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終結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15W

提起福山“歷史的終結”,眾人皆知,它已經成為屢遭批判的標籤性語言。但一書難求(百度里居然搜不到封面圖片就是證明),找了好幾年,終於在一家舊書店被我發現。作者在序論中劈頭寫到:

歷史的終結讀後感

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類意識形態進步的終點”與“人類統治的最後形態”,也構成“歷史的終結”。換言之,以前的統治形態有最後不得不崩潰的重大缺陷和非理性,自由民主也許沒有這種基本的內在矛盾。不過,這並不是説,美國、法國、瑞士這些今日已安定的民主國家沒有不公正或深刻的社會問題。但是,這些問題仍源於建設近代民主的自由平等“雙胞胎原理”不能完全實施,並不是原理本身的缺陷。目前一些國家也許不能達成安定的自由民主;其他一些國家可能回到神權政治或軍事獨裁這一類更原始的支配形態。可是,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

歷史終結,終結於什麼?福山的答案是:自由民主。即經濟上遵行資本主義;政治上,儘量給予人民自由,對政府的.權力有所限制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在福山看來,歷史的終結並非他自己首創,儘管在後冷戰的特殊歷史背景下,重述歷史的終結看起來極具煽動性(這也是福山期待的結果)。但其實,討論歷史的終結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關乎普遍史的問題。黑格爾和馬克思等人都相信人類社會的進化不會無止盡,歷史終將止步一個社會形態下,只要這個社會形態滿足最深又最基本的人類憧憬。福山與前人的不同在於,他是第一個把歷史將終結的社會形態指向當下的人,他憑藉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自信掐除了種種未來可能性。

在這篇或可歸類到國際政治學和政治學理論的博士論文中,福山直言他的思想來自於黑格爾專家,法國哲學家柯傑夫(Kojeve)。通過理論梳理和經驗總結,特別是對國際政治社會近兩百年各種事件的分析,福山努力證成自由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最終勝利。

與其説《歷史的終結》是一篇知識之作,不如説是勇氣之作,或許也是順應美國人心的時代之作。不過,福山也許應該對下述問題作更為詳盡的討論。

首先,針對當今世界各種新權威主義大行其道,並日益找到自己政治合法性的理論基礎,福山需要更具體的觀察分析與批判。

第二,福山以自由主義和資本主義為名,把自由和平等(民主)一體化。但是我們知道,自由和平等兩大價值是時常衝突的,並在各自優位中形成派別對峙。那麼,諸種派別對峙僅僅都是美國的人民內部矛盾嗎?還是或多或少和自由主義以外的社會形態與價值理論發生聯繫。

第三,福山沒有言明,但卻羅列了所有他所認為的“自由民主”國家,這種對於自由民主社會形態的指標性認定是否恰當?

最後,雖然康德、黑格爾都提到了歷史終結,但是隨着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後古典時代很少有人再從哲學層面討論歷史的終結性。因此,福山以一種完全不同於古典哲學的經驗方式對德國古典哲學家的知識接續恐怕難以避免貌合神離之嫌。

批評別人總是件容易的事。雖然福山歷史終結論常成為眾矢之的,但反應最激烈的第三世界國家,誰不把自由和民主當作口頭禪和掌中寶?現代社會誰又敢否認自己對自由民主的追求?因此,我們需要導向對另一個問題的追問:到底什麼是自由民主的理念?當我們把這種理念與某種實存的社會建制一一對應時,它依然正確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