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總結

來源:文萃谷 3.71K

  一、教學內容: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總結

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紙、米飯和澱粉。

  二、教學目標:

通過科學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在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各單元的教學要求:

第一單元:植物

1、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研究大樹和樹葉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利用課外時間在校內外進行一些觀察植物和蒐集樹葉的活動;讓學生在對大樹和美麗的樹葉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產生情感體驗,對學生進行“愛護草木,保護環境”的教育。

2、組織指導學生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取關於葉的顏色、形狀、大小、構成、葉脈、葉柄等多方面的知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通過各種渠道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第二單元:動物

1、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並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2、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於動物的觀察特徵、分類特徵、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聯繫來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發展自己的認識。

第三單元:我們自己

1、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2、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

3、能查閲資料,瞭解人體的有關問題。

4、初步瞭解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幹、四肢幾部分組成,左右對稱。

5、手有感覺的功能,手的靈巧與它的構造有關。

6、眼、耳、鼻、舌、手(皮膚)是重要的感覺器官。

7、在對人體基本組成的觀察中,發現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

第四單元:水

1、本單元是以生活中常見的物質——水作為觀察的主題,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簡單的器材(各種瓶子、臉盤等),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關於水的資料,並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現和提出關於水的相關問題,並能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通過觀察所發現的現象表述出來。

2、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3、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能夠用多種方法區分各種溶液並比較溶液的多少。

第五單元:紙

1、經歷對一張白紙的'外部特徵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

2、能根據紙的主要特徵分辨、區別周圍紙質的和非紙質的物品,感受到紙的多樣性以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3、瞭解古代的造紙技術和現代造紙工藝,並通過簡單的造紙活動,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節約紙張。

4、能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性能,初步感知物體的性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係。

5、通過對身邊常見材料——紙的觀察和探究,能不斷髮現和提出關於紙的相關研究問題。

6、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選擇合適的紙質材料,製作一輛紙車。經歷一個製作紙車、交流改進紙車的活動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