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給藥特點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3.87K

肌肉注射是一種常用的藥物注射治療方法,指將藥液通過注射器注入肌肉組織內,達到治病的目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肌肉注射給藥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肌肉注射給藥特點有哪些
  肌肉注射給藥特點

水溶性藥物肌肉注射吸收快

吸收速率取決於:

(1)注射部位的血流速率。但可採用局部熱敷、按摩或運動等調整到某種程度。例如在大腿肌肉注射胰島素,降血糖作用強於在臂部或腹壁注射,尤其在奔跑時,可顯著增加大腿的血流,引起血糖的急速下降。

(2)部位:一般而言,三角肌或股外肌注射比臀大肌吸收快。

(3)性別:注射在臀大肌時,藥物的吸收,女性較男性慢。

(4)劑型:抗生素為油溶液或混懸在不同的其他賦形劑中,肌肉注射吸收很慢,也比較恆定。

(5)溶解度:藥物溶解度低,沉積在注射部位,造成難以吸收或吸收緩慢。比如鹽酸氯氮肌肉注射吸收很慢甚至無效;緩釋癸氟哌啶醇,緩慢從肌肉組織擴散,產生持久的精神抑制作用。

  肌肉注射的部位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為臀大肌,其次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對注射部分的精確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十字法:從臀裂頂點向左或右劃一水平線,從髂嵴最高點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線,將臀部分為四個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開內角為注射區。連線法:從髂前上棘到尾骨連線的外三分之一為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該處血管、神經分佈較少,且脂肪組織較薄,目前使用日趨廣泛,定位方法有兩種:

a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別置於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緣處,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間構成一個三角形區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構成的角內。

b骼前上棘外側三橫指處。病兒應以其手指的寬度為標準。

股外側肌注射定位:位置為大腿中段外側:一般成人可取髖關節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範圍,該處大血管、神經幹很少通過,且部位較廣,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側,肩峯下2~3橫指處。此處肌肉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劑量注射。

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內注射時,為使局部肌肉放鬆,減輕疼痛與不適,可採以下姿勢:

側卧位:上腿伸直,放鬆,下腿稍彎曲。

俯卧位:足尖相對,足跟分垂,頭偏向一側。

仰卧位:常用於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採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較為方便。

(2)坐位:為門診病人接受注射時常用體位。可供上臂三角肌頭,如注射用藥為油劑或混懸液,需備較粗的針頭;按醫囑備藥液。

  肌肉注射的操作程序

(1)備齊用物排攜牀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幫助病人取適當體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單獨用3%絡合碘消毒皮膚,待幹。

(3)排盡抽取藥物之注射器內空氣。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開皮膚,右手持針如握筆姿勢,以中指固定針栓。針頭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內,一般進針約2.5~3cm(針頭的2/3,消瘦者及病兒酌減)。

(5)鬆開左手,抽動活塞,如無回血,固定針頭,注入藥物。注射畢,以幹棉籤按壓進針處,同時快速拔針。

(6)幫助病人卧於舒適體位。清理用物。

在肌肉注射中應注意下列問題:

(1)需要兩種藥液同時注射,應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無回血時,方可注入藥物。

(3)注射部位適合於個體。2歲以下嬰幼兒不宜選用臀大肌注射,應選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兒在未能獨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發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險。

(4)定位準確,尤其是臀大肌注射應避免損傷坐骨神經。

(5)切勿將針頭全部刺入,以防針頭從銜接處折斷。一旦針頭折斷,保持局部及肢體不動,迅速用血管鉗夾住斷端拔出。如斷端全部進入肌肉,則行手術取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