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新春第一課》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4.98K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春第一課》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薦】《新春第一課》觀後感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1

“叮叮噹噹,叮叮噹噹”。嘿!鈴聲響了。同學們興高采烈的走進了教室,李老師精神抖擻的打開白板和我們一起觀看“20xx年新春第一課”。

“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我們宜昌有着歷史優良傳統,過年時爆竹聲聲響,舞獅採蓮鬧新春。美麗的宜昌有着美麗的山水文化,西陵峽、山峽大瀑布、大老嶺、後河森林公園、柴埠溪……有著名的水電文化,宏偉的三峽大壩、葛洲壩那數一數二的高級水電工程,世界聞名。

宜昌有着名人巴土文化,周立榮是長陽土家人,他挖掘巴土文化的精髓,20xx年成為新聞重大人物,戀歌聲聲唱巴土,20xx年9月他的作品《巴土戀歌》在中央電視台播放,他還擔任了宜昌副主席,但他還是繼續傳承巴土文化,打造夢幻土家。

那鏗鏘有力的峽江號子,在胡振浩爺爺口中流出,他是秭歸人,於1986年當上了教師。1988年前當了船工號子,他以前在江邊的時候,經常聽見縴夫唱號子,現在沒有了,他想是讓我把這號子聲傳下去,還是把它帶到土裏,經過深思熟慮最終在他的努力下,從秭歸唱到了北京,後來再拍號子的MY時在相機前與世長眠,但這號子聲已經傳到大江南北,傳到同學口中了,他是我們永遠的峽江號子王。

三國文化赫赫有名,在宜昌就有當陽古戰場。汪國新他是我國的一級畫師,他手中的關公真是正義凜然,他在拜訪國小時帶領學生們讀三國,寫三國,聊三國,看三國,畫三國,品三國。還舉行關公文化萬里行活動,他的畫筆三國情,三國文化就這樣弘揚下去。

巴楚文化又名土家文化。跳喪,巴山舞,出嫁時哭嫁……這民族文化在宜昌的各個縣城裏都流傳着。

在湖北武漢與四川的重慶的兩座城市之間,有一片美麗清晰,環境優雅的地方,那就是宜昌。宜昌未來將會變得更好,這夢想之城的召喚下,使更多投資商人進入宜昌。3年後宜昌便變成不一樣的宜昌,5年後你將入住這奇麗的城市。

讓我們一起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2

如果説家庭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堡,如果説家庭是一株蒼翠繁茂的大樹,如果説家庭是一隻翱翔天際的雄鷹,那麼,家風就是那穹頂的樑柱,就是那深扎的樹根,就是那扇動的翅膀。沒有家風,家庭的動力便化為烏有;沒有家風,家庭的美麗便日暮途窮。孟子曾説:“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家風就像一個家庭的度量衡,權衡着家的魅力。看完《新春第一課》這部具有教育意義的紀錄片,我感悟頗深,讓我真正明白了何為家風。

《新春第一課》以“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為宗旨,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肺腑,充滿人情的故事。

偉大的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在宜昌生下了她唯一的孩子,寧兒。一封遲到二十一年的家書充滿了一位堅貞不屈的巾幗英雄深深的母愛,詩中寫道“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抗日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見面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這一句是多麼的深情。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封1936年8月2日於囚車裏寫的家書,雖然沒有“家風”這兩個字眼,但字裏行間透露出的卻是一股正義,樂觀的家風。儘管趙一曼與寧兒只在1930年4月有過唯一一次合影,寧兒8歲時就失去了母親,但我相信,寧兒的母親趙一曼與寧兒的父親陳達邦所營造的家風,一定會激勵寧兒的成長,優良的家風不會被歷史長流所泯滅。

《新春第一課》不但講了英雄的事例,還講述了許多現代人們在家風方面的佳話,比如受家風影響的紅十字青少年志願者代表師楠,激勵全家作畫的年餘耄耋之年的楊啟發,照顧戰友父母的李元成,拾金不昧的餘佳琪,孝敬老人的羅必炎,美德少年李熠輝這一個個有聲有色的故事無不讓我感動。

家風就是一個個無言的教誨,教誨着人們走向光明,教訓着人們學會生活,她猶如一簇埋藏於心底的聖火,燃燒了人心的貪婪,燃燒了人性的罪惡。願讓家風成為無言的教誨,永遠教育着我追尋完美的自我!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3

小時的她,為不能讀書而深深困擾;青年的她,為維護女性人權貢獻了一份力量;長大的她,更是將滿腔熱血投入到了革命當中。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二日,她英勇地犧牲了,但在二十一年後,她卻深深地銘刻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但在那二十一年,甚至從趙一曼的兒子——寧兒出生的那一刻起,對他來説,這個母親就並不稱職。趙一曼將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獻給了偉大的革命事業,但她卻極少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年幼時,她便永遠的離開了人世,她再也無法給予孩子關愛,永遠地失去了教育孩子的能力。而年幼時,被封建思想無情地剝奪了讀書權利的她,更是深知其殘酷。但是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她卻絲毫沒有屈服。或許,當敵人用非人的酷刑折磨她時,她忘卻了疼痛,忘卻了生命,忘卻了自己,但她卻絕不可能忘記了自己的孩子!因為,她是一位母親!但為什麼她能堅持下來,為什麼能成為一名偉大的民族英雄呢?

而趙一曼臨行前在囚車中寫的家書,一封遲到了二十一年才重見光明的家書,替她解釋了一切。作為一名母親,她在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給予孩子教育。原來,她最想教給孩子的就是她最寶貴的財富——堅定不渝的意志與頑強不屈的品質。儘管她無法像普通母親一樣伴隨孩子成長,但她的一言一行,卻是孩子成長的最好的教科書。

“身教大於言教”,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或許很多人都明白,但真的有太多人都從未實踐過。父母、老師、教育工作者,也許很多人都在為孩子的教育而苦惱。但殊不知,言語的力量有時真的比不過行動。一萬句金玉良言或許會換來一萬聲反駁,但一個正確的動作卻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在年幼的孩子面前請挺直腰背,虎父無犬子,但犬父卻註定沒有虎子,你要證明的,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實踐!

最後,請讓我對偉大的母親——趙一曼致敬!願您不屈而堅貞的靈魂在熊熊烈火中永存!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4

今天我觀看了《新春第一課》,節目裏四位宜昌民選人物讓我感動不已,受益匪淺。

她,擁有肯吃苦的精神。徐夢婷的父母在她三歲時離異,父親和爺爺也不幸相繼去世,奶奶下肢癱瘓,終日躺在牀上,八歲時的徐夢婷就成了家裏唯一的支柱。但她沒有一句怨言,仍然用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去迎接每一個日出。從她的眼神中我看見了堅定。她彷彿是那金燦燦的太陽花,永不放棄,迎風綻放出燦爛的笑顏。

她,擁有孝順的品質。黃露露與她的母親相依為命,但她的母親因為常年癱瘓在牀,引發了嚴重的褥瘡,黃露露義無反顧地在學校旁邊租了一間小房子,把母親接到那裏照顧。她每天中午都會行色匆匆地趕回家,為母親清洗傷口。她清洗時總是全神貫注的,常常累得大汗淋漓,卻從沒有叫過一聲苦,抱過一聲怨。她彷彿是一朵平凡的雛菊,看似不起眼,卻有着最偉大的愛。

她,擁有一顆充滿愛心的心。曹浩是一名貧困的大學生,卻未曾想她寧願一天打四份工,也要幫助遠在甘肅的三個小孩子。她説:“我不希望那些小孩子像我讀書時那樣艱苦。”是啊,她雖然樸實無華,但是她“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她彷彿是那渺小的蒲公英,將愛心灑滿各地。

她,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趙芸蕾是二零一二倫敦奧運會羽毛球女雙、混雙的冠軍。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有着常人無法想象的辛酸。有一次她發着高燒,卻依然堅持練球,她是多麼頑強、有毅力啊!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有付出就有收穫。風雨過後她終於迎來了絢麗的彩虹。她就像那傲雪的梅花,是那樣堅定。

這個節目使我得到了許多,明白了許多,學會了許多,更讓我懂得了人世間最珍貴的道理!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5

男人的肩膀擔着一片天,這片天,叫作承諾。

他是一位上過戰場的鐵血軍人,亦是一位數十年如一日堅守承諾的男人,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是同鄉是戰友,宛若兄弟,戰爭前夕,將各自父母託付給彼此,一個口頭承諾,用一生來履行。不是父母,勝似父母,戰友犧牲,他毅然決然照顧着失去兒子的二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但充實的是心靈,他獲得的是超越親情的温暖。他從沒想過放棄老人,他只是努力讓老人過得更好。

在他事業小成,老人安康,全家其樂融融之時,一道晴天霹靂,劃破了這寧靜的一切,老人的二兒子,戰友的親兄弟,意外身亡,兩位相繼離世的戰友,竟是親兄弟,上天開了個玩笑,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玩笑。禍不單行,兩位兒子的逝去,讓孤苦無依的老人宛如遭了一擊重錘,精神徹底崩潰,長年辛苦勞作遺下的暗疾一下子爆發出來,新病舊病加身,老人的身體也虛弱不堪,老人的世界破碎了。他知道一切安慰在喪子之痛前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他所能做的只有用行動來修補老人支離破碎的世界。一個真正的男人不會讓承諾變成敷衍和謊言。

人們常説:“久病牀前無孝子。”何況不是子女。但他用事實證明這句話並不是絕對。他的肩上擔着常人難以想象的重擔,親生父母,岳父岳母,戰友父母,妻子兒女,四個家庭,他必須要承擔這一切,因為他是男人,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一個家甚至一個國的頂樑柱。他沒有放棄任何一個人,所以上天也沒有拋棄他。他堅守承諾,所以他不會被壓垮。他撐起了一片天,但他不是英雄,他只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他是家中後輩的榜樣,更是社會上所有人的榜樣,我們已不再稚嫩,我們也要為自己的承諾負責,或許曾把承諾當作戲言,但那只是不成熟的我們,如今,逐漸長大的我們,也應該擔起那片叫作承諾的天。他所帶動的家風,影響的是不僅僅只是一個家的人,也同樣帶動着我們,他影響的是一個國家。

承諾不是法律上的約束,也不是道德上的規範,只是一個男人應該也必須擔起的天。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6

古有多少家庭之間的諄諄教導,五千年的文化像是河水流過肥沃的土地,滋生出一片茂密,而縱然樹良多,也好不過一世為之驚歎。故千百家風,貴在傳承。

片中介紹了一個特殊的家族,是爺爺手中能流出高山峻石的畫筆牽扯出來的情緣。老人在書案前的行雲流水勾畫了了在漫長的歲月中深深地印在了孩子童真的眼眸裏,那些墨汁和色彩似變換成了春天細細的牛毛雨,無聲地敲開了稚嫩的心門,温柔地滋潤了他們的一生。然而這丹青手藝竟像是畫在宣紙上的延綿的墨水,一直淌到了子輩的筆尖——一家子齊刷刷地站在了美術的庭院中,生了根,繪畫怡然成為了他們的靈魂。

這特別的藝術家風崇高而莊嚴,他們是家風傳承的最好典範,每個人都接實了這份傳統,把它緊緊地攥在手中。我想,是不是我也應該拿住我們家的那根接力棒,然後也緊緊地握着不放開呢?回答是肯定的。從小並沒有看到過很多關於家風家紀的文字説明,長輩們也不怎麼提及,可父親卻一直以自身來告訴我,孝順,是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親的故鄉在遠方,作為一個男人的穩重如山讓他把對家的思念和牽掛壓在心底。近些年爺爺身體微恙,消息順着風飄進了父親的耳中,明顯的,他與大伯的通話多了起來,常常看見他靠着椅背對着電話那頭輕聲細語,帶着孩子的無限擔憂穩着語氣叫聲爸。父親工作很忙,但他依舊請了假期留在爺爺身邊照顧。我知道,這是父親的擔子,是他的責任,可如果拋開這些冷漠的包裝呢,露出的是一份怎樣炙熱的真情。父親用行動教我一筆一劃地寫會了“孝”這個字,而如何將它寫好則是我一生要去學習和執行的事情。我會用我的手掌接過這份不需過多言語的傳家寶,細心雕琢,讓它變得更加珍貴。

家風的意義不只在於它本身,懂得的同時知道傳遞,使善意、美德撒播到更多的地方,使這肥沃的中華大地上人人以禮相待,家家和睦美滿。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7

今天在學校裏,我和同學們共同觀看了《新春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環保”,它隨處可見,就在我們身邊。

在我們的身邊有一羣普通人,他們不分男女老少,有父母帶着孩子的,也有同學朋友結伴成行的,他們組成了一個默默無聞的羣體,有着一個有趣卻很樸實的名字—“三峽蟻工”,他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公益組織的一員。蟻工的身影活躍在每一個節假日,堅守在長江邊,無論是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他們總是在江邊撿拾那些不注意而隨意丟棄的垃圾,勞動磨損的手套,汗流浹背的身影,就是他們努力的證明。每一次的活動結束了,江邊就會多出十幾袋滿滿的垃圾,他們在為那些隨隨便便的行為做出彌補,用行動告訴那些污染我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的“兇手”,愛護環境,從我們做起。

在美岸長堤的小區裏,有幾個碩大的垃圾箱擺放在小區的正門口,它們並不像普通的垃圾箱一樣骯髒,而是十分乾淨,擺放的也十分整齊,為什麼這些垃圾箱會這樣呢?因為這些垃圾箱並不是普通的垃圾箱,而是環保垃圾箱,每個垃圾箱的上面都標有投放的垃圾種類,例如:廚餘垃圾、有害垃圾(電池、煙頭)、塑料垃圾、廢紙垃圾等等,這些看似平常的小舉動,卻影響着我們生活的一點一滴,小區裏的業主們都熱情參與這項活動,為身邊做出榜樣。

雖然這兩個故事,講述的是我們身邊的看似不起眼,而又平凡的`一些小事,反射到我自己身上,卻覺得自己做的並不夠,平時在我們的生活中,垃圾都是沒有進行分類,混合在一起的,不僅增加了環衞工人的工作負擔,而且也污染了環境,因此我深感慚愧。媽媽告訴我,原來在我的身邊已經有阿姨和小朋友參加了“三峽蟻工”,我也要像他們一樣用行動去愛護環境,去保護我們的大自然,積極參加這些公益環保活動,用自己的雙手去守護我們的大自然,用行動去影響我們的身邊人!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8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新的一年伴着響亮的鞭炮聲歡歡喜喜地向我們走來。在寒假期間,我們展開了“尋找家風、家訓”的活動。在開學後,學校展開了觀看《新春第一課》的活動。而本次“新春第一課”的主題就是尋找家風、家訓。

年過花甲的湖北老人羅必炎有八個父母。老人對其八個父母的孝順是這裏的一段佳話。其實這位老人的身世並不平常。

在老人剛滿100天的時候,父母就因感情不順而離了婚。這使老人的童年留下了巨大的創傷。他甚至一度的認為自己是多餘的。父母分別重新組建了家庭,這種多餘感讓他感到越來越強烈。於是,他成年後就當了上門女婿。當他自己組建了家庭後,他也漸漸理解了父母,原諒了父母。(投稿 )

想通後的羅必炎老人變得十分孝順,對自己的八個父母也能孝順就盡力孝順,他的孝順十分讓人感動。村中的一首打油詩甚至這樣説羅必炎老人“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要吃就開口,第二天就到手。”我不禁為老人不計前嫌的氣度感到歎為觀止,也為老人的孝順感到感動。

在兩天的陰雨天氣的摧殘下,老人的丈母孃的風濕骨病發作了,疼的她站不起來。他每走一步疼得“哎呦”的一聲叫。這每一句“哎呦”都印在羅必炎老人心裏,一句又一句的“哎呦”讓老人的臉色越來越沉重,不斷的問候安慰丈母孃。不一會兒,老人就拿來了藥,千叮嚀萬囑咐老人要按時吃藥。這樣的孝,感天動地,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兒女又怎會不孝順?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行為準則,羅必炎老人的家風是:感恩、友善,我家的家風是:勇於承擔,敢為人先。我將將家風家訓在我身上發揚光大。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9

不知不覺間,被煙花的絢麗所籠罩的春節已悄然離去。看着前方,一段坎坷的旅程已經開始。

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為此次新春第一課的重點內容。何為家風,家風便是每個家庭,家族的處世之道。何為家訓,家訓便是家中長輩對正在成長中的我們的告誡,也是一代代人用自身教訓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

節目中介紹並舉出了幾個典型的例子,讓我感到最不可思議的便是楊啟發老人一家。這個四世同堂的家族與書畫結緣,自成一派,形成了良好,和諧,向上,高尚的家風。自身出資舉辦了楊山草堂畫展,共130多幅,深受參觀者好評。

結合普遍家庭的情況,令我感到不解。為什麼這個家族會形成這樣的氣氛呢?我想,答案便是傳承。因為社會需求,大多數父母每天不遺餘力的工作,缺少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形成相沖的思想,使我們無法在最關鍵的時刻及時聽取父母的教誨甚至產生相逆的思想。而楊老卻做到了,他對書畫的熱愛在其孫子,孫女年幼時便為他們創造了良好的氛圍,以至於其孫子楊柳還沒桌子高時便拿筆塗鴉,為他後來培養了興趣基礎。可我們這一代,接受了眾多智能機器洗禮的孩子在父母工作之時便養成了宅在家中,沉迷於網絡的習慣,僅有少數擁有健康高尚的興趣愛好。這是多麼可悲且可怕的事啊!

一家四代人熱愛一件事,可以興致勃勃地交談是如此幸福。可見家風的形成與家庭成員彼此的溝通是如此重要。

通過這次新春第一課,我希望我們大家主動與自己家長溝通,嘗試理解父母,無論結果如何,相信我們都會有所收穫,不求像楊老一家忠於一個事業,但願使家中形成良好的風氣。

家風家訓宛如腳上的鐵鏈,它使我們在未來的旅程中行走的更加緩慢,但在給予我們束縛的同時,也讓我們人生的每一步都更加沉穩。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10

“孝”,整個字看上去就是“子”攙扶着“老”,沒錯,子女對長輩的愛戴尊敬,就構成了孝。孝,是中國自古以來推行的法則。孝,讓一個國家在世界上讓人敬佩仰慕;孝,讓社會風氣文明和諧;孝,讓家庭温馨和睦;孝,讓生命變得更加精彩,慢慢延續……

在宜昌,有這樣一位老人,他,叫羅必炎。自小便處處遭嫌。生母的心裏都沒有他,繼母更是這樣。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厭惡他們。如今,他竟竭心照顧着八個老人,自己的親生父母、養父母,還有妻子的親生父母、養父母。他沒有將他們拋去不顧,而是儘自己最大權利去盡孝,有人問他累嗎,他只是回答“有恩必感激”,這簡單的四個字,包含着羅必炎濃濃的孝心。

母親的眼睛不好,他便細心地為母親挑去魚刺,不停地往母親碗裏夾菜。看到這裏,我臉紅了。到現在,我還不會吃魚,卻總是讓媽媽跟我理好再吃,在家我就是個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都是父母為我夾菜,我是深感愧疚。羅必炎已年過四十,都還對母親那麼孝順,而我……我以後也一定不會這樣了,魚再怎麼多刺,自己動手也會拔出來,父母工作已經夠辛苦了,我也要主動為他們做點什麼。

岳母的腰總是在天氣驟冷時發疼,沒到這時,羅必炎就會悉心照顧岳母,親自為岳母拔罐,不停地安慰她。岳母和他相處了那麼多年,沒吵過一次,岳母想要什麼,他便買什麼,這樣的他,岳母都很喜歡。女兒也深受他的影響。孝,是可以延續下去的。

當我們把孝心獻給他人時,將會有更多的人像我們一樣孝敬別人。孝,是可以傳遞的,世界因孝,也變得更加精彩。

讓我們手捧愛心,把愛心獻給更多的人,讓孝,延續下去,讓生命綻放美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