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合集10篇

來源:文萃谷 2.03W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計劃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合集10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1、認識圖形(二)

2、20以內的退位減法

3、分類與整合

4、100以內數的認識

5、認識人民幣

6、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7、找規律

8、總複習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幾種常見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能辨認和區分這些圖形,初步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

2、通過找、畫、拼、擺各種平面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到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徵,感受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3、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5、培養學生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者選擇某個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能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對事物進行不同的分類。並能正確填寫分類結果,培養學生收集數據的能力。

6、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也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情感態度、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

2、重視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重視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4、結合教學內容,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6、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學內容安排及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第1—2周

認識圖形(二)

4課時

第2—5周

20以內的退位減法

11課時

第5周

分類與整合

5課時

第6—8周

100以內數的認識

8課時

第9周

擺一擺,想一想

1課時

第11—12周

認識人民幣

5課時

第12—15周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14課時

第16周

找規律

4課時

第17周

總複習

5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全冊教學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二)學段目標

第一學段

知識與技能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 內的數、小數、簡單的 分數和常見的量;瞭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

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瞭解簡單幾何體和 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 稱現象,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 的數據處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

數學思考

能運用生活經驗, 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 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解決問題

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事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課時安排

(一)數一數 2課時

(二)比一比 4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6課時

1、1---5的認識 5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8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3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 6課時

(五)分類 4課時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 8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 8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 6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6課時

整理和複習 2課時

實踐活動 1課時

(七)11-20各數的認識 6課時

(八)認識鐘錶 4課時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6課時

1、9加幾 5課時

2、8、7、6加幾 6課時

3、5、4、3、2加幾 5課時

整理和複習 2課時

實踐活動 1課時

(十)總複習 4課時

六、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時,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先示範,講解豎式筆算的法則和算理,限制學生的思維。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都處在淺顯的階段,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下面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3

根據學校教務處教學計劃的要求,結合高一分部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順利完成學校下達的教學任務,全面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和高一新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特制訂高中數學教學計劃(高一分部)。

一、教學內容

高中必修1及必修2的部分教學內容。通過教學,要使學生把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掌握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良好個性品質以及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指導思想

二、學情及教材分析

高中教學內容深,學生接受起來很困難。所以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面對全體,因材施教,對學習有障礙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以優待差,發揮學生羣體的作用。抓好三類生的教學,促進尖子生,帶好中等生,扶好下等生。順利完成初高中的銜接教學。

三、方法措施

1、本學期我繼續採取的教學模式是:四點------學知識點、抓重點、找疑點、攻難點。

學知識點-----學會本節課應該學會的知識點、本單元的知識點、本冊的知識點。熟知應掌握的概念、法則、定理、公式等。

抓重點--------抓住本節課本單元本冊的的重點。並靈活地運用其中的公式定理法則等學以致用,會做相應的習題,特別是重點習題。

找疑點--------每節課都讓學生找出自己的疑問、疑點,教師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解疑化難。

攻難點-------對於本節課,本單元的難點及重點,教師要集中精力對學生加強訓練,引導學生反覆練習,形成數學能力,化解難點。

2、總結學習方法。針對學生接受知識困難、又非常容易遺忘的特點,在教學中最關鍵的是要總結好學習方法。只有總結好了方法才會學有所獲。

3、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加強引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興趣和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勇於探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努力提高學生成績。

4、照顧全體學生,提高尖子生;帶好中等生;抓住後進生。以優帶差,共同提高。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5、教師千方百計想出最直觀的教學方法,把課程講明白,直到學生弄明白為止。多使用直觀簡捷的教學方法,注重興趣教學。

6、根據學生容易遺忘的特點,要及時有效地搞好複習。課前提問抓住重點,每週的自習課搞好一週的複習鞏固,做好每個單元的訓練。

7、教師一定要有耐心、信心,相信學生會學好的。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我班有學生26人。全部進入學前班,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因為學前班學生

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強養成教育。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

二、目的要求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問題。

3、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用數學實踐活動。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五、 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第一單元:可愛的校園-快樂的家園

第二週玩具-文具

第三週第二單元:動物樂園-比高矮

第四周比輕重-第三單元:有幾輛車

第五週國慶節

第六週摘果子-跳繩

第七週可愛的企鵝-乘車

第八週整理與複習-第四單元結束

第九周第五單元

第十週 期會考試、第六單元

第十一週第七單元:捆小棒-有幾瓶牛奶 第十二週有幾棵樹-買鉛筆

第十三週飛行表演-美麗的田園 第十四周 整理與複習和第八單元 第十五週複習

第十六週第九單元:統計

第十七週期末總複習

第十八週期末總複習

第十九週期末總複習

第二十週 期末考試、

第二十一週期末工作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銜接內容

1、乘法公式:①兩個數的立方和與立方差公式;②兩個數的和與差的完全立方公式。

2、公式法,分組分解法與十字相乘法,三種因式分解法。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

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5、絕對值不等式|a-b|c與|a-b|0,ab0)。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8課時。

2、上述五個內容的要求,分別為對四個乘法公式不僅能認清它們的結構而且能夠理解它們的意義;三種因式分解法要重點突出公式法與十字相乘法能夠靈活應用;對韋達定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兩類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要求理解它們的意義,掌握它們的用法。

3、對於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兩類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因為是提前教學內容,所以只需介紹其解法,而不要涉及程序框圖。

4、對於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此時不要過多地與其它兩個二次糾纏,更不要涉及參數問題!關於三個二次之間的聯繫以及含參問題到模塊必修5中的第三章不等式中重點教學。

(二)必修1 第一章 集合與函數概念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5課時。

2、對於集合部分:①要把握好難度,只要求理解集合的描述性定義,不要求對集合的嚴格的數學概念和特徵進行討論,不要求嚴格討論是不是集合等理論較深的問題;②對較複雜的集合不要求從理論上嚴格證明兩個集合相等③只要求瞭解教材中給出的集合運算的最基本性質,不要求補充集合運算的其它基本性質及其證明。

3、對於函數部分:①函數值域的討論不宜過難,或在今後的教學中結合後續內容再逐步加難;

②本章函數的教學應基於具體的函數,有關抽象函數(指不給出具體的對應法則,只給出抽象的符號f(x)的函數)內容不宜引入;

③複合函數也不宜過多引申;

④對分段函數只是通過一些簡單實例瞭解基本概念和簡單應用即可;

⑤對有關求函數表達式的問題不作要求;

⑥研究函數基本性質應侷限於具體的簡單的函數,不要求討論有關抽象函數的奇偶性;

⑦對,奇偶函數圖像的對稱性不要求作嚴格證明。

(三)必修1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數(2)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8課時

2、有關根式的運算和化簡不宜過繁過難。

3、關於指數函數的複合函數,分段函數問題的討論不宜過繁過難。

4、對一般的形式化的反函數定義和求法都不作要求;

5、簡單介紹指數與對數的概念及相互關係的發現發展歷史,提高對數學高度的抽象性和廣泛應用價值的理解;

6、可以簡單討論函數y=X+ 的一點性質,不要求系統討論,主要是從中體驗討論研究函數的一般方法;

7、不要求在一般的冪函數上作引申推廣。

8、注意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讓學生感受基本初等函數的演變過程,把握難度和標高,不要刻意追求討論抽象的理論問題以及盲目引申過多過難的內容。

(四)必修1 第三章 函數的應用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0課時。

2、對連續函數在閉區間上存在零點的判斷方法,只要求直觀理解和簡單應用,不需要給出證明,但要告訴學生僅是直觀理解而不是嚴格證明。

3、在實際應用和學習數學建模的過程中,要把培養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自覺意識作為重點。

4、體會現代信息技術對學習、研究數學的重要性和優越性。

(五)必修4 第一章 三角函數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20課時。

2、關於弧度制的概念只要求學生理解弧度也是一種度量角的單位,隨着後續內容的學習他們會逐步加深理解,在此不必深究,對弧長公式,也不必在應用方面加深;

3、用同角關係證明三角恆等式和進行求值計算,教學中不必作太多地拓展、補充。

4、突出三角函數的工具性,重點是引導學生建立三角函數模型;

5、注意新舊教材的差異及課標內容的變化,突出函數味道

6、注意重點解決好幾個具體問題:

一是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性;

二是利用相關知識的聯繫,引導學生類比學習,加強教學的思想性;

三是充分利用幾何直觀,加強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運用;

四是重視學科之間的聯繫與綜合;

五是把握教材要求,不搞複雜的技巧性強的三角變換訓練。

(六)必修4 第二章 平面向量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5課時。

2、向量的線性表示應控制在基本要求的範圍內,不宜作太多的擴充。

3、對於運算只要求會用即可,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介紹證明方法。

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不作嚴格的證明。

5、平面向量的應用主要在平面幾何和簡單的物理學這兩個方面不在其它方面拓展。

6、準確把握教學尺度。

瞭解:向量的實際背景、光線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線性運算性質,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意義;

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幾何表示,向量的加法、線法、數乘運算的幾何意義,光線向量的含義,共線條件的座標表示,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和含義及其物理意義。

掌握:向量的加法、減法、數乘運算、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座標表示,數量積的座標表達式,向量垂直、平行的主要條件,平面向量的座標運算,夾角公式。

7、注意突出向量的實際背景,將抽象問題具體化。

8、 注意突出向量的工具性,增強學生自覺應用向量意識向量的重要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向量的語言功能,二是向量的應用功能:向量不但是刻畫物體位置、物理 量、幾何圖形性質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刻畫代數中量與量關係的主要工具,因此向量具有幾何,代數雙重語言功能。是一種重要的數學語言,在用向量解決實際問 題時,必須實現向量語言和其它數學語言的相互轉化,消除學生對向量語言的陌生感和神祕感。

向量的應用功能:在高中主要指用向量解決與長度,角度有關的幾何問題,處理幾何中的平行或垂直關係,在立幾中尤為廣泛。要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向量法的思路、方法和步驟,並加強運算能力的培養,體會向量法的優越性。

9、突出向量數形的雙重性,有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七)必修4 第三章 三角恆等變換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2課時。

2、除掌握基本要求以外應有所提高,具體體現在下面方面。

①理解在兩角差的餘弦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所體現的向量方法。

②理解和、差、倍角的相對性,能對角進行合理正確的拆分,但要控制拆分的難度。

③瞭解公式特點能進行逆用、變用、活用。

④瞭解變換中藴含的教學思想和方法。

3、和差化積與積化和差、半角公式等只作為練習,不要求記憶。

4、把握新老教材的異同。

從知識內容看基本相同

從數學變換角度看有同有異

從思想方法層面看新教材更多體現多種思想方法

從教學方式看新教材更強調自主探究,動手實踐

從順序上看新教材安排在三角函數,向量之後仍作為知識的延伸和發展,也是後續內容的基礎,因此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把握本章的關鍵點公式C-的推導過程及應用

(八)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0課時。

2、不必增加立體情況下求解三角形的問題,這類問題可在立幾學習中適當拓展,此時過早。

3、應用問題應限制在正弦定理,餘弦定理的簡單應用上。

4、可以利用計算器進行近似計算,但不要求太複雜或繁鎖。

5、要注意體現例題的教學功能。

6、要突出問題性和探究性。

7、要重視實習作業。

二、高一年級20xx年春季學期教學內容與建議

(一)必修5 第二章 數列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6課時

2、複雜的遞推關係不作要求。

3、已知數列前n項寫出一個通項公式,習題不必太難。

4、等差與等比數列的性質及其應用應重點加強。

5、重視等差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推導方法,能利用這些公式以及求證方法求一些特殊的組合數列的前n項和。

6、理解Sn與an的關係,會處理與之相關的問題。

7、重視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8、重視探究題、練習題、閲讀與思考等內容的學習。

9、重視縱橫聯繫,既突出數列的個性特點,又要體現數列的函數特徵。

10、控制難度,淡化特技。

(二)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8課時。

2、加強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的過程。

3、加強從具體到抽象地呈現內容。

4、重視知識之間的聯繫,強調思想性。

①本章內容雖在代數變換上的要求有所減弱,也沒在一些細節問題上過多展開,但在知識的聯繫和思想性方面有較多的加強。

②突出三個二次之間的`聯繫,強調函數與方程的思想以及數形結合的思想。

5、不等式的學習不是一次到位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後續內容導數及其應用,推理與證明,不等式選講中不斷推進與加深,因此,本模塊對不等式的推理與證明要求不高,有關含參問題,不要過分展開,只要達到最基本要求即可,不要在用最基本不等式證明上加大要求,也不要在等號成立條件等細節上過分糾纏。

6、有關線性規劃的教學要求

①瞭解抽象模型的過程,會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一些簡單的二元線性規劃問題並加以解決,要選擇恰當的案例,通過案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解決簡單線性規劃問題的基本方法。

②瞭解有關概念:線性約來條件、目標函數、線性目標函數、線性規劃、可行解、可行域、最優解。

③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概念以及它們的幾何意義,理解邊界的概念及實路虛線邊界的含義。會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能畫出平面區域。

④掌握簡單的二元線性規劃問題的解法:抽象模型畫可行域數學化解析化具體化圖解法

⑤不必將後續內容,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提前。

7、關於基本不等式的教學,重點突出用此不等式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不必推廣到三個變量以上的情形。

(三)必修2 第一章 空間幾何體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0課時。

2、要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利用感性識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重視實物與圖形,空間圖形與平面圖形的相互轉化,不僅會畫三視圖,而且要能用結構特徵想象出空間幾何體;由三視圖、直觀圖想象出空間幾何體。

4、柱、錐、枱球的結構特徵只需通過實例概括,不必證明,空間幾何體的性質也不必深入挖掘。

5、對複雜物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要適當控制難度。

6、關注新舊教材的三個變化。

①內容的變化:三個角安排在選修2-1中,多面體及歐拉定理安排在選修系列3中,增加了三視圖。

幾何定位也發生了變化,課標教材定位於培養和發展學生把握圖形的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與幾何直覺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

②教學要求的變化:

(Ⅰ)《大綱》教材要求瞭解概念掌握性質。《課標》教材要求認識柱、錐、台、球簡單組合體的結構特徵,把重點放在了空間想象能力上,對概念性質則降低了要求。

(Ⅱ)對知識發生的過程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③處理方法的變化

《課標》教材:從整體到局部,從具體到抽象。

柱、錐、台、球點、線、面

大綱教材:點、線、面柱、錐、台、球

(四)必修2 第二章 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4課時。

2、課堂教學要求遵循: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辨論證度量計算的認識過程展開。

教學中應認長方體模型中的點、線、面關係為載體,使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再認識空間中一般的點、線、面關係。

3、教學中應特別重視文字符號圖形三種語言的轉化,這是發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着力點。

4、關於空間中的角與距離。

瞭解:①異面直線所成的角。②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③線面距。④面面距。

理解:①線面角。

對於這些角與距離的度量問題,只要求在長方體模型中進行説明即可,具體計算在本章不作要求。

5、關於平行與垂直的判定與性質。

①有關性質定理要求證明和掌握並會用,而有關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證明不作要求。

②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不必補充。

③兩條平行直線的公垂線、距離及有關概念不作要求。

6、有關課本中例題,習題的結論以及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不能作為解題中推理的依據!

(五)必修2 第三章 直線和方程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1課時。

2、貫穿座標法的思想突出解析幾何解決問題的五部曲:建系:座標表示建立幾何關係直譯:幾何問題代數化化簡:通過代數運算簡化方程形式翻譯:把代數運算結果翻譯成幾何結論。

3、關注重要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座標法應貫穿始終、數形結合要不斷體會,感受運動變化問題中的函數思想,善於用好方程這一工具來定量。

4、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教學應突出數與形的特徵,能用三角函數描述斜率。

5、關於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

①要求掌握點斜式、斜截式(特別要注意分析方程中k和b的幾何意義),兩點式並能熟練運用。

②理解一般式含義,能將其它形式化為一般式,知道各種形式的侷限性。

③截距式只作為了解,直線與直線方程的對應關係要求瞭解。

6、兩條平行線的距離公式不必記憶。

7、關注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借助信息技術探求軌跡的形狀等等。

(六)必修2 第四章 圓與方程

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約12課時。

2、繼續貫穿座標法思想。

3、注意加強與實際問題和其它學科有關問題的聯繫,體現其應用價值。

4、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體會幾何圖形圓與代數方程二次項係數相同的二元二次方程之間建立的聯繫,並且瞭解這一聯繫在研究、解決問題時的作用。

5、在基本要求之上還要求學生能夠研究圓上任意點與直線上任意點之間距離的最值問題,體會數形結合,化歸轉化的思想方法,通過圓與直線對稱問題的研究進一步體會解析法思想。

6、關於空間直角座標系,重點應放在對座標系的理解上,即:理解空間中點的座標的意義會表示,會用兩點間距離公式,能建立空間座標系表示一些特殊的幾何體(如正三稜柱)。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用代數式表示簡單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並能利用去括號、合併同類項等法則驗證所探索的規律。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分析、總結等一系列過程,經歷探索數量關係、運用符號表示規律、運算驗證規律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思考、猜想等過程,體驗數學活動是充滿着探索性和創造性的過程,通過合作交流,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會探索數量關係,運用符號表示規律。

難點:學會從不同角度探索數量關係表示規律。

三、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式與學生探究、合作交流式相結合的方法。

四、教學用具:

日曆、粉筆、黑板、多媒體等。

五、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

小時侯我們都玩過搭積木的遊戲,今天我們不妨重拾童年趣事,利用手中的火柴棒搭建一些常見的圖形,探索規律。

2、合作交流,探索規律:

活動一:探索常見圖形的規律,用火柴棒按下圖的方式搭三角形

⑴填寫下表:

⑵照這樣的規律搭建下去,搭n個這樣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注意引導學生概括探索規律的一般步驟:

尋找數量關係;

用代數式表示規律

驗證規律。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7

一、 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還有些學生是從外地轉入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據幼兒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瞭解,這些學生由於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 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三、數學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數學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數學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6、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數學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繫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數學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 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數學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8

1、深入細緻的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中,認真研究教材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要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力求準確把握難重點,難點.注重參閲各種雜誌,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注意弱化難點強調重點。教案編寫要認真,不斷歸納總結提高教學水平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上課時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發散學生的思維,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教學質量。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覺得愉快,注意精神,培養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

3、認真及時批改作業,佈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講評,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輔導。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9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這學期我擔任一年級(3)和(4)的數學。(3)班的學生人數是50人,(4)班的人數是50人。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特別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剛跨入國小,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5、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養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六、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繫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七、採取的措施

備課時必須對學困生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的預設,上課時必須讓學困生提出問題,合作學習中必須讓學困生髮言,輔導點撥時必須解決學困生的困惑,設計作業時必須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佈置並對學困生當面輔。

對學生因厭學輟學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積極採取幫扶轉化措施,採用教師和學優生對學困生一幫一、結對子的方式,幫弱促強,幫助學困生重新樹立學習信心。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0

一、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本課教學我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數學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同時,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中,真正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相信用愛去耕耘,用智去播種,用情去培育,用汗去澆灌,秋天定是碩果累累。

設計者:王冰婕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本冊的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是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各單元教學內容及重、難點簡列如下:

第一單元:準備課。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數數。

第二單元:位置。本單元主要包括“上、下、前、後”“左、右”兩個內容。“上、下”“前、後”“左、右”這三對方位,正好對應着三維空間的三個方向。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來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基本含義,初步瞭解它們的相對性,並學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點是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教學難點是建立數感、符號感。教學關鍵是使學生經歷數感念形成的過程。

第四單元:認識圖形(一)。教學重、難點是掌握圖形特徵,建立空間觀念。教學關鍵是通過直觀操作,感受圖形特徵。

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難點是建立數感、符號意識,掌握6—10的加減法。教學關鍵是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

第六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重、難點是認識數位和計數單位,掌握數的組成。教學關鍵是通過直觀操作,逐步形成數概念。

第七單元:認識鐘錶。教學重、難點是會看整時。教學關鍵是掌握看整時的辦法。

第八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教學重點是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教學難點是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關鍵是掌握一種20以內進位加法的方法。

第九單元:總複習。通過總複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牢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制定的教學目標。

三、學期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中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