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57W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

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1

滿含熱淚看完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那一個個使人熱淚盈眶的畫面,讓我掩面深思,他們那種愛心、責任心和奉獻精神深深打動着我。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台上,閃閃發光的是一羣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xx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他開始了助學之路。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裏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這麼多年過去了,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了多少封信。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是他讓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了很多,我們也不能只沉浸在感動的時光裏,我們應該讓自己平淡無奇的生活多一抹亮麗的色彩。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幫助弱者、專心工作等都是我們應該做的,雖然是一些微薄的行為,但是隻要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還是可以感動世界的。

能感動他人的人,是高尚的;懂得感動的人,是幸福的。學習他人的無私,傳遞愛的宣言,踐行愛的承諾,奉獻自己的力量,讓愛充滿人間,讓感動長存人間!

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2

魚兒對水説,你看不到我的眼淚,因為我在你的懷抱中;水對魚兒説,我能感覺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心目中。魚兒懂得了感恩,才能明白大海的博愛;大海學會了感恩,才會懂得魚兒的深情。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恆!”這首炙膾人心的歌曲在我耳畔不斷迴盪,呆望遠處,不禁讓我想起了那部《感動中國》的影片,令我充滿無暇的聯想和深思。

在此次獲獎者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見義勇為的方俊明。1985年8月,28歲的方俊明為救一個假裝落水的頑童,躍入河中,造成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直到20xx年11月,方俊明終於獲得了遲到28年的見義勇為榮譽稱號。而這些年,妻子離開了,父親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無法自理,依靠母親姜春梅日夜照顧癱瘓在牀的兒子,並將當時尚未滿週歲的孫女拉扯養大。為兒無私奉獻。

也許,有人認為,方俊明很傻,為何救人沒成反自己撞石骨折,完全是自找麻煩,活受罪。而我卻不那麼認為,因為在他心中做這件事也會有自己的理由,那縱身一躍,卻被命運撞得頭破血流。在輪椅上度過青春,但你卻固執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在漫長的歲月中飽受委屈。面對家人,卻不願拖累,結束生命卻終應無果,他不後悔那次行動,即使不是這樣,如果當年那小孩是真落水,而他見死不救,這是否有唯呢?生命寶貴,也只有一次,歷盡艱辛,這一切都證了善良在人們心中的恆定不變的價值。在他背後他承擔了許多,也許不為人知,可是誰又能明白他的痛苦,明明想做卻又無能為力。

其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着我們,也感動着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蹟。

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3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頒獎典禮於20xx年2月8日晚8:00在中央一套播出,十大人物事蹟涉及科技、教育、醫學、法律等領域,他們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非凡的業績,對我觸動最深的是他們在崗位上幾十年的堅守,對初踏入工作時的那份初心的堅持、他們是中國14億人民學習的榜樣,是中國正能量的傳遞者。

奮不顧身三進火海的英雄王鋒、36年堅守山區教育的支月英老師、為艾滋病攜帶者的孩子創辦紅絲帶學校的郭小平校長、為脊椎患者打開摺疊人生的樑益建醫生。他們都是活在我們身邊真實的榜樣,他們的事蹟使我幾度眼眶濕潤,帶給我們的感動無以言表。

當主持人講到最美鄉村教師支月英老師時,帶給我的思索更多,這是我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對老師這個稱謂的敬重,曾經的自己也是一名教師,回首這十年的教書生涯,感覺有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不能説自己沒有恪盡職守,於支月英老師相比,我不是一個稱職的人民教師,在那樣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一干就是36年,紮根在大山中,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了青春,我為山區的孩子們能碰到這樣一位良師而感到慶幸,“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種精神在支月英老師的執教生涯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她把所有的愛給了大山裏的孩子們,當孩子們説“有老師的愛就是幸福!”支月英老師落下了幸福的眼淚。談到自己的女兒時,心中卻是滿滿的虧欠,女兒的一句話“媽媽,您是一位好老師,卻不是我的好媽媽”。讓台下的觀眾潸然淚下,讓我們向這位燃燒了自己,奉獻給他人的人民教師致敬!

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4

在教室裏和學生收看感動中國的.頒獎視頻,和學生一起淚流滿面。寫下自己的一些凌亂的想法。

看到這些人令人心疼的“執拗”的時候,你可以想見,他們的生活中一定充滿了“聰明人”的冷嘲熱諷,一定充滿了“精明者”的好言相勸,或者是“忙碌者”的熟視無睹,説不定還有“別有用心者”的威逼利誘。生活並不沒有因為他們是好人而變得仁慈,而我們更多的人往往就是“聰明人”“精明者”“忙碌者”“別有用心者”當中的一個,悄悄地躲在殘忍的現實後面,充當着現實的“無名幫兇”,以製造悲劇的方式來催生一個好人帶給我們所謂“感動”。

給自己一點勇氣,就像吳菊萍伸出雙手,就像胡忠夫婦選擇高原,就像美麗的張平宜留守在麻風村,就像朱光亞把最好的人生默默無聞地獻給了大漠荒灘。做一個好人!

如果感動會隨着淚水一起被擦乾,如果感動不能讓我們的行動有所轉變,

那麼我不願看到你流淚的臉。

我們的生活需要這樣的好人,更需要媒體對我們身邊的感動進行正向的報到。不能把所有關注的點都盯着黑暗,生活的幸福感需要用感動帶來的温暖來營造,需要用善良的力量來創造。讓我們的心裏多一些陽光和善意,少一些勾心鬥角吧。

從絞盡腦汁把人往壞處演繹的後宮吃飽了撐的輪番搶男人、搶女人、搶權力、搶金銀的齷齪劇情中把自己解脱出來,從絞盡腦汁放大家庭矛盾、挖掘陰暗心理的所謂“金牌調節”婆媳矛盾、婚內婚外的唧唧歪歪的雞毛蒜皮中把自己解放出來,從沒完沒了、亂七八糟、你恨我更狠、你奸我更奸的互相算計的諜戰中解脱出來,清清爽爽輕輕鬆鬆地做一個陽光善良的幸福的追夢者。

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5

今天晚上,我觀看了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節目,裏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動不已。有被稱作“氫彈之父”的物理學家于敏老先生;有在貴州貧困山區支教10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婦;有為了孩子學習而與孩子同桌16年的陪讀母親;也有敢於與暴恐分子作鬥爭的警察叔叔木培提;還有為了遠赴非洲抗擊埃博拉病毒的醫務人員??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于敏老先生,當主持人宣讀頒獎詞,於老先生的兒子接過獎盃的那一刻,距離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3個月,前蘇聯用了6年3個月,英國用了4年7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中國人只用了2年8個月。朱光亞院士稱,在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的過程中,“于敏發揮了關鍵作用”.在研製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中,于敏幾乎是唯一一個未曾留過學的人。

那是一段蕩氣迴腸、催人淚下的一代物理學家的故事。1966年12月28日,我國進行了首次氫彈原理試驗,為確保能拿到這次試驗的測試結果,于敏頂着戈壁灘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刺骨嚴寒,檢查和校正測試項目屏蔽體的擺置。核試驗基地都是在條件惡劣的高原和大漠上,當時40歲的于敏身體虛弱到這樣的程度:從宿舍到辦公室只有百米的距離,有時要歇好幾次,上台階要用手幫着抬腿才能慢慢地移步。由於過度操勞和心力交瘁,他曾多次休克在工作現場。但在那樣高難度、高輻射的條件下,於老先生仍“以命相搏”. 經過無數次的測量,中國的氫彈原理實驗成功了!

於老先生這一輩子為中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他這種為國家奉獻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我要學習他那寬大的胸襟,堅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勇於探索的精神,在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6

摸索中華民族的脊樑,用感動沾濕的淚來無言屹立!感動你我的中國,盡在你我感動的不言中。這短短長長的兩個小時,掠過的不僅是時間,而是每個中國人的德馨敲擊心頭無盡的震動……

誓言無聲、崇仁厚德、心比金堅、一秉至公、格桑花開、秋蘭為佩、寸草重暉、克明傳德……花為春盛開,春因花明媚。如花般的楷模,花一般的故事,花一般的心中之境。

90多歲的老人——龔全珍。隨丈夫參加革命,功成名就後毅然下鄉改造農村,丈夫逝世後,她省吃儉用,卻將一筆筆善款投向所有需要幫助的地方。而這些廣闊的土地,有了愛的哺育,怎能不滿庭芬芳?

老人的一生,朝有愛情,午有愛心,暮有關愛。她的名字裏頭,一筆一畫似乎都浸了愛、刻着情,回頭看看,農村的水渠、橋壩、良田、孩子們……她帶領着人們在革命和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疾步前行,一路花香。

先行者們開着路,人民邁着步。一代一代的中國人也不斷感動着。下一代的我們也在飄揚的五星紅旗下宣誓着自已的理想,揚溢着自已的青春——義捐骨髓的邵帥,不也正是我們蓬勃向上的縮影嗎?因為有愛,我們的心中才會迸發出信仰,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我們也正是為了我們生長的土壤而盛放。我積極加入志願者協會,經常利用課餘時間,下鄉勞動、義賣、義濱等來募捐善款,把它們運用到身邊的“待幫助”中。不僅如此,時時存善,友好待人,這“愛”便更使我們在這成長中生機勃勃。

用愛,感動自已;存善,感動行動。中國感動,感動中國,有愛才有中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