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克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3.07W

伊利克讀後感

《伊利亞特》是古希臘文學中最經典的作品之一。總共24卷,15693行。這部作品開始的時候只是口頭文學的方式在民間傳播,後來由荷馬在民間口頭創作的基礎上,用其出眾的藝術才能編寫成了具有統一思想和完整藝術佈局的史詩。荷馬生活於公元前9世紀和8世紀之間,是一位民間歌手,也就是所謂的“行吟詩人”。史詩是古希臘文學的主要表現方式,內容是對特定的戰爭環境下的描寫。由於古希臘人的觀點,世間的一切都是按照神的旨意,或者是在神的參與下發生的,戰爭也不例外。因此在史詩中,每一個情節都往往分成神和人兩條線索,將神話和現實的因素相結合,用客觀的敍事方式在描寫。

戰爭的起因源自於特洛亞的王子在希臘做客的時期拐走了斯巴達王后海倫,並帶走了大批的珠寶和財物。戰爭的烽火由此點燃。希臘的部落為了奪回海倫,各部落聯合起來有阿迦門農為統帥帶兵攻打特洛亞。這場戰爭持續了整整十年。最後足智多謀的奧德修斯設定木馬計攻破了特洛亞。

在這場戰爭的描述中,作者用旁觀者的身份親眼目睹般的述説了戰爭中的兩位英雄-郝克托爾和阿基琉斯在這場戰爭中的語言和行為。同時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描寫和誇張手法突出了兩位英雄的精神面貌。作者雖然偏向於希臘,但是對兩位英雄都採取了肯定的態度,讚美了兩位英雄為部落而戰不畏犧牲的英勇精神。通過本文的閲讀我們還可以瞭解到,在古希臘時代,戰爭不僅是英雄們為部落而戰,大顯身手建功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因為戰爭的殘酷,由此給人們帶來的種種災難和憂慮。甚至變成了各部落貴族間以爭奪財富和奴隸的掠奪行為。

郝克托爾性格內向,穩重,且遇事比較冷靜,富有人情味。當他在戰場上面對阿基琉斯的時候,他曾經於阿基琉斯相約:無論成敗,對方都應該將戰敗者的屍體交給死者的家屬,決不殘忍的侮辱,給家屬一個安慰。但是相比之下阿基琉斯則顯得過於自尊,任性而固執。面對郝可托爾的約定,他兇狠的説道:獅子和人之間是沒有條約而言的;狼和綿羊永遠不可能有信誓。通過這些語言明確的宣告:戰爭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結局,即使戰鬥結束,也必將不會是郝可托爾所期待的那樣有善果。當郝可托爾被阿基琉斯一槍穿過咽喉死亡後,殘忍的阿基琉斯竟然剔穿了他的腳筋,用皮帶將他繫上戰車,然後揚鞭驅策戰馬在郝克托爾的家人面前奔馳,任由郝可托爾的屍體在地上拖曳,翻滾。面對眾人的哭泣阿基琉斯在勝利中洋洋得意。

看到這裏,我不由得想到中國的一句成語:得饒人處且饒人。現實生活中,競爭日趨激烈。成者為王敗者寇。如果我們都以阿基琉斯這種仇恨的態度去面對曾經戰勝過我們又被我們擊誇的人,泯滅了人性中的善良,那麼這個世界還有什麼寬容可言呢?給別人一次機會就是給自己一次機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沒有敵人,有的只是對手。而我們,需要對手。在競爭的狀態下,與對手較量,用智慧和能力來征服對方,達到一種雙贏的效果,這才是真正的人生之戰。

PS:這是學習的古希臘文學中的《<伊利亞特>一文後寫的讀後感。其實我有些矛盾的,如果真的説給別人一次機會就是給自己一次機會,那麼在某些競爭中,這樣做是否就是等於自己就會喪失機會呢?這個給別人一次機會就是給自己一次機會是否也可以理解為:在對手失敗的時候不必窮追猛打,待他東山再起後自己又有了一次與之較量的機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