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讀後感讀書筆記600字

來源:文萃谷 2.81W

《大學》總結了人一生實現遠大理想抱負的模式,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大學讀後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讀後感讀書筆記600字

  大學讀後感(一)

《大學》總結了人一生實現遠大理想抱負的模式,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為人生的第一大學問。 “修身” 就是我們所講的“做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做人,然後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進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個國家,達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如果一個人沒有 學會做人,連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麼,他就沒有資格去做官、去治理國家,否則,將會給他人、給社會造成損害。所以説,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怎樣 做人,不管他學富五車,有億萬財富,他的人生最終都是失敗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説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過來講,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 魅力的人,則永遠被懷念、被學習。所以,古人説:“才智,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師也”。

大雁南飛就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是一羣志同道合的夥伴互相協作、互相鼓勵、直至實現共贏的過程。它們總是喜歡排成“人”字飛行,在這種結構中,每隻大雁翅膀的扇動都會給緊隨其後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們順利完成長途旅行。

有人這樣總結説:一個團隊的生命力,不是技術,不是人才,不是資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團結一致的步調。要做像白求恩一平的“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我們都是為着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這個集體中來的。這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機遇,一種在履行管理職責中實現個人價值的機遇。 而集體是我們每個人施展才能和抱負的舞台,是走向成功的載體,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不斷增強工作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覺地把個人 融入集體這個大家庭裏,與之同喜同樂,無私奉獻,貢獻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身體力行去實踐。按照日常對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計劃,要毫不遲疑地付諸於行動,把自己對做人的點滴領悟,迅速運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在運用 中學習,在實踐中體會,相信一定會有明顯的收穫。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人生最大的無知是欺騙;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 錯誤是自棄;人生最大的法寶是精進;人生最大的禮物是寬恕;人生最大的罪過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對人民有益的人,團結攜手建設我們的美好明天!

  大學讀後感(二)

初次接觸《大學》,不求甚解,讀完一遍以後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動。可能有人覺得奇怪,《大學》講的並不是聲情並茂的煽情故事,為何會感動呢?此時的感動不只源於文中所講,還源於著書者及註疏者。

總結一下,讓我感動的有三點。首先,我讀的版本是朱熹的《大學章句集註》,一直對宋朝的學者無好感,尤其是朱熹,印象中總覺得他是個迂腐古板,呆滯嚴厲的學者,毫無靈氣可言,看過這篇集註之後才發現人家並非徒有虛名。他的註疏嚴謹而詳盡,對原文的理解深刻而通透。想來能千古留名果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朱熹只是古代學者的一個典型代表,從他身上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學者極為嚴謹的治學態度。他們畢恭畢敬,兢兢業業地學習鑽研孔聖之道,幾乎是帶了一種虔誠的。這種對待學術的虔誠也許在今天的學者身上很難再發現,這是一種不計功利的嚴肅和認真,也是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它純粹源於治學者本身。

接下來是第二點,《大學》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個人道德修養與治理天下之間的辯證關係。前面很大一部分講的是個人道德修養,“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道理是一樣的。古人對於道德修養的重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們對自己提出了嚴格,甚至是幾近苛刻的要求。“治骨角者,既切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復磨之。”君子自身的修煉恐怕比治骨角,治玉石更要嚴厲。這種對於完美人格的執著追求,令人肅然起敬。這是令我大為感動的第二個地方。在當今這個標榜個性的時代,人們我行我素,安於自己的本來狀態,“個性”在張揚其魅力的同時也為不少不思進取者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古人對於完美的極致追求也許並不會實現,實際上實現的人確實很少,但是他們這種對美的人格的`不懈追求卻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尊敬,敬重。

第三,“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從這句話中,我看出的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即有所作為,換句話説,就是用行動去改變現實,將目標一步步分解細化,從而逐步實現。與此同時,在實現目標的時候也要注意方法,分清本末然後循序漸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因如此,古人認真而嚴肅地經營人生,嚴格要求自己,修身養性。相比之下,我們現代人面對問題要消極得多,頹廢與無奈也多得多。許多時候,我們也給自己樹立光輝高遠的理想,然而卻僅僅是止於口頭,懶於行動。只是説説而已,真到要為理想吃苦的時候卻畏畏縮縮,止步不前。想想古人,再看看我們自己,真是汗顏。

以上三點是我最有感觸的地方。此外,《大學》是世界觀人生觀與方法論的綜合,它的“三綱領”,“八條目”論述了一個理想的目標,以及為實現目標該採取的行動。實際上,理想也是《大學》的一個主題

還有,文中字字珠璣,包藴萬千,讀來讓人受益匪淺。

  大學讀後感(三)

小時候讀書,老師會要求寫讀後感,只是那時的讀後感過分八股,幾乎千篇一律,後來也喜歡上了看書,每看完一本書就會想很多。只是今天所寫的大學並非一本書那麼簡單,或者説不僅僅是一本書。

都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是真正的去讀萬卷書或許會發現,不但沒有行萬里路,反而在原地停留,大學四年,並不算長,但這四年走過的,卻影響了一個人的終生。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讀書自然不是為了統治國家或者從政,説親民可能扯的過遠,古代的大學指君子之學,為人君,止於仁,恐怕現在人或者學生早已忘了何為仁,當然我也承認,我從沒有認真考慮過仁是什麼含義;我讀大學,並沒從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學會了一種處世心態。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如此漠然的處世態度,可能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畢竟我們所處的社會太過複雜,太過現實,似乎已經很少有人會或者有機會去體會修身的意義所在。

我們總是以仰望的姿態去面對人生,或許仰望意味着追求,意味着理想,卻未曾想過仰望的同時卻已經將自己貶了值,人確實該有理想,該有追求,但是這種追求這種理想應該如何去體現呢,我們總是在應對這社會所帶來的一切,卻有多少人能對所謂的社會現實泰然處之,以一個平和的態度去面對人生呢。

之前看過一本書叫《善待自己、善待生命》,書中有一段話説人用自己的實踐一次又一次證明,人是一種可以重塑的生命形式,人是自己自主選擇和創造的產品,但走到現實中,我們卻把這種重塑生命的機會交給了所謂的現實社會。

你用明亮的眼睛看着世界,世界是明亮的;你用美好的眼睛看着世界,世界是美好的,愉快而幸福的生活來自心靈愉快和幸福暗示。我沒有很好的理解我所處的世界,所以只好以書中原話來表達我對其的態度,或者我希望我擁有的態度。我想這種態度在現今社會中也算得上是大學中所謂的止於至善罷。

我的大學才剛剛開始。

我的大學讀完了。

此大學非彼大學,然而,此大學亦彼大學。

  大學讀後感(四)

《大學》總結了人一生實現遠大理想抱負的模式,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為人生的第一大學問。“修身”就是我們所講的“做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做人,然後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進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個國家,達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如果一個人沒有學會做人,連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麼,他就沒有資格去做官、去治理國家,否則,將會給他人、給社會造成損害。所以説,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怎樣做人,不管他學富五車,有億萬財富,他的人生最終都是失敗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説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過來講,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則永遠被懷念、被學習。所以,古人説:“才智,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師也”。

大雁南飛就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是一羣志同道合的夥伴互相協作、互相鼓勵、直至實現共贏的過程。它們總是喜歡排成“人”字飛行,在這種結構中,每隻大雁翅膀的扇動都會給緊隨其後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們順利完成長途旅行。

有人這樣總結説:一個團隊的生命力,不是技術,不是人才,不是資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團結一致的步調。要做像白求恩一平的“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我們都是為着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這個集體中來的。這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機遇,一種在履行管理職責中實現個人價值的機遇。而集體是我們每個人施展才能和抱負的舞台,是走向成功的載體,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不斷增強工作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覺地把個人融入集體這個大家庭裏,與之同喜同樂,無私奉獻,貢獻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身體力行去實踐。按照日常對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計劃,要毫不遲疑地付諸於行動,把自己對做人的點滴領悟,迅速運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在運用中學習,在實踐中體會,相信一定會有明顯的收穫。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人生最大的無知是欺騙;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自棄;人生最大的法寶是精進;人生最大的禮物是寬恕;人生最大的罪過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對人民有益的人,團結攜手建設我們的美好明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