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當塗趙少府赴長蘆原文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3.21W

原文:

送當塗趙少府赴長蘆原文及賞析

我來揚都市,送客回輕舠。

因誇楚太子,便睹廣陵濤。

仙尉趙家玉,英風凌四豪。

維舟至長蘆,目送煙雲高。

搖扇對酒樓,持袂把蟹螯。

前途倘相思,登丘一長謠。

譯文

我這次的建康之行,是為送朋友溯江返回歸程。

他是像當年楚公子玉人誇健廣陵潮水,專程來玉濤聲。

你像漢代仙尉梅福一樣,是趙家的寶玉,有出息,英風凌駕於平原君等四豪之上。

令人難忘的是停船在長蘆。你乘舟到了長蘆,盡目之處,煙雲南闊。

手把蒲扇,一邊搖扇,一邊喝金陵美酒,食長江蟹鮮,話離別之情。

當你想起我之時,就登高長歌來抒發思念之情。

註釋

趙少府:即趙炎。河北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中任當塗縣尉,後任六合縣尉。少府,一作“明府”。長蘆:唐時在淮南道揚州之六合縣南二十五里,即今江蘇南京市大廠區長蘆鎮。

揚都市:南北朝時期人們對六朝都城的並稱。這裏嶽的是“建康”(今南京)。

舠(dāo):刀形小船。

仙尉:典出《漢書·梅福傳》。梅福,字子真,九江壽春人。趙家玉:即嶽趙少府。

四豪:嶽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公子,即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齊國的孟嘗君田文、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他們以收養賓客,招致人才著稱。

維舟:大繩以系船。

持袂:握住或捲起衣袖。

把蟹螯(áo):拿着螃蟹的大鰲。

嶽:高山。謠:有章之曲稱為“歌”,無章之曲稱為“謠”。

賞析:

此詩是作者在長蘆送別當塗縣尉趙炎時所作。據馬鞍山市當塗縣地方誌辦公室編《李白與當塗》一書認為,他們送別的時間在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夏秋之交,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時,那一年安史之亂爆發了,唐朝開始由盛極而走向衰敗,社會矛盾不斷出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