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上冊期會考試複習知識點

來源:文萃谷 1.63W

第一章

八年級生物上冊期會考試複習知識點

一.動物的分類

1.動物大約有150萬種,依據體內有無脊柱分兩大類: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2.按照動物生活的環境和運動方式的不同,可將動物分為三類:水中生活的動物,陸地生活的動物,空中飛行的動物。

二.水中生活的動物

1.魚之所以能生活在水中,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鰭)獲得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鰓)。

1)能靠游泳獲得食物和防禦敵害

圖中各部位名稱

① ② ③ ④ ⑤

魚是靠尾鰭和軀幹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尾鰭可以控制游泳的方向,背鰭、胸鰭、腹鰭主要保持身體的平衡

2)能在水中呼吸

魚的呼吸器官:是鰓,鰓的主要部分為鰓絲,鰓絲中密佈毛細血管,有利於

水中的溶氧進行氣體交換。

呼吸過程:水是從口進入魚鰓,又從鰓蓋後緣流出,流出鰓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氣減少了。魚鰓中密佈的毛細血管對魚能在水中呼吸是至關重要的,魚離開水後,鰓絲粘連,氣體交換效率低,很快窒息死亡。

2.其他水生動物:海葵、海蜇、珊瑚蟲有口無肛門,屬於腔腸動物。

章魚、烏賊、河蚌屬於軟體動物。蝦類和蟹類屬於甲殼動物。

三.陸地生活的動物

1.陸生動物對陸地生活的適應:

①氣候乾燥--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鱗、甲、外骨骼等;昆蟲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有支撐身體和運動的器官:四肢、足等;

③呼吸—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氣管(蚯蚓例外,靠體壁呼吸)

④環境複雜變化快而複雜--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作出反應。

2.環節動物的代表—蚯蚓

①生活習性: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晝伏夜出,以植物的 為食

②外部形態: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身體有許多相似的環狀體節,稱為環節動物。蚯蚓的呼吸是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

③體温:蚯蚓的身體沒有保温結構,所以不能保持能恆定的體温,因此,蚯蚓只能生活在變化不大的土壤深層。

3.兔:①胎生,哺乳,是所有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徵

②體表被毛,有保温作用③用肺呼吸

④循環系統:兔的心臟有四個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體温恆定

⑤消化系統:兔是植食性動物。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於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於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還有發達的盲腸,這些是與它們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草食性)。

狼、虎等哺乳動物,除了有門齒、臼齒外,還有鋒利的犬齒用於撕裂食物(肉食性)。

4.哺乳類和鳥類都是恆温動物,它們的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循環途徑,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於有機物的分解,為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使體温不隨外界温度的變化而改變。

5.哺乳動物約有4000多種,一般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徵。

6.足夠的食物、水分和隱蔽地是陸生動物生存的基本環境條件。

四.空中飛行的動物

能飛行的動物有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脊椎動物中的鳥,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1.鳥類的特徵:,身體呈流線型,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進行雙重呼吸;心臟發達,輸送氧氣能力強,體温高而恆定。鳥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是與它的飛行生活相適應的。

2.昆蟲是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類,超過100萬種,昆蟲有三對足,兩對翅,多數有翅能飛行,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能飛的動物。

3.昆蟲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

4.外骨骼的作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5.節肢動物包括蜘蛛、蜈蚣、蝦、蟹等,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6.兩棲動物:幼體只能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兩棲動物。

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一.動物的運動依賴於一定的身體結構。

1.運動系統的組成:骨骼和肌肉。骨骼起槓桿作用,關節對運動起支點作用,骨骼肌兩端附着在不同的骨上,在運動中起動力作用。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構成。

2.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完成各種動作

骨骼肌的特性:受刺激會收縮。骨骼肌的.兩端附着在兩塊骨上,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使軀體完成各種動作。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因此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互相配合活動。

3.寫出各部位名稱

① ②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3.關節模式圖

4.運動並不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骨在肌肉的牽引下圍繞着關節運動。

二.動物的行為常常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

1.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依據行為獲得的途徑,動物的行為分兩大類: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先天性行為:動物生來就有,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

學習行為: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2.根據動物行為的目的可分為:覓食行為,繁殖行為,防禦行為等.

3.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羣體內部形成了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羣體中還形成等級。

4.社會行為舉例:白蟻羣體的成員有雌蟻(產卵)、雄蟻(與雌蟻交配)、工蟻(築巢、餵養其它白蟻)和兵蟻(保衞)。

狒狒羣體具有等級,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級次序。“首領”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築巢場地,其它成員對其順從,“首領”也負責指揮整個社羣的行動,與其他雄狒狒共同保衞這個羣體。

5.羣體中信息交流,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

蝶蛾類昆蟲的雌蟲能分泌吸引雄蟲的物質-----性外激素

6.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由於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第三章

美國科普作家蕾切爾卡遜1962年出版的《寂靜的春天》一書,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人們對野生動物的關注,喚起了人們的環境意識。

1.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1)維持生態平衡(2)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3)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

2.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3.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着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動物和植物在長期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的關係。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

5.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某種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

6.乳房生物反應器:人類對某種動物(如牛,羊等)的遺傳基因進行改造,使這些動物的乳房可以產生和分泌出人們所需要的某些物質.

7.生物反應器的好處:

8.仿生: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某種儀器設備 如:宇航服與長頸鹿,熒光燈與螢火蟲,雷達與蝙蝠,薄殼建築與龜背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