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駱駝》讀後感600字

來源:文萃谷 2.64W

《哭泣的駱駝》作者三毛,用悲蒼的筆調,向我們描述了駱駝的哭聲,撕心裂肺,在天地間迴盪,這不是哭泣,而是倔強的吶喊。以下是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哭泣的駱駝》讀後感,一起來看看!

《哭泣的駱駝》讀後感600字

  《哭泣的駱駝》讀後感篇一

《哭泣的駱駝》, “哭泣”已經定了書的基調,“駱駝”交代了環境,這是一本發生在撒哈拉沙漠裏的悲傷故事。

三毛在書裏,沙漠裏投入了她豐富的同情心,愛心,這是在她前幾部作品裏比較少見的,但是也不是説她以前沒有這種博愛之心,只是在這部作品得以集中體現,放大。

沙漠裏的沙哈拉威人是貧窮的,落後的,愚昧的,甚至很多事情是反道德,人倫 的。

但是我欣賞三毛對每個人物的描述,沒有所謂絕對的好人和壞人,有的只是在大環境,打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哀和無奈。

對比的描述,任務的形象非常的飽滿,令人印象深刻,如果非要説的話,我感覺三毛的這個作品更成熟。

相機會收魂,有着滅族之恨的沙巴軍曹用生命救了仇人的小孩兒,為了民族而枉死犧牲的叔嫂兄,爛死沒人理的瑞典加里及沒有人生主導權的啞奴……

他們都是美好的,可是沒有一個人獲得好下場。

大概也只有《搭車客》和《大鬍子與我》能讓人們在傷心壓抑的環境裏得到釋放,解脱。

這是一部好作品,美得讓人憂傷。

  《哭泣的駱駝》讀後感篇二

從學生時代開始喜歡三毛,想像她那樣萬水千山走遍,想像她那樣擁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

每個人都有夢,卻不是每個人都敢去追夢,所以她便成了我們心靈上的那點寄慰,至少有人那麼努力的按自己想過的方式在生活,至少有人在擁有刻骨銘心的愛情,至少有人懷抱夢想,乾淨而透明——

當自己不敢前行的時候,她便成了遠處的燈塔,成了我那夢中嚮往的橄欖樹。

三毛,一個眷戀沙漠生活的'女子,以自己強烈的感情色彩,反映社會與人生,構築了一個有淚有笑的文學世界。

《哭泣的駱駝》以戰爭為背景,那是一個得不到獨立的民族,它的子民有的悲賤,有的無知,有的高傲,有的善良,有的悲壯…… 一個在屠殺中唯一倖存下來的軍曹,在這片沙漠裏埋藏着他整個團的兄弟,他眼睛裏折射出的仇恨,是整個塔克拉馬干沙漠翻過來都遮不住的。一個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燈光下,沙伊達的臉孔不知怎的散發着那麼嚇人的吸引力,她近乎象牙色的雙頰上,襯着兩個漆黑得深不見底的大眼睛,挺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脣,削瘦的線條,像一件無懈可擊的塑像那麼的優美,目光無意識的轉了一個角度,沉靜的微笑,像一輪初升的明月,突然籠罩了一室的光華,眾人不知不覺的失了神態,連我,也在那一瞬間,被她的光芒震得呆住了。穿着本地服裝的沙伊達,跟醫院裏明麗的她,又是一番不同的風韻,坐在那兒的她,也不説話,卻一下子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古老的夢境裏去。”

這樣美好的女子,最終的結局卻是悲慘的,她和她的愛人——民族英雄巴西里被自己人出賣遇害。小説結尾通過對駱駝悲鳴的描寫,寫出了三毛心中的無限悲憤。 “我蹲在遠遠的沙地上,不停的發着抖,發着抖,四周暗得快看不清他們了。風,突然沒有了聲音,我漸漸的什麼也看不見,只聽見屠宰房裏駱駝嘶叫的悲鳴越來越響,越來越高,整個的天空,漸漸充滿了駱駝們哭波着的巨大的回聲,像雷鳴似的向我罩下來。”

  《哭泣的駱駝》讀後感篇三

上週已看完我們定的第一本書——三毛的《哭泣的駱駝》,但一直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寫寫感想,在每天的行程計劃裏,它總在最末尾,一直未能按計劃完成,我於心有愧,幾天來都想着它,感覺成了心病一樣。

本書由幾個小故事組成,我看完後面的,前面的也忘得差不多了。故事不煽情、不矯情、娓娓道來,很是悦耳,簡直就是睡前讀物首選。

書裏的人物的生活環境、文化氛圍和我們差異太大,雖然知道這是她的真實生活和親身經歷,但仍像聽人説書一樣。她筆下的撒哈拉威人與我遙不可及,卻又無比真實。

這讓我想起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裏説過的話。龍應台在年紀大了以後,慢慢對電視媒體感興趣,想拍攝一個專題特輯,主題是展示全世界不同國家民族裏的百姓們的一天,他們平凡普通的24小時是如何度過的,明明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但在不同文化和地理區域的人看來,卻是那麼的不可思議。看到這裏有沒有覺得很熟悉?沒錯,阿狗推薦的一夜情三部曲中男主角也曾經提過這個想法。

在文化的碰撞中,也就不奇怪出現各種各樣啼笑皆非或讓人遺憾悲傷的事情了。在三毛的這個系列故事裏,更多的是後者,因為宗教、歷史等原因造成了無法緩和和挽回的悲劇。

在親眼目睹一場悲劇後,她悲傷得彷彿聽見了駱駝的嘶鳴:“風,突然沒有了聲音,我漸漸的什麼也看不見,只聽見屠宰房裏駱駝嘶叫的悲鳴越來越響,越來越高,整個的天空,漸漸充滿了駱駝們哭波着的巨大的回聲,像雷鳴似的向我罩下來。”

人間的悲劇是人造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