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師教學總結

來源:文萃谷 1.86W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瞭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但是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教師教學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教師教學總結

有關教師教學總結1

通過學習加深了我對繼續教育的認識,“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誌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高科技成果向現代生產力的轉化越來越快,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預示人類的社會經濟生活將發生新的巨大變化。我們知道,未來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越來越取決於科技的進步和教育的發展,教育將永遠處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將導致教與學的深刻變革。社會的進步,尤其是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求對教師實施終身教育。建立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制度和體系,提高全體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並培養大批中青年骨幹教師乃至學科帶頭人和教育專家,正是迎接21世紀知識經濟挑戰的必然選擇。因此,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實施繼續教育工程是基礎教育推行素質教育的需要。素質教育呼喚具有高尚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而這支隊伍的建設和形成需要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論不斷充實和更新他們的專業知識,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方法武裝他們,並在教書育人的實踐中日趨優化最終達到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通過學習對教育科研的目的、過程、方法更加清楚,瞭解了行動研究的方法。通過學習我更加清楚了教育科研的意義、內容、意義、類型和方法,尤其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驟:發現並選擇研究課題;查閲文獻,蒐集資料;指定研究計劃;開展研究或者實驗活動;分析思考,得出結論;報告成果。明確了行動研究的起源、發展和定義以及行動研究的方法,今後我要用行動研究來豐富自己的課題研究方法。

在培訓中轉變了教育觀念,注入了嶄新的教育理念。從教師的以講為主轉變到以訓練為主。從教師的知識傳播為主轉變到學生的成果展示為主;從教師的成就感轉變為學生的成就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力求使課堂在和諧、民主、愉悦的氣氛中完成,使師生相互活動中達到“教師從教到導,學生從學到展示”的有機統一。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動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熱情,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豐富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思維,以問引思,以理導思、以變發思,引導學生變“學會”為“會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養成學生的學習的獨立性……

教師的責任主要不是“教”,而是指導學生會“學”,因此,教師不能滿足學生“學會”,而是要重視引導學生“會學”。要啟發學生善於學習,激勵學生思維,變教師的教學為導學。為此,教師要努力學生創設新舊知識之間聯繫的情景,以“温故”作為“知新”的紐帶,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有關教師教學總結2

《家》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一首小詩。它清新、自然、樸實,給人一種温馨的感覺。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請教了潘老師,在他的指導下,我對本課進行了重新的設計,一、温馨情景、引學生入文

在這節課上,由多媒體展示出:藍天白雲、泥土種子、森林小鳥、小河魚兒等多幅畫面,使學生很直觀地感受到它們的親密關係。我打開音樂,和着音樂的節拍,讓學生聽着錄音機裏傳出的擬揚頓挫、輕柔和諧的解説,再讓學生經過思考走進自然美的意境之中。隨之,我輕輕朗誦課文:“藍天/是白雲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森林/是小鳥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再讓學生跟讀一遍,聲音好美、好美,彷彿是領學生走進了詩文中的“家”裏。此時,題目《家》正在電腦的畫面上徐徐升起,同學們激情湧動,朗誦的聲音此起彼伏,聲聲動情。

二、用提問尋思、用細讀品味

在學生輕聲朗讀之後,我隨機又展示了藍天白雲的畫面,讓學生想一想、説一説,“為什麼把藍天比作白雲的家呢?”學生這時展開想象,有的回答:“白雲只有在藍天裏才會有温馨的感覺”。有的説:“白雲只有在藍天才自由、快樂。”……説得多好。“誰能讀出感覺來?”這時,學生早已迫不及待、躍躍欲試。同樣的方法,我又讓學生想像森林和小鳥、小河和魚兒、泥土和種子的.親密感覺。這些想象和描述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讀時感情充溢。在理解內容、品位文字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繼續誦讀課文,去體會語言、理解語言,並把體驗到的情感移植到文本之中,用心靈與文本對話,用優美的聲音把體會感悟出來。在誦讀的時候鼓勵孩子加上動作,不僅讓孩子興趣大增,也便於學生記憶詩歌。

三、讓角色轉換,再體驗温馨。

當學生還沉浸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之中時,我逐次在身上貼上藍天、森林、小河、泥土的圖片,向一個個學生招手。在我的指導下,學生不知不覺地實現了角色轉換,變成了一朵朵白雲,一隻只小鳥、一條條魚兒、一粒粒種子,與之相對應的親切温馨、和諧的關係展現出來。在我的身邊飄浮、玩耍、遊動、靜伏。文本不再只是一種文字,而是有形、有聲的體驗,學生也變成了有感情的文本角色。此時,學生在我的帶領下,已渾然不覺地經歷了兩個層次的體驗:接觸文本,在字裏行間中的體驗;超越文本,在文本創設的意境中去體驗。

四、拓展文本、昇華情感

到此,課文已經基本講完,但是我並沒有打住,又展示出了另一幅畫面。我説:“自然界裏有它們的家,那我們小朋友的家在哪裏呢?”學生齊聲誦讀:“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此時出示我國的版圖,告訴學生我國的國土面積、淮安的地理位置。之後帶孩子在課件中游覽祖國的山山水水,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此時我打開課件中的一首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的花兒真鮮豔……”。緊接上培養學生帶着自豪、驕傲的心情讀課文。

詩中“祖國”是一個抽象的詞,對於低年級國小生來説,尤其不容易理解。我讓學生通過課外蒐集資料、課上交流彙報的教學設計,將抽象的“祖國”化為具體可感的事物,突破了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的意識。課文講解結束,為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出示了熊貓在吃竹子、鯨魚在海里遊、月亮懸掛在星空的圖片,讓孩子編詩,課後的作業是回家仿寫一首兒童詩,並配上相應的圖畫。這些都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五、指導背誦,步步為營。

在指導孩子背誦的時候,先是用帶課文的FLASH吟誦,之後用別有用心的板書提醒,相對加大了難度,再用無課文的動畫提醒,最後讓孩子閉上眼睛,帶這動作加以演示。這樣的步驟符合孩子記憶的特點,反覆的強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這節課上,我用一顆未泯的童心引領學生與文本解除對話,在誦讀、表演、對話中去體驗、感悟語言帶給我們的温馨。在這種體驗中,學生的性情得到了陶冶,一堂精心準備的語文課到此結束了。

這節課帶給我的不但是快樂、感動,而且是審美的情趣。讓我感到教學不是枯燥的,而是有滋有味的。這首小詩寫得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讀起來保持語調歡快、流暢和幸福、愉快的感覺。

教學時讓學生體驗、感悟詩中的意味,發自內心對祖國的撫育的喜愛之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