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育經典名著讀後感作文

來源:文萃谷 2.56W

多讀多看教育名著,對於教育孩子非常的有幫助。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國小教育名著讀後感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小教育經典名著讀後感作文

  國小教育名著讀後感篇一

用假期時間,根據個人的教學情況和麪臨的實際問題,拜讀了《優秀是教育出來的》以及《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等學術作品。讀完之後頓覺收益匪淺,在這些書中,作者力圖將學生如何學習以及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導學生、管理課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給教育工作者,使我們能更易於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發展趨勢,有效地形成和學生的互動,共同成長。

在研讀《創造教育奇蹟的55個細節》一書時,作者多次強調了學生的優秀是教育出來的,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只要讓他們置身於教育的氛圍中,只要讓他們感覺到是被需要、被愛的,即使是問題學生也能培養好的修養”。

在這本書中,作者可謂是站在教師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們在討論一個個教學管理中常會遇到的問題,細緻地幫助每一位閲讀者從問題入手剖析平時的管理。一遍通讀,彷彿也在經歷着一次重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的過程。試問自己的工作中有沒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來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閲讀中,發現原來在面對同樣問題時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更有效的解決方法,開拓了新的思路,使原來覺得無從下手解決的問題處理起來也有章可循。

不僅如此,書中所提供的55個細節從微處入手,卻是處處切中要害,就像是為我們的教師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學習習慣、社交禮儀、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細節,將這些教育的細微之處羅列出清單,提醒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注意自己怎樣以身作則,幫助我們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實。

實際上,我們在教育的課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偶發事件,教師如何處理這些事件,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直接影響到師生關係。《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一書特色鮮明,描述瞭如何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規律,幫助教師整合各種經驗,在課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決策,成為優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處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有意識的教學”,需要對教育心理學原理有更清醒,透徹的認識,明智地運用於實踐,改善教學。

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淺出,倡導教師在大多數時候應當着眼於學生個體本身的差異,試圖從學生自身尋找教育的切入點,尤其是弱勢羣體的教育問題。特別是作者對特殊學生羣體的深入研究,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到,只有幫助營造適宜於特殊學生的教育環境,才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一書通讀,“用愛團結集體,用策略組織課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從中收益非淺。

教師通過廣泛的閲讀,拓寬專業知識,獲得深厚的學識和素養,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有助於充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用更廣闊的視野來思考和實踐新課程,用更為厚實的文化底藴來支撐教育教學,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薰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語説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只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知識人”,才能領略到“教育者的尊嚴”。

  國小教育名著讀後感篇二

對於美國暢銷書作家丹·布朗的瞭解,首先是由於閲讀了他的成名作《達·芬奇密碼》,這已是去年十一月間的事了。想想時間過得真快。當七年級口氣將《達·芬奇密碼》讀完,並寫了一篇《讀後感》發在悠悠的博客上。出於對的丹·布朗魔鬼般的創造手法的痴迷,在讀完《達·芬奇密碼》之後,我就毫不猶豫地又從書店裏買來他創作的第三部小説《騙局》。

所謂凡事難了。世間萬事萬物,總是不會處於人的完全掌控之下。一面,由於世界變化隨時而在;另一面,由於人性本就善變。“變”永遠是世界、是人生、是一切的主題。“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富傳奇色彩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也許就是基於認識到世界的大變,才在説出這句千古名言之後,放棄了對王位的繼承,將王位讓給了他的兄弟,而自己跑到女神阿爾迪美斯廟附近隱居起來。

自然,悠悠乃凡夫俗子,無王位可繼承之憂。然而,“變”同樣考驗着悠悠。就在悠悠準備手捧《騙局》,接受丹·布朗的再一次“欺騙”之際,女兒卻對悠悠隆重推薦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説。悠悠一向頗珍重女兒的偏好。於是乎,有這麼一段時間,日本作家的作品成了悠悠與女兒共同探討的話題——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等等。

《騙局》隨手一放之後,就這樣過了月、過了年。直到最近悠悠整理書櫥(每隔一段時間整理書櫥成了悠悠的任務,也是悠悠的興趣與享受)時,才讓《騙局》重現。拿着《騙局》,悠悠就像見到一位被疏遠的老友,愧疚之心油然而生。

丹·布朗是一個懸念大師,這一點悠悠在讀他的《達·芬奇密碼》時就得到充分體會。緊張的情節、曲折的故事,總是讓人不忍釋手,總好像有人在後面催促着你,總覺得你應該立馬讀完,否則別人就會拿走的那種緊迫感。讀《騙局》也同樣有這種感受。

《騙局》自然是敍述一場騙局。這是一場政治的騙局。

書的一開始一個地質學家就被三角洲部隊殺死在渺無人煙的北極。故事風雲突起,一下子吸引了讀者的眼球。隨着故事的推進,對迷底探求的渴望,讓讀者始終處於欲罷不能的心態之中……

三角洲部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國家偵察局,這些神祕的機構更讓故事顯得撲朔迷離、波譎雲詭。總統、總統候選人、局長、專家,這些人物間勾心鬥角、欺騙與被欺騙,陰謀與反陰謀,讓故事充滿靈與肉、善與惡的爭鬥。冰冷的北極、深邃的冰川、汪洋的大海,這樣的.環境,使故事更充滿深不可測、神奇萬分。故事層層推進、懸疑逐個解開,讀者的神經卻始終緊繃,大氣也不敢喘一口。正如小説所言:“最了不起的計劃往往可能被最細微的障礙所破壞”(見小説第121章),隨着細節的不斷展示,尤如手剝竹筍,故事的最終結局慢慢展現在讀者面前,此時,讀者才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快感。

《騙局》的成功,不但是作者敍述了一個充滿離奇、曲折誘人的故事,更在於作者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的人物。

白宮情報聯絡官雷切爾、航天局局長勞倫斯·埃克斯特龍、美國總統扎克·赫尼、總統候選人塞奇威克·雷克斯頓議員,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讓人過目不忘。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屬雷切爾的上司、國偵局局長威廉·皮克林,正是他所設計的這場騙局,就連總統、參議員、航天局局長等重要人物都成為被騙的對象。

不過,對於皮克林局長設計這個陰謀的動機,悠悠認為小説寫得過於草率,解釋也比較牽強。悠悠意為這是這部小説唯一的不足之處。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位朋友對此是否認同,悠悠也就未為可知了。

也許是生不逢時、命運不濟,小説《騙局》剛發表時並沒有引起廣泛關注,更別説是轟動效應了。《騙局》一書涉及的是政府機關和總統腐敗的問題,展示的是一系列美國政治黑幕,然而,當時美國人還沉靜在“9·11”事件所激起的無比愛國熱忱之中,此時《騙局》所涉及的內容,是顯得如此不合時宜。其受到冷落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然而,悠悠始終認為小説是如此的精彩,如此地讓人回味,如此地引人入深。

  國小教育名著讀後感篇三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為人堪稱“萬世師表”,他一生從事教育事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留下了教育理論巨着,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人民教育家;他懷抱崇高理想,要通過教育“救國,造過,建國”;他積極投身政治活動,是一位傑出的愛國社會活動家;他胸懷博愛,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實踐着他的人生夢想;他有一顆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實意“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位巨人身上,藴藏着無窮無盡的感人力量激勵人們無私無畏奮發向上的偉大精神。他就是陶行知先生!

在細細閲讀了陶行知的故事後,自己被陶先生坎坷、偉大的一生深深感動,更被他身上的那些崇高精神所凝聚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一、以他“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抱負引導我們樹立遠大理想

陶行知出身於平民家庭,從小深知窮人吃不飽,上不了學的痛苦,便立志“要使全國人都受到教育”。他在美國完成學習任務後,老師要他留下來繼續深造,但他為了完成自己的心願,毅然回國。經過幾年的教育實踐,他的人生價值觀更明確了,他在《自勉並勉同志》的詩中説:“人生為一大事而來,做一大事而去”。這一大事就是建設獨立、富強、民主的祖國。他深深知道,舊中國最大多數是農民,最窮困,最需要文化的也是農民。所以,他發表了《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書》,下定決心,要籌募一百萬元基金,徵集一百萬位同志,提倡一百萬所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他的目標是叫中國一個個鄉村都有新的生命。這是多麼偉大的壯舉,多麼遠大的抱負!於是,他放棄教授的優越生活,辭去大學校長的高位,脱去西裝穿上草鞋,率領同志在長江邊上,燕子磯旁的勞山上開闢了曉莊師範,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教育實踐活動,也開始實踐他的人生理想,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就在他病逝前不久,當時,國家內戰危機迫在眉睫,他身處逆境,但陶先生仍對中國前途抱着樂觀的態度,對自己的理想毫不動搖,仍要在上海創辦社會大學,函授大學,新聞大學……

態度決定一切,思想的高度決定了行為的高度,一個人有無理想是決定了他是否成就事業的前提。我們無法想象一個胸無大志的人會做出如何大的成就,而我們的陶先生不僅心中有着自己的抱負,並朝着自己的理想奮鬥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陶先生那種抱定理想,矢志不渝,為着理想,鍥而不捨,為了理想追求一生的偉大形象是我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的光輝典範。

二、以他“愛滿天下”的胸襟培養我們博愛情操

愛是一種情感,是一種奉獻,愛是一種極端負責的態度,愛又是一種巨大的力量,陶先生的“愛滿天下”的博愛精神是與他的普及教育理想,振興中華的抱負,與人類的解放事業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他這樣執着、堅定的為改革舊教育,發展人民教育而堅持不懈的工作,最本質的原因是在於他心裏裝着人民,裝着祖國,他用自己的行動實踐着自己的“愛滿天下”這種偉大的胸襟,他把對人民、祖國的特殊感情表現在博愛之中。陶先生的愛是大公無私的愛,愛憎分明的愛,是真善美合一的愛。教育、引導我們不僅要愛自己,還要愛長輩,愛他人,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愛自己的集體,愛家庭,愛家鄉,愛和平……引導我們努力做一名有博愛精神的人。

三、以他“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境界培養我們誠信品格

陶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這句教人更律己的話道出他的做人之道。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學做真人的一生。他在青年時期,即滿腔熱情地投身反清辛亥革命,美國留學回來,即開始他的教育救國實踐,一心一意為改革傳統舊教育而不懈努力,“九一八”事變後,亡國之禍危在旦夕,他奮不顧身地投入抗日救亡運動,抗戰勝利,他又冒着“第三槍”的危險,堅定不移地戰鬥在愛國運動最前線。為了真理,為了和平,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這是真人之舉。

總之,陶先生的一生,是光輝燦爛的一生,是為了振興中華,為了苦難的舊中國人民為了探求中國教育新路子而赤膽忠心,百折不撓,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一生。他在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胸懷博愛的奮鬥歷程中,書寫了自己愛國、愛民,無私奉獻、奮鬥不息的壯美人生,也同樣折射出了他完美、高大的人格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