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讀後感14篇(精華)

來源:文萃谷 2.51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讀後感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語故事》讀後感14篇(精華)

《成語故事》讀後感 1

今天我看了一首成語故事叫“掩耳盜鈴”,這個故事非常好笑。故事裏説了:一個小偷去範氏家偷點東西,他看見院子裏吊着一口大鐘,小偷就想把大鐘搬回家,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搬不動,他便決定把鐘敲碎,然後搬回家。於是他找來一把大鐵錘,拚命朝大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他嚇一跳説:“這不是告訴別人我在這嗎?他就想啊!想啊!就想出一個辦法,找來兩個棉花團,把耳朵塞住,他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可是,他以為別人聽不見,其實是他自己聽不見,這就叫愚蠢自欺,最後還是被別人抓住了。所以我們做人的道理,應該不要貪心、也不要偷別人的東西哦!

《成語故事》讀後感 2

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它是前人在幾千年的生產活動中所獲經驗的總結,閃爍着我們祖先智慧的光芒。

成語是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語彙。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如果能正確使用一些成語,往往能達到言簡意賅的效果,反之則可能會貽笑大方。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形式各樣,________不一。但大部分成語都有典故,是一般歷史事蹟的高度濃縮。我們在應用時應該先充分了解成語的`原意,這樣在實際使用時才能恰當得體。

為此,我從成千上萬的課外書裏,選擇了這本《成語故事》。這本書中所選的成語故事性、知識性較強,釋義準確;每個成語故事後面還辟有一個知識框,悉心講述了與故事相關的知識點;成語詞條按常用成語詞典順序排列,方便查詢,因此,我瞭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大有裨益。

這本書裝幀雅緻,內文還配有大量插圖,給我帶來了許多驚喜和收穫!

《成語故事》讀後感 3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孟子少年喪父,母親一人將他拉扯大。

在他小時候,他家住在墳墓旁,孟子總是模仿這些前來掃墓的人,孟子的母親覺得住在這裏對他的成長不好,就搬到了集市上,住在集市附近,他在這裏又學習起商人做買賣,孟子的母親覺得這裏也對孟子的成長不好,他們又搬到學校附近,這裏的學生飽讀經書,孟子想他自己也應該這樣做。“功夫不負有心人”,孟子終於成為了戰國時期的思想家。

讀完《孟母三遷》,我深深感受到——父母是我們的嚴師,他們的'嚴管對我們的未來大有好處。我們一定要刻苦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一片苦心。

《成語故事》讀後感 4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成語故事。

在成語故事書裏,我學到了許多成語,每個成語都有不一樣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對牛彈琴這篇故事成語,裏面講了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絃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都很敬重他……有一天,他來到郊外,看到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到來了,擺上琴,撥動琴絃,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裏卻無動於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吃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是白費口舌;也常用來譏笑説話不看對象的人,説話不看對象是不可取的.,對於蠢的人講道理也是不可取的,牛聽不懂高雅的音樂,告誡人們教育要看對象,要因教脱才。

許多故事都有不同的道理,所以要多看書,懂更多的道理。

《成語故事》讀後感 5

從我記事起,媽媽就教育我:“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精神上的財富》”,所以我從小養成愛看書的習慣。我看過的`書有很多,如《西遊記》、《查理九世》……但我最喜歡看的還是《200個成語故事》。

大家都知道冰心吧!沒錯,她是一個偉大的作家,她寫過很多書。其中這本《200個成語故事》被評為“冰心兒童圖書獎”,這本書的成語故事太多了,我最喜歡《鐵棒磨成針》這個故事。李白小時候特別愛逃課,有一次逃課他碰到了一個老奶奶,她正在用一個鐵棒努力地想磨成針。她堅定的説:“只要工夫深,不怕鐵杵磨不成針!”李白聽後,深有感悟,再不也逃學了,努力學習,併成為了“詩神“。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人一定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做事情能持之以恆,則必有成果。

讀了這本書,我的知識也積累的越來越多了。

《成語故事》讀後感 6

昨天晚上,我讀了成語故事當中的“老馬識途”這一篇。

這篇故事講了:春秋時期,齊桓公帶兵攻打燕國的山戎,取得了勝利。山戎國君逃到了孤竹國,齊桓公乘勝追擊,又向孤竹國進軍,打敗了孤竹國。齊軍準備得勝回國。卻發現來時的路找不到了。原來,他們進軍時是春天,而現在是冬天,路上的景物發生了變化。齊軍迷了路,被困在山裏。齊桓公很焦急。大臣管仲想出個好辦法。他放出幾匹老馬帶路。因為老馬是認得走過的.路。大軍緊緊跟在馬的後面,他們終於凱旋迴國了。

讀了“老馬識途”這篇成語故事,我知道了它比喻有經驗、熟悉情況的人能起到引導作用。就如同我們學習一樣。如果做計算題每天都練習,方法也就記住了,也就熟悉了。只有這樣時間久了才能有經驗。

《成語故事》讀後感 7

我從小就愛聽故事,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成語故事》,我一下就被它的內容吸引住了。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懂得了許多學習的道理。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東漢時,有個人叫樂羊子,在外出學習過程中想家了,就中途放棄學業回了老家。到家後,他的妻子聽了他回家的原因,拿起一把剪刀,將織布機上未織完的布一刀剪斷。樂羊子覺得剪斷的布很可惜,妻子卻説:“一匹布是一根根絲線積累起來的.,我將它剪斷,從前的努力就白費了。中斷的學業又何嘗不可惜呢?這和剪斷織絲又有什麼兩樣?”樂羊子聽了,恍然大悟,又回到老師那,繼續學習。

這個成語故事比喻做事沒有恆心,任務沒完成就放棄。它讓我明白了:學習不能中斷,有的時候,你離成功也許只有一步之遙,你放棄了,是多麼的可惜。

《成語故事》讀後感 8

寒假裏,我看了許多書,書中的一個個故事吸引着我。特別是《成語故事》,它是由一個個典故組成的,每一個成語都有一個精彩的.小故事。印象比較深的有“守株待兔”“畫蛇添足”……

“守株待兔”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種莊稼的人看見了一隻兔子在樹樁上撞死了,他輕而易舉地得到了一隻兔子。然後他就每天在樹樁旁邊等,莊稼也不管了。最後兔子沒在出現,禾苗也都枯萎了,他也餓死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好吃懶做,要靠自己的勞動,不能坐等天上掉餡餅,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會有收穫。

《成語故事》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帶給我許多啟迪。我真佩服先人的聰明才智,能夠想出這麼多好故事來。

《成語故事》讀後感 9

今天,我讀了《成語故事》一書,它匯聚了古代成語故事及寓言故事。每一個成語都有它的由來和故事。書中介紹了《迷途知返》、《刮目相看》、《望梅止渴》等成語故事。最有趣和意義深刻的故事是《拔苗助長》。

一個農夫見禾苗長得太慢,急得在田裏團團轉,忽然想起了一個辦法,就用力把一棵棵禾苗往上拔,拔得他腰痠腿疼,最後樂滋滋地回到家裏。他女兒聽了這個消息都驚呆了,她到田裏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看了這個故事,我真為愚笨的農夫舉止感到好笑。我們要懂得萬物生長都有發展階段,不可急於求成的'道理。

《成語故事》讀後感 10

我讀的書是《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裏有許許多多的成語故事,就是這些成語故事記下了中華五千年的輝煌成就。雖然,那些現在被我們敬仰的古人已經不在了,但是,他們流芳百世的故事流傳了下來。所以我們要當一次傳香火的人,把這些成語故事像傳香火一樣傳下去。

此外,我還選了許多我喜歡的.成語故事,我來介紹一下吧。

程門立雪:告訴我們要像楊時和遊酢一樣,誠懇好學,尊敬師長。

前車之鑑:告訴我們如果犯了錯誤,以後要謹慎一些,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重蹈覆轍也是這個意思)

打草驚蛇:告訴我們以後做事要謹慎,不要驚動對方,免得打草驚蛇。

寵辱不驚:告訴我們被別人得寵或屈辱時,不要過於表現自己或記恨別人。

我覺得這的的確確是一本好書,以後如果還有這類的書的話,我一定還會看的,另外,我推薦大家也來看這類的書。

《成語故事》讀後感 11

今天,我讀了《三顧茅廬》這個成語故事。

這個故事主要講:東漢末年,天下羣雄四起,一片混亂,曹操趁機夾持天子,控制朝延。

一次,劉備聽説有位叫諸葛亮很有才幹,就帶上厚禮,與關羽、張飛起來到隆中的卧龍崗請教,想請諸葛亮上山,幫自己打天下,他們來到諸葛亮隱居的地方,不巧,諸葛亮已外出不在家。劉備等人只好掃興而歸,等了幾天,劉備的人又冒着風雪。來到隆中,又撲了一個空。劉備只好給他留下封信,表明自己對他的景仰和希望讓他出山的願望,又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第三次去拜訪的時候,諸葛亮正好在家睡覺,他們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外等候,直到諸葛亮醒來才進了屋裏,劉備不辭苦勞苦,幾次拜訪時,諸葛亮大為感動,於是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了蜀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執着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尤其當它用在積極向上一面的時候。

《成語故事》讀後感 12

一直到真的讀完了《一諾千金》、《移木建信》、《一飯千金》、《退避三舍》後才明白了之前做過了那麼對不起人的事。

其中一飯千金給我的'鼓勵最大,它講的是古時候,有一個叫韓信的人,常因為吃了上頓沒了下頓而煩惱,只好靠釣魚為生,有一天因沒有釣到魚而餓昏了過去,有一位老太太看見了,走過去把自己的飯給他一半,韓信吃了,清醒了一點,就這樣,老婆婆每天都把自己的飯分給韓信一半,可有一天,韓信説:“您的大恩大惠,來日必報。”説完,邊去投奔劉邦去了,在劉邦那裏,他打了不少勝仗,最後被受封楚王,在這時,他想起了他的誓言,想完,便把她請了過來,給了她一千兩黃金。

我之前有時上課做小動作,有時為了自己能多玩一會兒撒了謊,這篇故事告訴我們要説話算話。在這篇作文裏我對爸爸媽媽真誠地説聲:“對不起。”但願你們接受。

我以後一定要做到上課認真聽講,不撒謊,好好學習,認真完成作業,希望我能彌補我之前的過錯。

《成語故事》讀後感 13

前幾天,老師給我們全班同學每人發了一本書,叫做《中華成語故事》,我手捧着這本書,心裏有種説不出的高興。從小我就很喜歡聽故事,尤其是關於古代的成語故事。這次通過讀書,我又發現了一個好故事叫機不可失。

這個故事講了唐朝初年,李淵為了平定天下,就派大將李靖統率大軍去攻打蜀都的蕭銑。當他的大軍來到江邊,只見大浪滔天,勢如千軍萬馬,奔騰咆哮,看得人心驚膽顫。這時候有位將軍説:“等江水退了,再打過江去吧!”可李靖語氣堅定地説:“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敵軍一定認為我們被江水阻隔,不會馬上進攻,我們必須在他還沒有調集兵馬之前,趁着這江水猛漲的.大好時機迅速渡過江去,攻到城下,這才是用兵的上策。果然,在李靖的強大攻勢下,蕭銑被打敗了。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只要有機會,就一定要牢牢地去把握,這樣才能取得成功。否則失去了,就後悔莫及!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也一定要“機不可失”。

《成語故事》讀後感 14

在暑假裏,我讀了《成語故事》這本名著。其中,我最喜歡孺子可教。

孺子可教説的是張良因行刺秦始皇沒有成功,逃到下邳隱蔽。但有一天,他在下邳散步時,遇到一個老者。他看到張良走來,就叫道:“喂,你去把我橋下的鞋子撿起來!”張良聽了很不舒服,但礙於老人的年紀,就去橋下給老人撿鞋。老人見了,非但不道謝,還大大咧咧的讓張良把鞋給他穿上。張良想,鞋都撿了,就不計較了。便幫老人把鞋穿上。老人連一句感激的話都沒説,就走了。五天後,老人把自我用畢生心血寫成的`《太公兵法》交給了張良,讓他好好鑽研,張良對此深表感激。

由此可見,張良的確是“孺子可教”啊!我們也要學習張良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當然,我喜歡的故事還有很多,如:鷸蚌相爭、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等。

成語故事讓我學到了很多精神,你也能夠看看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