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6.05K

新課程下的國小數學課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需引起我們的重視。

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反思

誤區一:教學開放過度

實例這是一節公開課老師一上課就提出問題,問大家知道做嗎?然後讓學生嘗試解決,彙報交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都是讓學生自己説,不作任何講解、評價、示範。練習鞏固時發現大部分學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我們必須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有更大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思考餘地。然而,審視這節課,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轟轟烈烈”,可是學生卻並沒有獲得知識。在開放式教學中,我們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主動學習上,忽視了對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的把握,特別是忽略了對學生參與的實際可能性的分析,以為只要給學生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就會主動的掌握知識,忘記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幫助者、指導者”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放開手腳,當點撥時還需點撥,當講授處還需講授。

誤區二:合作流於形式

實例這是一節參賽課。課堂上,教師剛剛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即宣佈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説什麼;有的小組組長一人唱“獨角戲”,其餘學生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的學困生把此時作為玩耍的最好時機……幾分鐘後,學生代表發言,“我怎麼怎麼看”,“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我的意見是……”。

反思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上述片段中,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在熱熱鬧鬧的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應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後,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應涵養二個層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傾聽別人的意見。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強調小組合作,學生將會喪失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缺少對求知事物的猜想、試探與驗證等心理髮展過程。

誤區三:評價濫用失真

實例這是一節觀摩課。課堂上,一位學生回答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後,教師説:“講得真好!表揚他!”其餘學生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來。另一個學生回答了一個問題,也得到了同樣的“殊榮”。一節課上,表揚不斷,掌聲此起彼伏。

反思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因此,現在的課堂上,經常能聽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讚揚,經常能聽到“啪、啪、啪”的表揚的掌聲,回答好的學生額頭上有的甚至能貼上幾顆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學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師翹起的大拇指。

其實,過多外在的獎勵並不利於培養學生內在的持久的學習興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師用的讚賞實在是太多太濫了,這樣的鼓勵已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會漸漸褪去應有的喜悦,長期下去,也只能帶給他們更多的“迷失。”學生的創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勵,學生錯誤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處給予鼓勵,不可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

誤區四:手段成為束縛

實例這是一節公開課。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把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突然,教師操作出現了錯誤,多媒體課件無法正常運行了。頓時,學生鴉雀無聲。教師拋出求救的目光,專職電腦老師趕緊跑上去,擺弄着鼠標。不一會兒,一切又恢復了正常,課仍是熱熱鬧鬧地進行下去。

反思現在的課,離開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課。在時尚、熱鬧的背後,教師、學生跟着電腦提出的一個個問題走,實際上和跟着教師設計的問題一步一步走有何區別?教師只是把自己的“滿堂灌”交給了電腦,而自己則退到了幕後。看似學生學得相當主動,其實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操縱。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千萬不能為之所困,更不能成為它們的“奴隸”。我們要增進課件的交互性,使課件能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意調度,同時要不斷提高自己駕馭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只有這樣,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進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