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讀書心得4篇

來源:文萃谷 2.05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彷徨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彷徨讀書心得4篇

彷徨讀書心得1

誰沒有過少年?誰的少年沒有彷徨和困苦?但是,大多數人走的是一條容易走的路,我們走的是一條崎嶇、艱難、困苦的道路。

這就是黑塞所描繪的那個彷徨少年,從困惑、欺騙、墮落、沉淪,再到自我尋找、矛盾碰撞、逐漸堅定的成長路程。

這一路上,少年會遇到各色人與事。因為微小不過的事情,被他人利誘、恐嚇,進而去欺騙家人、朋友,卻又無從訴説。在這個過程中,矛盾、掙扎無時無刻糾纏着少年,內心的失落、責難只能自己往心裏吞。因為他人一次次地緊逼,少年一步步地逃避退縮,那個年紀的敏感與無知,無力與彷徨,都在黑塞的筆下淋漓展現。

回想少年時代,心靈正處在初探外界的過程中,會不斷的觸碰、嘗試,或是未知,或是禁忌。誰沒有難以啟齒的祕密,誰沒有無處言説的糾纏,好在總有朋友、親人出手相助,化解內心鬱結的傷痛。

而朋友或親人的相助,則像一個標杆或者旗幟,指引着少年向前走。就如同小時候,一個人走夜路,面對墨色的夜,內心總有英雄人物的感召或是指引,給自己鼓舞,激勵自己向前。

對於世界,對於周遭,對於眼花繚亂的信仰,少年也會充滿疑惑,想去探索,實驗,甚至去經歷,然後,另一方面,又謹小慎微,猶豫不決,哪裏來了勇氣,心懷不懼;哪裏來的膽怯,彷徨無措。這都是一個少年的內心戲,更多時候,不僅是少年、成年、老年,我們是不是都在與自己的念想打架。

內心的慾望,現實的殘酷,理想中的烏托邦,眼底下的錢車房。如何探尋內心的聲音?如何打開心房的鎖釦?

黑塞説,你必須尋找你的夢,然後道路才變得容易些。不過沒有一個夢會永遠繼續下去,每一個夢的後面都有另外的一個夢跟隨着,因此,人不應該特別依戀着任何一個單獨的夢。回到當下,有人説,很多人都很忙很累,但很多人都不快樂。現代化的生活節奏、都市化的生活方式,使人們的生活像在履帶,不停的運轉、機械,然而,卻少有人停下來反思,從內心出發,尋找自己的所愛。

少年的彷徨,成年的捆綁,原來,所謂的成長是一個沒有始終的話題。只不過,所面臨的處境和心境大相徑庭。

少年時的自欺欺人、掙扎矛盾,成年後也許還會有,但是不是理應更加成熟,更加豁達,也更加智慧呢。當一代又一代的少年成長起來,面對來時路,是不是更加坦然,更加無畏。

在少年經歷了恐嚇、挫敗、墮落、彷徨、迷惑後,那個畫像上的人,現在已經不再侷限在夢中,不再是僅僅畫在紙上的人了,而是生活在少年內心生成了一個理想,成了強烈的自我。

當你迷惑,要敢於試探,當你彷徨,要敢於向前,當你深處墮落深淵,要敢於自省自律,當你曾是少年,你理應從來無懼風險,而當我成年,是否心懷少年。

少年從彷徨到堅定,也是在認識到自己、尋找自我。

無論少年抑或成年,當別人都走在一條容易走的路,而我們走在崎嶇、艱難、困苦的道路上。

彷徨讀書心得2

現代文學的書上講,《彷徨》時期的魯迅真的很彷徨。他飽受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猶豫、孤獨、絕望……充斥着他的日夜。但在這種種痛苦的情緒之中,那一絲決絕——奮戰的決絕從來沒有逝去,太清晰了,像印在魯迅骨子裏的,他的名字似乎就代表着這個。

十一篇文章,讀起來感覺都很相似。大多隻是有個事情的輪廓,走勢離奇,模糊不清,大抵都專注在人物的情感和心理——那份彷徨。

我邊讀邊想:所以大家為什麼是大家……我的難過彷徨像是隻能自己感受,怎麼也寫不出來讓人明白的;他的難過彷徨可以寫得淋漓盡致,讓人感同身受,看起來隨手幾筆,情緒全在裏面了。

活潑的筆調也有,但是很少,而且掩蓋在下面的很多也還是刺骨的冷眼。他所描寫的羣眾,那些事件的旁觀者、推動者,一大片黑壓壓的令人窒息。而那些主人公,逃不過環境,更逃不過自己的內心,掙扎到無力,甚至屈從、麻木。都令人喉頭一哽。

所有人習以為常的規矩和那一個衝破的個例,慘淡的虛無與血淋淋的現實,真實是否要遵從,理想是否要堅持,堅守的到底是什麼,執意改變的到底值不值得……?從這些故事中傳達出來的這些所謂靈魂的拷問,令人於迷霧重重之中更陷入僵局。人之所以為人,為了什麼呢?革新也是,守舊也是,熱血、冷眼,驅使你的東西,何以能夠驅使你?

彷徨讀書心得3

《吶喊彷徨》中最令我震動的便是《兔和貓》了。它告訴我生命是不應該被漠視的!儘管在這個世界上,弱肉強食,生存發展,是達不破的規律,似乎我們也不應該對那些處於艱難競爭中的生命發出厚此薄彼的議論。但是看管了弱者的小事,強者的勝利,卻會讓人變得麻木,冷漠。尤其是當你漠視生命被侵蝕時,可曾想過,當整個世界都無視生命時,那該是如何可怕的境地。

人皆有惻隱之心,即使自己未曾蒙難,目睹着慘狀,同樣也會破壞我們內心的平靜。孔子説,君子跑庖廚,享受美味的同時,躲避開殘忍的場景,其實只不過是既成人時間的遊戲規則,有逃避內心刺痛的最滑頭的手段。

然而,魯迅卻不,他既不想跑,也不願妥協,而且還要從這不能中找出一條路來。有誰知道,在他那看似冷漠的外表下卻又時間最柔軟的心腸。在魯迅身上有着“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敢和果決,但她內心深處卻是一刻捨身飼虎的此信。這是一個仁者所具備的。

《吶喊彷徨》中還提到了幸福,那麼什麼是幸福,幸福,其實是一種思想狀態,一種心理滿足感。也就是説,只要你心裏滿足了,即使是粗茶淡飯,也是幸福﹔否則的.話,即使是錦衣玉食,也體會不到幸福。物質上的充裕與否,想來都不是衡量是否幸福的尺度。幸福只能到你的心裏去尋找。只要你知足,知道感恩,幸福就在你的身邊。怨天尤人着,是永遠也品嚐不到幸福滋味的。

再多的激情也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在多的感覺也無法用口水來散發,望大家去看《吶喊彷徨》這部書。

彷徨讀書心得4

《彷徨》是我國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的作品。魯迅爺爺寫小説多用辛辣筆調諷刺當時的反動派。這部小説集有十個小故事,每個故事都藴含深刻的意義,都讓我歎為觀止。因為本人水平有限,不宜篇篇俱到,所以挑選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故事來談點自己的感受。

故事名叫《祝福》,主人公為四十多歲的女長工祥林嫂。故事起初階段,祥林嫂在魯鎮還是一個十分受歡迎的人,後遭不幸——丈夫得瘟疫死了,兒子也被狼叼走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毀了。於是她被魯鎮的人視為喪門神,沒有人願意接近她,更沒有人同情她。她無依無靠,對人世間沒有了半點念想,最後自殺了。

為什麼祥林嫂在遭遇不幸後不僅得不到應有的同情反而會不受歡迎呢?為什麼祥林嫂要自殺呢?這便是我要探究的問題了。

祥林嫂是不幸的,因為她是在沒有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就被剝奪了勞動的權利。況且她是個品行端正的人。她本可以得到人們的同情,再找個夫家繼續她做長工的工作活下去的。況且它是弱勢羣體的一員,不應該受到關懷嗎?

但是,故事中的魯四老爺可不這樣想——祥林嫂喪了家室是不吉祥的,有些事是不能讓她做的,祭祀是一項神聖的作業,再看祥林嫂笨手笨腳,萬一打破用具可不得了。既然這個祥林嫂礙手礙腳幹不了什麼事,還得白吃我的糧食,不如重新找個幹活的好手。

祥林嫂不明白自己怎麼就被魯四老爺這正人君子厭惡了。封建禮教使她相信自己是骯髒的。於是糊里糊塗去捐門檻,想要贖回一個清白的名份。孰不知被寺廟裏一羣貪財好利的小人,榨乾了所有的積蓄,名聲還是臭的。

當祥林嫂拖着疲憊的身子從寺廟走向她的“家”——魯四老爺的宅院時,這個家的大門已經被魯四老爺嚴嚴實實地關上了。

終究,祥林嫂被魯鎮上她以性命相托付的、唯一的“親人”——魯四老爺拋棄了!

自殺的念頭是在“渾渾噩噩”好幾年,實在是孤苦無依才冒出來的。臨死前,她極認真地,極莊重地問讀書人魯迅:“你説人死了之後到了陰曹地府,能與家人見面嗎?”魯迅驚愕了:好端端的人怎麼會問這樣的問題呢?是啊!好端端的人為什麼會想死?

活人對這個問題實在很難理解,魯迅在祥林嫂強大的眼神力量逼視下,慌張地搪塞道:“應該可以吧。”就急匆匆地離開了。

對祥林嫂而言,活着已經沒有任何念想了,死就是一種解脱。死後是怎樣的生活無從考證。讀到此處時,我由衷祝福祥林嫂在九泉之下能與家人團聚。

祥林嫂的悲劇是整個封建社會的悲劇,祥林嫂是封建等級制度、封建禮教的犧牲品。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過去,好像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那樣。

讀了《祝福》這篇故事,我覺得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很幸運也很幸福。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的姿態,來珍惜當下這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幸福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