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聽我説》的觀後感範文

來源:文萃谷 2.85W

(一)《媽媽聽我説》:真正的童言無忌

《媽媽聽我説》的觀後感範文

文/鐵任

真人秀火爆熒屏,卻總是讓觀眾有點感覺所謂的“真”有名無實,且看那些唱歌選秀、情景實驗,真人確實不少,但多數都是在用另一種方式演戲,敢説真話、敢於張揚自我的近乎絕跡,特別是繼《爸爸去哪兒》之後層出不窮的親子類節目,總是披着華麗的新衣給孩子培養大人的三綱五條,把童真和天性都打磨沒了,孩子變成了博收率賺眼球的工具,讓人尤為覺得不爽。

北京衞視新開播的《媽媽聽我説》卻不是這樣,沒有批評,沒有説教,更沒精心設計的誘導,而是真正把話筒交到孩子手裏,説吧,把心裏最想對媽媽説的話説出來,於是,買紅妹的女兒説出了媽媽是“母老虎”與“貼心老媽”的混搭,希望媽媽能支持自己養寵物;鍾亞琪小朋友説“媽媽不要再打我了”,希望從此告別家法棍;台灣歌手張惠春的兒子説自己“完全不想表演”;6歲的姜淶説“我愛美,所以我化粧”。

養寵物、打孩子、學才藝、化粧,平凡的四件小事兒,對孩子們來説卻是非常重要,可能很多家長平時太忙,在處理這些事情上忘了去詢問孩子的意見,也可能是曾經一票否決了孩子看似幼稚的想法,至多也可能買紅妹和另幾位素顏媽媽所做的,花些時間向孩子解釋因為現實的制約或媽媽的苦衷,然後想當然地當家作主,實行“專制”教育,以為這就是所謂的尊重和溝通了。

看着台上小嘉們輪盤吐槽,20位萌寶評委時而起鬨架秧,時而明察秋毫,時而不知所云,時而一針見血,童言無忌,萌太百出,又每一句話都是由心而發。看着他們因為有了説真話的機會而開心的樣子,相信不止是他們的媽媽,電視機前的每一位家長觀眾都會有所觸動,從我們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希望家長和老師能多給一些空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到自己為人父母卻還是難免要對孩子展開,談了幾十年天性教育,解放童真,可是我們真的做到過嗎?這一代00後生活在多姿多彩、物質空前豐富的環境下,可是從《媽媽聽我説》中萌寶們的發言來看,他們的內心是非常純淨的,三觀正,而且敢於表達,有很多發言雖然稚嫩,卻帶有一種不含任何功利心的真實與真誠,讓我們這些習慣了看人説話的成年人感到汗顏。

即便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主遊戲或學生的權利,他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傾心和關注,而不是形式上的尊重。《媽媽聽我説》沒有判定對錯,而是通過溝通與交流,讓媽媽和寶寶們試着互相理解,試着放下自我的成見,從對方的角度去重新思考這一件件家庭中的平常小事。可以預見,集超萌陣容與生動形式於一體的《媽媽聽我説》必然會贏得孩子們的喜愛,其實,家長們更應該多看一看這樣的節目,去主動發現寶寶們心事。

今時今世,在以炫耀奇觀和虛擬情景當道的綜藝風潮下,北京衞視《媽媽聽我説》的問世可以視為是一個美好的開端,節目從策劃到執行,完完全全從孩子的角度選取話題,也完完全全尊重孩子們的天性,讓他們無所顧忌的表達,然後回以最真誠的態度傾心,並做出改變。這是電視媒體給萌娃們和媽媽搭建立了一個溝通探討解決隔閡的平台,同時也是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親子理念的展示,中國孩子的天性被束縛了這麼多年,好多年,好多代,我們都曾身受其害,現在解開這束縛並不算晚,寶寶有太多的話在渴求你來傾聽。

(二)《媽媽聽我説》:無忌童言逆耳乎

文/滿囤兒

我們常説“童言無忌”,也都知道“忠言逆耳”,可是當20個孩童對一個媽媽提出建議的時候,這位媽媽會將其視作無忌之言呢,還是逆耳忠言呢?北京衞視的綜藝節目《媽媽聽我説》就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讓一些“犯了錯”的媽媽來聽一聽小孩子們對其行為的判斷。也許,這20位尚未經歷社會磨礪的兒童的判斷有失偏頗,可是我們作為一個三觀完整的觀眾,卻能從中看出許多可喜的欣慰與可悲的隱患。

童言雖無忌,吾當走心

隨着前兩期節目的播出,我們會發現20個萌寶的活躍程度不盡相同。以5號小姑娘為代表的四五個萌寶發言尤其積極。萌寶發言最大的特點就是往往搶到了發言權,還沒想好要説什麼。即便是想到了要説什麼,組織語言也仍舊需要時間。這讓節目的氛圍顯得輕鬆有趣,也讓人往往容易忽略孩子那種表達的急切。他們之所以無法對答如流,正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説。儘管他們磕磕絆絆的表述顯得有些不靠譜,可是如果我們能摘出他們繁雜話語中的關注點,就能知道他們究竟在乎什麼,真的需求什麼。

比如孩子們顯然更注重自己的意見是否被尊重。無論是興趣班的報考,還是自己寶貝的去留,他們都更希望媽媽以他們的主觀意願為準。哪怕他們也意識到自己的選擇並非基於合理的判斷,但他們希望自己一旦做出了判斷,就至少要得到媽媽的尊重。有節目中媽媽和嘉賓的`表現,以及網友在社交網站上的熱議,我們會發現萌寶的這種跟腳不牢的發言,往往會被有經驗有知識的大人輕易看出破綻,然後以“童言無忌”為由一笑而過。我要説的是,萌寶們的看法不成熟,我們聽了之後卻要走心。因為我們既然知道他們的判斷缺乏經驗和知識為標準,那如何幫助他們積累應有的知識和經驗,不就成了我們最大的任務了麼?

忠言不逆耳,吾當警惕

《媽媽聽我説》畢竟是在電視台播出的綜藝節目,為了考慮到收看時的輕鬆好玩,萌寶們一臉嚴肅地向媽媽提出忠告的段落往往會被保留下來。他們的這種嚴肅甚至是嚴厲,往往讓成人觀眾忍俊不禁。由於尚未擁有足夠的知識和閲歷,這些萌寶進獻的忠言的確大都流於表面,甚至是不可行的。在節目中可以看出,對於無忌的童言,大部分媽媽尚可一笑而過,可是對於這些逆耳的忠言,她們就顯示出不屑甚至牴觸。她們往往會覺得毫無社會經驗的這些萌寶,不應該挑戰她的權威。

第二期節目中那位表格媽媽就是這類母親的一個代表。由於她本人做事業稱得上成功,於是就把自己的判斷強加給了自己的女兒。她以她認為最高效的方式來管理女兒的全部時間。這種做法實在可怕。而更令我們需要警惕的是,她竟然以親情做包裝,將自己這種極具隱患的教育方式,博取了萌寶們的同情。20位萌寶們竟然放過了她!讓我們看到了缺乏判斷力的孩子仍舊存在的脆弱。嘉賓的意見家長不理不顧,孩子的意見家長可以通過親情予以扭曲。這太可怕了!

對孩子多微笑,對自己多反省

看過兩期《媽媽聽我説》,最大的感觸就是孩子需要的是尊重、微笑與陪伴。他們判斷的依據並無太多理性,一方面純粹從自己的直觀感受出發,一方面抄襲着自己父母的觀點。於是乎,做家長的,以及將來要做家長的觀眾,在從節目中獲取放鬆之外,一方面要用最直觀的方式來與孩子溝通,一方面要對自己多多反省了。因為孩子的意見的不成熟,其實是和自己息息相關的。教育方法、溝通方法的對錯也不是當下就可以得以驗證的。家長當下的選擇,只能在多年後才得以驗證。一旦驗證結果出爐,便是無法更改的。假如十幾年後家長才意識到當年的選擇不適當呢?再逆耳的忠言也已無用了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