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分享課:從未發現過這樣的“規律”

來源:文萃谷 3.1K

編者按:專家的分享課我雖然沒有觀看過,但我卻堅信任景業老師倡導的分享式教學,看着老師們對分享式教學實踐的反思和微信中推出的同行們的文章,自己磕磕絆絆地實踐着,經過這一段實踐,我的課堂還是有了一些變化,我也有了一些感悟。

語文分享課:從未發現過這樣的“規律”

1.創設民主課堂,孩子們會問了。

在學生獨自學習,小組分享交流後,同學們派代表提出問題並寫在黑板上。學生寫出的問題有:

什麼是公因數?

什麼是最大公因數?

怎麼找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小組上台分享時,同學們相互補充提出了最後這個問題,並補寫在黑板上。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抓住了主要問題,並沒有偏離的、多餘的其它問題。

2.創設民主課堂,思維的火花綻放了。

有多個小組都搶着上台分享,最後由王躍祥小組上台分享他們的思考和方法。

當不擅言語的王躍祥同學展示出他畫出的集合圖時,我真驚喜。他把12和18的因數在兩邊都寫好,然後在交集處寫上公因數,最後又把兩邊重複的因數擦掉。用集合圈清晰地展現了他的思維的過程,把找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的方法交待的清清楚楚。

接着張夢雅同學分享了練習一、二題。

周湘香同學分享了第三題尋找各組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當説完第一組的2和4的最大公因數的答案時,台下傾聽的同學發問了,他們追問為什麼。我建議等周湘香同學説完,再讓她講講為什麼。台下楊雨欣等同學忍不住説,如果這幾個數之間存在倍數關係,較小數就是他們的最大公因數。

蔣忠濤同學説他發現找最大公因數,除了倍數關係的題,其餘兩數可用除法,餘數就是最大公因數。如6和9,8和18,9和12,8和9,20和15等。

我一看這幾題還真都是這樣的!教了這麼些年的數學,從未有孩子發現過這樣的規律。有幾位同學發現練習4中二十一分之十五的最大公因數就不能用兩數相除看餘數,最大公因數是3。後來逐步舉例又進一步舉例推翻了這個發現。還真差點被孩子們忽悠了。

3.創設民主課堂,孩子們更敢説了。

參與無錯的課堂,孩子們更愛探索了。

針對練習題3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大家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蔣忠濤同學指出非倍數關係能否看兩數相除的餘數來找最大公因數這一結論,舉例論證後,我沒有評論對錯。而是要孩子們對這個結論進行討論。有同學説,這個結論也並非完全不可用,餘數可用來試着猜想兩數的最大公因數,因為很多時候餘數正好是最大公因數。我給予了肯定和讚賞。接着學生的`思維炸開了花。金紅婷同學補充説如果兩數都是質數,則最大公因數是1,並舉例説明;如果一個數是質數則可以考慮1,如下照片中左側板書。楊晨説,連續兩個自然數,最大公因數是1。

就這麼討論着,討論着,四十分鐘已過去了。從一個問題展開,一節課就這樣深入地將展開了。雖然這節課還不夠完美,比如王躍祥同這在分享時,板書與講解還結合不好,有的同學們總是給他提意見;比如王躍祥同學講完集合法後,我就急急地介入了。但我想這堂課在難點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是有價值的,我們的思維是深入的。孩子們是的思維是放開的,活躍的,他們的學習是快樂的。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希望自己的讓位更多些,創設更加開放、寬鬆、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更多的人都參與學習。參與無錯,讓更多的孩子綻放思維的火花。


【本文作者:浙江省義烏市義亭鎮國小 吳芬君。(公眾號:分享式教學-任景業)】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