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賞析範文

來源:文萃谷 1.88W
天作賞析範文1

人生想想有時很無奈,有時很順心;無奈時感歎人生的艱難,順心時感慨人生的安適。在生活中當我們總在羨慕他人的人生時,卻看不到他人背後真實的故事。生在富貴裏想去體會窮人的滿足,生在貧困中卻不知富人的煩惱。每個人為了生活在打拼,在無奈中比拼人生之堅強,看誰能夠活得更精彩,看誰能夠承受得更多!托爾斯泰説過:“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天作賞析範文

想想貪官的下場,什麼是你的,什麼都不是你的,人死了什麼都帶不走!何況人失去了自由,遠離了親人,帶走的是人生懺悔和痛苦!

其實人活着很簡單,只要一桌一牀一電腦一茶一飯幾親友足矣。人一旦什麼都想要,最終什麼都得不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人生經不起折騰,經不起等待,經不起放縱。人生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生活就會更美好!人生苦短,生命無常,自足常樂,始終保持一種從容淡定的心態。人一定要好好珍惜眼前美好的時光,不要錯過人生最美的風景。

人的一生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真實的看清自己,懂得自己姓什麼,叫什麼,不要等到有一天迷失了自己,方知晚矣!歌德曾經説過:“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便永遠是一個奴隸。”

想想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經過去,明天沒有到來,唯有今天屬於自己。迷惑者,活在昨天;奢望者,活在明天;唯有清澈者,才真正活在今天。

天作賞析範文2

天作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孫保之。

天作譯文及註釋

譯文

高聳的岐山自然天成,

創業的大王苦心經營。

荒山變成了良田沃野,

文王來繼承欣欣向榮。

他率領民眾雲集岐山,

闊步行進在康莊大道,

為子孫創造錦繡前程。

註釋

⑴高山:指岐山,在今陝西岐山東北。

⑵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荒:擴大,治理。

⑶彼:指大王。作:治理。

⑷康:安。

⑸彼:指文王。徂:往。

⑹夷:平坦易通。行(háng):道路。

天作賞析

對於周人來説,岐山是一聖地:“周之興也,鸑鷟(yuè zhuó即鳳凰)鳴於岐山。”(《國語·周語》)周人一系傳至古公亶父,居於豳地,“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去豳,度漆、沮。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史記·周本紀》)古公之前,后稷、公劉二位也是功勛卓著,《國語》之所以取岐山為周人興起的`聖地,似是極度推崇古公之仁,從上引文可見,古公不僅仁愛本族,而且推仁愛於一再侵犯於己的異族,自然更是難能可貴,因而也更具備後世儒家所定的聖人品格。

《天作》是周頌中少有的提及具體地點的作品(另一篇是《潛》),它寫出了岐山。《毛詩序》説它是“祀先王先公”,朱熹《詩集傳》則指為“祭大王之詩”,都認為祭祀的對象是人。姚際恆《詩經通論》引季明德語,認為是“岐山之祭”,即《天作》的祭祀對象是岐山。其實,岐山是古公至文王歷代周主開創經營的根據地,其後的伐商滅紂便是在此積蓄了力量。《天作》這首詩,應該既是祭聖地,同時又是祭開創經營聖地的賢明君主的。由於岐山之業為古公開創,而文王后來由此遷都於豐,故《天作》應是在岐山對古公至文王歷代君主進行祭祀的詩。至於行祭之人,則非文王的繼承人武王莫屬。

“天作高山”,強調上天賜予岐山這塊聖地。周人重視天賜,視為吉祥,連婚娶亦是如此:“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大雅·大明》)天賜岐山之後,在這根據地上積蓄力量尚須人為,詩中便主要寫這一過程。之所以僅取大王、文王二人,主要是因為他們確實是岐山九世周主最傑出的代表。滅商雖然完成於武王,但文王之時已顯示出周將代商的必然趨勢,紂王囚文王於羑里,只能延緩而無法阻遏這一歷史發展。岐山聖地經營到文王之世,已為武王積蓄了足以滅商的雄厚實力,包括姜尚這樣足以輔成偉業的賢臣。“岐有夷之行”,分明是先王開創的一條通向勝利之路。

將對聖地、聖人的歌頌融為一體,着力描寫積蓄力量的進程,揭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天作》一詩,便如大河滔滔,飛流直瀉,既顯莊嚴,又富氣勢。短短七句,有如此藝術效果,可見詩歌作者的非凡手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