾句話裏了。那怎樣讀才能讓人覺得似乎看到了這些樣子呢?指名試讀後師指導朗讀。

7、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説説看到的彩塑形象嗎?

8、學生自由説後再觀賞彩塑圖片。

9、看到這,你想説什麼?(突出“惟妙惟肖”、“精妙絕倫”)

10、遊人看到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時又會怎麼樣呢?想象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觀光時的動作、神態、語言。

11、這麼精妙絕倫的彩塑,值得我們再去看看。齊讀這一段。

12、現在你能根據提示向大家介紹莫高窟的彩塑嗎?(示填空:第二小節內容)

六、作業。

1、向家人介紹莫高窟無與倫比的彩塑。

2、上網觀賞莫高窟的壁畫,下節課大家一起交流。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識方面,劃分為四個教學單元:

《生物與環境》單元,通過對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羣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通過對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態羣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通過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引領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着指導學生認只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通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結實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教學內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光煥發分為四部分,讓我們瞭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太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拭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2、能力方面

實驗能力:實驗操作方法,對比實驗,模擬實驗。

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製作能力,創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過講述我國的珍稀生物,我國古代在天文科學方面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通過自然知識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自然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可以瞭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

各單元都要求學生親身經歷過程,這一過程也將延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四 、相關措施

1、根據自然學科的特點和高年級學生的特點,自然課仍然要加強直觀,重視課本上的圖畫和實踐操作。

2、重視指導學生認識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變化規律和原因。

3、不同的課型用不同的教學思路。如探究各種自然變化規律,原因的採用“問題――觀察實驗――思考――結論――應用”或”“問題――假設――觀察實驗――結論――應用”的結構。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的課多采用“認識構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覆練習”的結構。

4、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加強與生活生產社會的聯繫。

5、注意發展兒童智力,培養能力。

6、注意與其它年級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繫。

五 基本活動: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五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分析

1、教育性

品德與社會課擔負着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

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

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

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四單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走進家庭深處,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

2、引導兒童進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國公民教育的範式。

3、呈現歷史的“人化”,引導兒童走進歷史。

4、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

5、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引發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

四、教材重點難點重點:

“走出深重的歷史災難”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學期在本課程中出現與原有歷史教材設計有很大的區別,注重呈現歷史細節,讓歷史人站在兒童面前,與兒童對話,本主題旨在引領兒童從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走近歷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歷史文化的足跡,引起他們與之交往的願望和衝動,表現出對祖國地理、歷史發展狀況的尊重、關注,並引以為光榮和驕傲。

五、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 進一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 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5、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儘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六、課時安排

每週兩課,其間也可安排一些勞動、參觀、調查等實踐活動。

七、本冊教學時間安排

1、第一單元 9 教時

2、第二單元 9 教時

3、第三單元 12 教時

4、第四單元 10教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