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閒絮語》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3.02W

近年來,作為文化軟實力,楊凌的文學藝術事業發展迅速,和它享譽中外的農業科技水平一樣也日漸繁榮起來,給這個新興城市一種嶄新內在的精神面貌。文學氛圍日漸濃厚,不時有身邊師友新書出版。作為楊凌文學領頭人之一的作家王啟儒,最近也有散文新作《悠閒絮語》面世,我也及時得到他扉頁有鄭重簽名的贈書。書裏文章絕大部分我以前都曾細讀,還寫過有關評論文字。但這一次我暫時還沒從頭細讀的打算,只時偶爾隨意翻翻。一卷在手,快樂莫名,這本身也是一種閲讀享受,那是一份鄭重的,好東西待來日細品的閲讀感覺和心境,我想真正的讀書人都能體會到。我先是仔細地品這本書外在的一些細節,比如書的印刷質量裝幀設計等,雅潔温馨的淡綠色封面,一朵出水荷花鮮亮可人,似乎也寓意着作者人格的高潔和他某種美好的心願。他親題的書名“悠閒絮語”四字透着質樸,沒有那種張揚逼人的勢,只有温厚平和從容自然,確實字如其人。這本書前也按一般作品集的慣例附有他的一些生平照片,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有無盡的語言,師友交往之情誼河山遊歷之情懷,讓人生出莫名感動和無限遐思。

《悠閒絮語》讀後感

作為首次集中閲讀王啟儒散文,友人楊選紅把這本書讀後和我交流説,讀王啟儒散文,有讀孫犁散文的那種感覺。我理解他,我也確有同感,他這樣説並非要把王啟儒和大師孫犁二人的散文相提並論一分高下,而是説他們二人的散文確有某種相同相通之處,都有一種清正之氣,質樸平和,洗淨鉛華歸平淡,深沉雋永意味深長,是那種真水無香式、似枯實腴言淡意遠富有人生感的散文。如《我家的春聯》、《我家的小院》、《雪也怡人》等親切如話,《老村》、《老屋》、《太乙河畔憶舊》等篇章文字透着滄桑和對歲月的深思,這樣的`文章可遇不可求,可以説不是用筆寫出來的,而是用人生。有訪者問老評論家閻綱的寫作體會,這位王啟儒的鄉黨説了八個字:“人之將老,其言也真”。這話也適用於王啟儒,我真切地感覺到文如其人這句話,一生經歷豐富習文不綴的他,文學已經融入他的血液中生命裏,和他的生命融為一體。《談讀書》是一篇文學座談會上的講話稿,以自己的親身讀書經歷感受來談讀書,親切如語,讀書之豐富,知識之淵博,讓人讚歎,古今中外文學經典名著對他來説如數家珍,購書的艱辛與執著也伴隨着快樂,非真正的愛書人讀書人不會如此之深厚情懷。作為“鈎沉稽佚”一組文章,是對楊凌這一地方歷史的整理與研究,作為一方文化名人賢達,他主動肩負起這一份文化責任。這本書的後面還附錄“王啟儒小説評論彙集”,他原本是以小説名家的,收錄這些評論自己小説的文字,也是對文學的一種珍愛,對自己往昔歲月的回憶和珍惜,對那些評論者以文會友,珍藏那一份文字緣,讀者也可對作為小説家的王啟儒豐富的藝術世界有所管窺。

古人云,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這本內容厚重的書以“絮語”名之,給人親切自然的感覺,和王啟儒的為人風格相一致。文學同道和他談文學,如座春風,如沐細雨。從他身上感覺到,他已經將做文與做人完整地融為一體,他把對文學的熱愛和對人生的眷戀融為一體。他與世無爭,淡泊名利,你從他身上看不到絲毫那種文人相輕相排擠的影子,只感到同類相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樂於扶掖文學後進,對晚輩慷慨無私地指點傳授。一件小事給我印象很深,他一次逛書店,見到一本內容比較新的外國文學評論書籍,他當時覺得此書適合我看,就給我買下了,等見到我時送給我,絕不談書的定價。此事對他來説無足掛齒,諸如此類發生在我周圍文學同道有關王啟儒樂於助人之事不勝枚舉。你可以指出他個別文章不足,還可以説他在全國的範圍內的文學實績也還不足等等,但是我以為,這些真的不是重要的,有限的文字在這個時候並不重要,文學寫作最終都要歸於一種人格精神,轉化為一種人格的感召與輻射力,一種精神的延續性,一種美好的情愫,一種人情的温暖。大象無形,大愛無言。

這一本《悠閒絮語》,值得珍藏和終生閲讀,至少對我是如此。作為以文學評論為終生事業的我,特別珍惜身邊師友文字因緣,特別是對王啟儒這樣我的文學恩師。其實他本人的人生何嘗不就是一本厚重的書呢?我讀書,更讀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