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學生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22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學生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蘭河傳學生讀後感
呼蘭河傳學生讀後感1

假期裏,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它是中國當代婦作家蕭紅寫的,書中以平淡 、樸素的語言描繪着她小時候的情景,特別是那時封建社會對人民的殘害。

掩卷之際,我從那質樸的語言中,讀出了對當時社會的失落,比如書中給“小團圓媳婦”治病,人們的出發點是好。但是,他們的方法完全錯誤,把寶貴的醫療時間,花在了拜神、求仙、求“雲遊真人”上面。這不是對生命的一種迫害、一種打罵嗎?而且,團圓媳婦的婆婆為了使她聽話,全不顧女性的感受,不停地打罵她,甚至用烙鐵去燙她的腳心,事後還輕飄飄來了一句:“小孩子肉皮活,即使十天半月下不來地,過後也就好了”。這類話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媳婦真地就一定聽話嗎?這樣不會激發她們心中反抗的野性嗎?但是,書中也不乏光明與關愛:火燒雲的壯美,千變萬化的形態,和藹可親的祖父,有趣的詩歌,這些都是光明、温暖的象徵。

現在的生活中,家庭暴力也隨處可見,但不僅僅是打媳婦了,而是打孩子。他們打孩子的起因十分簡單:孩子大學聯考落榜、學習不好等等。這不也是一種迫害、一種殘餘封建思想作祟嗎?他們正是把“堂前教子”、“枕邊教妻”崇之為上,失去了與孩子、與他人平等交流的機會!

請讓世界平等吧,請不要相信什麼封建思想吧,它會毒害我們一生,使我們一生後悔的。

呼蘭河傳學生讀後感2

我非常喜歡看書,不過很多都看得不仔細,裏面的一些內容也是看過之後很快就忘了,而這本《呼蘭河傳》卻讓我深有感觸。

我覺得這本書寫得不錯,它不僅口語化,語言平淡,真切率直,而且幽默風趣。

呼蘭河城是個奇怪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是這裏的路上有個大泥坑,那泥坑彷彿有生命一樣,一下雨裏面的泥就像強力膠,豬隻要掉進去就出不來了,只能被淹死,就是人想過去也很驚險,這種事天天都在發生,可是卻沒有人想過把這坑填起來,我覺得這裏的人又蠢笨又懶惰。而且這裏的人也都非常古怪,好像都沒有感情、沒有親人一樣,他們習慣看熱鬧、説閒話,看到別人過得好了,他們就嫉妒,對別人冷嘲熱諷;別人不好了,他們不但不傷心,不給別人一點幫助,甚至還去圍觀看別人笑話;他們還相信跳大神等迷信,但相信迷信是不對的,我們應該遠離迷信。呼蘭河城人的生活好像沒有一點樂趣,他們覺得人活着就是為了吃飯,人死了就沒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度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

不過,這本書裏也有一些温暖的地方、温暖的人物。我最喜歡裏面的祖父,他很和藹,又很慈愛,總是在蕭紅被爸媽冷淡的時候關心她,把她帶到花園裏玩耍,讓她忘掉不開心的事。這讓我想到自己的爺爺,他也是無微不至地照顧我。

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人的生活是要有樂趣的。假如這個生活沒有樂趣,那就不叫生活。生活在於你的激情,你怎樣對待,就有怎樣的生活。

呼蘭河傳學生讀後感3

童年是一首憂鬱的詩文,赤誠卻不明媚,美麗而不美好,有時甚至是善於見人的,卻讓人流連忘返。

我喜歡圖書館,享受在書海中穿梭的感覺,也喜歡在寧靜的下午獨自一人看書。記得有人説過:能讀書的人是幸福的,因為有《呼蘭河傳》的陪伴,我是幸福而充實的。

書中的小村莊一年似乎都籠罩在蕭條又黯淡的氣氛中。一年四季,春秋往復。時間像一台沒有感情的機器,毫無目的的向前運行着,在灰色的循環中不斷帶走人和事。小村莊裏的人封建,迂腐,這算不算時代遺留的悲哀?面對書中終年碌碌無為的他們,我們是該哭還是該笑。

舊社會的悲劇太多,遠不是我們能想象的。小團圓媳婦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是一個小童養媳,只有十二歲。十二歲的年紀,本該在家人的呵護下,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而她卻以一個童養媳的身份,過早地操持起了家務。就算她任勞任怨的幹活,也會遭到婆婆無情的打罵。終於,她不堪重負,在生命之花還未來得及綻放時,匆匆的離開了人世間。但在她的婆婆和丈夫看來,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是那個時代人們的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日子依然平平淡淡,灰色的小城,灰色的天空。在我眼前,我看到的只是一個灰色的時代。動盪時期的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封建思想。因為這些百害而無一利的思想,人們讓一起又一起的悲劇發生。可笑的是,他們信天信地,信神信鬼,也不願相信事實。當時中國的舊照,縮影。人們以為人死後,會到陰間裏去。人們就得做這麼一套:陰間裏怕是會餓着,會凍着,會累着。就得為他們燒紙錢,燒紙衣,燒紙車。人們請龍王,供香,燒紙,人們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呼蘭河更像一幅寫真照片,人們也是典型的小市民,刻薄冷漠,迂腐封建,蕭紅用她的筆,描寫出了一個喧鬧而又寂寞的呼蘭城。

蕭紅是一個好作家,她應該快快樂樂的生活着,她用訴説的方式,講述了一件又一件塵封已久的往事。在她的筆下童年是快樂的,是和快樂如影隨形的,但又是寂寞的。童年的天堂是那個大花園,花園裏有她和她的祖父的回憶以及一些花花草草。每個人的童年,其實是一個隔絕了世俗,戰爭,煩惱的純淨花園。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回憶。它是午夜花園——那個易碎的夢。在夜晚的十二點,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青春的憂傷,成人後的迷惘,撲朔迷離。

《呼蘭河傳》講述了太多太多,我無法一個一個的寫出。與其説是一本書,不如説是一個回憶錄,作者在回憶往事。而在她往事中,我看到的是我的往事。

《呼蘭河傳》是“一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學生讀後感4

開始讀《呼蘭河傳》,我心裏很不是滋味。為什麼裏面的人物都好像一點兒情感都沒有?為什麼除祖父外,人們都是那麼地自私自利?為什麼他們不但不認為損人利己的行為很可恥,不同情收到傷害的人,反而會像看戲一樣叫好,或是哈哈大笑?這些場面像一把把尖刀刺進我的心,又彷彿將我置於冰天雪地,被冷漠的人心凍得陣陣顫抖。

我一直相信,人都是有請的,不論環境多麼惡劣,不論生存多麼艱難。若不是那一份情,奧茨怎會為了減輕大家的負擔而選擇走向暴風雪中的死神?若不是那一份情,餘秋雨筆下的信客怎會數十年如一日地頂着重重壓力奔走於城鄉間,只為不辜負老信客的囑託?於是,我不敢相信,呼蘭河的人們,怎麼這般自私無情。是的,極端的自私無情——對和自己親近的人更好,這是人之常情,可書中的人,連父母去世都不會很悲傷,連自己的女兒要嫁給窮人家受罪,親孃也只撇一句:"這都是你的命!"

看到後面,我漸漸明白,自私和無情,原來都是一個表象。自私源於資源匱乏,而無情則是由於精神的空虛。

我們都是凡人,在資源不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時,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能。呼蘭河的資源有多匱乏?"人們對待叫花子們是很平凡的".為什麼很"平凡",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樣不幸的人太多啦!再有,人們連每頓飯都要精打細算,又如何去顧及他人呢?

再來看他們的生活狀態。"人活着是為吃飯穿衣","人死了就完了"——這將是多麼無聊、空虛的一生啊!呼蘭河的人們只有一個目標:活着。縱使遭遇了再大的不幸,又能怎麼樣呢?還不是隻有一個繼續平靜地活着!心中就是再悲痛,大哭上幾場,到頭來還是要面對白天黑夜,春夏秋冬這樣活着。看起來他們活得有意義("為了吃飯穿衣"),可事實應該是,吃飯穿衣是為了活着啊!於是,我們從這"不假思索"的回答中聽出了深深的無奈。他們一定是想過"人活着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的!表面的"不假思索"也許是被他們思索過無數遍的結果!可是,得到了答案又能怎麼樣呢?況且也沒有人能夠回答。於是他們發現,與其糾纏於這個問題,還不如想想有什麼辦法賺錢!這樣活着,當然會極度空虛——這和等死有什麼區別?則這種極度的空虛下,人們的"娛樂"就顯得殘酷而又苦澀。一是拿別人的不幸取樂,小説中的説法就是"説長道短";二是迷信。每天生活在説長道短和迷信中的人怎麼去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也許,在稀缺的物質和空虛的精神下,自私和無情會是唯一的選擇。

呼蘭河傳學生讀後感5

有一天媽媽在亞馬遜買書,順便幫我選了一本《呼蘭河傳》。這本書我已經盼望很久了,是我們趙老師推薦閲讀的,今年語文書第十九課《我和祖父的園子》就截選於這本小説。所以,快遞員叔叔把書送到,我就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 一翻開目錄看到“祖父祖母”那一章,我眼前一亮,立刻翻到那一頁。於是蕭紅用她的文字帶着我走進了北方的那所院落。正是春天,鳥語花香。鳥兒啾鳴,花兒在清風中搖曳,一院子的香味兒。我和祖父在院子裏休憩,一切都這樣安靜而美好。在這個院子裏,有我最美好肆意的童年。蝴蝶,蜜蜂,蜻蜓,祖父種的蔬菜,不結果的果樹甚至有狗尾巴草……這裏的一切都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

我在這個院子裏看到了很多趣事,讓人忍俊不止:我家的房頂上竟然能長出味道鮮美的蘑菇,爬到房頂採蘑菇的人把屋頂踩個洞,鞋子直接掉進煮粉條的大鍋裏,鞋上的黃泥攪的一鍋粉條都成了黃色的。我笑了再笑,為這院子給我製造的各種歡樂。 然後我翻到下一章,這回我看到了老胡家娶團圓媳婦。晚上我隨便吃兩口飯,就想去看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長的是什麼樣子了。可是祖父的飯總是也吃不完,一會要一些辣椒油,一會兒要一些鹹鹽面的。我等在那兒急得頭上直冒汗,眼睛直眨巴,恨不得跺着腳拽着祖父的衣服袖子就走,又恨不得不等祖父了,直接從牆頭上跳過去看。好不容易看到了,團圓媳婦兒的樣子卻和我想像的一點也不一樣,竟然就是一個比我大幾歲的孩子,長長的辮子,黑黑的臉,一直笑。可是過了沒幾天,那家就開始打團圓媳婦了,説是給媳婦立規矩,天天打,天天聽到哭聲。後來那團圓媳婦病了,又是找偏方,就找來跳大神的,最後愣是把團圓媳婦給折騰死了。這是一個悲傷的,讓人憤懣壓抑的故事。我從那個書中的那個小城逃離回來,還原成現在這個十二歲的少年時,仍然在替書裏那個同齡的女孩傷心悲憤。 伴隨着蕭紅的文字,我去了三十年代的時空,認識了遭人訕笑的王大姐,寄食的有二伯,自食其力的磨倌馮歪嘴子……

體會那時社會最底層的人們的生活,痛恨那時人思想的無知,感受他們活着的艱辛,見證他們生存的努力。回過頭來再想想我所抱怨的生活,或許真如媽媽平時説的“憶苦才能思甜”。我應該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學好文化知識,為建設更美麗的世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呼蘭河傳學生讀後感6

童年,它在我們眼裏充滿了快樂,充滿了幸福,所以人們常説“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難忘的日子”。我認為蕭紅作家也是這麼想的。 在她的筆下,蕭紅的爸爸對她很冷淡,而媽媽卻很兇,祖母更不好。在她眼中,童年最快樂的時光就是跟祖父在一起,我和祖父經常在花園裏,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一切都是自由的,她與祖父一起栽花、拔草、種菜……而且祖父很慈祥,永遠不會不耐煩,因此在我眼裏,蕭紅的童年時快樂的。相比之下,而那團圓媳婦的命運就沒蕭紅那麼好了,她十二歲就在呼蘭河這座城市裏名聲很好的老胡家,可誰知道,這才十二歲的小姑娘一送過來就天天拉車,晚上還得遭受婆婆的嚴刑拷打,不知身上有多少傷痕,年紀輕輕就去世了。看看,蕭紅這麼小就沒人關心,她只有祖父,這不是讓人很痛心嗎?何況在當時,這樣的生活,還算幸福。再來看看團圓媳婦,這麼小就天天吃苦、拉車。耽誤了學業,再過來以後,還遭受婆婆的如此折磨,喪失了一條無辜的小命,難道就不令人痛心疾首?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快樂幸福呀!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着,爸爸媽媽呵護着,老師教導着、同學幫助着,和呼蘭河傳裏的孩子們相比,我們並不知道如何去珍惜這美好時光,反而還討厭現在的`生活,其實我們在這樣一個生活環境裏已經很好,何必還要去挑三撿四呢?

我想讀完這本書你應該會有所啟發。讓我們好好珍惜自己正擁有的所有東西,快樂幸福的生活!

呼蘭河傳學生讀後感7

寒假裏,兒子的班級要求孩子們閲讀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我也藉此機會拜讀了這部被譽為蕭紅代表作的小説。《呼蘭河傳》給我總的感覺不像小説,更像是散文。《呼蘭河傳》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為引線,描繪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疆呼蘭小城的風土畫。作品展示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幕幕悲劇性的生活圖景:令人窒息的東二道街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舉"一一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娘報廟會;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辛生活……

令我深有感觸的是作者在第一章沒有把筆墨放在人物上,而是放在對人物生活的環境的介紹上,“一下起雨來這泥坑子白亮亮地漲得溜溜的滿,漲到兩邊的人家的牆根上去了,把人家的牆根給淹沒了。來往的過路人,一走到這裏,就象人生的路上碰到了打擊。”“到了早季,大泥坑子表面乾燥結實,等人或車馬一走上去,使都陷進去了,需要費很多事,才能把翻進去的車馬抬出來。大泥坑子還經常淹死豬、狗、雞、鴨。大泥坑帶結人們的苦頭太多了,但是沒有人建議填平它。由於人們生活的古板單調,他們常常喜歡尋找一些無聊的樂趣,這大泥坑子能給他們以滿足。他們津津有味地談論、添枝加葉地渲染大泥坑子的威嚴,好象大泥坑子給他們帶來了什麼好處似的”。他們把令人煩惱的事情當作開心的事情談,可見,他們的麻木。在議論大泥坑子的時候,他們還把它和封建迷信聯繫在一起。據説農業學校校長不倍龍王爺,因此龍王爺報復他,他的兒子才掉進了大泥坑。大泥坑還能把"瘟豬"變成"淹豬",使呼蘭人既可以吃上便宜豬肉,又可以去掉疑心,這也算大泥坑帶給人們的好處。圍繞大泥坑子,作者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她借大泥坑子這一能夠反映小城人們精神狀態的事物極其深刻地描繪丁他們愚昧、麻木、庸俗的精神狀態和灰色的生活。從這點上看,大泥坑子這個極平常的事物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它對呼蘭小城人的精神狀態和生活狀況做了總的展示。

蕭紅在文章中寫到呼蘭人除了過着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還有不少的“盛舉”,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會。這些盛舉都是為鬼而做並非為人而做的。跳大神是為鬼的,唱大戲是唱給龍王爺的,七月十五放河燈,是把燈放給鬼,讓鬼頂着個燈去脱生。四月十八也是燒香磕頭祭鬼的。第二章幾乎用全部篇幅描述跳大神、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會的盛舉,而對唯一為活人的唱秧歌這一舉動,小説只輕描談寫的一筆帶過。可見,作者描寫呼蘭人的精神盛舉的目的在於揭示他們的愚昧、迷信的精神狀態。

整篇小説,語言不事粉飾,簡潔淺白,如兒童般率真、天然,沉澱了蕭紅的思想才情、風格氣質以及審美理想,讓人回味。

呼蘭河傳學生讀後感8

五年級時,我從下冊語文書中看到了一篇著名女作家_蕭紅寫的一篇文章,當我看完後就得她寫的實在是太美了!真想多讀一些。今年暑假,機會來了!我拉着媽媽去書店買了一本蕭紅的《呼蘭河傳》。

我回到家,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書,慢慢的“品嚐”起來。首先,我先大家介紹一下作者蕭紅。

蕭紅(1911-1942),原名張迺瑩,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的一生,蕭軍的出現直接影響了其命運並引發她開始文學創作。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並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了中篇小説《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説《呼蘭河傳》。 1942年1月22日,蕭紅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去世於香港。

在我看來,蕭紅的寫法是很特別的,不管是寫《呼蘭河傳》,還是寫其他作品都有一個特點,會有很少修辭手法,但還是很美,讓讀者受益匪淺。

在他的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就是和祖父在一起的時光,之後當祖父逝世後度過了孤獨的一生。他在祖父的院子中,有一段非常喜歡,

太陽在院子是特別的大,天空特別的高,

太陽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

亮的蝙蝠不敢從黑暗的洞穴飛出來。

當讀完這本書後,語言,含着淡淡的憂傷。

寫書時,作者患病,客居香港,童年回憶中的温馨美好部分無疑是對她最好的心靈撫慰。著名詩人艾青説:“作者正是含着愛恨交織的複雜感情來寫自己故鄉小城呼蘭河的。她愛樸實的鄉情,愛美麗的四季風景,愛與生活氣息的活動,但她恨呼蘭河的保守,人們思想的愚昧,醜陋惡略的國民性,她把愛與恨展現的淋漓盡致,她抹去了愚昧,讓陽光再次照向大地,温暖她的心,她對祖父、自己的童年是無比的熱愛和相念。

合上這本書,我回味無窮,如果有時間,你也可以看一看,很好看的哦。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蕭紅

《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1911-1942,在世31年,原名張乃瑩,現代著名女作家。

這本書主要描寫一個叫“呼蘭河”的小城。介紹這裏的人,這裏的事,這裏的街道。發生這裏的事很有趣。還有“扎彩鋪”,在這裏“扎彩鋪”裏什麼都有,一切都活靈活現,以至於讓人不相信這是描寫陰間的生活。

書中描寫蕭紅祖父那一段很有趣,可見祖父是多麼地疼愛她,在院子裏,那很自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在園子裏觀察、玩樂、勞動十分有意思。祖父在園子裏澆水,蕭紅也澆,但她不往菜上澆而是往天上澆並且大叫“下雨了,下雨了”;祖父剷草,她看見了也要鏟,但往往把韭菜當野草一樣剷掉,把狗尾巴草當穀子留下。總之看見祖父幹啥,她就要幹啥。整個一個“搗蛋鬼”!

這本書描寫的生活環境很無知,與作者的童年相比我們要珍惜當下生活!

呼蘭河傳學生讀後感9

先説説老胡家的團圓媳婦。她是老胡家花了八兩銀子在女孩八歲時就訂下來的兒媳婦,之後的每年還要為這個兒媳婦支出頭繩錢鞋面錢等,為了減少花費,等到女孩十二歲的時候胡家就上門把她從外地的孃家接回了自家。

這個團圓媳婦雖説只有十二歲,但長的一個大個,辮子又很長,公婆怕人家笑話,就讓她對外人説她十四了。就這樣一個“十四歲”的團圓媳婦剛入門沒多久就討來鄰居們的非議,説她太大方了,見人總是樂呵呵的,一點兒都不知道害羞。還説她哪像個規規矩矩的團圓媳婦,女兒家家的,坐到那兒坐的筆直,走起路來走得飛快,吃飯一頓能吃三碗。

鄰居們總是閒言碎語,婆婆聽着覺着更是忍無可忍,三天兩頭的打她,覺得她是個另類,一點兒都不像媳婦的樣子。婆婆打她,她竟然還反抗,婆婆擰她大腿,她反咬婆婆,再不然就説要回家去。從此以後,這個團圓媳婦就十分不受家人和鄰居待見,常常受到婆婆的毒打和鄰里人的言語攻擊。

可團圓媳婦還是那樣,整天還是笑呵呵的,不知道害羞,一打她她就反抗,還一個勁的説要回家去。胡家就視這個媳婦為歪門邪道上來的,要麼就是有病了,需要找法子治一治。接下來就開始對這個兒媳婦實施一系列的“治法”。先是天天夜裏請神仙在團圓媳婦門前跳大神,説是媳婦被鬼附體了,跳大神給她趕鬼。這樣跳了一冬天,團圓媳婦的鬼不但沒走,還真的生病了。

這個時候旁邊善心的人都開始為胡家“出謀劃策”了,有説用這個偏方的,有建議用那個土辦法的。最終婆婆採納一個人的建議給媳婦吃了半斤豬肉加二兩黃連,由於黃連是大涼藥,媳婦吃了出虛汗,泄了元氣,病情開始加重了。夜裏睡覺,她忽然就坐起來了,看了人她也害怕了,眼睛裏還總是充滿着淚水。

胡家人一看這情況,錢也花了不少錢,媳婦的病還是總不好。於是更加堅定媳婦是妖魔上身了。又開始到處求偏方,請大神,“抽貼兒”。錢也被騙了不少,媳婦的情況還是每況愈下:不笑了,目光也呆滯了,一滴水也不進了,行屍走肉了一般。

呼蘭河傳學生讀後感10

最近,我閲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呼蘭河是一個並不繁華的小城,但它在蕭紅的筆下卻生動獨特。

書中,蕭紅描寫了呼蘭河城的景色以及與眾不同的風俗習慣,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就是小城裏的“大泥坑”,它常常會吞噬許多動物。每當下雨時“大泥坑”就會變成河,總是讓車伕和馬翻了好幾次車,而在一旁的民眾不但不幫忙,反而還有喊:“噢!噢!精彩!”十分熱鬧。這也使民眾能夠説長道短,得以消遣。為此還有許多人想過一些辦法。如:拆牆,種樹。但就是沒有想到要把泥坑填平。

此外蕭紅也寫了她的童年,其中她多次提到與祖父嬉戲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呵護她,所以當在書的尾聲裏,蕭紅多次提到祖父與她的童年生活緊密相連,歡笑、傷心、憤怒……

我感覺蕭紅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同時感覺自己還身在童年而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可惜天妒英才,蕭紅31歲就去世了,否則,説不定她還會寫更好的書來給大家看。

但是這本書也有灰色的一面,蕭紅側面寫到了人們的無知愚昧,可是她卻用了幽默的語言描繪了這個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年代,人們始終放不下那些舊思想、土辦法,而正是這些舊思想、土辦法而使我們的祖國在那個年代顯得那麼懦弱。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書中的故事,有諷刺也有幽默。它使我懂得了要珍惜童年,同時也讓我側面偷窺到當時社會的腐敗與和黑暗,讓我瞭解了過去。我很慶幸那只是蕭紅的童年。與此同時我也用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珍惜我現在的美好時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