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助學生先進事蹟(通用5篇)

來源:文萃谷 1.67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事蹟都不陌生吧,事蹟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資助學生先進事蹟(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資助學生先進事蹟(通用5篇)

教師資助學生先進事蹟1

廖徐姣,女,39歲,苗族,中共黨員,建始縣民族國小教師。

9年日夜忙碌,找到多種渠道,聯繫資助人一對一的資助50多名貧困兒童,募集衣服上萬件,學習用品及助學金額二十幾萬元。苦心奔波,只為寒門學子,一位心繫學生的好園丁,一位助人為樂的女教師。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讓貧困家庭的孩子少一些挨凍,少一些失學,讓他們能和自己小時候一樣得到應有的愛和温暖!

故事還得從2012年冬天説起,那是很冷的一個早晨,廖老師像往常一樣準備去教室,突然發現校門外站着一個遲到了的學生凍得瑟瑟發抖,身上只穿了兩件單薄的衣服,而且褲子上還有破洞,腳上穿着一雙大得可以裝下兩隻腳的破棉鞋……她心裏猛然一驚,沒想到還有這樣貧困的家庭,連禦寒的衣服都沒有!處置完畢,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廖老師課餘就到各班去了解貧困生情況,放學後約上父親和愛人一道去貧困生家裏走訪,晚上她的愛人陪着她在家裏將這些貧困學生信息一一記錄下來,她發現很多都是留守兒童,部分孩子的家庭非常貧困,經常受凍捱餓,她想為這些貧困的孩子做點什麼。

從此開始了她長達九年的募捐之旅。

廖老師最先想到的就是把自己和親人、朋友家裏的衣服拿一些送給貧困的孩子穿。然後又通過“捐舊衣吧”的網絡平台募捐到成千上萬件衣服,棉被,文具和一些體育器材等。

2013年元月,她又聯繫到了北京的中國華陽公司和武漢興華保險公司。華陽公司愛心代表王彥妮女士、武漢新華保險公司的愛心天使白瑩女士組織員工根據需要對學生進行捐贈,解決生活急需。她又先後募集到3萬元投入到學校操場的修建中。

募集到的物資錢款暫時緩解貧困孩子的燃眉之急,但是,怎樣才能長期幫助這些孩子呢?廖老師課餘就在網上查詢、和熱心的QQ朋友們交流,尋找幫助孩子們的途徑。功夫不負有心人,廖老師通過“春苗助學”組織、熱心網友轉發朋友圈、QQ日誌上傳貧困學生信息等途徑為三十幾個孩子找到了一對一的長期資助人。她不僅給網絡愛心人士推薦她本校的貧困孩子,還把範圍擴大到當地國中,高中和大學,哪裏有她所知道需要幫助的孩子,哪裏就有她忙碌的身影。

2014年廖老師隨丈夫調到建始三里民族國小工作,她繼續着幫助孩子的腳步,為三里民族國小楊興娥、賀倩倩、熊友芳及三裏國中的陳友來、崔海珍、羅苑等貧困學生找到了一對一的長期資助。她還為班級募集運動會的班服和書籍。

2016年廖老師被遴選到建始民族國小工作,她仍然心繫貧困山區的孩子,又給三里民族國小的李彩虹、李彩霞雙胞胎、劉思琦和陳祝清和三裏國中的王豔同學找到了資助人……

2016年秋廖老師加入了建始縣義工協會,她一直到現在週末都積極的參加義工活動,做着一些助學助醫,助弱助殘的義工活動。

2018年她又為三裏國小的鄧藝涵同學找到了一對一的長期資助。

2019年她又為本校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何健,雷明莉找到了一對一的長期資助人。

2020年疫情期間她不僅在單位積極捐款,而且還帶頭並組織班上的學生及家長,還有親戚朋友參與了建始縣義工協會組織的捐款。她不僅自己奉獻大愛,還成功影響了同事,親戚,家長及學生助學助困。

9年日夜忙碌,聯繫資助人30多名,募集衣服上萬件,學習用品及助學金額二十幾萬元。苦心奔波,只為寒門學子,燃燒青春,點亮希望之光,就是讓貧困家庭的孩子少一些挨凍,少一些失學,讓他們能得到温暖和愛。她不僅助學助弱,在疫情期間也積極想辦法參與義工協會助困。這就是這位看似平凡而偉大的廖老師!

教師資助學生先進事蹟2

楊家坡國小六年級班的魏濤是班主任閆志立老師的幫扶對象,這個孩子的家庭狀況極不好,孩子父母親因為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三個孩子是典型的留守兒童,家裏僅靠年過六旬的奶奶照看,奶奶沒念過書,對孩子的學習不能輔導,魏濤是他的大孫子,聽話懂事,每天放學後替奶奶照看兩個小弟弟,這時奶奶才能騰出手去為他們幾個做晚飯,但該孩子較為膽小,平時班內的活動很少參加。特殊的學習環境使他對學習沒有了信心。

認識到孩子們的優點和缺點,就要有細緻入微的工作態度和方法。為了幫助孩子們找回自信心,閆老師與他建立一種彼此信任,平等互助的關係,與他進行情感交流,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在平時觀察入微,及時發現他出現的一些問題,並採取相應的幫扶活動,解決孩子們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鼓勵他參加學校和班級開展的各項活動。

有空了,閆老師就給他講一些名人的故事,講一些生活中的常識,讓他明白生活中不僅僅有學習,還有很多的樂趣,要把自己的心打開,走出去。通過一個學習的教育與鼓勵,他有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念,有了正確的目標和方向,現在他會朝着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和奮鬥。

剛接上魏濤所在的這個班的時候,閆老師發現他學習不主動,不舉手回答問題,生性膽小,怕生,做事情沒有膽量,閆老師意識到他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於是閆老師制定了長期的計劃,每天給他一點小小的鼓勵和驚喜,有時候不會做的題目耐心的指導他,有時候還會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給他輔導沒有掌握的知識,慢慢的有所進步,到了六年級第一學期的後半期,他慢慢進步了,他的成績由原來的倒數已經爬到了班級前幾名,現在他每節課都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上課的每一個知識點,他都能夠掌握,他進步了,閆老師也笑了。

閆老師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充分利用課餘及週末時間採取家訪、電話、微信等形式,為了孩子的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讓孩子家長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增強了其父母的責任意識。

教育,這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擊孩子的心靈,在這裏誰有細緻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

教師資助學生先進事蹟3

近年來,在學生資助工作上,身為黨員的曹成成老師一直堅持以人為本,嚴格按照學生資助政策的有關要求,始終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細緻地做好資助工作。

一、熱愛學生資助管理工作,認真落實資助政策

在平時的日常工作中,曹老師經常深入班級,瞭解困難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建立自信,積極為學生的成才創造條件,為資助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每年上級下達學生資助任務後,曹老師總是認真學習有關文件,深刻領會政策精神,同時,把宣傳資料發送到學生家長手中,廣泛宣傳學生資助的有關政策、條件,要求每位家長、孩子認真閲讀宣傳資料並簽字確認信息,使學生資助政策深入人心。

二、克難奮進,懷着“三心”幫助學生

在學生資助工作中,曹老師總是要求自己要飽含一種心情來工作:一是要懷着對學生資助政策的感激之心:二足要懷着對學生和家長經濟困難的同情之心:三是要懷着對本職工作的誠摯、熱愛之心。因此,在工作中處處體現出來的熱心、愛心、耐心不僅感動了學生和家長,也讓同事深受鼓勵。

每年在開展學生資助工作時,曹老師總是克服時間緊、任重等困難,加班加點收集學生資助信息。曹老師熱情接待、傾聽學生和家長的諮詢,耐心地向家長們宣傳解釋相關的資助政策和程序。用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不怕吃苦的精神,使學生每月按時領到資助金。

三、檔案管理規範化

對班級學生的信息認真排查、審核從而加強學生資助的後期管理,使得班級經濟困難學生電子數據的使用更加的快捷,電子檔案的保存更的完整。在工作中,曹老師不斷總結經驗,創新工作。目前班級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一套工作體系。

四、嚴愛相濟,教書育人

曹老師深深地懂得:經濟困難學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對他們,曹老師總是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談心、多家訪、多幫助、多鼓勵,並努力尋找和善於捕捉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趁勢表揚,促其發光。在這些孩子身上,曹老師達到了上課提問多鼓勵、課後輔導要耐心、犯了錯誤不急躁、錯誤嚴重不發火、問題不解決不撒手的要求。

五、以真愛培育真愛

這些年來,曹老師為資助工作付出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曹老師經常為班級多數同學購置衣物、學習工具、食品等,還經常自費佈置班級文化,確保孩子們的心理健康。不僅在物資上給予經濟困難學生幫助,同時還在生活關心、關注、關愛他們。在關愛經濟困難學生的同時,曹老師還兼顧着全體學生的發展,受到孩子、同事、家長的一直好評。

六、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奮鬥、進取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曹老師絲毫沒有懈怠,也不敢懈怠,他深知後面的路還很長。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必將立足實際,儘自己最大的力量認真做好資助學生工作,情暖學生心間。

教師資助學生先進事蹟4

擔任學校資助工作總負責人5年來,張淑敏協調四校區資助老師在工作程序規範、檔案完整、賬目清晰等方面,獲得了上級部門的高度認可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工作中,她為了讓同事少走彎路不出現錯誤,總是把問題排除在實施之前。同時,完成《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獎助資金實施方案》,該《方案》是對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免學費項目的一種有益補充,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作為國家政策的實施者,張淑敏深知這項惠民政策關係到學生學業的完成和學生家庭的利益,因此她認為學生資助工作不只是把錢發下去,還要做到對受助學生給予一定的關注,把扶困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在資助過程中,張淑敏通過課題研究等多種方式,注重學生思想品德、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服務意識、人文素養的提升,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教師資助學生先進事蹟5

隱姓埋名捐助學生二十多年,離世後終被知曉

“莫文隋”這個名字,在江蘇南通可謂家喻户曉。但這並不是一個真人的名字,而是“莫問誰”的諧音。二十多年來,“莫文隋”就是南通的雷鋒,是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代名詞。最早使用“莫文隋”幫助別人的,是南通大學的一位退休教師、原南通工學院副院長湯淳淵。直到今年7月12日晚湯老離世後,他的事蹟才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暗中資助貧困學子 署名“莫文隋”

早在1995年3月,當時擔任南通工學院副院長的湯淳淵無意中聽説一個名叫石洪英的學生家裏很困難,就暗地裏資助這名學生。他通過郵局每月給她寄100元生活費,署名“莫文隋”。

因為不想公開身份,湯淳淵資助石洪英時卻從不曾與她見面。石洪英幾次按照信封的地址來尋找,發現並不存在工農路“555”號,原來,“555”號其實就是“無無無”號。“莫文隋”則是“莫問誰”的諧音。

當時,“莫文隋”的故事也引起了媒體的注意,當地市民和媒體曾全城尋找“莫文隋”。

1995年11月,石洪英收到“莫文隋”最後一封來信。信中寫道:“石洪英同學,資助你的方式必須改變,不然我會暴露。今籌集捌佰元存入市建行文峯儲蓄所。你每月自行提取100元作為生活補助費,直到你畢業。希你努力學習,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之人。今後我不再和你聯繫。”

記者追憶 尋找“莫文隋”始末

曾經參與報道的記者顧曉東,講述了當年尋找“莫文隋”始末。莫文隋每個月向這個同學寄錢,顧曉東就到郵局去守候。在這個找的過程中,莫文隋沒找到,但是找到一批好人,都是像這種悄悄地資助做好事。

通過筆記辨認、比對,經過29天的尋找,顧曉東初步確認“莫文隋”就是湯淳淵副院長,並來到他的家裏要求採訪。

湯淳淵説他不希望宣傳。後來顧曉東向他解釋,“我不是宣傳你個人,而是想宣傳你的精神,希望全社會都學習你這種精神。”他同意了,但是也給顧曉東定了規矩,不透露他的姓名。

“莫文隋”找到了,經媒體報道後,他的事蹟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參與報道的記者遵守了承諾,沒有披露他的姓名和真實身份。

從1995年開始資助大學生,因為堅持不留名,湯淳淵到底資助過多少大學生,捐了多少錢,已經無從知曉。直到去世前,住進醫院重症監護病房的他,每個月仍然堅持從工資中拿出400元捐給“莫文隋”基金。

他最後一個錢都沒留,他的錢就是撫卹金,還有報銷點醫藥費。就是這麼一點錢,他留下來住院的錢。

遺囑寫明 離世後一切從簡

早在2008年,湯淳淵就為自己立下了遺囑,並於2010年交給組織封存,他對自己的“身後事”作了非常簡約的安排。

湯淳淵的遺囑中寫着這樣幾條內容:餘離世後,不發訃告,不添“壽衣”;不購骨灰盒,不保留骨灰,當日或第二日即行火化,將骨灰撒入狼山外口長江中;操辦人員,除親屬外,友人包括南通大學離退處人員,應在十人以內;請按上述意見辦理,親屬不得提出異議。

按照老人的遺願,7月14日,親友和個別老同事和湯淳淵做了最後告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