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記泰山》教案

來源:文萃谷 1.14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登記泰山》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登記泰山》教案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點;分析賞鑑精彩的寫景片段,品位姚鼐筆墨簡潔,用詞傳神,真切生動,以神韻為宗的語言特色,體會文中壯闊優美的意境。

思維發展與提升指導學生理清本文思路,體會描景特點,學習寫景方法。

審美鑑賞和與創造通過反覆吟詠,運用聯想、想象感受泰山的山水美、文化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培養學生不畏艱難險阻,勇於攀登的品格;培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理清本文思路,體會描景特點,學習寫景方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01識一識,識泰山

1.導入新課

泰山,五嶽之首,它那磅礴的氣勢和無與倫比的日出景觀,古往今來吸引了眾多登臨者,而這些登臨者又以他們那絕妙的詩章為這位東嶽尊者增添了無限的光彩,使之更加名揚天下。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歎,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而在洋洋大觀的登覽詩文中,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記》堪稱經典,今天就讓我們隨着姚鼐的步伐去領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2.泰山——五嶽獨尊

泰山是我國的“五嶽”之首,古稱東嶽,別稱岱宗、岱嶽,與南嶽(在湖南)衡山、西嶽(在陝西)華山、北嶽(在山西)恆山、中嶽(在河南)嵩山並稱五嶽。有“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位於山東泰安,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歲,多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時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禪;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

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主體在泰安市城北,總面積436平方公里,海拔1524米。北距“泉城”濟南60公里,南去孔子故鄉曲阜7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泰山為五嶽之首。

泰山自然景觀獨步天下,旭日東昇、晚霞夕照、黃河玉帶、雲海玉盤被稱為泰山四絕。泰山還受到歷代帝王的尊崇,把它當作江山永固的象徵;泰山也受到歷代文人的禮讚,山上留有上千處題詠刻石,使之成為我國文化藝術的寶庫。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徵。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3.賽一賽:以小組為單位,寫出與泰山有關的詩句、俗語、成語等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泰山不讓微塵,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李斯《諫逐客書》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人心齊,泰山移;有眼不識泰山;穩如泰山;安如泰山;螞蟻搬泰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泰山壓頂不彎腰;泰山北斗(古代認為泰山在五嶽中最高,北斗星在眾星中最明,因此常用以比喻因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為眾人所崇仰的人,又稱泰斗);泰山泰水(舊時稱妻父為泰山,稱妻母為泰水,又因泰山古稱東嶽,故妻父又稱岳父,妻母則稱岳母)……

02憶一憶,憶常識

1.文體知識

記是一種文體,可以敍事、寫景、狀物,目的往往在於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抱負,闡述作者的某些觀點。

課內學過的作品有:《核舟記》(明朝魏學洢)、《小石潭記》(唐朝柳宗元)、《岳陽樓記》(宋朝范仲淹)、《醉翁亭記》(宋朝歐陽修)和《登泰山記》(清朝姚鼐)。

2.桐城派及作者

《登泰山記》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遊記。姚鼐(1732—1815),字姬傳,清代桐城(今屬安徽)人,因書齋名惜抱軒而被人稱為“惜抱先生”。清代傑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與方苞、劉大櫆並稱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進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庫全書》纂修官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辭官,就在這一年辭別京師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寫了《登泰山記》。其後先後主講於揚州梅花、南京鐘山等書院四十年。

姚鼐治學以經為主,兼及子、史、詩文,作品多為詩序、碑傳之類。他的散文簡潔精練,温潤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強,是桐城派中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著有《惜抱軒全集》,他所編的《古文辭類纂》在近代是一部家傳户誦的文章總集。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對於散文創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和鮮明的主張,其創始人是方苞,劉大櫆和姚鼐繼承並發展了他的理論,三人並稱為“桐城三祖”(因這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辭著名,世稱桐城派)。桐城派的文章,內容多宣傳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學;語言力求條理清晰,簡明達意。桐城派主張學習《左傳》《史記》等先秦

兩漢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韓愈、歐陽修等人的作品,講究“義法”,要求語言“雅潔”。代表作品如方苞的《送左未生南歸序》《武季子哀辭》、姚鼐的《登泰山記》等。

03理一理,理思路

1.教師範讀。

2.讀音檢測

山麓雕砌山巔徂徠懸崖石磴須臾摴蒱戊申

岱祠姚鼐絳皓膝蓋石罅佝僂若僂

3.結合課下注釋自由朗讀文章。

4.以小組為單位,理清文章思路並用一句話概括每節內容,確立中心發言人。

第一段:總寫泰山的地理形勢,點出泰山及其最高峯——日觀峯的位置。

第二段: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艱難登山的'經過。

第三段:觀日出的過程及日出時雄渾壯麗的景象。

第四段:寫泰山的古蹟(建築羣與石刻),反映其悠久歷史與人文氣息。

第五段:總結泰山的景物特徵和冬季景色特點。

最後一句“桐城姚鼐記”,交代作者,這是遊記常見的格式。

5.小結:本文以作者的遊蹤為線索,通過記敍自己在農曆除夕氣候惡劣的條件下與友人一起登泰山觀日出的經過,描繪了壯麗雄渾的泰山景象,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04探一探,探精髓

1.研讀學習第一段

⑴齊讀這一段。

⑵標出本段中的表方位和地點的詞,並列出本段的思維導圖。

本段有“陰”“陽”“東”“西”“南北”等表方位的詞,有“汶水”“濟水”“谷”“古長城”“日觀峯”等表示地點的詞。

2.研讀學習第二段

⑴指名朗讀這一段。

⑵根據第二段內容畫出作者的登山路線圖。

作者所經過的地方:京師(起點)、齊河、長清、泰山西北谷、長城之限、泰安、泰山南麓、中谷、中嶺、西谷、泰山巔、東谷、天門(終點)。

⑶作者描寫山頂上的景色時,描寫了哪幾幅圖景?運用了什麼手法?

蒼山負雪圖、泰山夕照圖。

動靜結合、擬人、比喻手法:

“負”字以動寫靜,顯出雪的厚度,又以擬人手法,使雪山奕奕傳神。

“燭”字名詞活用為動詞,顯出雪光的亮度,寫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

“居霧”以靜寫動,寫出霧的輕,呈停聚不動的狀態。“若帶”以小喻大,寫出雲霧的具體形狀,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偉。

⑷用現代散文的語言描述蒼山負雪圖(泰山夕照圖)。

課文原文: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描繪示例:登上山頂,極目遠眺,羣山揹負着白雪,蒼茫聖潔;虯枝上掛滿了銀條,粉粧玉砌。山的連綿增添了雪的氣勢,雪的潔白增添了山的明淨。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給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羣峯,給白雪覆上了一層淡紅的輕紗。真是“紅粧素裹,分處妖嬈。”半山的雲霧絲絲縷縷,纏繞山間,像粉粧女子輕歌曼舞。山水雪霧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織,形成一幅壯麗優美的山水畫。

3.研讀學習第三段

⑴指名朗讀這一段。

⑵第三段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描寫泰山頂上的日出是按照什麼順序寫景物變化的?描寫了怎樣的勝景?運用了什麼手法?

主要寫山頂觀日出。

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了待日出——稍見——須臾——日上——回視,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後的不同景色,展現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變化的圖畫。

比喻、擬人手法:“白若摴蒱”“正赤如丹”用比喻寫色彩;“絳皓駁色”寫色彩,抓住了時令特點(山上都是積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紅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而皆若僂”以擬人手法烘托出日觀峯凌駕於羣峯之上的雄偉氣勢。

⑶完成下面的表格內容。

⑷給這一景點寫一段推廣詞。

課文原文: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峯,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推廣詞示例:冬日清晨,天色剛泛出魚肚白。一行人便攙扶着登上日觀峯,腳下雲霧漫漫,耳畔松濤陣陣,坐在日觀亭上,有騰雲駕霧之感。遠方的山巒在霧氣中隱現,似海市蜃樓,近處的山峯在雲濤中出沒,似博戲爭賭。注目東方,海天之間浮出一條綵線,頃刻時,綵線擴大了它的範圍,變為絢麗的綵帶,綵帶慢慢擴大為紅色的海洋,紅光洶湧着,搖盪着。太陽像是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從海中升起。一剎那間,這深紅的東西,便發出令人目眩的光亮,雲彩被染紅了,雪峯被染紅了,日觀峯上的遊人也沐浴在紅色的朝陽中。

4.研讀學習第四、五段

⑴女生齊讀朗讀第四段,男生齊讀第五段。

⑵第四段寫了哪些人文景觀?有什麼作用?

人文景觀: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道中石刻。

作用:表現泰山的古老風貌和悠久的歷史,突出其作為文化寶庫的作用。

⑶從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無”的自然景觀。

自然景觀:“三多”、“三少”、“三無”。

“三多”是:多石、石多平方、多鬆;

“三少”是:少土、石少園、少雜樹;

“三無”是: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裏內無樹。

以極平實簡練的語句,將景物進行對比,寫出泰山有別於其他名山的特徵。雖無細部刻畫,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語言簡練,準確生動,緊扣時令特點,體現了桐城派文章“雅潔”的特點。

05查一查,查基礎

(一)通假字

1.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通“彩”)

2.石頭黑色,多平方,少圜(通“圓”)(二)多義詞

1.陰:其陰,濟水東流(山的北面)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陰暗)

孫臏以刑徒陰見,説齊使(暗中)

2.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開始)

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當初)

餘始循以入(開始)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才)

3.望: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遠看)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聲望)

在丁卯三月之望(陰曆十五日)

4、坐: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坐在)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通'座')

王曰:'何坐?'曰:'坐盜。'(犯罪)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因為)

5.視:回視日觀以西峯,或得日,或否(看)

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比較)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看待)

(三)詞類活用

1.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向西;向東。名作狀)

2.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照,名作動)

(四)古今異義詞

1.陽谷皆入汶(古義:山南水北謂之陽。今義:陽光,表面上)

2.至於泰安(古義:由'至'和'於'組成,到達。今義:表另提起一件事情)

3.多平方(古義:方方正正的,指山石。今義:數學用語)

(五)特殊句式

1.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判斷句)

2.餘所不至也(判斷句)

3.(餘)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省略句)

4.多鬆,生(於)石罅(省略句)

5.餘始循(之)以入(省略句)

06議一議,議收穫

1.從作者對泰山的景物描寫中,你覺得景物描寫特別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⑴寫作要善於觀察生活,感悟人生,捕捉生活細節,才能寫出好文章來。

⑵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徵多層次多角度來寫。

⑶寫景要注意表現手法多樣化,如正面側面結合,動靜虛實結合等。

⑷寫景語言要簡練,生動,富有文采。

2.閲讀下面的文字,比較與本文描寫日出的異同。

秋未冬初,星皎雲淨,夜色空濛如縠,村雞鳴,曙光生。登日觀,注目久待,苦日不至。才一轉瞬,忽露半體若月弦,其色殷紅,光乃不曜,終為一輪而上騰,少頃,日中忽如一燈吐焰,次如炬,次如瓶,次如罍樽,次如葫蘆。上黃白,下赤紫,作薄蝕狀。又次如葫蘆、罍瓶之倒置,最後如炬之燼。蓋其初為海氣所蒙,蟬蜕即盡,然後全體昭融,光芒四射。雲躍前卻,若危船顛浪,心為震盪。其下積霧,色正黑。俄而重霧之下,忽出白練,長可競天,殆海水也。

相同點:二者皆按時間順序寫了日出的動態過程,都注重景物色彩的瞬息變幻,動靜結合,都採用了烘托的藝術手法和比喻的修辭手法。

不同點:課文善於用側面烘托手法,孔文側重從正面直接描摹。課文側重日出前後的色彩變化,孔文側重於日出時的形態變化。孔文對景觀成因作了解釋,課文沒有這一層。孔文采用了博喻繪形繪色,生動形象,栩栩如生,課文中的比喻沒有孔文豐富。…………

3.學習借鑑寫景手法,口頭表達訓練: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你所觀察到的日出景觀,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不少於100字。

4.泰山巍巍,天寒路險,作者卻頂風冒雪,毅然登臨,領略到了獨得之樂。你有過類似經歷嗎?你有何感悟?你還能由此聯想到什麼?

示例:a、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非有志者、非有力者、非有情者而不能至,不能悟也。

b、不經風雨,怎麼能見彩虹。要想得到美的感受,非付出艱辛的代價不可。

c、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才能驅散心靈的陰霾。

d、要養成勤於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