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當下語文課堂評價的誤區和對策

來源:文萃谷 9.58K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上很難聽見不對“錯了”,這麼簡單的題目也不會回答等諸如此類的批評性評價。當下提倡並流行激勵性評價。《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儘量從正面加以引導。誠然,激勵性評價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充分體現教師要尊重學生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等教學理念,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可遺憾的是,大部分教師沒有真正吃透新課程標準精神,矯枉過正,一味稱讚,完全不看對象,不分情境,方式單一,語言含糊,一律激勵百分百。大致歸納一下,有以下幾種現狀:

談談當下語文課堂評價的誤區和對策

l、泛化型。就是指教師課堂評價滿天飛,教師的稱讚表揚聲不絕於耳,無論是讀了幾句書,還是寫了幾個字,無論是答了幾道題,還是回了幾句話,教師幾乎無一例外地稱之 真好、真棒或者興師動眾,一次次要求全班學生掌聲鼓勵,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2、盲目型。就是指評價的詞語與評價的事情對不上號,教師不管學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學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處,便盲目地進行表揚與獎勵。甚至片面地認為,只要對學 生肯定了,表揚了,獎勵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調動起來。不分青紅皂白,亂表揚一氣。

3、空洞型。就是指教師總是用那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浮泛空洞的語言來評價學生。不是好 很好 就是真棒、真聰明 真能幹 不知好在哪裏棒在何處,讓人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4、降位型。為了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教師對學生評價過高,隨意地給學生戴高帽子,有時還故意降低自己,抬高學生,忘記了自己是教師身份,忘記了教師是傳道解惑的形象,有失身份,有損形象。

那麼怎樣才能真正發揮激勵性評價的激勵作用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四點:

一、評價要恰到好處

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堅持正面引導,這本沒有錯,可是一節課上如果處處都是你真棒之類的表揚話語,把表揚的方式變成一種表揚公式,就會令人心中不安,這樣的表揚鼓勵究竟能有多大作用?無論學生對問題回答得如何,都會得到教師的表揚,久而久之,學生變得很浮躁,他們還會在乎表揚嗎?福建大學教授余文森認為,一味表揚,正如一味懲罰一樣並不可取。對學生而言,過多的誇獎並不會起到鼓勵作用,尤其是教師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隨意性誇獎,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引導,反而會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倍受呵護,本來就有強烈的自我優越感。他們欠缺的不是無休止的鼓勵和表揚,缺少的是挫折教育。苦難和挫折是最好的大學。因此課堂評 價不能過多過濫,而要把握好評價尺度,對正確和具有創造性的回答給予表揚和肯定,使評價用得恰到好處,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對一般性的回答可以點個頭,舉個大拇指等。

二、評價要有的放矢

評價要根據對象、場合及回答情況而靈活使用,對成績差、自卑的學生,應多給一點;對處於優勢的、驕傲的學生,應適可而止,因為適時的激勵能增強學生的自信,而過分表揚 會導致學生驕傲;對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回答中哪怕只有那麼一丁點兒合理的內容,教師也要善於抓住這雞蛋中的骨頭給予充分肯定,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喜悦,喚起學習的激情。

三、評價要言之有物

太好了! “太棒了”!好在哪裏?棒在何處?是語言表達清楚,還是對問題分析得透徹,應該要具體些,而不要含糊其詞。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那些正確的、優秀的應當給予肯定和讚許,並指出好在哪裏,以激發學生更上一層樓的動機;對學生反饋上來的那些錯誤信息或判斷,也應該及時給予否定和矯正,讓學生明白錯在哪裏,為什麼錯,怎樣改錯。

教師要做到言之有物,可以從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1、精當的指導性

在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反饋的信息,教師要善於扮演公正法宮的角色,及時給予精闢恰當的判決,從而使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有一個科學的正確估計,並進而明確不是,找出努力的方向。

教師的課堂評價一定要防止過於籠統模糊的傾向,有的教師讓學生朗誦課文,完了只是説了一句讀得不錯,請再讀一段。如能換成讀得響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頓,掌握好語氣就更好了。這種評價,一分為二具有辯證性,針對性強,有的放矢。不僅使學生準確瞭解自己的學習狀況,知道努力的目標,也會感到一種受關懷的温暖。

2、強烈的啟迪

一名高素質的教師,他的教學評價應具有強烈的啟迪性,善於通過巧妙的教學評價啟動學生的思維,開發他們的智力,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挖掘他們的心理潛力。如一位學生作文 中用水晶來比喻小女孩的眼睛,我給予很高評價比喻恰切精當。問為什麼是這樣比喻,學生回答透明嘛這固然不錯,但不夠全面,我沒有急於作評價,而是又順勢問了一句:那為什麼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嗎?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從而悟出用這個比喻形象地寫出了童真的純潔與可愛。

3、必要的.深度性

無關痛癢的隨意性評價就像蜻蜓點水,在學生的頭腦中很難烙下較深的印記,這就需要我們評價一定要有深度,要到位,要有一股窮追不捨的精神。當然,這又涉及到另一個矛盾, 教學計劃與課堂隨機處理的衝突,因為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節外生枝。有時教師會想不到學生的概括能力如此差,對文章大部分內容的概括如此不盡如人意,學生只講了課文內容的 一小部分,因而窮追不捨繼續追問,直到學生概括出主要內容為止,也沒有細想過學生會一而再、再而三三地説不出下面部分的主要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是隨即過去,還是追一追?我總是選擇後者,並且還不惜花時間去歸謬、引發。如此堅持,學生語言自然就會通順、準確了,到時再去花精力顧及其它也不遲,就有時間去全面發展他們了。先把基本的理順了絕不是白費力氣,有句話説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功”嘛。

四、評價要擺正關係

新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並沒有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更何況,一直以來,教師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就是知識的權威。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為了突出激勵作用千萬不要採用降低自己的方法,偶爾用一次,可能還有效果,如果經常這樣,這位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就失去威信,沒有地位。這學期初,我聽了兩位教師的公開課,一位男教師就採用這種方 法,身邊經常能聽到你回答得真好,恐怕老師也説不出來 “老師還沒有你想得周到”,“你概括得太棒了,老師也自歎不如”等等這些話,聽課的我不禁在心裏想道:“你這麼不行,乾脆讓學生來算了。”我會這麼想,能保證學生不會這麼想嗎?而另一位女教師的課堂評價就相當精彩:“老師認為你是我們班的心理調劑師”,“你想得真細緻,搞科研工作最適合你了”。你的想象太豐富了,是未來的文學家啊!既激勵了學生,又不失組織者和引導者的形象。

一句話,一輩子,恰如其分地評價能激勵人的一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真正把以教師為主導 以學生為主體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指導思想,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就必須加強教師評價的藝術修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