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讀後感精選範文

來源:文萃谷 2.01W
《草房子》讀後感精選範文1

這個月,我讀了曹文軒的作品《草房子》,這本書中的其中兩篇小説使我頗受感動。

《草房子》讀後感精選範文

這是兩篇講述苦難少年故事的中篇小説,它寫了兩個不一樣人物的經歷。

禿鶴是一個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這樣的人在同學中間是很醒目的。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裏,同學之中,都有那麼一個人,或者愛流鼻涕,或者愛搖頭,或者聽力不好,或者長的有什麼缺陷。他們的處境並不是很好,因為許多人喜歡取笑他們。禿鶴就是這樣的人。我們不應當歧視這些弱勢羣體,應當幫忙他們,讓他們認為自我有力量、有智慧、有勇氣、能替大人分擔的本事。

另一篇文章中邱二爺和邱大媽並不是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是細馬,他們是細馬出場的先決條件。每個人物出場的來龍去脈必須很清楚,否則,會給我們帶來閲讀上的混亂和迷惑。

細馬似乎和禿鶴有點相似,相似的地方是都那麼引人注目。禿鶴是個禿子,細馬無法和人交流。當一個人應對同類而無法交流和溝通的時候是痛苦的、寂寞的、孤獨的。主要的問題是一個人的心理感受,一個人的乏力感和脆弱感。

這兩篇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遇到與眾不一樣的人,我們應當加以包容和理解,不應當歧視他們,僅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在生活中振作起來啊!

《草房子》讀後感精選範文2

讀罷此書,心中蕩起了層層漣漪:桑桑刻骨銘心的經歷,殘疾少年陸鶴對尊嚴的堅守,不幸少年細馬在一次次磨練中的成長,命運突變的杜小康從悲慘遭遇中的成熟,優雅文人蔣一輪對感情的如痴如醉,藥寮主人温秀菊生活的勇氣等無一不感人心魄甚至催人淚下。

草房子,一個温馨、完美的所在。看似簡單的生活,在作者優美的文筆下卻又是如此的不一樣尋常。從這羣活潑的孩子身上,我讀到了真純、善美、勇氣、職責等等。

紙月,一個讓人一聽就想保護的女孩。她漂亮的一手字、她的倔強、她的温柔、她的堅強是如此的真實與唯美。雖然是個私生子,但她卻用行動來證明着自我,絲毫不影響在人心目中善與美的形象。與其親身父親慧思和尚的一同失蹤,也許是我所期待的最美的結局吧。

細馬,邱二爺的領養子。完全陌生的世界和養母的針鋒相對都迫使他計劃着儘早離去。然而,當養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沒後,養父病逝後,養母受不了一連串的打擊瘋了後,細馬毅然地挑起了這個家,擔起了照顧養母的擔子,用他稚嫩的雙手撿磚掙瓦,因為他要為養母造一所新房子。

《草房子》讀後感精選範文3

《草房子》是一本純美小説。裏面有活潑害羞的桑桑,美麗聰明的紙月,勇敢自信的禿鶴······《草房子》讓我明白了友誼之美,親情之美,師生之美······

再度《草房子》時,我時而歡笑,時而抽泣。那一章章篇目,訴説着一個個真情的故事。那座草房子,經歷着風吹雨打,春夏秋冬。整本書中,最令我感動的,不是紙月的經歷,不是細馬的毅力,也不是桑喬的學校······而是他們所給予桑桑的那些完美的回憶。那些回憶讓桑桑終身難忘,也讓我終身難忘。《草房子》這本書會讓我很難忘記,不僅僅只因為它的資料。

當我看完這本書後,心中的心境無比興奮,但我還是讓那個小小的疑問付出了水面。那就是:為什麼《草房子》中的每一篇文章過後,後面的那篇文章跟前面的這篇文章沒有一點相似之處?

雖然我是第一次讀這樣的小説,可是,我卻不感到一點兒意外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奇怪的疑問,而讓它變得生動。《草房子》是一篇美麗的小説,期望我們的世界也像它一樣美!美的力量絕不亞於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變為常識,僅有一個東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草房子》讀後感精選範文4

前天,我又一次讀了《草房子》這本書,這是一本震撼人心的書,它告訴我們的不止是堅強,還讓我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那種淳樸的情懷。

儘管我已經看過一遍,但我仍然還是沉浸到了油麻地這片土地裏,和桑桑一齊度過書中的六年時光。我異常喜歡艾地這一篇章。它講了秦大奶奶一向佔據着油麻地國小的一角,在學校眼中,她是個可惡的老婆子,霸佔着學校的地盤,還總是搞破壞。直到有一天,秦大奶奶為救一個孩子落入水中,許多人把她送進了醫院。從此以後,她變了。有足球落入水中,她會把自我的枴杖給孩子去撈。她每一天都賣掉一隻雞或鴨,她如果看見有雞或鴨進入苗圃,她就用枴杖趕走雞鴨,還會一向守衞苗圃。誰也想不到,秦大奶奶淹死了,這次,僅僅是為了油麻地國小的南瓜。大家都為她哀悼,是因為她愛麻油地國小,就像學校裏的孩子全是她的孩子,對他們十分關心,顯露出鄉下獨有的性格——淳補。所有人被愛所感染......

秦大奶奶內心堅強、樂於助人的品質值得學習。我讀後,覺得秦大奶奶像艾草,風吹雨打都堅韌不拔。這麼富有品味的書,你也必須想看看吧?

《草房子》讀後感精選範文5

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繁星》

近日,讀完曹文軒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草房子》。一向不喜歡這種題材的小説,我更喜歡語文華美,題材夢想化的小説。如果是帶着些許鄉土、兒童氣息的文字,也要有能感動我的“亮點”—而《草房子》這樣平實的文字,我則不怎樣感興趣了。但這本書能吸引我的原因還不少,主要有三方面。

故事——純

《草房子》記述的故事約為上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農村孩子的故事。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可是城市的繁弦急管掩藏不了我們兒時的童真。相比而言,我們五六歲在做的事,《草房子》中的孩子到三四年級才去做,可是他們仍給我以深深的共鳴。桑桑的純真,禿鶴的質樸,杜小康的蜕變,紙月的細膩都給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一個個純真的故事。

語言——美

“純美小説”,這本書的封面這樣寫。可是,在初讀後,它根本沒有給我“純美”的感覺,而是在仔細品味後感覺到的。它向我詮釋了一種新的寫作手法,叫白描。我一向認為在這種書中採用白描,效果是不好的。沒有華麗的詞藻,嚴整的結構,只是普通平凡的描述,卻把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勾畫得有聲有色,讓我感歎的同時的愈發驚詫。我想,這種質樸的語言也是最難駕馭的。

情感——真

質樸的語言背後,定是隨筆傾瀉而直的真情。曹文軒先生生於1954年,那個時代正是他的童年。“草房子”這個虛虛實實的意象貫穿全文始終,也正是寄託着自我絢麗的童年,情感真實感人,給讀者以心靈的寄託。書的遍佈上題着一句話:“也許,我們誰也無法走出自我的童年……”雖然不瞭解曹文軒先生,可是我相信,這必須融入了他的情感,是他童年的真實寫照。

合上《草房子》,我受到了故事與文筆的薰陶,感受到了作者豐富的情感。我想,這必須是一部經久不衰的書,它的時代性,質樸性都是純真的,不經矯揉造作而又精雕細琢的。

《草房子》讀後感精選範文6

最近,我利用空餘時間讀完了《草房子》這本書。《草房子》是著名作家曹文軒寫的,故事描述的是個叫桑桑的小男孩在油麻地國小裏六年的生活,他和小夥伴們一起經歷、目睹的一件件令他終生難忘、刻骨銘心的事情。

故事的主角是小男孩兒桑桑,他的父親是國小校長。桑桑調皮、搗蛋、聰明、善良,他有很多小夥伴:禿頭的陸鶴、樸實的陸小康、堅強的細馬------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桑桑,因為他總喜歡做出一些不平常的事情,比如他看到人家捕魚,就把家裏的蚊帳拿走做網,結果當然是免不了受父母的一頓責罵;他發現冰棒在棉衣裏不斷融化,就穿着棉衣在校園裏到處跑,看看是否有奇蹟發生,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書中另外一個人物也很可愛,那就是陸鶴。他因為身體上的原因從小就禿頭,所以大家都叫他禿鶴。隨着年齡的增長,他的自尊心也越來越強,他的爸爸特意給他買了一頂白色的帽子戴,可同學們惡作劇地把他的帽子傳來傳去,最後掛在了旗杆上,讀到這個場景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我們平時嬉戲打鬧時的情景。在一次活動中,陸鶴為了彌補他之前的過錯,在文藝演出中扮演了禿頭偽軍連長的角色,演得非常好,為學校、班級爭了光。

讀完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夥伴之間的友情和家人之間的親情是彌足珍貴的,書中人物對生活的熱愛,積極快樂的人生態度以及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的精神值得我們。

《草房子》讀後感精選範文7

自從我讀了草房子這本書後,明白了什麼是朋友什麼是理想。如果你和別人是朋友,就要有個朋友得樣子,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能有難你一個人跑了丟下朋友一個人扛着,有福你和朋友一塊享受。這樣就不算真正的朋友。如果你有一個遠大的理想,就要為了你這個理想而奮鬥。比如説自己家窮的沒錢上學你偏要上學,這個時候就要為了你這個理想而努力,先幫爸爸媽媽乾點活,賺點錢讓自己上學,才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感到高興。

草房子是一本很不錯的書,反正,我讀完了這本書明白了兩個真理,如果你們再仔細鑽研這本書,將受益非淺。

《草房子》讀後感精選範文8

文/艾地

這一章節講的是秦大奶奶喜歡這塊地,校長不讓他在這裏,想盡辦法把他趕走,秦大奶奶總是很倔強,不走。校長又在別處蓋了一間房子,用一個木板把秦大奶奶抬過去,到了夜裏,秦大奶奶又跑回來。來回都是這樣,校長他們也煩了,就不管他了。有一個叫喬喬的女孩,忘了上課,看見河裏有一個花,就奮不顧身的跳進河裏,花沒弄到,自己也陷入了危險中。秦大奶奶看見了喬喬,把她救了上來。有一天,秦大奶奶看見油麻地國小的一個南瓜在河裏,想下去把南瓜弄上來,誰知腳下一滑,掉進了水裏,淹死了。

秦大奶奶真是一個倔強、樂於助人的人。

《草房子》讀後感精選範文9

最近讀完了曹文軒先生寫的《草房子》,感慨頗深。《草房子》中描寫了油麻地裏的人和事。通過油麻地裏發生的種種事件,不同性格的人,突出典型,描繪出當時的社會風貌。文章由一篇一篇章節構成,像是電影的故事情節,每個情節都為我們介紹了一個人的事蹟。我最喜歡的是其中的兩個角色—禿鶴以及秦大奶奶。

禿鶴是這本書的開篇章節,給我印象最深,讀完這篇,我就愛上了這個孩子。他是油麻地的“笑草”搗蛋鬼,不受老師和同學歡迎,再加上一顆光禿禿的腦袋,讓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很低。禿鶴在書中的形象是有明顯變化的,對於孩子們的嘲笑。他由一開始欣欣接受,到後來的牴觸,封閉,整天帶着“白帽子”掩飾自己的缺點,到了最後,他變得無所謂,堅持自我,讓我十分欽佩他。他的自尊自信,以及仿來的化缺點為優勢,成功演繹《屠橋》中禿長官的角色,無不處處體現出他渴望展現自我,讓自己為人所關注。記憶猶新的是,他演出結束後到河邊大聲吶喊和哭泣,讓我體會到一個內心孤僻的孩子重新找回自己存在感的喜悦。

秦大奶奶的形象也是隨時間推移而變化的,前期他由於土地問題和油麻地的人們相處十分不融洽,經常去學校搗亂,添麻煩。她將雞鴨趕進教室,場面詼諧可笑,活脱脱一個固執不通情達理的老太太,以及到最後,她漸漸感受到心與心交集的温暖時,化作了油麻地的守護者,慈愛地看護着油麻地國小以及孩子們。縱觀全文,她態度的轉變是於情於理的。剛開始,死了丈夫的老太太孤苦無依,油麻地是丈夫留下的唯一念想。她只是想一個人獨自收藏,但隨着油麻地國小的建立,她“獨佔”願望就破滅了,成了一個“壞老太”。但在書中不難發現,她雖然不通情達理,但內心還是善良的,她能靜靜地與桑桑交換心事,捨命救椿水的孩子,都讓我十分喜歡她,很想認識認識這麼一位可愛的奶奶。最終她死於溺水,這也是她熱愛油麻地一草一木的'表現。

雖然她逝世了,但她永遠屬於這片土地。

《草房子》讀後感精選範文10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讀完了《草房子》這本書,回味着書中的故事,我很受觸動,也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出於孩子甚似“央求”的口氣,我對《草房子》這本書,是在不情願中開始的,是在回味無窮中讀完的。讀過之後確實讓我若有所思、浮想聯翩。曹文軒的《草房子》,分“禿鶴”、“艾地”、“白雀”、“紅門”、“藥寮”五大部分,感情基調由喜悦到感動再到深思與回味。一本兒童文學作品竟能觸動一位三十歲的成年人,細想,如十三歲年童年讀過《草房子》,那自己的人生之路是否會多些精彩,少一些平庸,多一些力量,少一些無奈。答案:是!

拿到這本書,讓我立刻有種國小生的感覺。讀起書來,更讓我想起了我的國小生活。《草房子》主要描寫的是一些鄉村孩子的故事。因為我的童年也是在農村度過的,所以更是有種親切感。

在一片金燦燦的稻草搭成的房子裏,主人公桑桑度過了普通卻又極為充實的國小六年。這一片草房子便是油麻地國小,桑桑正是國小校長桑喬的兒子,一個善良可愛、勇敢調皮、陽光自由的孩子。《草房子》記錄下了桑桑身邊的人、事、情,跟隨着曹文軒先生的筆尖,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遙遠的年代,那個陌生的油麻地,邁進陽光下金燦燦的草房子,走近桑桑,走近他的多彩童年。

禿鶴的故事最能引起我的思考。當讀到書中描寫桑桑與一個外號叫“禿鶴”的同學的故事時。他們那種戲弄、捉弄人的場景,讓我不由的想起來我上國小一年的一位同學。她是一位小姑娘,不知道因為年齡小還是穿得棉褲過厚,她經常尿褲子。所以這事也就成了我們笑話她的把柄,每次我們玩遊戲,玩不贏時,我們總是把責任推給她,每次分遊戲組時也都沒人願意要她。大家一笑話她就叫她外號“尿褲子精”。

故事中有的讓人聯想很多,也有的讓人淚流滿面。比如當陸鶴同學知道自己做錯事後又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得到大家的認可時。讓我在寂靜的夜晚不由的落下眼淚。陸鶴取得了文藝匯演的掌聲,而他難過的跑到河邊委屈的哭起來。

是啊!孩子委屈!不是因為他錯,長相是父母給的,何況大人也努力的去幫他,可於事無補,這些讓任何人都看着可笑的形象給他帶來了痛苦。可陸鶴在意志、性格方面找了回來。他不畏困難所嚇倒,雖然四面楚歌,可他依然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稱讚。這點就更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我們大人每次遇到工作的挫折或者家庭的困難,總想找各種理由逃避。陸鶴因為一個禿的特點被同學們嘲笑了,傷害了,他就用一種過激的方式予以回擊,傷害了學校的榮譽,被全體師生冷落、鄙視,甚至痛恨。

這大概是這類事件的結局,我的身邊也發生過一例:一個因為調皮而被老師、同學厭惡了的學生,在一次爭榮譽的關鍵時刻,鬧罷工,最後全盤皆輸,之後的情況越來越差,他上了學校的黑名單……

可在禿鶴身上,事情卻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禿鶴後來又用自身行動給學校掙回了一個“第一名”,重拾那久違的尊重。一個眾人眼中的壞孩子,能在學校需要一個能演戲的禿子走上舞台時—這可正是利用他的弱點啊,勇敢地站出來,這是一份怎樣的勇氣,一顆怎樣渴望重歸集體的心。

禿鶴這一章節的最後一句是“也照着世界上一個最英俊的少年……”,這裏,我與曹文軒先生的想法是一樣的,禿鶴就是這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不僅心靈很美,那極有特點的禿也在我心目中留下了美的回憶……

文字中總是摻雜着思考的,在閲讀中不斷思考其中藴含的哲理,不僅提高閲讀質量,也將教會我們如何做人。

《草房子》,一本內容充實豐富的書,仔細品讀,會在文字中挖掘出深層次的思考。

再者,我們自己的孩子們更是缺少這種挫折教育,他們都是獨生子女,過着優越的生活。每每遇到困難,都有人幫助。有的度過不了難關就選擇走向絕路。如果我們能像故事中的陸鶴、紙月、小康一樣勇敢的去面對。這樣我們的能把生活過的更美好,更能把孩子教育的更優秀。

校園生活如一首有趣的曲子,有時高,有時低,有時快,有時慢,更是一幅五彩斑斕的畫面,裏面有清清的小河,更有巍峨的高山,還有浩瀚的大河,也有正在爬行的小螃蟹……

“禿鶴”一位活潑的孩子,可偏偏頭不生髮,光光照人,摸之簡直是一種享受,文章以“禿”為主線,貫穿始終,由不知——不好意思——無所謂——偶像,人生髮生一次次的波瀾。

為不影響班級榮譽,班主任蔣一輪老師沒讓他上台參加匯操比賽,而他卻有一顆執著的心,跑到主席上就坐,以示抵抗,沒辦法,入列比賽,而結果,如黑夜之明燈,海洋中燈塔,眾人皆笑,由比賽變成了比笑,而禿鶴則一本正經,規範地做自己的動作,這是難得的認真,這是何等的可貴。意大利但丁説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自己的路走好了,而全校學生卻如同看到了動物裏猴子……結果不想而知。

沒有一個人理他,但他主動幫同學拾風箏,可換來的是一種不理睬。而他依然走自己的路,執著地追求着,忽想一句話:我想離成功更近一些。果不其然,學校排練節目少一人,直接的説是少一位禿頭,而且是有點邪的日本軍官,班長頭髮濃密,班長父親卻死活不允,無奈之下,禿鶴自告奮勇,他想試一下,其實,他已學了好久了,他想證明自己,他想找回失去的自尊,禿、不禿與尊嚴毫無關係。

禿鶴與紙月同台演戲,一邪一正,一歪一柔,出神入化,精彩絕倫。更難能可貴的是禿鶴僅用一上午即把全部台詞背得滾瓜爛熟,這就是自己的人生,“禿”也可照出人生的“光明”,加油禿鶴!

這篇小説,桑桑是主人,村鎮是舞台。他在與身患殘疾、頭頂禿兀的陸鶴,與受人欺負、轉學同班的紙月,與富賈一時、變故輟學的杜小康,與被人領養、厭學放羊的細馬等多個同齡人的相處中,特別是與艾地“秦奶奶”、學校老師、家庭成員等到不同年齡人的生活中,無不折射出桑桑他那校長孩子的特殊身份,貪玩的童年本性,養鴿的專一愛好,送信的忠誠善良,以及面對挫折的逐漸堅強。

蔣一輪是曹文軒的美文《草房子》中油麻地國小四年級的老師。他個頭很高,戴着一副眼鏡,頭髮黑得發亮,看上去很英俊。

學生們把蔣老師評為“三好”老師:課講得好,笛子吹得好,籃球打得好。講課時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吹的笛子參加了文藝演出;打的籃球讓許多人崇拜,並請他當教練。這真是一位“全能王”老師。他要是我們學校的老師該多好呀!那我就可以欣賞他優美的笛聲,可以看看他高超的球技。不過他的課可不一定比我的老師講得好。因為我的老師們個個都是高手,有的已經在全國獲獎了。

蔣老師的寫作水平也很高,因為他給別人寫的信總讓人陶醉,有好多人都摘抄下來當做榜樣。

蔣老師開朗大度,有時學生犯了錯誤他也會笑着原諒,不像白三一樣斤斤計較。油麻地國小的學生都願意和蔣老師在一起,大家都喜歡蔣老師。

後來蔣老師與白雀來往變得有些心不在焉了。有一次,外校老師來參觀,蔣老師手錶忘了上弦,提前下課了。下午檢查作業,蔣老師也好幾周沒批改了。這次讓油麻地國小插上了“黑旗”。受到桑校長的批評,蔣老師變得暴躁起來。一次,有個男生上課吃蘿蔔,蔣老師拍了一下他的後腦勺,那個男生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了。這件事給蔣老師帶了沉重的打擊,他被調到了別的學校。後來因為桑校長愛惜蔣老師的才能,與上面多次溝通,才把蔣老師又重新調回了油麻地國小。這讓蔣老師又一次發生了變化,變回了以前的他。對學生負責,將課本借給學生,經常關心家境貧寒的學生。

蔣老師就像學生的大哥哥,他可以稱得上油麻地國小最受歡迎的老師了。

我作為孩子的父親,學生的家長,讀後無不感悟到孩子的教育培養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孩子,無論生在什麼環境,都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現在身居城市,無不感受到:農村孩子有感性認知的先天優勢,城市孩子有見多識廣的環境優勢。《草房子》中的桑桑,就是這樣一個兩方面都具備的典型代表。這就告訴我們當家長的,對孩子的培養既要注重培養農村孩子那種善於動手、體諒人的意識,也要注重培養城市孩子那種善於思考、善於琢磨的能力,才能讓孩子更加有愛心、有同情心、有上進心。

孩子的成長,往往都是在自認為對與錯、是與非的矛盾中成長的。《草房子》中的桑桑,無論是對待年老的“秦奶奶”,還是在接觸青年男女的感情方面,以及同齡同學的個人抉擇上,開始都陷入了對與錯、是與非的旋渦中,但是他在父母、老師,以及同學的言行感染下,都及時做出的正確的判斷。這就啟示我們當家長的,在教育培養孩子上,對他們的對與錯不要一味的去指責,特別是不能把自己的是非觀念強加於孩子,而是要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循序漸進,才能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樹立自己的是非觀念、美醜界線,從而更加健康的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