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八年級地理複習資料之加勒比海氣候

來源:文萃谷 1.96W

【—八年級地理之加勒比海氣候】,中美的多數河流都流入加勒比海,但南美的大部分河流都匯合於奧裏諾科河,並於西班牙港的正南流入大西洋。

關於八年級地理複習資料之加勒比海氣候

海區大部分位於北緯10°~20°間,屬熱帶氣候,全年盛行東北風,高温、潮濕,大氣處於不穩定狀態。每年6 ~11月中、北部出現熱帶風暴 ,9月最頻,風速可超過33.5米/秒,平均每年出現8次,給航運造成不利影響。

海區的海流是由通過小安的列斯羣島後形成的大西洋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各一部分匯合形成的強大暖流,以28~83釐米/秒速度自東向西流貫整個加勒比海,最後從尤卡坦海峽流入墨西哥灣。由於海區緯度低和暖流影響,海水錶層水温高,常達27~28℃,冬夏季變化幅度小,介於25.6~28.9℃ 。

高温利於淺灘和火山島基座上繁殖珊瑚蟲,因而海區分佈着眾多的珊瑚礁和珊瑚島。加勒比海尤其是南美大陸西北部沿海受離岸風影響形成上升流,把海中營養物質帶到表層,適宜浮游生物和魚類繁育,成為拉丁美洲重要漁場,盛產金槍魚、海龜、沙丁魚、龍蝦等。海區南部是石油產地。

加勒比海是中美與南、北美洲交通、貿易航線的必經海區,自1920年巴拿馬運河開通以後,又成為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大大促進了加勒比海沿岸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主要港口有加拉加斯(委內瑞拉)、科隆(巴拿馬 )、金斯敦(牙買加)和威廉斯塔德(荷屬安的列斯羣島)等。

總結:加勒比地區植被一般為熱帶植物。珍禽異獸種類繁多。旅遊業是加勒比經濟中的重要部門,明媚的陽光及旅遊區,已使該地區成為世界主要的冬季度假勝地。

國中地理複習資料:海陸的變遷

【—之海陸的變遷】關於海陸的變遷的知識,我們做下面的複習學習。

海陸的變遷

大陸漂移假説: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成為“泛大陸”。

板塊構造學説(目前最流行最科學的學説)認為: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 火山與地震帶:板塊與板塊交接處。世界兩大系列火山地震帶: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兩大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以上對海陸的變遷複習資料的講解學習 八年級,希望給同學們在學習上很好的幫助,相信同學們會做的很好的。

七年級下冊地理複習資料之日本的自然環境特徵

【—七年級下冊地理之日本的自然環境特徵】關於日本的自然環境特徵知識,我們做下面的內容學習。

日本的自然環境特徵

1、領土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4個大島、3900多個小島及其周圍海域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佈,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長崎等。

3、地形特點: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少,分佈在沿海地區。關東平原為日本最大的平原。

4、多優良港灣:海岸海曲折,多優良港灣,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和瀨户內海為最好,這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繫十分有利。神户和橫濱是兩個最要的對外貿易港。

5、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每年有感地震達1500多次。被稱為“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日本最高的山——富士山就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第一高山,日本人民奉為“聖嶽”。

6、日本南北國土狹長,並與經線斜交,日本大部分處在23N——46N之間,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複雜多樣,如跨緯度廣,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間差就大。

以上對日本的自然環境特徵複習資料的知識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地理知識。

巧妙的方法學習地理—事半功倍

中學生學業負擔較重,不同程度地存在畏難或厭學情緒,而地理科課時少,內容多,記憶難度大,所以激發學生興趣、指導學習方法、減輕學生負擔顯得尤為重要。

一、趣味法: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探索創新,為學生駕起興趣這一記憶橋樑,使學生能在充滿情趣的教學狀態中記住零散、難記的地理知識。例如,在講湖南省政區圖時,可讓學生把湖南省的輪廓想象成一個人的側面頭像,再通過側面頭像這一輪廓引出湖南省四周所環繞的“鄰居”:下巴下方為廣西,衣領是廣東,後腦挨着江西,頭上頂着湖北,額頭上方是重慶,鼻子挨着貴州。這樣通過饒有趣味的比喻,就把湖南的相對位置很快的記住、記牢。

二、象形法:把地理事物想象成實物、數字、字母、幾何圖形、漢字等。想象不求統一,不同學生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想象,關鍵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例如:一些河流像黃河、長江,黃河像個大“幾”字,長江像個英文字母“W”。教師可在黑板上畫出此形,然後讓學生沿着圖形分出上中下游,這個略圖栩栩如生,因此藉助此圖加深了記憶。

三、對比法:對比法是一種很活躍的思維方式,它能夠由一個知識點聯想到其他的幾個相對立或相似的知識點上,記憶起來,費時少,收益大,能夠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講西歐大陸西部的島國英國的海陸位置時,聯想亞歐大陸東端的島國日本,可以對比出它們的共性都是島國,不同之處就是英國是個大西洋中的島國,日本是一個太平洋中的島國。這樣,通過對比,兩個地理事物的特徵就鮮明有力地顯現出來了。

四、因果法:地理事物、現象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形成了統一體,所以記憶地理相關問題時,要注重地理事物、現象間的內在聯繫。例如: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問題,以這個問題做為“果”找出“因”來:植被破壞—地表裸露(夏多暴雨)—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水土流失加劇。這樣通過“因”推導“果”或者由“果”分析出“因”來,記憶時知識就係統多了。

五、歸納法:是對某些知識總結分類,串成一條線。如我國有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歸納後可知可知①它是我國一月份0℃ 等温線通過的地方。②是800MM等降水量通過的地方。③是暖温帶與亞熱帶通過的地方。④是河流結冰與不結冰的分界線。⑤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線。⑥是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

六、生活體驗法:只有將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有機聯繫起來,才能學得樂、理解透。例如:學習“季風”時,可聯繫教室南北窗口所刮的風向來作為攻克“季風風向”這個難點的突破口;學習“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時,可從當地地形實際出發,坡度大於25度的地區,適宜發展林業,避免水土流失,坡度小於25度的地區,可開墾為梯田,發展種植業,河、塘、水庫地區適宜發展漁業;學習&ldquo 國中語文;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分佈特點”時,可從平時的生活觀察入手,夏季降水多,河塘水量豐富,冬季降水少,河塘水庫枯水。

七、字頭法:是在記憶一組知識時,把字頭排成一段文字,從而記住此內容.如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陸地面積世界前七位的國家:俄加中美巴澳印;全球人口過億的國家按由多到少排列:中印美印巴巴俄,孟日尼。

八、重複法:根據《心理學》中講到的遺忘規律,知識要及時必要的重複幾次記憶,這樣才能提高記憶效率。具體的做法如下:新課內容講述完畢後,留點時間給學生識記,加強學生瞬時記憶,下節課上課前提問,把存在的問題再點拔。其後一個周再重複提問一次,講完一章內容後,再把知識內容串一遍,再重複記憶一次,並強調學生多看地圖,這樣反覆記憶遺忘的概率就大大減低了。

九、列表法:是把內容易混的地理知識通過列表進行對比,加深記憶。如在學習世界的國家時,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可列一張表格進行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工業、農業、服務業、分佈等對比,使知識一目瞭然。再如:記世界人種和語言也可採用此法,列表比較體質特徵、主要分佈地區,形成歸納或對比。

十、讀圖法: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讀圖法是學習地理的特色方法,是其他任何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例如:在地圖上找出我國的鄰國和海洋、我國的主要河流、我國的鐵路主線,要持之以恆、不厭其煩地使用地圖,做到有圖必讀,讀圖有方。

除以上幾種方法之外,還有很多,如諧音法、畫圖法等,對不同知識的記憶要採用不同方法,無論哪種方法,它的最終目的就是啟發學生主動開動腦筋,巧記地理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樹立學習地理的信心。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之黃河三角洲地表水

【—七年級地理總結之黃河三角洲地表水】,年內分配不均。降水量受季風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也導致地表徑流和地下水補給量年內分配極不均勻。

地表水

按照中國國家水資源利用分區,黃河三角洲以黃河為分界線,將全區劃屬兩個流域,黃河以北屬海河流域,黃河以南屬淮河流域。流經黃河三角洲的客水河道有黃河、小清河和支脈河。後二者均位於黃河以南。

黃河:從東營市境中心穿過,是黃河三角洲流經最長、影響最深刻、最廣泛的河流。它在東營市境內河道長138公里,直接控制影響的面積為5400平方公里。

小清河:源於濟南諸泉。東營市境內河道長34公里,流域面積5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境水量5.823億立方米。小清河水質污染比較嚴重。其支流有淄河、陽河、泥河等。

支脈河:源於淄博市高青縣前池溝。東營市境內河長48.2公里,控制流域面積1129平方公里。由於沿途地下水補給和引黃尾水排入,水量較豐,多年平均入境水量2.862億立方米。近年來,由於上游納污,水質趨於惡化。其控制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廣蒲河、武家大溝、小河子。

區內控制面基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排澇河道有11條。黃河以北有馬新河、沾利河、草橋溝、挑河、草橋溝東干流、褚官河太平河,前五條獨流入海,後兩條匯入潮河;黃河南有小島河、永豐河、溢洪河、廣利河,皆獨流入海。

地下水

黃河三角洲(東營市)地下水淺層淡水資源主要分佈在小清河以南廣饒縣境內(大碼頭、大營、西劉橋除外),小清河以北及小清河以南廣饒東北三鄉等地區均屬鹹水區,淺層地下水礦化度在5-10-20克/升範圍內,由南向北、由西向東遞增。該區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4627.28萬立方米,多年平均深層地下水資源量為1219.96萬立方米。

總結:由於受降水及下墊面因素的影響,地表水資源的分佈趨勢與降水量空間分佈趨勢基本一致,由南向北遞減。地下淡水資源分佈也不均勻 國中物理,主要集中在小清河以南廣饒縣境內的井灌區。

國中地理課程標準知識與技能的解讀

【—解讀】7~9年級地理使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那麼接下來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國中地理課程標準之知識與技能的解讀。

知識與技能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識,學會運用地球儀的.基本技能;掌握閲讀和使用地圖和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學會簡單的地理觀測、調查統計以及運用其他手段獲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能初步説明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初步認識人口、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區域差異,以及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和趨勢。

3.知道世界、中國和家鄉的地理概貌,瞭解中國與世界的聯繫;初步學會根據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地理信息,歸納其地理特徵。

4.瞭解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重大問題,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係。

國中地理課程標準之知識與技能的解讀,看過以後相信同學們都熟知要領了吧。接下來還有更多更全的國中地理知識等着大家來學習呢。

九年級學習方法:"理解"法

實踐證明,通過理解的是難忘的 國中政治,因為理解是的基礎。所謂理解,就是掌握事物和現象內在的相互聯繫的規律,對問題的理解越深刻,速度就越快,記得愈牢固,並能通過推理判斷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例如,世界各地的氣候類型與特徵,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如果不從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去分析理解,光憑機械記憶去背,那是暫時的、不牢固的記憶,也解釋不了各地氣候的特徵和形成原因。

例如東北三省長白山區的河流水力資源豐富,先要懂得河流的水力資源決定於流量和流速,長白山區雨量豐沛,因而流量大;河流流經山地,所以水流急,因而形成豐富水力。這樣,不僅記住了長白山區的鴨綠江、松花江水力豐富,而且還可以推斷出如新安江、閩江、西江、瀾滄江等同樣水力豐富,因為它們也是流經山地丘陵,而且也是氣候濕潤地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