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合10篇

來源:文萃谷 2.51W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悦、新的收穫,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工作了!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合10篇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基本情況: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剛從幼兒園畢業,踏入國小校園,活潑好動。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我覺得在教學時,應主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再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就使學生邁向了數學學習成功的第一步。

二、指導思想:

通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樹立數學到處可見的觀念。

三、教學內容分析:

20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基礎。在國小數學中處於最基礎的地位,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本冊教科書還安排了簡單的分類、認識常見的物體和實踐活動等內容。學生對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助於他們加深對20以內數的認識、計算的理解與掌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領域

1、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內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初步瞭解加法、減法運算的意義,會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

2、學生經歷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形、球等簡單幾何體的過程,瞭解這些常見的幾何體。

解決問題領域

1、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

2、學生初步瞭解到同意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學生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初步體驗。

4、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情感與態度領域

1、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2、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可以用20以內的數和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形、球等幾何體,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4、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學生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6—10的加減法。

2、20以內的進位加法。

難點:1、10以內數的組成

2、湊10法。這是學生學習20以內僅為加法的計算方法之一,學好這部分內容將對學生計栓產生積極影響。

六、主要教學策略:

1、加強直觀教學,增強操作、觀察、實踐等教學手段的應用,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數的組成,以及20以內的家法的計算方法。

3、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

5、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6、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設計意圖

生活中常聽到小班幼兒會隨口説出1、2、3、4、5…,但讓幼兒實際來數一數某個東西的時候,卻是口裏數的和實際東西數量不相符,為了讓小班的幼兒感知並認識數字1、2、3,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培養幼兒對數的感知力、想象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識,鍛鍊幼兒的小手靈活性。

二、教學目標:

1、讓幼兒感知並認識數字1、2、3。

2、幼兒學會用手指表示數字1、2、3。

三、教學重難點:

感知並認識數字1、2、3。

四、教學準備:

1、卡通數字1、2、3。

2、數字1、2、3的大卡片以及相應圖片。

3、魔術口袋,各色數量的塑料小膠棒、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4、各色數字1、2、3小卡片幼兒人手一套。

5、數字兒歌磁帶。

6、自制數字箱三個。

五、教法:

遊戲法、情景法、練習法,賞識法。

六、教學過程:

導入主題認識數字1、2、3

1、教師組織幼兒一起玩手指遊戲:“長長短短,高高矮矮,大大小小,寬寬窄窄,胖胖瘦瘦,咕嚕咕嚕1,咕嚕咕嚕2,咕嚕咕嚕3,我們大家一起玩。”

2、聽數字兒歌,引出數字1、2、3

兒歌:

1像鉛筆能寫字,2像小鴨水上游,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揚,5像秤鈎秤東西,6像口哨嘟嘟響,7像鐮刀來割草,8像葫蘆爬上房,9像勺子能盛飯,10像筷子加雞蛋。

今天我們請來了數字寶寶1、2、3,我們看看他們像歌曲裏唱的那樣,像鉛筆、小鴨和耳朵嗎?(分別出示卡通數字1、2、3,讓小朋友觀察數字形狀)

3、讓小朋友大膽想像數字1、2、3還像什麼,感知字形。(對大膽想象,積極回答的幼兒給予掌聲鼓勵)

4、感知數字1、2、3

分別請出大數字寶寶1、2、3(出示數字大卡片),將數字和卡通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樣,加深幼兒對數字的理解和記憶。

教師隨意出示大數字卡,讓幼兒念出卡片上相應的數字。

5、用手指表示數字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領?(幼兒自由回答)那麼你會用小手錶示1、2、3嗎?教師出示不同個數的實物,讓幼兒點數,並用手指比劃1、2、3來表示物體的個數,同時糾正幼兒的錯誤手勢。

教師説出數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以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

遊戲:看實物出手指。

教師從魔術口袋中拿出相應數量的塑料小膠棒、三角形、正方形、圓形,讓幼兒點數,説出數量同時用手指頭來表示其數量是幾。

七、活動延伸:

1、遊戲:數字寶寶回家(加強對字形的感知和認識)

(小朋友們真棒,現在數字寶寶請小朋友和他們一起做遊戲。)帶領幼兒隨音樂走出活動室,在草坪上撒上1、2、3的各色數字小卡片,讓幼兒將數字1、2、3撿起來分別送回他們的家裏。

2、數字找朋友比賽:

(草坪上擺放有數量是3的:積木、小桶、盒子;數量是2的:蘋果、香蕉、梨子;數量是1的:帽子、鞋、衣服。)將小朋友分做兩組進行比賽,分別把自己的數字卡片放在擺的實物下,看哪一組擺的快而正確。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學習目標】

1.瞭解方差的定義和計算公式。

2. 理解方差概念的產生和形成的過程。

3. 會用方差計算公式來比較兩組數據的波動大小。

4. 經歷探索極差、方差的應用過程,體會數據波動中的極差、方差的求法時以及區別,積累統計經驗。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方差產生的必要性和應用方差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掌握其求法。

難點:理解方差公式,應用方差對數據波動情況的比較、判斷。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與導學

1 .如圖是根據某地某段時間的每天最低氣温繪成的折線圖,那麼這段時間最低氣温的極差、眾數、平均數依次是( )A.5°,5°,4° B.5°,5°,4.5°

C.2.8°,5°,4° D.2.8°,5°,4.5°

2.一組數據:3,5,9,12,6的極差是_________.

3.數據-2,-1,0,1,2的方差是_________.

4. 五個數1,2,3,4,a的平均數是3,則a=________,

這五個數的方差是________.

5.分別計算下列數據的平均數和極差:

A:40.0,39.9,40.0,40.1,40.2,39.8,40.0,39.9,40.0,40.1;平均數= ;極差= .

B: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40.2. 平均數= ;極差= .

二、課堂學習研討(約25分鐘)

(一)情景創設:

乒乓球的標準直徑為40mm,質檢部門從A、B兩廠生產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對這些乒乓球的直徑了進行檢測。結果如下(單位:mm):

A廠:40.0,39.9,40.0,40.1,40.2,39.8,40.0,39.9,40.0,40.1;

B廠: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40.2.

你認為哪廠生產的乒乓球的直徑與標準的誤差更小呢?

(1)請你算一算它們的平均數和極差。

(2)是否由此就斷定兩廠生產的乒乓球直徑同樣標準?

算一算(P書45-46)把所有差相加,把所有差取絕對值相加,把這些差的平方相加。

想一想:你認為哪種方法更能明顯反映數據的波動情況?

(二)新知講授:

1.方差

定義:設有n個數據,各數據與它們的平均數的差的平方分別是,…,我們用它們的平均數,即用

來衡量這組數據的波動大小,並把它叫做這組數據的方差(variance),記作。

意義:用來衡量一批數據的 ______,在樣本容量相同的情況下,方差越大,説明數據的波動 _____, 越不穩定。

2.標準差:

方差的算術平方根,即= _____

例1、 填空題;

(1)一組數據: _____, _____,0, _____,1的平均數是0,則= _____方差 _____

(2)如果樣本方差,

那麼這個樣本的平均數為 _____ .樣本容量為 _____

(3)已知的平均數10,方差3,則的平均數為 _____ ,方差為 _____

例2、 選擇題:

(1)樣本方差的作用是( )

A、估計總體的平均水平 B、表示樣本的平均水平

C、表示總體的波動大小 D、表示樣本的波動大小,從而估計總體的波動大小

(2)已知樣本數據101,98,102,100,99,則這個樣本的標準差是( )

A、0 B、1 C、 D、2

例3、甲、乙兩台機牀生產同種零件,10天出的次品分別是甲:0、1、0、2、2、0、3、1、2、4

乙:2、3、1、2、0、2、1、1、2、1

分別計算出兩個樣本的平均數和方差,根據你的計算判斷哪台機牀的性能較好?

三、反思與心得(約2分鐘)

我的收穫:

四、課堂檢測

1 .一組數據1,-1,0,-1,1的方差和標準差分別是( )

A.0,0 B.0.8,0.64 C.1,1 D.0.8,2 .某製衣廠要確定一種襯衫不同號碼的生產數量,在做市場調查時,該商家側重瞭解的是這種襯衫不同號碼的銷售數量的( )

A. 平均數 B. 眾數 C. 標準差 D. 中位數

3 .數據8,10,12,9,11的極差= _____ ;方差=_______.

4.質檢部門對甲、乙兩工廠生產的同樣產品抽樣調查,計算出甲廠的樣本方差為0.99,乙廠的樣本方差為1.02,那麼,由此可以推斷出生產此類產品,質量比較穩定的是_______廠.

5.已知一組數據的方差是s2=[(x1-2.5)2+(x2-2.5)2+(x3-2.5)2+…+(x25-2.5)2],則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是_________.樣本容量是_________。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活動目標】

1、加強幼兒10以內數數的能力,進一步理解數字的含義。

2、感知10以內的數與量對應關係,會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

3、激發幼兒關愛他人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教具:1-10的數字卡片,樹婆婆與鳥娃娃課件。

學具:鳥窩拼搭形式卡,數字卡片與小棍一套。

【活動過程】

一、拍手歌:鞏固10以內數字的認讀隨歌曲,幼兒進行聽口令認數,拍手。

二、故事導入集體活動:

(1)感知10以內數量:

教師出示樹婆婆圖片,樹婆婆很孤單,到底怎麼了來聽故事!

1、教師用故事導入目測5以內數量:

路邊有一棵大樹,他很孤單,一天飛來了一隻小鳥,它想在樹婆婆身上做個鳥窩,小鳥很快生了一窩鳥寶寶,(播放課件)讓幼兒目測出有幾隻鳥寶寶呢?鳥寶寶們整天嘰嘰喳喳的,樹婆婆再也不冷清了。

2、繼續出示不同數量的小鳥,(感知6-10的數量):漸漸地來樹婆婆身上的小鳥也越來越多了!(出示6-10只小鳥圖片)引導幼兒分別點數説出總數。後來小鳥發現樹婆婆的背也彎了,小鳥們要想一個好辦法,讓樹婆婆既不累,也不冷清。

(2)學習數量對應:

小鳥們呼籲大家種了許多樹,有多少棵呢?(幼兒點數10棵)我們來給它們配上數字吧!

1、數字卡片排隊

請幼兒將1-10的數字按序排列在10棵小樹上。

2、小鳥與數字對應:

教師演示,並讓幼兒上前操作。(教師小結);操作結果。

3、遊戲;樹婆婆與小鳥

一天樹婆婆發現小鳥們都搬走了,好傷心!樹婆婆忽然又聽見了小鳥的叫聲:樹婆婆早上好!小鳥又回來陪樹婆婆了。邀請樹婆婆一起做遊戲,樹婆婆更加開心了。

(教師與幼兒一同遊戲,桉樹卡玩抱一抱遊戲)。

三、操作活動:

天氣冷了,我們來給小鳥搭鳥窩好嗎!以後小鳥可以晚上住進鳥窩裏,白天出來陪着樹婆婆。

(幼兒操作):按照鳥窩拼搭形式卡數出相同數量的小棒進行拼搭,並將小棒數量用數字表示出來。

四、小結收拾學具:

小鳥一定很喜歡我們設計的鳥窩,它會舒服的渡過一個冬天了。還會永遠陪在樹婆婆的身邊。因為它們是好朋友,好朋友就要互相關愛。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班級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識也有

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着明顯的差距。但是我覺得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還是很高漲的。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更多贏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並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與乘法、乘法口訣一、觀察物體、分一分與除法、方向與位置、時分秒、乘法口訣二、除法、統計與猜測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四、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第二單元“乘法口訣(一)”,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在這兩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3、第三單元“觀察物體”。在這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將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物體可能是不一樣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通過觀察活動,初步發展空間概念。

4、第四單元“分一分與乘法”,第五單元“除法”。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係。

5、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第六單元“時、分、秒”。學生通過時、分、秒的學習,初步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情景中,認識時、分、秒,初步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進率,能夠準確的讀出鐘面上的時間,並能説出經過的時間。

7、統計與概率:第九單元“統計與猜測”。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體驗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根據圖表中的一些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統計意識。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確定現象,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8、實踐活動: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大的實踐活動即“節日活動”“月球旅行”“趣味運動會”,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其他具體內容的學習中,安排了“小調查”活動和貼進生活多樣化的應用性問題,旨在對某一知識進行實際應用。

五、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六、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乘法口訣、除法

教學難點:乘法口訣、除法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七、課時安排:

1、數一數與乘法-------------5課時

2、乘法口訣(一)------------10課時

3、觀察物體--------------4課時

4、分一分與除法――――――13課時

5、方向與位置――――――4課時

6、乘法口訣(二)――――――7課時

7、時、分、秒―――――――4課時

8、乘法口訣(二)――――――課時

9、除法――――――――――8課時

10、統計與猜測―――――――――4課時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 .學生情況:

本學期教學三年級數學,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的比較紮實,個別學生思維比較靈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較濃,但也有個別學生懶散,接受力不強,成績不太理想,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後進生的培養。

二. 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內容分為六個單元:萬以內的減法的教學,兩步計算式題和應用題,一個數乘一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時、分、秒的認識,角和直角的教學。

三.編排特點:

1.重視口算教學,適當加強口算訓練。教材把口算另列小節進行教學,一些計算的編排都是先學口算,再學筆算。這樣編排,有利於學生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為學習筆算做好準備。

2.重視教學筆算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3.兩步計算應用題按基本數量關係相同,解題思路相近的原則分組進行教學。

4.應用題的教學重視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係,掌握解題思路,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

實際,應用題中所陳述的事實貼近學生生活,編排的例題,通過線段圖揭示數量關係並提示解題思路,引導學生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採用分析法或綜合法進行分析。

5.通過操作、觀察等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6.因材施教,區別對待。本冊安排了一定數量的練習,使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

能達到基本要求。對一些學有餘力的學生,教材安排了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帶*號題目和思考題,通過練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四.教學目標:

1.掌握減法的筆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萬以內的減法。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減

兩位數。學會減法的驗算方法,初步具有驗算方法。

2.掌握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計算帶小括號的兩步計算式題。學會分析

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能分步列式或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

3.掌握一個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筆算。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

4.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筆算,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包括有餘數除法)。能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

5.認識鐘面.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知道相鄰兩個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學會簡

單的計算。初步建立時間單位的觀念,養成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6.通過實際操作,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三角尺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畫

直角。

五.教學方法與措施

1、 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學生自己能學懂的知識,儘可能讓他們自己學

,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和練習。

2、 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

力。

3、 結合教學內容,適當滲透一些函數、集合、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4、 重視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中儘量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

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5、 教學中要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生活背景出發,讓學生主動探究解題方

法。

6、 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安排

有一定教育意義的例題和形式多種多樣的練習題及數學遊戲。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基本情況

二年級(1)共有學生40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來自街道及六十鋪村的各個自然莊,一般都在7~8週歲,也有少數不足7週歲。這些小朋友經過一年級的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以及學習習慣等相對來説已有了較大的轉變:完成作業情況也較好,大部分同學作業清楚、態度端正,對數學表現出了較大的興趣。不過還有一小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種種原因,尚不能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這樣以來,教師必須做到因材施教、以優帶差、共同進步。

二、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

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境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第二單元“乘法口訣(一)”,

在這兩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經歷2~5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第三單元“觀察物體”

在這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將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物體可能是不一樣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通過觀察活動,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

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境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和除法的互逆關係。

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第六單元“時、分、秒”

學生通過時、分、秒的學習,初步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時、分、秒,初步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進率,能夠準確地讀出鐘面上的時間,並能説出經過的時間。

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

本單元是繼前面第二單元后將剩餘的6~9的乘法口訣學完,最後一課“整理與複習”是對1~9的乘法口訣的一個彙總與梳理。

第八單元“除法”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2~9的乘法口訣表內乘法和用2~5的乘法口算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和擴展。進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價值和樂趣。

第九單元“統計與猜測”。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體驗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統計意識。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第十單元“總複習”

本單元是對本冊教材所學知識的全面複習,既重視了知識點的複習,又注重理論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

三、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理解乘法、除法的意義,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的運用乘法口訣求積、求商。

2、知道簡單的含有兩極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3、在統計活動中,初步學會分類統計的方法。

4、通過測量、整理、分析數據等活動,加深對所學長度單位的認識。

5、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6、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理解乘法、除法的意義、書寫、讀法和運用,運用乘、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體會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休的三個面。

3、瞭解乘、除法之間的互逆關係,瞭解“倍”與等分之間的聯繫。

4、確立“東‘的方位,結合具體情境在給定一個方位的情況下辨認出其餘三個方位,會用方位詞描述行走路線。

5、正確讀寫鐘面上所表示的時間,體會一分鐘的長短,理解分與秒之間的關係。

6、數據的調查、收集和整理過程,初步體驗猜測活動中不確定現象。

難點

1、運用表內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乘、除法實際問題。

2、理解物體正面、側面和上面的正確含義,如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3、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係。

4、能夠從圖紙上辨認方向轉移到在實際生活中辨認方向。

5、理解時、分的關係,如何製作一份自己的合理的作息時間表。

6、培養估算意識,學會估算策略,體會估算價值。

7、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從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來理解統計的意義。

五、具體措施

針對本學期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本學期主要採用以下措施:

1、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具學具,增強學生操作、觀察,調動多種感官進行學習。

2、加強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培養學生的書寫,認真計算的習慣。同時注意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的培養。

4、加強與生活實際聯繫,尋取生活的資源進行教學,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列舉實例整理圓柱、圓錐的特徵

2.根據特徵總結出圓柱的底面積、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整理特徵,總結計算表面積的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複習。

師:誰來説一説,你是如何做一個圓柱的?

生:先找一張長方形的紙,然後把它捲起來。再剪兩個相同的圓做底面。

師:根據你製作的圓柱來説説圓柱有什麼特點?

生回答。

師:如何製作圓錐?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一)整理圓柱、圓錐的特徵

1.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2.小結:生活中圓柱、圓錐的物體很多,才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要想設計出圓柱、圓錐的物體,首先要掌握它們的特徵。

(概括出圓柱的特徵)

(概括出圓錐的特徵)

2、請同學們整理歸納。先説下本單元主要學習哪些內容?

3、師:拿出自己整理好的本單元的內容。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後做以點評。

4、彙報點評:有的用圖,有的畫表格,有的做評論,有的裝飾等。

師:根據這些同學的優點,請同學們在小組內進行二次整理,把整理的內容寫在小黑板上,要求簡潔明瞭,完整還要注意書寫。

生分組整理。

展示:

學生講解,並做點評。比較得出哪個最好。老師用哪個小組的整理當板書。

三、強化重點,拓展深化。

課本76頁練習.讀題然後完成.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師:通過練習,你這節課有何收穫?

《圓柱和圓錐的複習》説課稿

談談這節課最大的感受:創新、別出心裁。

胡老師真是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腦袋,放手、大膽放手,讓學生來執教,而我們剛才也領略了許文慧同學的風采,真是有其師必有其徒也。

下面我説説本節課,《圓柱和圓錐的複習》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和它們的體積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國小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後一課時內容,讓學生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方面:使學生系統的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立體圖形的知識,認識圓柱的特徵和它們的體積之間的聯繫與區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力方面:能解決一些有關圓柱和圓錐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整理歸納能力和觀察比較能力。

教學重難點:對知識的整理和疏導。

課前準備: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復習和整理。

説教法學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出發,及其教材內容的特點,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難點,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以下特點:

説一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複習。

開門見山,引出課題圓柱和圓錐,然後出示一張白紙讓學生折無底的圓柱,從而引出圓柱的特徵及體積。

接着回顧了圓錐的特徵及體積,讓學生對知識由直觀現象到抽象概括,培養了學生獨特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二、回顧整理,構建網絡

以小組為單位整理本單元的內容,讓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的知識形成知識網絡,然後分小組彙報,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建構網絡。這樣,學生不但很好的掌握了圓柱和圓錐的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課本77頁7、8、9題,是複習空間與圖形的複習題,練習設計具有層次,不但更好的鞏固了圓柱和圓錐的知識,而且使知識進一步昇華。

最後老師補充本節課學生講的不足的地方,讓本節課的知識更加完整,課堂更加完美。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基本情況分析:

去年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普遍不錯,但是優生不廣,尖子生也不拔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很多差異。對於優生學來説,他們能夠透徹的理解知識,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也是清晰的。對於幾乎所有的學生來説,一些基礎知識無法有效掌握,學生仍然缺乏大量的推理訓練。推理思維方法和寫作方法都有一定的難度,怕幾何難,相關知識也不是很透徹。學習能力方面,學生課外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較差。為了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和課業負擔,不鼓勵學生購買補充參考書,學生獨立擴展知識的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在以後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課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需要加強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表現,適時補充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知識,提高學生素質;在學習態度上,有些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專心學習,積極參與。大多數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雄心勃勃,浮躁,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並不理想,比如預習的習慣,總結的習慣,自習課專心學習的習慣,主動改錯(考試和作業後)的習慣。有些學生對他們沒有或不夠重視,需要老師的監督才能這樣做。陶行知説:“教育是培養習慣”,這是這次教學的重點。

二、指導思想:

通過九年的數學教學,可以提供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育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概念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操作,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和總結。會用歸納法和演繹法,類比進行簡單推理。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求實態度。較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的新思路。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內容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由五章組成:

第二十二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三章:一維二次方程;第二十四章:圖形的相似性;

第二十五章:求解直角三角形;第26章:隨機事件的概率。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焦點:

1、要求學生掌握證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學會推理和論證;

2、探索證明的思路和方法,倡導證明的多樣性。

困難:

1、引導學生探索、猜想、證明,認識到證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學中滲透歸納、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

3、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

(1)認真備課。認真學習教材和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把握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重視每章內容與前後知識的關係,重視課後反思,設計每節課師生互動的細節。

(2)抓住課堂45分鐘。

嚴格按照教學計劃,精心設計每節課的每一個環節,努力實現每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在課後反饋。選擇合適的習題和試卷,及時批改作業,及時當面給學生指出問題,引導學生理解,不留難點,讓學生學到東西。

不及物動詞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掌握教材。

2、認真備課,努力全面掌握學生動態。

3、認真教每一課。

4、對每個班級實施課後輔導,查漏補缺。

5、積極與其他教師溝通,加強教學和科研改革,提高教學水平。

6、複習階段,允許學生動腦子,動手。通過各種習題、綜合試題、模擬試題的訓練,讓學生逐漸熟悉各種知識點,並能熟練運用。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形勢分析

1.學生情況:

從上學期的教學觀察和測試結果來看,這個班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習慣差,跟不上教學進度。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師生習慣於接受式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尚未形成。作業習慣是抄襲,不太勤于思考和提問。根據抽查,學生對理解記憶的知識掌握不夠好,閲讀理解問題的能力較弱。他們在綜合分析問題信息、確定解題思路和方法方面經驗不足,答案寫得很隨意,格式不規範。綜合評價顯示,該班教學成績明顯低於去年。因此,新學期的數學教學應積極嘗試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素質,努力提高綜合成績,努力縮小與去年學生的差距。

2.教材:

這學期是這個年級學生國中學習的第二學期。新課程主要包括相貫線與平行線,平面直角座標系,三角形,二元線性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實數。現行的教材和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從身邊的實際問題出發,走“觀察”、“思考”、“探索”、“討論”、“歸納”的船,探索和發現數學的奧祕,用所學的技能解決“複習鞏固”、“綜合應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應在靈活選擇現有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引用新的例子,使國中數學每個單元的知識清晰、有組織、有規律,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索地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素質。

二、目標要求

這學期的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積極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觀察”、“思考”、“探究”、“討論”、“總結”,鼓勵學生探索和發現數學的奧祕,運用所學的技能進行“複習鞏固”、“綜合應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解題。在教學中,不僅要注意知識的覆蓋面,關注會考的重點、熱點和難點,還要突出數學知識在社會和科技中的應用,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記住知識的重點和考試內容,掌握應試技巧和數學思維方法,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意識和探索能力。期末考試爭取每個學生70分左右的平均分,通過率60%以上,低分率控制在10%以下,綜合成績鎮前五。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教材,積極捕捉課改信息,努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

2.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與學生溝通,改善師生關係。

3.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訓練考點和熱點,強化記憶,形成能力,提高成績。

4.改進教學方法,使用掛圖,創設實物場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開放性,爭取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

5.注重傳授新知識,注重複習舊知識,使所學知識系統化、器官化

8.改進階段考試形式,改進評價方法,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延遲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判斷,給學生重新考試的機會,樂於成功,注重對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四、教學進度

3月:(1-5周,約30課時)新課的交線與平行線、平面直角座標系、三角形結束。並進行相位測試。結束新的月考。

4月:(6-10周,約25課時)新課以二元線性方程組結束。並進行相位測試。期會考試定在5月1日左右。

5月:(11-15周,約25課時)不等式與不等式組完成新課。並進行相位測試。新月考的結束最初定在6月2日左右。

6月:(16-19周,20課時左右)完成新課,進入綜合複習,進行階段測試。新課程測試的結束時間最初定在1月8日左右

7月:(20-21周,10課時左右)獨立複習答題,考前指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