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階段性的總結

來源:文萃谷 1.04W

隨着上學期我校“以學定教,分層訓練”課堂教學改革的的開展,六步教學模式也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可以説,我們是在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邊完善的過程中一步步做到了今天。這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諸多的困惑和疑難。今天,藉着業務學習的機會,就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情況,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教學階段性的總結

  一、學以致用—六步教學現己初見成效。

六步教學是魏書生多年教學中探索出來的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六步是個有機整體,體現了民主與科學的指導思想。我們在操作的過程中也所領悟,課堂教學能夠在遵循六步的基礎上,靈活駕馭,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1、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

我們課改之後不難發現,絕大多數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而且現已多數學生形成了自主預習的習慣。如五六年級的學生,我以語文學科為例:開學初,老師只佈置了兩次預習,起始課前的預習:‘如i賣兩遍課文、給課文劃分段落、把生字寫三個再組兩個詞、查找資料,-J}解作者及課文的寫作背景等。第二課時前佈置,如有感情的讀兩遍課文、找出課文的重點句段、思考課後習題怎樣處理等。學完一課之後,老師便要求學生按照第一課的預習方式預習下一課文,逐漸的學生自主預習的習慣養成了。而正是因為學生有了良好的課前預習的習慣,我們的自主學習才能得以順利的實施,這一點,我想我們的老師也深信不疑,沒有預習,我們自學階段很難完成教學任務。

  2、養成了良好的糾錯習慣。

數學有錯題集,記錄着學生曾經做錯的習題,改正後形成鮮明對比,以此來加深印象。語文“一課一測”,我們以測試的方式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老師批閲後,學生針對錯誤在原題旁邊進行修改,教師在進行二次批閲,如果更正有誤,再反覆批閲,直到正確為止。學生經過了教師一遍遍的批閲、我想,再差的學生對錯題的印象也會很深刻的。久而久之,在老師的幫助與監督下,學生自我糾錯的習慣養成了。

  3、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

六步教學是以自學為主的學習,是以能力提升為核心。教師出示自學指導後,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聽課時我們發現,多數學生都能靜下心來,讀課文,做習題、思考自學指導提示的內容。在自學的時間段,我們不否認有溜號的學生的,但是多數學生還是能保證良好的狀態完成自學任務的。因此,就學生自學習慣的養成與以往相比,還是有跨越性的進步的。

這幾個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我們課改帶來的實效,學生只有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如果一説課堂是教與學的雙向活動,那麼,這些就是學的突破。

  (二)學習的目標更明確,重點更突出。

我們以往上課,導入後,便進入了新課階段,至於本節課究竟想要完成哪些內容,學生只有到了下課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這節課是學習些生字、是處理課後習題、是理解課文。而我們課改後,要求明確學習目標,最佳方式是出示到黑板上或大屏幕上,至少也要口述。學生在新課前便總體地知道了,本節要學的內容及主要任務。教師再根據學習目標設計自學指導,學生進一步的掌握了,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從而達成目標。每節課都有重點,我們也要圍繞重點進行教與學。這一點,我認為我們的老師做的是比較好的。如在精心點撥的環節裏,老師都能把五點知識加以強調和點撥,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或總結歸納,凸顯重點。

  (三)教學流程更清晰,環節更合理。

從課堂教學改革後,我們的課堂秩序有了很大的改觀,從以往的各自為政,到現在清晰的六步教學,發生了質的飛躍。所有的語文、數學老師都能按六步教學模式設計教學流程,首先從交流預習(鞏固練習)、導入新課,認準目標、指導自學,再根據自學指導進入主動自學、瞭解學情,自學凡分鐘後,終止自學進入自學反饋,互學互幫,在反饋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地進行點撥,引導發現,最後,以測評練習的方式檢查學習效果,多以學生總結收穫的形式對本節課進行歸納和總結,每個環節的安排都比較合理,流程也格外的清晰。減少了以往課堂上的隨意性、盲目性。時間利用和分配更為科學了。

  二、繼往開來—六步教學還須務實求實

六步教學初見成效,我們雖然領略了起步的含義,但是,真正走進去悟出真諦,結合校情學情,我們還有一定差距。

  1、注重環節的設定,忽視環節的銜接。

很多時候,我感覺,為了體現六步教學模式,我們更注重了環節的安排,即六步。可是我們卻忽略了每個環節間的自然銜接。例如,我們往往在交流預習後直接就出示了學習目標,在精心點撥後突然就出示了測試題,我們很吝嗇必要的導語。以前,在我們的.教學中有多少精彩的導言啊,現在,似乎不敢説了,似乎説了就是説多了。其實,這些都是誤區,以學生為主的學習,不是要求老師什麼也不説,而是提倡該説什麼,什麼地方少説或者不説,我個人認為,導言就是該説的,必要説的:因為導語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在改革更新,但不是對傳統教學的全盤否定,歷次的課改都是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的。

  2、注重形式的迎合,忽視教學觀念的轉變。

我們有部分老師運用六步教學模式的原因很單一:就是為了迎合學校課改的要求,不得已而為之。從本質上不是很認可(我也許説得很片面)。在這裏我可以列舉幾點來證實這一點:

(1)教師不相信學生有自學的能力,認為國小生不具備自學的能力,對自學認識不夠,認為自學效果不好。有時候形為自學,實則教學。就拿自學指導為例:教師很細緻地羅列了一些問題,多則兩三個自學指導,把問題分散。少則一個自學指導裏面包括了六七個問題,集中學習。學生的自學實際就是在一個一個的解決老師出示的問題。學生的被動沒一有根本的改變,地位還是附屬於教師。問題化的自學指導導致了自學反饋環節中學生即使是彙報自學,也是在一個個地依次回答問題。我們不相信學生會通過自主學習,能從中能有所領悟,能針對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尤其是在自學反饋這一環節,老師很是不放心地在學生己經做出正確解答後,還不厭其煩地反覆講解,我們能看得出,老師們的出發點是好的,是擔心學生掌握不好,記得不勞。想把知識進一步的夯實。但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在自學階段不愛動腦了,認為反正老師也要講。因此,我們的自學某種程度上説還是流於形式的。這是教學觀念的問題,如果我們不改變觀念,不大膽放手,自主學習永遠都會形同虛設。

(2)自學指導的設定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正因為在教學觀念上還沒有根本的發生改變,因此,對課改方案的執行上也打了折扣。如,不認真研究,設計隨意,羅列問題,五個明確能做到的少之又少。1、明確內容:除了問題很少以別的方式出示。感覺我們出示的指導內容有些細化我們忽視了學生獨立的感受與感悟。如,語文課,更多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閲讀,從中有所感悟,閲讀課文,從中能體會到什麼、

發現什麼?哪裏最讓你感動,讀課文,想想他是怎樣的人,從課文的地方可以看出來等等。學生完全可以通過整體的感知,瞭解到實質的內涵。而學生的感悟不一定是一致的,可以是不同的,如果發生了偏差,教師再點撥引導也為時不晚。可更多的時候我們連機會也不給學生,總是用問題牽着學生鼻子走。佈置自學內容不一定就是把想讓學生學習的內容都以問題的形式出現。2、明確自學方法。自學方法不光是教師確定的,而是還要教給學生,讓學生掌握方法、並學會運用。如:畫一畫、想一想、品一品等,如果不教給學生方法,學生只是忙於尋找答案,忽略怎樣找,用什麼樣的方法找?也無法將學習方法內化為自學的本領,為以後自學奠定基礎。3、明確自學時間。本學期自學時間的確定好於上學期,恰當了很多。但是,還有個別時候,停止自學的時一間與我們要求的時間還不是很符合。我們確定了時間,就要遵守時間。此外,要考慮到時間是否適應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能力,要以中等生為基準。4、明確自學要求。明確了自學指導的內容了,但是,將採取怎樣的方式檢查往往不明確,是提問,還是小組推薦呢?學生在檢測前無準備,不知道老師一會將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檢查學習效果。5、明確自學標準。我們可以對以往的教學做以回顧,為了完成進度,我們急於找學生答出問題,至二於好學生是否吃得好,差生是否吃得飽,很少加以考慮。我們不考慮學生學習程度的不同,能力的不同,效果的不同,而是整齊劃一,同等標準,是有違我們課改實質的。我們應該照顧到學生學習上的差異,讓學生量力而行,後進生的標準可以定的低一點,把最基本的掌握了就好了。如果要求他們和優等生一樣,每個知識點都掌握,會適得其反,把最基本的都丟了。如果我們能從觀念上改變對課改的認識,認真解讀六步教學模式,做到五個明確,我想,最重要的自學環節才不會是有名無實。

  3、注重程序的安排,忽略能力的培養。

我們如果細心的研讀六步教學模式,不難發現,每一個程序裏在運用上都是有比較細緻的要求的,尤其是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解讀望面每一項都有對“素質目標”的達成要求。如“鞏固練習,交流預習”的環節,重點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自學習慣、演講能力、記憶力能與等;“認準目標、指導自學”中重點培養“概括知識的能力、理解各種學習方法的能力”;“主動自學,瞭解學情”環節中,除自主學習習慣外,還重點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運用各種學習方一法的能力”;“自學反饋、互學互幫”中重點培養“合作能力、求異思維和創新能力等”;“精心點撥、引導發現”則重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刻苦鑽研的精神”;“測評總結,完成練習”同樣也是要培養學生能力的,如“自我實踐的能力”等等。這些“素質目標”的設定,無非是説明一個問題就是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瞭解和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通過每一環節的自主學習,使學生逐步形成某些能力,為今後的獨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恰恰忽視了這一點,我們更多的是照顧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至於能力的養成及習慣的培養很少在考慮的範疇之內。

  4、注重教法的確定,忽略細節的完善。

語文、數學老師現在都能採用六步教學法指導教學行為,這是毋庸置疑的。而我們在每一步的靈活運用上,還有待於認真的研究。下面,就大家容易忽視的幾個細節來談。第一個細節“交流預習”,我們在課前交流預習時,多數是教師提前佈置的問題,在上課的時候提出來,找學生解答,如果幾個學生都答對了,證明學生預習的效果比較好。我們忽略了這樣一個細節“交流預習時,一般不限定交流的內容,應允許學生開懷暢談”。我們可以給學生打造更寬廣的展示才華的平台,如“你都預習了那些內容?查找了哪些相關資料等”,這樣會更激發學生預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會拓寬預習的領域。第二個細節“認準目標、指導自學”,“認準目標”既是對學生説的,也是對老師説的,師生都應該重視這一點。教師把學習目標展示出來的同時,應該讓學生稍加議論,教師也可做必要的説明,然後,讓學生大聲的朗讀或背誦目標,加深記憶。有的老師做的較好,比如“一分鐘記憶目標”、“指名讀,默讀記憶學習目標等”,而有的時候,我們只是把出示目標作為是一個不能省略的環節,出示後,有時找一個學生讀一遍,有時還沒看清都有那些項就一閃即逝,學生並沒有形成印象,出示目標也變成了一種形式。而“自學指導”也是如此,也應適當徵求學生看法,尤其要關注學困生對自學指導的理解情況,以便自學時做個別指導。第三個細節“主動自學,瞭解學情”在這個程序中,原則上教師不講解,學生不討論、研究,儘量發揮學生自學潛能,養成獨立讀書的良好習慣。這一環節中要特別關注學困生,要給以適當的啟發指導。教師還要及時發現學習態度不端正,不守紀律的學生,要及時予以正面引導。我們在佈置自學時也有不少學生處於溜號狀態,我們關注了多少?第四個細節“自學反饋、互學互幫”,這一環節,可以讓一部分學生把自學情況反饋給老師和同學,溝通自學的信息。師生了解信息後,各自作出判斷,正確的提供給大家,錯誤的,學生幫助訂正,即兵教兵。如果學生訂正不了的疑難問題,教師幫助訂正。這一細節中要特別關注學困生的信息反饋,而我們往往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誰舉手就找誰回答,答對了即可,答不對的教師便忙於解釋,把正確答案出示出來了。此外,對踴躍發言的同學(尤其是中下等生)要適時的作出鼓勵性評價,在我們的聽課中,表揚讚許的話實在是很少,有句俗話説“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其實是很有道理的,適機的表揚,一定會增強學生的信心,調動自學的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第五個細節“精心點撥、引導發現”,是教師根據自己對學情的調查瞭解,抓住帶有普遍性的關鍵問題,尤其是學困生的問題,作為點撥的基點。學生自學弄懂的問題一個不講。點撥是啟發性的,不能簡單地講出答案,要允許學生提出不停看法。我個人認為,點撥的應該是課堂生成的問題,生普遍不會的問題。而我們有時候點撥侷限於本課重點,不考慮學生是否已經解決了。甚至有時候的點撥只是重複強調。“精心點撥”是教師展示教學藝術的重要環節,我們要重視,要在備課時寬泛的考慮到與本課

相關的問題和學生可能出現的困惑。第六個細節“測評總結,完成練習”,測評題或練習題是教師幫助學生選擇好的,要圍繞目標選擇。數學課這一點做的較好,相對也比較容易,而語文課通過交流預習,自學反饋把問題基本上處理的差不多了,在測評中似乎沒什麼好做的了。其實,我們在第一課時中可以考生字詞、讀課文,第二課時完全可以完成“一課一測”。既避免了教師講的過多,擠佔練習時間,也可以及時地檢測學子仁對知識掌握情況,更不用再額外利用課時完成作業。既省時又高效,我何樂不為呢。此外,教師要保證做練習的時間,也要限定時間,並且還要考慮到中下等生是否能接受。“測評總結”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而有的時候因為我們講的過多,已經沒有時間去完成。總結更是經常的省略不計了。

總之,我們要想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改革,有效實施六步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想,我們應該首先轉變觀念,從心裏到行動上真正的接受。要和道,“先學後教”。也好,“六步教學”也罷,畢竟都是人家的成功經驗,我們更多的時候只是“拿來用”,要相信,這些成功的經驗只會帶給我們益處。如果我們對課改心存芥蒂,那麼課堂教學就不會走向完善。只有觀念轉變了,我們才會仔細的琢磨每個細節,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總結經驗。真正實現自主學習,實現高效課堂。我們既然做了,為什麼不努力做好?我們與其被動接受,不如樂於接受。

“常亭連短亭,何處是歸程?”我們都是在摸石頭過河,和大家一樣也在學習階段,個人見解,與大家共同探討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