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人間失格》學生經典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7.12K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著《人間失格》學生經典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名著《人間失格》學生經典讀後感

名著《人間失格》學生經典讀後感1

《人間失格》講述轉校生大場誠在新學校的悲慘遭遇,因為不瞭解某些遊戲規則,又仗義執言,觸碰了暗流勢力,又不幸發現了一些不該知道的祕密,於是在學生和老師的雙重夾擊下,最終被校園惡勢力欺負至死。故事前半段着力校園暴力事件,後半段則重點講述父親的復仇。

前半部分比較曲折,後半段則有拖拉之嫌,但是野島伸司關於人性的挖掘卻比故事本身更加深不可測和耐人尋味。他把許多角色都注入了病態的成份,並且讓這些“病態“痛快淋漓的展現在屏幕間,甚至帶着黑色幽默的味道,他並不忌諱什麼,只是把平常人小心翼翼藏着掖着的人性陰暗一面用非常戲劇化的手段給展現出來了。他很大膽,也很勇敢。宮崎(體育老師)由於相親屢次受挫導致心理失衡,醜陋的馬臉總是狂怒着,他把氣都撒到了學生身上,他有意識的體罰大場誠,以此減輕心理的扭曲;新見(社會學老師)是整個故事的罪魁禍首,也可以説是大場誠死後一系列故事的導演,他的人性其實已經全盤崩潰,雖然表面的他衣冠楚楚,他參與了大場誠之死的暴力事件,暗自算計着這個可憐的學生,一切都在掌股之中的洋洋自得和不為人知。想透過機器的鏡頭捕捉人性的流露,最終還是執迷不悟,最後一雙把他推下路軌的神祕之手是誰?故事並沒有給我們答案,一雙虛化飄移的手,卻清晰可見纖細嬌小,是森田老師吧,這個從最初的不諳事故、軟弱、沒有思想到最後的勇敢、堅定,她和大場誠是《人間失格》中僅有的美好和神聖,當然,美好和神聖還應屬於誠的父親和繼母。影山留加的性格塑造得也很複雜,做為朋友,他和誠之間曾有過短暫的友誼,留加對誠始終保有一份純純的少年之愛,雖然是禁忌的,但卻依然無法褻瀆,誠在他面前跌落的那一刻,他明白他永遠的失去了他,他無法留住誠,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誠扭斷的身子,鮮血從耳朵汩汩流出,他瘋了。

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做下的事付着相應的代價,主動的或被動的,希望的或幻滅的,毫無懸念的,結局終究要以勝利做為句號,醜陋的人性被鞭韃後得到了相應的報應,冤死的靈魂得到了解脱,誠在球場綻放的笑容猶如泥潭中盛開的蓮花,父親終於能夠完全瞭解自己的孩子,並親手為他報了仇,繼母也越來越散發着強大的母愛,森田老師最終能夠大聲的、勇敢的説出了自己想説的話:“你們被生下來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能活着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儘早體會到自己的存在吧!去了解一件事,朋友的生命就跟你的生命一樣美好,愛你的朋友,就象愛你自己一樣。”

名著《人間失格》學生經典讀後感2

《人間失格》又稱為《喪失為人的資格》,很高興在茫茫書海中,與它相識。

但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在猶豫,要不要繼續讀下去?——“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一是怕用盡我目前的學識不能讀懂它,再是我不敢去想象這位作者是對生活有多失望才會寫出這樣殘忍的話語。最終亦是抵不住好奇,想去觸碰那沉鬱背後的孤獨。

《人間失格》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

這部被稱為是滴血靈魂的自白的作品,我更覺得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從開始對“可恥之事”的好奇,到後來“掩飾可恥”的共鳴,再是“被揭示可恥”的慌張,到最後“被救贖”的喜極而泣。

有些人認為這只不過是一部“令人不愉快的”、“自我陶醉”的作品,我卻覺得《人間失格》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它把問題説出來了,將那假裝樂觀開朗卻極力掩飾自卑孤獨的內心,暴露在世人眼中,至於你發現了問題,是抑鬱悲觀,還是下定決心去解決問題,那就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了。

許多讀完《人間失格》的讀者説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很像,但我認為葉藏一生最大的不幸在於壓抑自己的內心,放下自身姿態去討好別人,這和松子是不同的。松子的討好發自內心,無比熾熱真誠,而葉藏內心多疑敏感,臉上卻強顏歡笑。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小小的隱疾,明明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卻要裝作高興的樣子去接受許多違心的事情,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並不快樂,這個時候發現問題,去改善自己積鬱已久的情緒,去爆發,去釋放,不是很好嗎?

《人間失格》這一部醒醐灌頂的好書,儘管我很片面的表達了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但我不希望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葉藏”。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你可能會很悲傷,可能會很壓抑,可能會很激動,也可能會和我一樣感到被“救贖”。

如果大家都能從這樣“悲劇”的作品,“悲劇”的人物中剖析自己的內心,正視那些恐懼,我想“葉藏”就會越來越少。

《人間失格》想讀就去讀吧,畢竟裏面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説的“一切都會過去的”。

名著《人間失格》學生經典讀後感3

《人間失格》再次編輯此書評,因百度百科後,久久不能平靜。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説家太宰治,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小説,該作品發表的同年,作者太宰治自殺身亡。

當我並不知其上述內容,促使我百度百科的原因,就是這部作品的黑暗之極。我及其費解作者嘔心力作的緣由,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編輯書評。覺得任何言語都無所適從,的確這樣。於是,最後我用了一句,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結束了書評。

但是當知道開頭的歷史記載,看過了各種評論,有的説他軟弱,所以逃避,以不抵抗在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在日本學術界頻多對他感到不齒。生活的破產者,軟弱無力。還有説他不如魯迅式的直面慘淡的人生,迎頭而上的勇氣。當然也有評論對現實的失望冷酷,同情、悲憫......

對於作者,我想在寫書的過程,一定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所以對於小説本身有多少臆想或偏執,無從考證。

所以,就小説本身,毀滅式。

對於作者,且不評論其自身的問題,因為我説過,任何言語,無所適從。軟弱?奴性?頹廢?我覺得不能那樣講,我們不是他,如果同樣的時間、國家、環境、經歷、精神疾病......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信仰,一切換做是你,不能保證那一刻會不會棄械投降。

可是對於現實世界刺裸裸的存在,我們的大多數人站在了殘酷的一邊,擁有着做人的資格拿着勇氣、正義......搖旗吶喊。對死者的鄙視、無齒......招搖過市。我想這才是最可怕的,無疑,具備巨大的力量!因此,所有的不幸像鐘擺一樣來來回回,周而復始,不同的是降臨到不同的人,也許這一刻是你,下一秒是他。

我不好奇為什麼沒有對世界説不,沒有責怪小説中的太多數角色,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力量,因此“你改變不了世界,應該改變自己”,這句話因此成為古訓,於我們的心底根深蒂固。我們不知道有多少次,巧妙的運用了它,而不自知。

其次,死者為大,中國傳承了五百年的文化,我們似乎視為墓誌銘。作者太宰治,因為內心的煎熬,強烈的內心矛盾患上了精神疾病,屬非自主神經系統,連基本的活着都是一種痛苦的煎熬。最終走向的解脱,不失一種祝福。

誠然,如此悲觀主義,帶來無疑是負面的效應,但他,不屈辱你。

名著《人間失格》學生經典讀後感4

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走飯

你知道的,就是有人可以這樣輕鬆自然的談論死亡,彷彿在談論一日三餐、週末旅行。

生存並且不厭惡自己,並不是人人都有的能力,痛苦這種東西,與生具來根植於一些人的心裏。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1948年,太宰治寫下《人間失格》後便跳河_,《人間失格》無疑成為天鵝之作。作為一部典型的自傳體小説,故事的主人公大庭葉藏是太宰治人生軌跡的復刻。大庭葉藏近乎固執地認為自己是一個“邊緣人”,他性格敏感且脆弱,與女友相攜自己雖然倖存卻因為女友遇難而獲教唆_罪而鋃鐺入獄;他思想反動,參加非法的右翼社團;他終於靜下心與一個女子相愛並結為夫妻,卻因為歹人玷污了他的妻子,致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墮落。他選擇吸毒,不時尋找短見。後來,大庭葉藏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拋棄了整個世界,然而卻也可憐地被世界拋棄。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並不知道來到這個世界的好處何在,但有些人在發奮中奮鬥中尋找生命的好處,有些人卻從很早就開始正因迷茫而放下,我不知道是上天怎樣的安排,令這個原本富有才華的男生,這個臨死但是才38歲的男生的一生竟是如此悲愴?好在最後,他最後自己做了一回主,跳河身亡,生而為人,他很抱歉,但是死去的太宰治並不知道,他會對更多的人抱歉,總是説是最不負責的選擇,就算是在宗教裏面,靈魂也是無法解脱的,而這些,不知道太宰治是否知道,他的靈魂又是否能夠逃脱那縱身躍下的冰河,每一世的功課總要做完,沒有做完的就算是想逃跑,大概也只是徒增留級的悲哀吧。

這是一個暴露負能量會被咪蒙小姐罵翻的時代,我們太需要顯現自己痴迷於讀書旅行健身的政治正確了,沒有人敢像《人間失格》一樣,把陰暗的自己撕碎了給別人看。可是如果你像我一樣,在凌晨三點和太宰治來一次精神碰撞,那麼你不願意再佯裝幸福。談到人生的真實狀態,我在本書裏也找到了最恰如其分的一句描述:

現在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

只是一個談不上幸與不幸的存在罷了。何為生活?

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歡暢。今朝,酒冷香落,徒留荒涼。

名著《人間失格》學生經典讀後感5

也不知道是誰説,喜劇的內核是悲。可惜的是,《人間失格》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喜劇。

主人公大庭葉藏敏感而脆弱,在壓抑的環境裏形成偏執的性格,表面上逢迎討好,實際內裏孤獨迷茫。作者用看似荒誕的手法去講述他的內心世界,又補上前言後記轉換角度描摹他人眼中的葉藏,很好地去講述了他的一生。

悲劇分命運悲劇、性格悲劇……葉藏的一生是兩種悲劇形式的融合,他的經歷不由地讓我們反思:早期原生家庭對於孩子後天性格以及命運的影響如此巨大,甚至足以毀掉一個人的一生,而我們又該如何去幫助孩子去形成一個積極樂觀的性格,使他們無懼於社會。

從創作的角度看,大庭葉藏更像是作者太宰治的一個投影,他們一起嬉笑怒罵,一起在“無法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社會步履蹣跚地前行。大庭葉藏是好人嗎?他流連於不同的女人,吸毒,聲色犬馬,逃學貪玩,實在看不出作為一個好人的特質。可他是壞人嗎?在他死後和他有過接觸的那個女人也説“他其實是一個好孩子”。在高度理性和壓抑的環境下長成的孩子,缺少來自父母的一種情感和靈魂的關注,甚至於最後斷絕關係。是孩子的錯?還是父母的過?很難去説清楚答案。

看這部小説的時候,總讓我想起看過的日本電影裏一個相似的人物——《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同樣在“父親”家庭下成長起來的敏感的女主人公松子:同樣的脆弱敏感,同樣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樣的作品,帶給人的不是和某些院線放映的那種疼痛青春電影的美麗幻影,而是應該帶給社會以反思:我們該如何去幫助這樣的人,給他們以生的希望?

我在這裏用的是幫助一詞,而不是拯救。因為我覺得這樣的性格本身不是一種墮落,甚至我很想去擁抱這樣的人,告訴他們其實他們本無錯。記得看《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時彈幕裏有個評價説“這個女的就是她自己作的結果”,我其實有些憤怒:一個人對人最大的善意就是包容。我們尊重他們的選擇,他們也要承擔這樣選擇的後果,只是我不願意他們在這樣的選擇下走向滅亡。活着雖然對他們而言是痛苦,可是卻還有希望。如果葉藏在那次自殺失敗後希望的光足夠強烈,或許就如同他所説一切都會不一樣。我們的社會是人情的社會,人情救人也害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還是熱切地希望人情能夠更有温度去温暖這樣的人。做一個有温度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