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跨學科活動方案範文(通用10篇)

來源:文萃谷 7.23K

為了確保活動有序地進行,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活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麼活動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跨學科活動方案範文(通用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跨學科活動方案範文(通用10篇)

幼兒園跨學科活動方案1

一、研討背景:

教研組將繼續深入學習《綱要》精神,加強教研組的範式管理,以有效教學為抓手,以教師的發展為根本,堅持在幼兒科學教育研究中落實反思性教學策略,強化教研活動過程,提高教研活動實效。在研究中,我們將以教學活動作為基點,圍繞不同年齡段科學活動進行有效教學的研究;同時積極學習相關理論,提升教師在科學領域教學方面的基本素養和技能;關注科學區域活動的開展;並注重教研活動過程中成果的收集與推廣。

二、活動安排:

1、活動主題:幼兒園科學領域

2、活動目標:

(1)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熟悉本學科的活動目標、指導要求。

(2)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寫出一篇優秀的科學教案,並在教學中運用。

(3)注重研究在科學活動中教師導與幼兒學的關係,探索發展幼兒思維的有效途徑,讓幼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3、活動時間:20xx年11月7日

4、活動地點:多媒體室

5、活動主持人:張波

6、參加對象:全體教師及行政人員

三、研討內容:

1、現場觀摩科學活動《好玩的報紙》。

2、科學活動的目標、教育要求。

3、科學活動的組織。

四、活動過程:

1、通過理論學習,鞏固科學領域的目標及教育要求。

2、以報紙作為主要材料,各年級組老師探討出一篇優秀的科學教案。

3、分組3個小組討論

(1)教師在組織與指導科學活動時,需注意哪些?

(2)探討有效的指導策略促使幼兒自主探究。

幼兒園跨學科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2、知道月亮時圓時缺一起幼兒觀察月亮的興趣。

3、説説自己心中的月亮。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幫助孩子瞭解月亮時圓時缺的事實。

活動難點:幫助孩子根據圖片講述故事。

活動準備

自制夜晚背景圖,月亮變化圖,遊戲相關的各種小衣服卡片。

活動過程

一、説説“我”眼中的月亮

教師引導孩子回想以前見過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提問:“小朋友都見沒見過月亮啊?見過那見過的月亮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各抒己見,説一説思考的結果(能體現《綱要》中説的:”發展幼兒語言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二、聽聽月亮姑娘的故事

剛才小朋友們都説了自己見過的月亮,那我們都是在什麼時候見過月亮的呢?為什麼晚上才能見過月亮呢?我們的月亮姑娘最近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看看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展示圖片讓孩子們所説圖片中看到了什麼?你們覺得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然後教師在孩子們講述的基礎上擴充故事

三、想想月亮姑娘

月亮姑娘有沒有做成衣裳啊?那個小朋友知道月亮為什麼沒有做成衣裳啊?

那小朋友説説看,為什麼月亮姑娘只能晚上才能出來啊?太陽公公出來了,月亮姑娘沒有衣裳可怎麼出門啊!她能不能出門?(沒有衣服是不能出門的,小朋友們出門來上幼兒園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對不對?)

總結: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現在還穿不上合身的衣服,你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能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幼兒園跨學科活動方案3

設計意圖:

在貫徹《規程》、《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改革從常識教育逐漸過渡到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改變了以往一味地灌輸、傳授的方式,讓科學教育賦予孩子們以操作和探索,讓科學活動成為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但是科學探究並不是盲無目的,而是要適當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以引發幼兒既動手又動腦,通過自己探究去解決問題。

本次設計的活動就是遵循這樣一種教育方向。活動前讓幼兒初步感知球體、圓柱體能滾動的現象,然後在本次活動中拋出一個需要幼兒去解決的問題,就是讓不能滾動的東西,也能滾動起來,這就需要幼兒將已有的形體認識運用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將已有的動手能力發揮出來。而在探究的過程中,也將會生成出新的問題,這個新問題也就是下一階段孩子們可以探究的內容了。如此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解決不斷的生成新問題,就可以不斷地引導幼兒深入地探究學習。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方法,使長方形的牙膏盒和紙張滾動起來。

2、體驗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兒的探索慾望。

準備:

1、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紙張、記錄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紙張、VCD光盤、圓形玩具、彩色卡紙、小球、鉛筆、剪刀、膠帶座、

過程:

一、引題

1、老師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複習滾動的概念。

2、 2、出示牙膏盒、紙張,引導思考皮球和易拉罐為什麼會滾動?

二、提出問題:

請小朋友將不會滾動的牙膏盒和紙張變得也能滾動起來。

提示:可以改變它們的形狀,也可以用老師提供的卡紙、小球、VCD光盤、圓形玩具、鉛筆幫忙,讓它們滾動起來。

要求:可以先幫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幫助紙張變一變,做好一個後要放在地上滾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後再去拿另外一個。看誰今天想出來的辦法最多。

三、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請有代表性的幼兒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據他們出示的作品記錄。

2、同樣作品的幼兒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

幼兒園大班環保教案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小貓搬家的原因,樹立保護水質等環境意識.。

2.培養幼兒爬,走平衡木等動作的靈敏性。

3.對幼兒進行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

二、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若干,自制釣魚杆,與幼兒人數相等。

2.木馬(代表小山),平衡木(代表小橋)體育器材。

3.電話機(玩具)、錄音機

4.“保護河水,此處嚴禁堆放垃圾”牌子一塊。

三、活動過程:

(一)引導入題:

1.師問:小朋友,小貓最喜歡吃什麼(小魚)

師:小魚生長在哪裏(水裏)

2.師問:老師帶小朋友到××河和×河邊看到什麼

(幼兒答:河水清,有小魚,樹木,居民住房,×河邊堆放垃圾,河水混濁,沒有小魚……)

3.總結幼兒回答情況,問幼兒,小朋友,×條河邊被居民倒垃圾,水變髒了,小魚沒了,小貓釣不到魚吃怎麼辦?誰能替小貓想辦法(加以總結)(幼兒討論:給小貓搬家,買小魚給小貓吃,爬到樹上去讓爸爸開大卡車把垃圾運走,找環保叔叔……不讓倒垃圾……)

(二)進入遊戲活動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知道××河裏沒有垃圾污染,那裏的魚多,我們先幫小貓把家搬到那條河邊去住,好讓小貓能釣到魚吃,小朋友扮演小貓,把釣竿子帶上好不好(好)待小朋友的爸爸把×條河邊的垃圾運走後再搬回來。

2.向幼兒講清遊戲規則玩法:全班分成6隊,每隊人數相等,每隊第一個幼兒頭戴小貓頭飾,手拿釣魚竿,要翻過小山,走過小橋(注意安全)魚竿和頭飾不準丟,到小貓新家後站好(每隊前一個幼兒到“家”後,後一個幼兒才能“搬家”。看哪隊幼兒搬得快,先結束的一隊是優勝者,選出前三名)

3.老師作示範表演後,幼兒開始遊戲,不該“跑”的幼兒喊“加油”。

4.第一次搬完後總結髮獎,這時電話鈴聲響起,教者接電話:

內容:小貓原來的家小河的垃圾運走了,居民們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魚又游回來了(表揚小朋友環保意識強)

5.把消息告訴幼兒後,再把“家”用同樣方法搬回去(放音樂,增加幼兒高興的氣氛)

6.總結遊戲情況,出示“保護河水人人有責,嚴禁亂倒垃圾”的牌子,課程結束。

幼兒園跨學科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瞭解瓢蟲的外形特徵,初步瞭解瓢蟲的命名方式。

2、學習用目測撕的方法撕出瓢蟲的外形特徵,鍛鍊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各色手工紙,糨糊,抹布,瓢蟲圖片若干。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製作瓢蟲。

活動難點:瓢蟲的命名方式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出示圖片

1、提問:你們看,今天老師請來了誰(瓢蟲,先出示7星,介紹完之後再引出它還有很多朋友,我們來看看它們長的什麼樣?)

2、你們仔細看看,他們長得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形狀一樣,背上的花紋不一樣)

3、小結:瓢蟲是一類非常漂亮的甲蟲,圓圓的身體,鞘翅光滑或有絨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或紅色、黃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紋,但有些瓢蟲,鞘翅黃色、紅色或棕色,沒有斑點;體長通常在1-15毫米之間。

4、逐一介紹瓢蟲:這隻背上的花紋是怎麼樣的----它叫xx瓢蟲(7星是益蟲,其它都是害蟲)。

5、教師小結:我們見到或捉到瓢蟲時,往往會數一數鞘翅上的斑點數,隨後會説幾星瓢蟲,有時這種方法真的管用。因為瓢蟲的種類很多,不易記住名字。一般只要數一數鞘翅上的斑點或條紋,説幾星或幾條瓢蟲就可以對69.2%。不管怎麼樣,我們看到瓢蟲時,還是要數一數它的星點數。

(二)製作瓢蟲

1、講解方法:

(1)教師出示範例作品:

――“看看這只是什麼瓢蟲?”

“這張作品看上去和平時的剪紙作品有什麼不一樣?”

(2)幼兒議論,教師告訴答案是用目測徒手撕的作品,所以瓢蟲的邊線不像用剪刀剪出那樣光滑。

2、嘗試新方法:

(1)教師講解目測徒手撕瓢蟲的方法:

可以將紙對摺撕出完整瓢蟲身體。

可以將瓢蟲的身體分開表示在飛。

撕貼完成後,添上瓢蟲的花紋、眼睛、觸角。

(在粘貼瓢蟲時,要呈現瓢蟲的不同方向,使畫面生動。為表示瓢蟲在飛時,可以粘住瓢蟲一半的翅膀,另一半翅膀向外翻折。)

(2)幼兒操作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3、展示欣賞

幼兒介紹自己作品,欣賞同伴作品。

(這只是誰做的,這叫什麼瓢蟲,哪裏最可愛,我們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觀察蝸牛,學習用多種方法來觀察。

2、敢於探索,發展觀察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觀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記錄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春天的小動物

――讓孩子們講講自己對春天的動物的'認識

2、户外:找蝸牛

3、觀察蝸牛

A:引導孩子們觀察蝸牛。

――讓孩子們用眼睛看,用各種工具來觀察,並把自己的發現及時的記錄。

B:分享個自的經驗

4、介紹“我知道的關於蝸牛的知識”

5、講講“我對蝸牛一些的問題”

6、小結

幼兒園跨學科活動方案5

一、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瞭解水的特性,培養幼兒對自然物的興趣。

2、瞭解水的特性,知道要節約用水。

二、活動重難點:

1、重點:讓幼兒通過活動感受水的特性,知道節約用水的方法和重要性。

2、難點:理解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特性。

三、活動準備:

1、材料:

各種玩水的容器。(塑料瓶子,蓋子,勺子等)

2、環境創設:

來園或者自由活動時讓幼兒玩水。

四、活動過程:

(1)自由玩水:為幼兒提供各種玩水的容器和會沉入水底的材料,如石頭,彈珠鐵塊,讓幼兒在來園或自由活動時玩水。

(2)玩玩想想:自由玩水後讓幼兒帶着問題在玩水。

問題:一直往瓶子裏灌水會怎麼樣?水能不能抓住?水底的東西能看見嗎?為什麼?

(3)教師小結水的特性:水的流動性。

2、通過小實驗歸納理解水的特性。

(1)灌水比賽:兩個幼兒各自往漏的杯子裏灌水,然後説説水到那裏去了?還從那裏看到水是流動的?

(2)抓水比賽:讓幼兒用抓水的辦法往瓶子裏灌水,然後討論這種方法行不行?為什麼?

(3)在透明的兩個杯子裏一個灌水一個灌豆漿,然後同時放入彈珠,數一數放了幾個,理解水的透明性。

3、通過觀察和討論瞭解水的各種用途。

(1)讓幼兒説説水的用途,應該怎樣節約用水。

(2)讓幼兒回家與父母討論,水的用途,以及怎樣節約用水。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用杯子裝水然後放入冰箱後觀察變化。

幼兒園跨學科活動方案6

【內容與要求】

1、在觀察、實驗、比較中發現鞋底的祕密,有探索鞋底祕密的興趣。

2、初步感知摩擦力,瞭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重點】

發現鞋底花紋、功能的不同。

【活動難點】

理解摩擦力。

【材料與環境創設】kt板,ppt。

【活動流程

交流發現——感知討論——留疑引探

【活動過程】

1、交流發現。

(1)前幾天,姚果言穿了一雙新鞋,他呀可喜歡了。你們喜歡自己的鞋子嗎?為什麼?(幼兒自由發言)

(2)歸納:原來有的鞋子鞋面的顏色很漂亮,有的鞋子樣子很特別,有的鞋子穿起來很方便……。

(3)我也發現了一個祕密,你們想知道嗎?我發現的祕密在鞋底(出示鞋底),鞋底有什麼祕密呢?(幼兒觀察回答)

(4)你們的鞋底有什麼呢?(幼兒自由觀察自己的鞋子)

(5)幼兒交流發現的鞋底的祕密(圖案、線條等)。

(6)小結:原來每雙鞋子的鞋底都有花紋,有的是線條、有的是圖案等。(ppt演示)

2、感知討論。

(1)為什麼鞋底都要有花紋呢?(幼兒猜測:好看……)

(2)如果鞋底沒有花紋會怎麼樣呢?(幼兒繼續猜測)

(3)我們來做個實驗:

介紹實驗方法:用kt板貼在鞋掌部位,然後在地上搓搓,是什麼感覺?然後再拿掉kt板,再搓搓,是什麼感覺。

思考:兩次搓地板的感覺一樣嗎?有花紋是什麼感覺?沒有花紋是什麼感覺?

(4)幼兒實驗。

(5)幼兒交流。

(6)小結:原來鞋底有了花紋,可以增加摩擦力,這樣走路就不容易滑倒,更安全了。

3、留疑引探。

(1)ppt演示:老師還帶來了幾雙特別的鞋子,看看:這些是什麼鞋子?它的鞋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為什麼要這麼設計?

(2)幼兒交流。

(3)梳理:釘鞋的鞋底有釘子,可以增加摩擦力,這樣使運動員跑步更穩;溜冰鞋、冰鞋的鞋底有輪子或者刀子,可以減少摩擦力,可以讓人走路走得更快,但這種鞋子也比較危險,要經過訓練才可以穿。

(4)小結:原來根據人們不同的需要,鞋子被設計成了各種樣子,有的增加摩擦力讓人走路更穩、更安全,而有的減少摩擦力,讓人走得更快。你們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在設計的時候也是增加摩擦力或者減少摩擦力的嗎?

幼兒園跨學科活動方案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瞭解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有的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

2、願意參加操作活動,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操作過程。

3、初步瞭解水與人類生活關係,激發幼兒保護水資源。

活動準備:

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蘋果,一缸米內有桔子)。每組一份白糖、沙。

每組一條毛巾,人手半杯水。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課題

請幼兒猜一猜:水裏、米里有什麼東西?

師:小朋友看看老師前面有兩個金魚缸,一個缸裏裝着水,一個缸裏裝着米。你們知道水裏、米里都有些什麼東西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幼兒講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見;米不透明,看不見)

二、讓幼兒動手操作

1、請小朋友米米蘿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米籮和有洞的塑料袋,請你們用它們來盛水,看看能不能把水盛起來?為什麼?

(請幼兒講出結果,使幼兒明白水是會流動的)

2、請幼兒把桌上的白糖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裏攪一攪,看看會怎樣?

3、請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師:現在老師請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的杯子裏還能看到東西嗎?

(引導幼兒講出白糖被水溶解了)

4、擴散性思維: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東西會被水溶解。

5、請幼兒把桌上的沙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小棍在杯子裏攪一攪,看看會怎樣?

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師:現在老師請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的杯子裏還能看到東西嗎?

(引導幼兒講出沙不會被水溶解)

7、請幼兒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魚缸裏。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過幾天,水會變得怎樣?

(引導幼兒講出水會變黑變臭)

三、教師總結

師:我們知道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有的東西遇到水就是溶解,有的則不會,剛才我們小朋友把自己做過實驗的水倒到金魚缸裏,水立刻變渾了,過幾天,水還會變臭,我們就説水被污染了。以後我們小朋友出去玩的時候就記住了,千萬不要把東西扔進河裏,不要污染我們的小河,我們要學會保護環境,好嗎?

幼兒園跨學科活動方案8

【活動目標與準備】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風俗,體驗節日的快樂;初步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活動開展前,進行牆飾佈置,牆飾的主要內容包括花燈、嫦娥奔月圖等;給幼兒講述關於月亮的故事、中秋節與月餅的傳説;美工課上,幼兒學會了用橡皮泥捏月餅,會沿着扎有小孔的月亮圖形紙撕月亮(提供用縫紉機扎出小孔的月亮圖形紙;製作投影片或掛圖:一幅中秋節夜景圖,四張月亮逐漸變圓的投影片或圖片;錄像帶:中秋賞月;音樂磁帶《飛月夜》、《月光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教室牆飾的變化,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中秋節夜景圖,引導幼兒描述自己觀察到的月亮,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分別出示四張不同形狀的月亮投影片或圖片,啟發幼兒想象,月亮像什麼?(如:像彎彎的小船、像一塊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餅、像圓鏡子等。)

3、放錄像:“中秋賞月”,向幼兒介紹中秋節。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晚上月亮特別圓、特別亮。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中秋節這一天,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也可以玩花燈、放焰火,一家人團團圓圓,真快樂,所以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又香又甜的月餅也被人們做成圓圓的,像月亮一樣,“月餅”古代也被人們叫做“團圓餅”,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秋天也是收穫的季節,糧食豐收了,水果豐收了,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

4、教師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錄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師生一邊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放錄音),一邊品嚐月餅和秋天的水果,共享節日的快樂。

6、操作活動:幼兒用橡皮泥捏月餅、撕月亮(用縫紉機扎出小孔,變成月亮的形狀,讓幼兒撕下來。)

【活動區域設置與日常活動組織】

1、組織幼兒參觀大班的遊戲“樂樂月餅超市”;觀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畫《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區,提供月餅盒子、橡皮泥、吹塑紙、蠟光紙等材料,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材料創造性地表現月亮和月餅。

3、在圖書區提供嫦娥奔月,吳剛砍伐桂花樹等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在語言區幼兒看月亮圖片説月亮的詩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將自己熟悉的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或兒歌講給同伴聽。

5、學習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與家長溝通計劃:

1、活動前,請家長給孩子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月餅的歌曲或詩歌。

2、請家長在八月九年級至八月十五晚上帶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將觀察到的月亮畫在紙上,裝訂成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簿。

3、請家長帶幼兒到食品超市,觀看各式各樣的月餅。

4、活動在中秋節前一天進行,中秋節晚上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賞月活動,創編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幼兒園跨學科活動方案9

一.活動目的:

為了進一步總結與推廣優秀教學經驗,推進新課程的實施,促進幼兒園特色的研究與形成,並以此作為培養教師的契機和抓手,提高教師的專業化能力,打造一支理念新、能力強、業務精的優秀教師隊伍,使教師掌握正確的園本教學,特開展本次活動。

二.活動時間:

20xx年11月21日

三.評委名單:

業務園長及各班班主任

四.具體要求

1、教學活動設計必須每位教師以音樂領域內容為教學內容,自已分析理解教材內容,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並制定出自己的教學活動方案。

2、活動設計限於集體教學活動,有一定的創新性,每篇設計以一個課時為單位,並標明年齡段和內容出處。

五.優秀教學活動設計評價:

l.活動設計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有效而富有個性。

2.活動目標定位具有適切性,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基本吻合本次活動的特質。

3.活動內容具有挑戰性,重難點把握得當,符合幼兒經驗特點。

4.活動過程具有遊戲性和創造性,並與目標相匹配5.教案書寫規範,並突出各環節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

六.獎項設置:

一等獎6名,二等獎8名。

幼兒園跨學科活動方案10

活動目標:

1、 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轉換關係。

2、對探索自然現象有興趣。

活動準備:

1、 地球儀、手電筒各一個。

2、 32K大小的黑卡紙每人一張、筆。

3、白色和黑色卡紙製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個

活動環節:

一、 唸詩歌《我喜歡長長的夜》。

(1)教師引導語:前幾天諸老師和我們一起學習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叫什麼呢?你們覺得這首詩歌聽起來怎麼樣?

(2)幼兒用温馨好聽的聲音來把詩歌念一遍。

二、黑夜的祕密。

(2)長長的夜晚那麼美好,你們知道夜晚是怎麼來的嗎?

(3)教師將打亮的電筒固定在離地球儀有一定距離的一側,在地球儀的中國地域上貼一紅五星,我們來看一個實驗,地球儀代表我們生活的地球,手電筒的光代表太陽光。

當中國地域對着光源時,輕幼兒説説中國是白天還是黑夜?

(1)教師操縱地球儀自傳,當中國地域背離光源時,再請幼兒判斷中國是白天還是黑夜。

(2)教師繼續轉動地球儀,讓幼兒觀察並判斷白天、黑夜的轉換情況。

三、白天和黑夜的對話。

(1)白天和黑夜就是這樣,白天來了黑夜就走了,黑夜來了,白天就走了,所以它們永遠都碰不到一起。這天,“白天先生”想打個電話給“黑夜小姐”聽聽他們是怎麼説的。

(2)教師以“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的口吻互相説。

(白天先生:我從來都沒有見過黑夜,你能告訴我你們那裏是怎麼樣的嗎?黑夜小姐:是啊是啊,我也從來沒有到過你們那裏,也請你告訴我你們那裏是怎樣的好嗎?)

(3)請小朋友幫助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回答他們那裏是什麼樣子的。

(4)請小朋友互相扮演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然後互相提問和回答關於白天和黑夜的事。可交換角色扮演玩。

四、畫黑夜

(1)“白天先生”已經知道了許多關於黑夜的事情,他想畫一本關於黑夜的畫冊送給“黑夜小姐”,(出示幾幅黑夜的圖片)他已經畫好了幾幅畫,可是這樣幾幅能做成畫冊嗎?我們一起來幫助“白天先生”,把黑夜中美麗的景色和有趣的事情畫下來好嗎?

(2)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3)請幾名幼兒講講畫的內容,然後將畫頁裝訂成冊,放入活動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