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期語文教學工作優秀總結範文

來源:文萃谷 1.54W

我從20xx年元月退休以後,8月下旬來到xx學校應聘教學工作,從西北角的xx市到xx的xx,算是地域的大轉移。走進這個毗鄰xx的民辦學校的一個學期,總結一下得失也是件有意義的事。

第一學期語文教學工作優秀總結範文

已經連續五年送畢業班,沒有按部就班一冊一冊上課了,剛給不熟悉的生源班級上課老是不習慣,幾個月下來也算有了一些親身體會。好無疑問民辦學校的生源跟公辦學校是不能比的,差別不僅僅是成績,更主要的是品性和行為習慣的差距。以下從兩個方面簡單回顧一下。

教學方面。

進一步完善了堅持六年的培養學習習慣的做法,正式命名為“每日一功”,即“每日一練”,每天練習寫字80個;“每日一記”,積累文段和默寫必背課文;“每日一博”,每天一則短文,相當於日記類的文字。這個練功的習慣兩個班的絕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因為一個好的習慣養成比學習重要多了。

使用了五年的合作學習小組的方法繼續施行,借用光大學校校訓的八個字,兩個班組成“求真”“篤實“崇美””“尚品““厚望“德馨“淵博“樂學”八個組,從課堂發言,作業,課堂辯論,課外對聯創作等方面活動的量化累計,一週一評比給予激勵。這個方法在七班的效果遠比一班要好,上半學期要比下半學期好。到十二月增加了抽籤的辦法發言做題後,又出現了新氣象。這個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還需要繼續完善探究。班風好的班級作用不可小看。

學習了對聯知識以後連續開展的對聯練習和創作應該使大部分同學掌握了這個文學樣式的理解和創作。最好的證明就是七班在元旦佈置教室時,把對聯的知識派上了用場!這是對我們學習的最大的鼓勵!特別是貼在後門的對聯極其貼切新穎而唯一。這副聯:聚光大慶元旦,到七班看新朝 橫批七沖霄漢。不能不令龍顏大悦!

對幾篇經典課文探究喜有小得。以前對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郁達夫《故都的秋》沒有好感,一直不願也不想走進去,自以為沒有多大價值。這一次重新相遇試着進入斟酌幾番,還真有所得。比如《大堰河》中兩個非常不起眼的“也”字,就非常有講究有説頭。就是敲穿百度也找不到對它們倆的解釋,除非我輸入進去。對《故都的秋》為何是頌秋?百思不得其解,原來是郁達夫是懷着一顆抑鬱失意和感傷的心情,而北國秋的氛圍正映襯他的心境,這樣就呈現在在世人面前那幅悽清的北國之秋的畫面,又一次説明了讀書時的知人論事索情釋文的重要了。而對《荊軻刺秦王》中“匣裝”的解讀與領會,自視有獨家之見的得意,也就更加深信經典精妙之幽!同時在網上搜得對“易水送別”的質疑,又打開了一扇見識的窗户,大得啟發!

文言文“一步一趨”法誕生。在第二次月考前後,根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被動狀態,加上背誦篇目的重要性,針對學生懶於動筆的痼習,第一次採用“抄錄原文一句——誦讀兩遍——批註解釋——試着翻譯——老師翻譯——學生寫出翻譯”這樣亦步亦趨的笨辦法,進度肯定慢,效果肯定比傳統的老師一人在台上串講好得多。特別對待像光大學校的生源的學生,這個笨辦法應該是實用有效的。為此有小竊喜。這個方法還要努力落實到人人到位就是皆大歡喜,但是,差生和懶惰學生只是應付或者依然不動手的情況。

育人方面。

語文本身就是文道一體的天然學科,平常的學習中必然滲透着修養樹德的正向成分,這也是語文責無旁貸的義務。這方面的'滲透和影響在我看來是有一些效果的,它不是在短期立刻會表現出來的,更是考試卷面無法用分數量化的。它是在學生靈魂深處潛滋暗生的素養。這方面的落實很具體,比如在做語用題時貫穿着傳統文明禮節的感化,在講評優秀微博時讚揚和弘揚觀察思考生活的好習慣,每週日的擴展閲讀的活動,引導學生密切關注國內外政治經濟的動向,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刻苦努力的自覺性。但是這一個學期的情況不合我的期望值,其原因可能在於,一則我對本地學生習慣習氣不瞭解,二則學生在高一第一學期養成教育的形成還處於淺層,到高二階段會好一些。

再從兩個班學習主動性的情況來看,7班遠好於1班,大部分的人基本上知道學習,而1班只不過七八個學生像學習的樣子,而男生中有5人課堂上長期睡覺的,女生心不在焉的也有七八個,中間狀態的要時時提拽着。開始時想帶着全體一起走,不久就會發現那只是一廂情願的善意。為了大部分想學習的學生,你根本顧不了不學的人,只好由着他們去,倒可以換來講課的秩序。差生一系列的負面表現不是一兩天形成,是不同家教不同境遇積澱的結果,一對父母連一個孩子都教育不成,交給學校一個班級幾十個人,何談容易?所以只能關注多數,關注那些可教之人。孔子三千弟子出息的才不過72人,這也就證明了孺子可教者概率之低。當然這不能作為不管差生的正當理由,可是畢竟精力有限。雖然,但是還是可以在一兩個學生那裏做一些轉化工作的,可是我只是有想法沒有落實。比如利用“每日一練”活動輔導一兩個寫字特別差的,促其改變。這是可以做的卻沒有做。想在下學期落實。還有那幾個睡覺大仙,想給他們找點事做。

民辦學校生源差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幾個老一點的在課下感歎,教這樣的學生叫老師難受,好像有一種受辱受刑的感覺。

活受罪,好像有一種受辱受刑的感覺,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也跟着腦子進水了?如果盯住那些帶“病”上學的差生,可以列舉出許多許多令人皺眉的嗅事。可是工作還得努力去幹,教學是一個良心活兒。怎樣轉化成績差行為習慣差的學生,的的確確是民辦學校的重要任務,是每一個老師的責任。如果能逐漸形成比較健康的學習風氣,首先會產生比較好的社會聲譽,也自然會考出不錯的大學生。

我看光大學校。這所學校應時應勢而生,在政府滿足不了百姓迫切需要的情況下,董事長個人出資解決孩子上學的難題,的確是為xx百姓和非京户口的人辦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事。根據本學期各方面情況來看,學校班子是真正幹教育的團隊,教育教學秩序有條不紊,教師隊伍敬崗愛業,應該説發展前景是不會差的。

我的意見。學校實行同工同酬,不分老中青,可是按學歷不考慮職稱的規定有失公允;其二,青年人學校交社保,我們四個老一點的不交,我和郜老師的意外險因為年齡超也不給交,這就是説,學校聘用我們老的費用是最低的。我認為有一種不被認可的輕視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