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學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8.52K

在今天這個成功大師滿天飛的時代,很多人都去聽一些成功課程,看很多成功書籍,但我們忘記了成功學最精髓的東西就是行動!我們總是尋找最好的方法讓我成功,當我們聽一些成功學的課程及看許多成功學的書籍之時,我們往往只是心靈上的震撼及享受,當看完書及上完課程時,我們當時全身充滿了能量,但事過之後我們還是放棄了,這説明我們連堅持不懈、直到成功的美德都沒有,當我們真正能做到成功學中的一兩條時,我們就真的成功了,你在心中經常想我要早起,因為你在成功學中看到了種種關於早起的好處,但是你做不到,一天你可以,一個星期你可以,強的人一年可以堅持,但真正能堅持一輩子的人不多,就不説一輩子,就是個堅持三五年的人也是寥寥無幾,舉個例子,李嘉誠大家都熟悉,他一生有一個好習慣,那就是每天晚上回家不管有多累,他都會堅持看一定時間的書,一輩子他這個習慣是雷達不驚,可見一個人要成功,不是你看了多少成功學的書籍,懂得了多少道理,學歷有多高,而是你真正做了多少、你身上有多少成功人士所擁有的美德,美德那就是習慣,習慣就是你每天必須有的動作,跟早上起來必須刷牙一樣,晚上睡前必須洗腳一樣,就這麼簡單。看過《富蘭克林自傳》的人都知道,富蘭克林一生養成了13項美德,其內容如下:1、節制:食不至厭、飲不過量。2、沉靜:説與人與己有益之言,避免閒聊無聊瑣事。3、有序:物物有己之處,事事有己之時。4、堅毅:立行應行之事,決定之事立即行動。5、勤儉:花於人於己有用之錢,不浪費財物。6、勤勉:不浪費時間,做一些有益之事,無益之事無需考慮。7、真誠:不傷人,不欺瞞,思想單純,公允,説話有分寸。8、公正:不傷害,不冤枉別人,但也不放過自己應屬的責任和利益。/9、適度:避免極端,對應懲罰之事之人,也不應心懷怨恨。10、安詳:不為瑣事所幹擾、激動,不為偶爾或不可避免之事所幹擾。12、貞潔:清心寡慾,少行房事,除非為健康和繁育後代之目的,不為此事陷入軟弱、無聊、、不傷害自己和他人之平和與名譽。13、謙恭:向耶穌和蘇格拉底學習。你不能迅速獲得以上所有美德,這樣會分散注意裏力,你一次只能關注一項內容,而一個美德最少得一個月才能養成習慣,所以這十三項內容至少得十三個月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你的美德。可見其真正行動了多少真的很重要。

成功學讀後感

《陳安之説》這裏面13項內容:推銷法則、創業法則、領導法則、人才法則、目標法則、成功-法則、致富法則、勵志法則、終極成功-法則、瘋狂法則、成功88法則、鑽石成功-法則、環境法則。我們可以選擇其中對我們有用的章節進行學習,下面列舉我覺得對自己有用的法則。

首先説説陳安之一年時間讀300-500本書的看法,人和人的閲讀速度是不同的,有的`人雙目識頁,一眼就看十行內容,甚至是一頁,而有的人一眼只能看一行或兩行,關於快速閲讀的訓練大家估計在很多地方都見過,有的人天生就有這種功能,而有的人只有經過後天的訓練才有這種功能,關於這個就説這麼多,陳安之可能有這個功能,就在有這個功能,就一年讀300-500本書,而且還要做筆記,這是常人眼裏很難得事情,就是每天不上班不工作,也很難辦到,在我看來,這個姓陳的傢伙可能就是略讀,他讀書可能就是在書中尋找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如果像我們常人那樣逐字逐行的讀,不是不可能,我覺得哪是很難辦到的,我們就不説一年度300-500本書了,我們一年根據自己的狀況,讀上那麼個十來本也是個很不錯的決定。

【擴展閲讀篇】

讀後感,顧名思義,要先有"讀",而後才有"感"可言,它將閲讀與寫作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閲讀了一篇文章、一本書、一首詩 而後將自己的感受、心得、體會寫下來形成文字,就是讀後感。

注意點:

1、吃透文義。寫讀後感之前,索要寫的對象文章或者書籍要讀透,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如果讀不透,寫的時候就會東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

2、是自己在寫讀後感,是自己的感受或者感悟。千萬不要説教別人,令人味同嚼蠟。我看過一個孩子的讀後感,從頭到尾除了概括引用原文之外,就是在對別人指手畫腳,搞了很多名言名句鑲嵌其中,滿以為光彩奪目,實則堆砌材料。讓人不願意讀下去。這是很多孩子寫作的共性。

一、首先了解"經典式"讀後感的結構模式

讀後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觀點、看法,"讀"與"感"之間,還要有"感點"前後銜接。因此,讀後感的中心一般結構模式可以如下圖所示:

述讀(前提)

發感(論證)

感點(橋樑)

結感(昇華)

在這個結構模式中,"感點"是關鍵,沒有了感點,讀後感也就失去了靈魂,也就無所謂"讀後感"。感點,就是你讀後最有感受的地方或者點。

在整篇文章中,感點在"述讀"與"發感"之間起着橋樑的作用,是結構全文的紐帶。"感點"承接"述讀"。讀後感的寫作,必須是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讀"是"感"的前提和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結果。"感點"也領起"發感",它是發感的依據。發感必須圍繞感點展開論述,對感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議論為主,突出一個"感"字。"結感"收束全篇,昇華感點,是"感"的歸宿。

注意:很多孩子的讀後感,複述完故事內容,就開始寫感,翻來覆去,就幾句話,就是多寫一點,也是不着邊際,一盤散沙,主要是缺乏"感點"這個橋樑,顯得很突兀,過度不自然,不順暢。

二、掌握"經典式"讀後感的寫法

第一步:擬主標題,這一部很重要。很多孩子直接寫《 xx》讀後感,別人讀的時候就引不起興趣,會想到這樣沒有主題的讀後感會不會浪費時間呢?如果有了一個非常醒目的標題,就會讓人有一種樂於閲讀的心思。所以,雖然也可以不要主標題,但是我還是建議擬主標題。過江龍進來的文章都學會了擬主標題,如:《愛是戰勝邪惡的天然屏障--讀《哈里.波特與魔法石》有感 》、《擁有一顆平常心--讀《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有感》、《謙虛功的基石-讀《謙以行善,金榜提名》有感 》等等。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個人擁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一樣,先是好看了三分呢。

注意點:標題一定要高度濃縮你的感悟心要。不要泛泛而寫,一定要結合感點,否則會弄巧成拙,貽笑大方。

第二步:述讀--引

講述:在通常情況下,要圍繞感點,引述材料。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簡述原文相關內容。寫這部分內容就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

注意點:1、在述讀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簡,不能大段大段地敍述所讀書籍、文章的具體內容。

2、對於原文的述讀,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

3、篇幅較長的,只能夠是簡述與感點有直接關係的部分,而與感點無關緊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愛了。

4、"述讀"材料要精簡、準確、有針對性,這是讀後感成功的第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5、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了一半。這一部分如果拖沓宂長或者與主題不相符,就會讓人反感。

第三步:感點--議

議,就是緊承前一段"述讀"所引述的材料,針對材料進行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也就是中心論點。

注意點:感點的提出,要有與之相關的所讀材料。如果沒有述讀的這部分材料,感點就是無源之水,流而不遠;感點也只能是空發議論,泛泛而談。所以,不管述讀在感點之前,還是在感點之後,首先要有述讀的存在,其後才能有感點的成立

第四步:發感--聯

"發感"就是對"感點"--中心論點--進行論證。這一部分是讀後感的主體部分,是對感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感點的正確性,或正面論、反面證證明感點的合理性。

注意點:1、所擺的事實、所講的道理都要圍繞感點來展開,而不能遊離於感點之外。也就是你選的例子和所講的道理和感點要有共鳴,不能另立一個論點。否則,就會不知所云,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有一些孩子在聯繫實際的時候,所選的題材和 感點貌似相似,仔細一對比,表達的思想不一樣,這樣就讓讀者看不明白你在説什麼了,切忌。

2、發感還要聯繫實際,深入論證。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有時候還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

3、聯繫實際,要有針對性,必須緊扣感點,而不能泛泛而談,不能脱離感點隨意聯想,不着邊際。

第五步:結感--結

結感就是收束全文,既可以迴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

注意點:1、不管怎樣結尾,都要與前面的幾個部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不能是橫空出世,説一些不着邊際的話。表決心式的結尾也行,但是容易落入俗套,有虎頭蛇尾的感覺。

2、要結得自然,順理成章收束全篇。或發人深思,或氣勢磅礴,或首尾呼應,暗合標題,都不失精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