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的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69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人傳》的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名人傳》的讀後感

《名人傳》的讀後感1

通過看《名人傳》這本書,我發現書裏最獨特的特點就是寫作目的崇高,例如托爾斯泰説的這句話:“我相信這種愛的力量的增長能夠幫助我們在塵世間建立幸福的天國。

我相信生命是永恆的,愛也是永恆的!”這讓讀者首先都會強烈地感受到作品中無法抑制的熱情,都會為《名人傳》中極富感召力的語言而怦然心動。

尤其是貝多芬寫的遺囑,他的話是那麼的真誠,但在貝多芬震撼的話中讀者也能感受到他的恐懼,怕死神的恐懼。米開郎基羅他的一生是殘缺的,有着天才的智慧卻沒有安心利用。

貝多芬他為了尋找真理和正義,為了創造出不朽的傑作,而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要學習這種品質。

這本書一直用感召力的語言描述了三個不同的偉大的人。

《名人傳》的讀後感2

閲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

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麼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讓我們“藉着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

《名人傳》的讀後感3

昨天,我讀了《名人傳之託爾斯泰傳》這本書。

托爾斯泰很小的時候父母都去世了,只好有塔季揚娜姑姑和亞歷山德拉嬸嬸照顧。

托爾斯泰長大後,相貌很醜。這相貌讓他很自卑,於是養成了好多壞毛病,如、酗酒……這些都令人討厭。不知怎麼了,一年後的托爾斯泰對生活有了新的方向:他決定去從軍。於是,他到高加索當了一名普通士兵。在從軍時期,托爾斯泰寫了《童年時代》、《襲擊》等好多作品。

不知不覺,托爾斯泰已經變成老年人了,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1910年11月20日清晨6點5分,托爾斯泰去世了。

托爾斯泰讓我明白了:知錯能改,不向苦難低頭。

《名人傳》的讀後感4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但是,即使如此,在人生怨患困頓的征途上,他們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畢生精力。貝多芬用痛苦譜寫的與命運抗爭的音樂,為後人留下了享受不盡的精神食糧;米開朗基羅用一生的血淚創造出了不朽的傑作;托爾斯泰則在他的小説裏描述了千萬生命的渺小和偉大,他用他的作品向世界傳播愛的種子。

有哪種勝利能與他們的成就相比?拿破崙的那場戰爭?奧斯特歷茨那天的太陽?這種輝煌是精神力量所從未取得過的殊榮。他們用困難鍛造自我。正如貝多芬用一句話概括了他的一生,這句話已經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銘:“為其痛苦,才有歡樂。”

《名人傳》的讀後感5

其實當初很奇怪為什麼作者會把他們3個放在一起寫。現在終於明白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自己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追求心靈的真善美。為了追求真理和正義,奉獻了屬於他們的一生。雖然當時未被很多人認可。但是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説。是一種教育,也是一種啟發。我們其實做不到像他們那樣執着追求真理和正義。但是他們有一種精神,不斷朝自己想要的前進。即使路上佈滿荊棘。也會勇敢的走。

雖然我並不希望自己做名人。但是我也希望自己在追求夢想的時候,就算有再多荊棘,我也一定會勇敢,堅強的走下去。

《名人傳》的讀後感6

羅曼羅蘭在傳記中不但揭示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托爾斯泰具有最普遍的重要特徵的藝術活動,而且揭示了他們每個人的個性,以及充滿各種痛苦奮鬥和勝利的天才的生活道路。

我深刻感受到讀《名人傳》正隨着羅曼羅蘭的妙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痛苦與孤獨,從而提高我們自身的修養。

不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偽的,不經劫難磨練的超脱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保身是悲切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惠,是我們的致命傷。

從中我明白了:真正為人決不能是一個自我滿足、飽食終日、充分享樂的人,他們的生活總是與全人類的命運、前途緊密關聯着,這就使得他們的痛苦變得不可迴避了。而這些先覺者的痛苦往往不為大眾所理解,所以他們又都是孤獨者。

《名人傳》的讀後感7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因為他不能使我屈服”

這句名言出自貝多芬,貝多芬擁有作為一個音樂家所受到的最沉重的打擊——耳聾,但他在他失聰後繼續他的創作,最終為世人留下了其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峯和總結的作品——《第九交響曲》。

不只有貝多芬,還有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海倫凱勒,華羅庚和霍金。他們哪一個不是身殘堅志,你説他們是名人,汶川大地震,一名女舞蹈家家人身亡,自己雙腿殘廢,她覺得這是上天讓她活着,於是,她患上假肢為更多的人跳舞。

如果我們沒有殘疾人的努力,就是一個無用的人,對社會毫無奉獻,那又有什麼用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