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觀後感6篇

來源:文萃谷 3.3K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無名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無名觀後感6篇

無名觀後感1

近年來,電影《金剛川》、電視連續劇《跨過鴨綠江》等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陸續與觀眾見面,引發廣泛關注。近日的電影《浴血無名川》也引起了熱議,許多人看了感慨不已。下面下編就為大家帶來兩篇《浴血無名川》的觀後感。

《浴血無名川》觀後感一:致敬無名英雄

看了這個電影,這是對我來説有太多的感處,太多的震撼,情節緊扣相連,人物鮮明,故事感人。故事講的是抗美援朝時候的事。現在的祖國大地的平和景象的背後,是無數鮮活的生命換來的.,英雄們明知前方危險還是奮不顧身向前進,他們就是中國的膽氣,我們的底氣。今天的安寧是因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在現在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珍惜現在,不彺英雄們的犧牲。

《浴血無名川》觀後感二:從劇作角度看真的是一部佳作

很久很久沒看過那麼好看和真實的主旋律電影了,從劇作上看感情過渡很流暢,視聽效果也很棒,雖然沒能去電影院裏感受那種氛圍,在電腦上看完的我還是淚流滿面,杜川死的那裏我真的沒忍住,拍得太真實了。

因為極度痛苦的時候就是説不出話的啊,他和娃娃無聲對話那裏直接把整個感情昇華到兩輩將士的一種默契和傳承,這個細節就值得五星!如果能去電影院裏面看這部片感覺肯定更加好!

無名觀後感2

週六晚上,我們一家來到萬達影城觀看無名之輩這部感動人心的電影。

六點我們來到影城,去自動售票機面前,輸入數字取票,我們終於來到影廳,看上了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農村的兩個兄弟來到城市發展,他們偷了太爺的槍,來城市打劫,可是武器落後,只能去搶一家手機店,他們來到手機店,用錘子敲放樣機的玻璃,敲了半天才發現,可以從下面打開,看來沒文化的人到哪裏都很魯莽,更搞笑的還在後面,他們拿回到家才發現都是模型,哎,村裏面的人來到城市,一家生活平凡的.手機店員工都能把他倆坑了,真是沒文化真可怕,他為了報復殺了人,最後被刑警拿激光槍包圍了。

看到了這,我明白了一件事,如果一個人沒了文化出來混日子,那就只能捱打,還有,如果你觸碰了法侓,你的後半生將會在監獄過完,所以我們以後一定要好好做人,不要觸碰法侓,生命是很美好的,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 。

無名之輩這部電影讓我受益匪淺。

無名觀後感3

電影《無名之輩》上映當天,因為喜歡任素汐,我就去家最近的電影院看了一場,很喜歡。很想你們也能去看一看,於是就有了這一篇。

看電影是非常非常非常個人的體驗,喜歡或者不喜歡,確實沒必要形成鄙視鏈,也當真用不着説服別人。這世上,沒有任何兩個人可以互相完全理解,任何人對別人的所謂解讀,本質上也不過是自我剖析和自我投射。就如和菜頭所説,“每個人對一件事情、對一個人的評價,其實跟他要評價的人或者事關係不大,他説的,是他自己。”

另外,曾經有不少家長問過我如何培養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我沒什麼高見,只能從自己的學習經歷裏拾掇出一些也許有用的經驗,分享給他們。而通常我能給出的建議,無非就是反覆進行事實與觀點的判斷性訓練——人人生而平等,這是事實還是觀點?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這是事實還是觀點?區分事實與觀點,是批判性思維建立的起始點,當你不再把“自己的觀點”當成“世界的事實”,你的思考才真正開始有了質量。

拍電影也一樣,導演用鏡頭表達的,是事實還是觀點?你把它當事實來看,就會不斷在人物命運的真偽上糾結煩惱,對故事的開始充滿警惕,對故事的結尾也心存懷疑。而如果你把它當成觀點來看,導演表達的是他對生活的認知、人世的理解,那麼你很可能就會因為他所提供的另外一種觀察人生的視角,而收穫了另外一種理解上的可能性。

我認為電影是觀點。同樣,我的這篇觀後感,也是觀點。

《無名之輩》是一部喜劇,看完之後也依然不會更改這個判斷。《無名之輩》的笑點沒有《西紅市首富》密集,但是它在人物的設定以及台詞的琢磨上,一定是奔着讓觀眾笑起來的目標使勁。人為什麼會笑呢?心理學上給出過結論——優越感。托馬斯·霍布斯説過:“笑,是發現事物的弱點,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種優越感時,那種突然的榮耀感。”這也是為什麼喜劇演員總是受人歡迎的原因,觀眾看到他們的時候,總是具有心理優勢,無論是智力上的優越感還是居高臨下的同情心,那都是一種極為愉悦極為舒坦的感覺。

説《無名之輩》是喜劇,就是這個原因。從影片的一開始,觀眾就收穫了極強的智識優越感。兩個憨賊,從一個愚蠢的慾望開始,做了一系列愚蠢的事情,看得人心裏既着急,又隱隱覺得活該,城市達爾文主義立刻在腦海裏佔據了制高點——弱肉強食,物競天擇,是你們自己沒文化沒腦子,所以活該成為笑柄,活該沒有尊嚴。

直到,任素汐的出現。

任素汐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位遭遇車禍而高位截癱的姑娘,從她的出場開始,影片開始變得小心而又剋制,明明底下蓄積着洶湧澎湃的情感力量,但導演就是不讓這種力量流於表面,於是造成了觀眾在理解上的巨大誤差。任素汐幾次盯着槍管看的眼神,總讓你以為這不過是犯罪片慣用的伎倆,用眼神揭示內心活動,用眼神表達歹徒與受害者之間的角力。直到導演掀開了謎底,你才發現自己的理解全然是錯的`,你才驚覺那些潛沉的情感力量。到此,你的優越感才能退場,才能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更為艱難的思考。

好的電影往往具有文學性,而我對《無名之輩》突然的喜歡,也恰恰是因為,它讓我不斷想起史鐵生的《我與地鐵》。在我試圖理解為什麼任素汐想死的時候,在我想弄清楚悲劇為何偏偏降臨在她身上的時候,在我努力分辨我究竟是出於優越感、還是出於對人世的理解才湧起同情的時候,我腦子裏全是史鐵生。

史鐵生和任素汐一樣,都是在最狂妄的年紀,忽然殘廢了雙腿。除了同樣地思考關於死的事,史鐵生還要思考人為什麼要出生,他甚至試圖要把整個世界想個明白,最後他在《我與地壇》裏寫道:“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説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諸多苦難給這人間,你也可以為消滅種種苦難而奮鬥,併為此享有崇高與驕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會墜入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苦難,世界還能夠存在嗎?要是沒有愚鈍,機智還有什麼光榮呢?要是沒了醜陋,漂亮又怎麼維繫自己的幸運?要是沒有了惡劣和卑下,善良與高尚又將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為美德呢?要是沒有了殘疾,健全會否因其司空見慣而變得膩煩和乏味呢?”

“看來差別永遠是要有的。看來就只好接受苦難——人類的全部劇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來上帝又一次對了。於是就有一個最令人絕望的結論等在這裏:由誰去充任那些苦難的角色?又有誰去體現這世間的幸福、驕傲和快樂?”

“只好聽憑偶然,是沒有道理好講的。”

你看,人和人之間真正的理解,只能發生在拋棄了優越感之後。如果你明白,你之前那些虛幻的優越感,並不是你辛苦賺來的,那隻不過是上帝擲骰子,隨機所做的分配而已。你就不會高看自己的努力,也不會低估運氣的佔比。於是,你就可以站在全新的角度裏,重新審視電影裏的每一個無名之輩,就能感受到之前從未體會過的人間暖意。因為,如果你恰好被命運分配了一張爛牌,如果你要質問活着還有什麼意義,《無名之輩》給了你至誠至真的答案。

如果不忙,去電影院找找答案吧。

“我常以為是醜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為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為是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為是眾生度化了佛祖。”——史鐵生

無名觀後感4

昨晚就在火車上看完了這部電影,很想寫點什麼,可又上不去下不來的難以言説。今天走在成都陰冷的街上,下午時分還有幾顆小雨飄過。這座城市給我的感覺,人多。早上九點沙丁魚一般的地鐵,更加深了這個印象。

《無名之輩》的某些鏡頭,今天不時在我腦海裏回放。馬依依一腳踩碎馬先勇用來討好老師而撒了一地的'李子,然後憤然跑開,又被追出來的老爹當眾打頭。那一刻,我覺得心莫名很悲涼,為這對無助的父女感傷!

整部劇裏,很多笑點,但每個笑點背後又讓人思量。一對傻劫匪,一個為了所謂的出名或者説證明自己能幹,一個為了娶心愛的姑娘,卻都本性善良。一個高位截癱的毒舌女,一個欠下鉅款又不願逃的建築老闆。每個人都很平凡,可以是你,是我。

很多無奈,可每個人心裏都有夢想!都在為此做着可笑的,笨拙的努力!但那又怎樣呢,至少無名之輩的我,在自己的世界裏可以説我已逐步在做更好的我!

無名觀後感5

可以説,《無名》讓我們更加信任,電影,是導演的藝術,而程耳這部作品,的確給每一位愛電影、認真看電影的人,貢獻出了最大的誠意和才華。試着分享一點感受,放心看,不劇透。

關心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故事發生在上海的“孤島”時代,有些故事在收官,有些故事在展開,程耳妙就妙在佈局,電影的前半部分觀影過程,有些看似已經展開的故事即將結尾,有些看似已經結尾的情節卻只是開端,但是這些佈局環環相扣,沒有閒筆,也沒有廢筆,你會發現自己在觀影過程中所有的思考都是有用的,這些思考的細流,在最後一刻,被程耳啪的一下,導入一條明河,前方一片汪洋,也光芒萬丈,你覺得自己的智商和審美得到了極大地尊重,可以説,我們有思考有智慧,就是為了用來這麼爽的。太淋漓的觀影體驗了,謝謝程耳。

最近的原因,好久沒有看電影了,然後我重新發現,象徵手法,搬到大屏幕上,是如此的的具有表現力,説兩個已經出現在預告片中的了吧,一隻狗和一隻羊,都是殺戮中的動物,一隻狗在空中的飛機上,他的主人在轟炸這片土地,一隻狗在被轟炸的土地上,在雨中,在斷壁殘垣中,瘸着一條腿,艱難的尋找避難所而不可得。亂世人不如狗,狗也不如狗,程耳的鏡頭會説話,真的讓人彷彿聽到那個年代的慘痛和呼號,對了這一段的配樂也很絕,悽愴響亮,悲憤徹雲。

那隻羊現在出現在《無名》的電影中,它以後,會出現在各種結構電影的教材中。在這隻羊出現之前,是一組非常慘烈的鏡頭,然後鏡頭一轉,一隻潔白的羊站在光明中,彷彿有聖光一樣,它無辜、純淨,即便不可能,你也會在這一秒鐘,去妄想一些救贖相關,但是下一秒,它變成了一鍋肉,老實説,我的心中,在那一瞬,被勾起來最大的仇恨,不可救贖,不可消弭,仇恨的起源在於之前的故事,但是這隻羊彷彿是一個引子,他直接引爆了你的情緒,手法太牛了,拿捏觀眾情緒的能力也太厲害了。(對了,這裏説一下,別帶十歲以下的孩子去看)。

説一下演員的表現吧,有的人會説,我因為誰誰誰去看的,我因為誰誰誰不去看的。我想説,如果你是影迷,如果你喜歡有質量的電影,如果你喜歡程耳,那你一定要去看。所有演員,所有線索,都在導演的掌控之中,我不知道他怎麼做到的,但是他實實在在的做到了,這個故事非常的“利落”,線索和節奏都恰到好處,他想表現的都表現出來,他想傳遞給你的,你也會接收到,觀影體驗非常的精妙。

梁朝偉不是你以為的“易先生”,完全不同於陰鬱沉默的另外一重氣質,而他完成得也超級厲害,這部中的他應該是他最近最好的角色了。對了,他在影片中台詞竟然超級多,普通話原聲台詞,和採訪中的他彷彿換了個人,很棒很棒。而這部中的形象,我們可以理解為戲中戲,他又智慧又果斷還有情義,文戲很棒不用説了,打戲竟然意外的精彩。

王一博的形象也可以説,和他過去演過的所有形象都不沾邊,因為他的戲,涉及很多關鍵性情節,説了就劇透了,我只能説,陰狠、壓抑、邪氣表現得太好了,我知道過了今天,很多人會討論他卡車上的笑,我只能説,當時,讓我想起愛德華諾頓,如果你對這個演員本身沒有偏愛的話,看了這個笑容,你會恨不得衝進屏幕打他。而他表現最好那一場戲,現在我還不方便講,程耳把最後一個線索留給他展開,真的很大膽,所幸是他接住了,那一刻我真的血液凝固不敢呼吸,太震撼了。

周迅,每個毛孔都會演戲,這裏她也不是顧曉夢,她只是陳小姐,更堅韌,更堅定,更成熟,竊以為,調教周迅梁朝偉這種之前有過類似形象並且表演非常成功的演員,比調教王一博這種年輕人要難多了,但是程耳還真的就,讓每位演員,表現都這麼完美,熨帖,太服氣了。

大鵬也不像大鵬,可能對於大鵬來説,最成功的的'就是當他演一個嚴肅角色,沒有人笑,他做到了。他的每一場戲,觀眾都沒有像一般人看到喜劇演員一樣笑出聲來,大鵬是這裏最大的“官”,也是最狡猾的騎牆分子,對了,大鵬這個人,導演用了很多呼應和象徵手法,在昭示他的結局,等方便劇透時候我會重點寫,這次可以説的是,一個鏡頭他站在兩面旗幟的中間,巨大的旗幟,一箇中間的他,畫面乾淨而表達力十足,哪怕是對象徵手法一知半解的小孩子,也會看出其中透露的騎牆、投機。

江疏影好像一朵行將枯萎的芍藥,她對情節的作用,主要是側寫出大鵬的陰狠,也對應了王一博的一句台詞。

張婧儀是這其中唯一沒有反轉的角色,所以她的憤怒、仇恨都比較直接。

最後要説,程耳真的擅長佈局,擅長埋線,一個血點子,暗示一場暗鯊,噴濺的血液,暗示一個陰謀者的失敗,一滴淚,代表了深藏的情感和誤會,當你足夠細心,環環解密,然後最後和導演一起揭曉答案,真的是酣暢淋漓的觀影體驗,這篇影評先寫到這,希望你看過電影之後,我們再來討論,真的很久沒有這麼好的觀影感受了。

無名觀後感6

這場沒有特效的戰爭,卻讓人看得靈魂顫抖

1941年6月25日,蘇聯空軍突然空襲了芬蘭18個城市的機場,壓抑三年的芬蘭正式向蘇聯宣戰,繼續戰爭爆發!

1941年8月31日,芬蘭部隊抵達維堡,宣佈收復1939年失去的全部領土。

1941年10月21日,攻佔蘇聯城市彼得羅扎沃茨克市。

1944年6月9日,蘇聯開始在卡累利阿反攻,第二天就攻破芬蘭防線。

1944年7月,芬蘭軍隊退回到冬季戰爭結束時的戰線,蘇聯停止進攻芬蘭。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蘇芬之間的戰爭卻鮮有人知。可偏偏有這樣一個故事,它完整講述了蘇芬“繼續戰爭”的全過程,並且被三次翻拍成了電影,它的名字叫《無名戰士》。

在1940年蘇芬冬季戰爭後,芬蘭失去了卡累利阿地區,其中包括芬蘭第二大城市維堡,還割讓了巴倫支海上的雷巴奇半島,芬蘭灣中四個島嶼,部分薩拉區域,並將漢科半島租借給蘇聯作為海軍基地,租借期30年。

對此,芬蘭始終耿耿於懷,在森林中訓練新兵等待時機收回領土。直到1941年6月德國閃擊蘇聯,芬蘭看到了收復國土的機會,毫不猶豫向蘇聯發起了進攻。從歷史角度來看,冬季戰爭裏贏得國際聲望的芬蘭完全可以將本片拍成一部“犯我國土、雖遠必誅”的熱血戰爭片。可偏偏長達3小時的《無名戰士》被拍得極為剋制和冷靜,這種“冷靜”讓人感覺太過平淡、甚至是無聊。為了將這種“冷靜”氛圍營造出來,全片的色調幾乎以灰暗的冷色調為主。這倒將也挺符合芬蘭這個北歐**的性格,另一方面灰暗的畫面能夠更好地表達出戰爭的陰暗面。

不僅如此,客觀而真實的鏡頭將觀眾帶回到了那個悲壯而殘酷的戰爭歲月裏。戰場上的槍林彈雨猶如在眼前,被炸瞎雙眼後飆濺的鮮血、痛徹心扉的叫聲,從屍體上搜刮而來的麪包拿來就直接咬一口,即便是被運回的傷員也難逃敵方的埋伏而慘遭殺害。作為一部描繪戰爭眾生相的電影,《無名戰士》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主角,可每一個人物恰恰都是主角。初入戰場膽小怯弱的指揮官,在打了幾場勝仗後意氣風發;跟着戰爭一起成長的新兵從毫不留情地槍殺俘虜,到學會憐憫、主動把槍放到傷員的身旁,讓其解脱痛苦。還有初入伍的新兵蛋子,因為沒經驗會抬頭過高而被爆頭身亡。

這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那個身經百戰的老兵了。這個參加過冬季戰爭的老兵再次入伍,經常對於上級的命令不屑一顧,不爽時更是直接破口大罵、毫不留情。但他對戰友又十分照顧,不僅細心教導剛轉來的新兵如何巡邏,還冒着槍林彈雨將受傷的戰友背過河。別看人家整天一副老油條的樣子,打起仗來可絲毫都不含糊。不僅握槍姿勢極為實用,連清戰壕的戰術都十分精準高效。

明明有着一身好本事,可以在戰爭裏建立豐功偉績的他,卻一臉不在乎:你想成為英雄,我才不在乎那種事,只有需要時才前進,否則就趴着,我們來這裏不是為了被殺,而是殺戮。

他真正在乎的是,在家中的三個兒女和即將生產的妻子。當他終於有假期回家照顧妻兒時,還不忘一起收割家中田地裏的黑麥,而這一幕是全片少有的暖色調的温馨畫面。沒有真正意義主角的《無名戰士》,反倒每一個人物身上獨有的特點給刻畫了出來。即使看完電影的我們仍舊記不住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各自鮮明的性格卻能夠被人深深地記在腦海裏。

這種看似是“弱化”單一角色的講述方式,其實是用一種最直白的方式告訴我們戰爭所帶來的影響:普通人在戰爭面前的無奈、悲傷,還有失去親人、失去生活的迷茫。這種影響其實是我們在超級英雄電影裏看不到的,因為那些戰鬥力爆棚、能夠死而復生的.超級英雄更多時候考慮的不是麪包,而是如何打敗敵人。或許我們在看這些超級英雄電影時會感覺熱血沸騰、興奮不已,也期待着有一天能夠行俠仗義、鋤強扶弱,但是他們卻不會告訴我們做一名光鮮的英雄背後所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即便芬蘭在這場戰爭裏佔據着聲譽優勢,但是在《無名戰士》裏我們幾乎看不到蘇聯方面大規模的軍隊,只有偶爾零星的幾個蘇聯小兵還提醒着我們這是一場戰爭。這種刻意不渲染敵方形象的做法,與去年諾蘭的《敦刻爾克》頗為相似,這樣做的本意是想要讓觀眾去反思戰爭所來的影響,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而非去建立敵對情緒。在這場戰爭之後芬蘭選擇了維持中立外交政策,即便在東西冷戰時期也維持中立。這樣的深遠影響足以見得戰爭帶給芬蘭人民的傷痕有多麼的深。

那個老兵曾一語道出了這個傷疤:戰爭對雙方來説都是可怕的,是誰發動的已經不重要了,所有經歷的人都會受難。當老兵在戰爭結束後回到家中,妻子飛撲入懷、女兒眼神裏的開心,我們才會明白,家是最值得去守護的東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