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5篇

來源:文萃谷 1.92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講座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5篇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

隨着社會不斷進步,企業不斷髮展,我們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鐵路員工壓力與情緒管理成為了一門必修課。人的壓力一大起來,工作就會力不從心,就會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影響工作效率,然而很多人還不知道怎樣減壓,找不出壓力存在的真正原因。得知京鐵雲講堂將會開設心理健康輔導方面的專題講座,我很期待並準時收看,這堂講座讓我受益匪淺。

講師張鐵軍教授,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他的講授通俗易懂,還很幽默,課堂上引用了很多名人名事和古代成語的由來,和壓力與情緒管理有着莫大的關係。此次課程主要分為四大部分:情感規律。面對恐懼的策略。危機干預。人生三境界。

經過這次培訓,我深有感觸,對壓力與情緒管理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學到了,情緒是內在的本性,不以意志為轉移。堵不如疏,負面的情感不是想忘就忘的,情緒過程如山形曲線、順應規律則自生自滅,我們為什麼要活在以往痛苦的陰影下,為何不快快樂樂過好今後的每一天。

我學會了要包容,包容自己,包容身邊的親友、同事,包容錯誤,多去獎勵、讚美別人,能夠減少矛盾,增進感情,對自己和他人越包容,生活越快樂。

我也學會怎樣去接納煩惱,要把負面情緒的影響值降至最低,有效地控制負面情緒,甚至將負面情緒轉化為正面情緒,這不僅可以使我們保持身心愉快,還能夠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通過此次學習,我提升了管理自己的壓力和情緒的能力,學會了要用積極的態度擠掉煩惱的心理空間,建立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今後,不論在家庭中、工作中,還是在社會交往中,我們都應該逐漸學會提高自己的控制力,控制好情緒,緩解壓力,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保持良好人際關係,努力為家庭、為企業、為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2

20xx年10月,在學生活動中心舉辦了一個心理健康講座,由心理學碩士魯丹鳳老師演講,為我們做了一次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現談談自己的體會。進入大學,標誌着人生開始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階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條件之一,大學生要科學認識自我發展,努力加強心理素質培養,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斷增進心理健康水平。

學習環境在改變,大學生要變積極適應新的環境,科學確定新的目標,逐步樹立新的自我。保持正常的心態,穩定的情緒。有健康的心理的人能正確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坦然地接受自我。擺正自己的位置。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最好的,也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差的。作為大學生,應該對此 有正確的認識,思想上要自立自強,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對待客觀現實,尋求對策,贏得主動。

我不知道怎麼樣的心理才是正常,怎麼樣的心理才是健康,我想説每個人的心理想法都是不一樣的,內心裏想的東西要是不通過語言、行為動作等表現出來,我們也是無法知道的,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惡魔與天使,有各種各樣好的或不好的想法,但是隻是想法,並不是行動,誰的內心深處沒有動過邪惡的念頭,但是我們是一個善良的人,即使不是每一件事都為別人着想,捨己為人,也不會想説要做傷害別人的事。所以,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説,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我認為這是正常現象,畢竟,人無完人。

但是,身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基本的身心健康是要有的,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社會未來的接班人,我們要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我們要做一個心智正常的人。最起碼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正確。身心健康是成長成才的基礎,因此,每一位大學生都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這當代不僅此於身體健康,也都應該對自身的心理架空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種理想尺度,它反映的是個體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所必需的一種心理狀況,但不是最完美或完善的境界。這就要求大學生一方面要調整和修正自己的心境,以達到心理健康的標準,更好地維持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斷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追求心理髮展的更高層次,以完善自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我們大學生面對陌生環境,相互之間特別需要溝通,需要理解,渴望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氛圍,以擺脱寂寞感和孤獨感。為此,大學生首先要樹立自信,大膽真誠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加深彼此間的瞭解;其次要主動參加集體活動,熱情幫助他人,擴大自己的交往際圈。交多一點朋友,在大學四年收穫真摯的友情或者甜美的愛情,這都是很美好的。

老師在説的時候,是圍繞我們的大學生活説的,從以前的學習模式,生活模式過渡到現在的大學生活,我們總有一種自由的感覺,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還是受約束的,我們還是要認真學習,學好專業知識,起碼要對得起自己,不要浪費我們的青春,尤其是我們學校的學費比其他學校要高几倍,我們更要努力,不能讓父母失望,讓父母和自己的付出付諸東流。同時,我們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成年人了,要以成年人思維方式思考做事,這是老師在會上強調的,在為人處世方面,在情感問題方面,我想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學習,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這也是我們在大學所學習到的社會知識,因為大學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

我對我的大學生活有着無限憧憬。我希望在大學裏可以真正學到對自己的將來有用的知識,雖然這樣説的很空泛,何為有用的知識,除了專業知識,除了技術,除了實驗,除了理論,還有一系列的人文知識,還有為人處世的社交知識,我希望四年後我有一身的本領和一堆的好朋友,希望我會變得更自信,更美好,這次心理講座與其説是講座,不如説是大學的導語,新的導航與啟迪。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3

最近一段時間,我認真閲讀了由陳玲老師編著的《心理學——改變孩子的一生》這本書。該書的特點是介紹了大量心理學家的精彩論述,並對每種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尋根問底,從心裏學的高度分析原因,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書中廣泛地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全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羣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衞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

學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深刻含義,認為學習這門學科是很有必要的,讓每一個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完善自己,學好這門知識將助人也自助。現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在日常生活裏,我們會發生很多在人際之間,與環境之間甚至是自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衝突發生時, 我們常常陷入悔恨,自責或是指責他人及環境的痛苦的深淵中不能自拔。比如:與同事之間在工作上發生一些摩擦有時候各自都認為無道理或是沒必要,但就是因為誰也放不下面子,誰也不搭理誰,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氣氛很是緊張。現在我不斷在學習中成長,能以平和的心態去處理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二、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帶有情緒,這種情緒都被認為是負性的情緒。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環境裏不允許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發生,或會面時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這時我們會無力去面對,在不經意間,就毀壞了辛苦建立的一段關係。比如:對“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這類情緒的發生,在很多時候是避開它,一旦不小心觸犯了它時,就會不知所措,要麼被“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許多事後讓我後悔的事,經過成長後,我才發現我的這種對於憤怒的態度及做法,完全是因為對“憤怒”缺少學習和正確的認知所致,以為“憤怒”是一個凶神惡煞似的壞東西,現在才知道我的這些“憤怒”的價值觀來源於父母,由於父親的脾氣很怪,很小時的我常常看父親的臉色行事。如稍有不如意則捱罵,我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經驗裏學習關於“憤怒”和“膽怯”的知識的, 在學習心理學之前我甚至把我的這種經驗中學習的知識又重複於我的孩子身上。 另外,我們要培養足夠的親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質,創造親密的關係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間的交會溝通能力,只有這種親密關係才能使我們心理成長,因為它是滋養生命的最佳營養。在中國這種親密關係大多數人卻從來不會,不具備培養親密關係的能力。比如:許多家庭,父子(女)之間,母子(女)之間,他們無法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溝通。就因為他們之間不能視為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談。導致許多家庭都把責任歸咎於孩子身上, 卻從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問題。這就説明了一個問題,即“能力”缺乏。 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我好,你好, 世界好。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就是為自己鋪路。

書中有一節內容使我感觸很深,題目是《別讓家庭生病,孩子吃藥》,説的是學生成長環境對學生心理活動的影響和人格形成的關係,並關係到一輩子的幸福生活。書中的一首小詩特別引起了我的高度注意: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刻,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諷刺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讚揚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賞,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直,支持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信任,贊同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愛,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愛。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性格、個性都有決定性的影響,教師和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有利於健康成長的環境。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4

講座圍繞“保持良好心態,做情緒的主人”這個主題, 講座開始,李教授與大家互動做了熱身活動“愛的鼓勵”,活躍了全場的氣氛。講座中,李教授圍繞心理健康的內涵、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如何調控情緒等方面,旁徵博引,侃侃而談,用豐富的案例、生動的圖文、幽默詼諧的語言闡述了“自己才是情緒的主人”,講座氣氛融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講座結束後,同學們紛紛提問,李教授耐心回答,,引導同學們運用智慧的力量保持良好心態,做情緒的主人,做一個幸福的人、快樂的人、和諧的人。雙方互動良好,同學們積極性很高。

通過聽這次講座我們都從中瞭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會要怎麼去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首先我們知道大學生存在交際困難,對網絡產生過於強烈的依賴性,自我意識,學習與生活的壓力,情感困惑和危

機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就必須學會正確的處理。

學會調控情緒很重要,其實情緒如四季般自然地發生,一旦情緒產生波動時,個人會表現愉快、氣憤、悲傷、焦慮或失望等各種不怎麼做情緒的主人同的內在感受,假如負面情緒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負面的影響,如影響身心健康、人際關係或日常生活等。

控制情緒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讓壞的情緒得以宣泄,比如大喊大叫或者哭出聲來;或者是讓自己一個人呆一會兒,慢慢平靜下來。聽一聽音樂看看電影也是不錯的。還有就是我們應該多交點朋友。

如果有朋友的話,應該多和他們一起玩一下,不管是簡單的一起出門逛逛,還是別的,多談談心。脾氣需要剋制,不能想如何就如何。

改變自我情緒,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銘或對自己説一些自我肯定的話,以激勵自我。

另外要讓生活豐富起來,可以挑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做一做,有成就感,就有生活的幸福感了,整個人神采也就不一樣了。還有我們要記住每個人生活中都有一段低迷的時期,要放寬心,每個人都是這樣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和

朋友的幫助,我們都會走出那段時期的。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我們要學會用這些方法來幫助自己保持良好心態,控制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5

20xx年11月12日晚上6:30,作為四川音樂學院心理委員的一員,我聽了一場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這個講座是我學習如何當一個稱職的心理委員的第一課。

通過上大學心理健康課程,我瞭解了許多關於心理方面的問題,也使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懂得了心理健康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很重要的。然而,不少大學生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危機或疾病,不會主動向心理諮詢中心或是專家尋求解決方法。例如一些大學生經常口口聲聲説“鬱悶”、“空虛”或是“寂寞”、“無奈”等,這就有可能是產生心理問題的初期症狀;而失戀、考試不及格、不會做家務、受到同學嘲諷等在平時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也可能成為導致他們情緒崩潰的導火索。但這些小問題、細節平時都不為他們所重視,他們意識不到容易引發的危機,也就不會主動尋求幫助,直至最後問題日積月累、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大學生應該更主動一些,關注自己的心理動態,主動向專家説出自己的所想。

我們應該都知道,如今,心理健康這個話題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身體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可缺少。我們要追求的是身心健康,即身體、心理都要健康。心理老師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她給我們定義了心理健康的標準,提出了大學生面臨的成長問題。如何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和理財習慣、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交、人際關係及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分析等。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要適應社會角色,環境的變化。我們應該要很清晰的認識到自己已是成年人,不再是未成年人。既然如此,就要更多一份主動心,責任心,很多問題及事情都要靠我們自己主動去做,去解決。要能儘快的適應一個新的環境,不要總是懷念過去的時光。每到一個新的環境,習慣就好。就像我們剛來到大學,也應該讓自己儘快的適應。否則就會出現許多的心理困擾,從而影響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第二方面: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雖然有句話叫“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但很多時候你還是需要別人的幫助。或是你不可能離開一個羣體獨立存在。所以就需要我們建立好人際關係。比如學會傾聽別人或是讚美別人。總之就不要讓自己脱離大眾。其實,我自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不好。雖然自己也有幾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但人際交往方面很狹窄,不敢主動與別人交流等。現在也要深刻的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相信自己以後也會在這方面多加註意。

第三方面:大學生常見的失落、自卑心理。自己覺得自己在這方面表現得很明顯。首先,來到這裏也不是自己最初的夢想,因為某些原因,只能選擇到這裏來。看着班上的同學進入了自己心儀的學校,自己不免有些許的失落。再者,來到這裏,在學習上遇到了許多困難。生活中同學多才多藝。這更添加了我自卑的感。但現在的我,不再自卑,不再失落。老師的教導、師兄、師姐和同學們的關心讓我更加堅定: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切都會過去。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峯。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

在心理課講座上老師提到心理委員必備的條件。如知識條件、技術條件、諮詢人員的道德禁忌等,讓我們一下子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情感,作為心理委員,自己首先不能對那些不法的行為或錯誤的態度置之不理,如果心理委員都麻木不仁,同學在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這方面就又可能陷入盲區。心理委員責任重大,不能掉以輕心。

我不泄露他們的隱私,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做到的,我希望我能成為一個稱職的有責任心的心理委員。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6

今天學校組織了一場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講座,作為一名剛升入大學的學生,我從中明白了心理健康對我們今後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大學是一個大的集體,我們每天生活在其中,每天總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接觸,而如果而我們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就無法與人正常的相處,無法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這將會導致我們覺得生活是孤單的,是無助的,從而產生一種迷茫的時生活狀態,這對我們的大學生活是致命的,畢竟大學生活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我們也將通過大學慢慢的融入社會,而不完整的大學生活將無法為以後步入社會做好鋪墊,這就導致我們無法對每天的生活充滿激情。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我們大學生更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態,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為了我們的心理健康,瞭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是必不可少的,這對於增強與維護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當我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鍊,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要想擁有一個完滿的大學生活,心理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説,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也就是説,我們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去面對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而至於因為一點小事就悶悶不樂好長時間,也不至於因為一點挫折而自暴自棄,產生各種沮喪悲觀的想法。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脱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通過這次的講座,我深刻的看到了健康的心理對我們的重要性,一個幸福的人生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作為堅實的後盾,在以後的學習與生活中,健康的心理將會幫我們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所以,以後我們必須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努力的去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完滿.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7

現代社會的壓力之下,可能身邊有很多人內心都有痛苦,但是他們用微笑來掩飾,把自己偽裝的很快樂,其實內心很孤單,找不到開解的方式,這是一個非常需要我們去正視的一種疾病。

喬泓教授主要從三個方面講述了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心理健康的源動力以及心理升級的路徑。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又分為生物因素、性格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健康的源動力又分為能力感、關愛感、自主感。心理升級的路徑又分為成長型需求、成長型價值觀、追求型目標。

在成長型價值觀中喬泓教授三個石匠的故事令我深受感觸,他們雖然做着同一個工作,但是給工作的定位不同,決定了能取得的高度。混飯吃的石匠也永遠成為不了建築家。而第三個石匠不僅熱愛自己的工作而且充滿激情,並朝着這個目標不懈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幹出一番理想的成績,正是這種目標明確的激情和理想激勵着他不斷努力,不斷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所以才造就了他的成功。

我覺得對於今天的中國社會來講,社會發展的速度很快,年輕人承受的壓力很大。但是中國人又往往對於心理疾病存在一些誤解,膽怯的心理導致不想跟別人表達、也不敢跟別人表達,病人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會承受雙倍的痛苦。

別再獨自掙扎!如果真的覺得自己的心態在某一段時間已經出現不穩定的時候,及時找專業人士來幫你判斷。這時候非常需要陪伴和開導,需要大家及時的溝通,把心裏的問題發泄出來,不要藏在心裏。我們也需要關注一下別人的內心到底是什麼樣子。多接觸一些性格好的朋友,少聊一些負能量的事,堅持做每一天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努力對待生活,努力堅持做好每一天、過好每一天。

願你我擁有發自內心的微笑!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8

近日,參加了電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論》學習,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獲得了許多新知識,使我對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學習中獲得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説,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着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為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着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為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三、正確區分不同的心理狀態

一般來説,人的心理狀態可以分為三種:正常狀態、不平衡狀態與亞健康狀態,與這三種心態相應,其社會行為方向也表現出十分重要的特點。

在沒有較大困擾的情況下,通常人的心理處於正常狀態之中。這種狀態之下,通常的行為基本上預期價值觀體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徵相一致,是一種健康或者優秀的狀態。 第二種狀態是不平衡狀態。一旦發生了擾亂正常生活、引起人們消極情緒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就會進入一種不平衡狀態,這裏指學生處於挫折、焦慮、壓抑、恐懼、擔憂、矛盾等狀態。一般來説,學生在生活過程中會不斷地經歷各種不平衡狀態,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的面對不平衡狀態才會帶來發展或者成長的契機。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不斷打破對象的平衡,促進其發展。對不平衡狀態的外在或內在的非建設性或傷害性處理,才會導致所謂的“病態、變態、或偏差”。

異常行為是學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況下發生的,是一種偶發性行為,這種行為在學生正常狀態下是不會發生的,它與常態行為不同,可以稱為“偏態行為”。班主任如果能及時鑑別學生的行為,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擺脱心理的危機狀態,回覆到正常狀態,那麼,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違法行為、不道德行為以及意外事件就會大大減少。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9

開學前夕,參加了安陽幼兒師範學校培訓中心嶽素萍老師講授的《快樂每一天,我的心情我做主》心理健康培訓,嶽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生動鮮活的案例,使我受益匪淺。對我來説,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通過參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懂得了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就像夏日裏的一陣涼風,掃去了我心頭的煩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潤了我幾度迷惘徘徊的心靈;就像衝破曉霧的第一道陽光,使我豁然開朗!我相信在此次的培訓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心理學理論知識,而且學到了正確對待生活的方式,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它讓我建立了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以健康的心態工作、學習、生活,碰到問題不消極對待,而是想辦法解決,學會了情緒調節,使我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

當面對消極的生活事件時,我學會了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當面對殘酷的生活現實時,我學會了換個角度説服自己;當工作受到挫折時,我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增強抗挫折的能力,做情緒和壓力的主人。並學會做出客觀的分析,正確的判斷,哪些方面是不可改變的,哪些方面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以改變的,對於那些不可改變的事情,

説服自己愉快地接受,對於可以改變的地方,儘自己能力做出改變,樂觀對待發生的心理衝突,做到胸懷坦蕩,樂觀開朗。如果我們是樹,那麼心理健康就是陽光,只有擁有陽光燦爛的心態,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播撒快樂,收穫幸福!

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

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一些教師產生心理衝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幼兒產生不良影響。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要善於調控情緒,學會緩解心理壓力,保持心理的平衡,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特別是在幼兒面前應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不把挫折感帶進教室,更不要發泄在幼兒身上。教師應該選擇合適的時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緒,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

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我來説,永遠受益,因為心理健康教育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它會讓我更為自信,更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戰!為了孩子們能夠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會繼續學習,繼續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並將所學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0

[摘要]:隨着教育事業的發展,在各級學校追尋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對於教師的人性化管理也成為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首要關切。學校教師管理工作應從教師心理的健康發展出發,採取有力的措施,實施人性化管理,以提高教師管理質量,保證學校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教學質量 學校管理 心理健康

教師承擔着培養新一代人才的使命,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心理健康情況,處於各種原因,現在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來講,需進一步推進人性化管理進程,促進師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的健康持續發展。

要實行人性化管理,就需要學校管理者在教師管理工作中積極轉變觀念,更加關注教師心理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在寬鬆愉悦的氣氛中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使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與學校管理形成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相輔相承、辨證統一的和諧關係,促進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

教育教學活動的理想狀態是師生雙向互動、潛移默化、目標統一。心理健康的教師會“以心交心,以愛釋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約之以紀”,使這種用心教育的方式成為一種習慣,達到平等、愉悦、和諧的情境和氛圍。

從工作或職業認同角度來看,教師的心理健康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的價值觀應與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相統一,工作或職業認同在工作中表現出敬業愛崗的精神。教師職業認同即教師在內心裏對教育職業的價值與意義的認定,從中體驗到樂趣與幸福,體會到對個人價值的肯定,這既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狀態。實踐證明,教師對職業的認同感越強、心理層次越高,就會以更加以積極、主動、愉悦的心態投入教育職業,真正熱愛教師職業,將其當作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和崇高的事業。

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來自社會因素、職業因素、個人因素等方面。隨着社會進步,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的壓力也隨着社會的期望愈加沉重。然而社會關注的僅僅是教師這一職業,常常忽略了教師本身,仍然沒有形成尊重教師的社會風氣。目前,終結性評價的方式教師評價體系尚不完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評價標準程序化、強行量化,實行“一刀切”,缺乏公開性和發展性,機械、簡單的評價方法很難從教師的差異性和教學背景進行全面考量,這將對教師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同時教師的個人因素也是影響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學校人性化管理無論是作為一個目標,還是作為一種理念或一種管理方式,它的提出是符合現代人心理需求的。抓好人的管理,樹立人的要素第一的思想,加強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也是學校各項工作中一項根本性任務。講政治是管好人的重要途徑。學校工作更要把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首位,因為思想政治工作是依法治教得以實現的支柱,是保證學校社會主義方向的關鍵。而嚴密的制度,嚴格的管理,都是要靠人來做的,只有自覺、科學地去做,才能做好。思想支配行動,就可以努力去做好各項工作。講公平是管好人的關鍵。堅持一視同仁,量才是用,以誠相待,平等待人,充分了解每個教師的具體情況,根據“揚長避短,量才使用”的原則,安排好每一個教師的工作,使每個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而達到學校整體工作的最佳效能。堅持民主化管理,注重細節,抓過程管理,勢必取得一定成效。堅持樹立典型,鼓勵多數,立足於大多數人的觀點,都要有利於調動羣眾的積極性,使學校管理工作有一個可靠的羣眾基礎。

面對種種影響教師心理素質的因素,學校管理者在教師管理工作中應加倍關注教師心理的健康發展,不僅要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和現代管理意識,並能夠針對實際情況和具體原因採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制定規章制度、擬訂教學規劃過程中,都要重視考慮教師心理,給予教師更多、更廣的靈活度和自主權,給予足夠的尊重和信任,從人的需要去經營和發展學校。創建教師學習型組織,構建豐富的教師文化體系,通過培養瀰漫於整個教師團隊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形成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格局。教師評價,即根據一定的教育目標,運用可行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地蒐集信息、統計分析,對教師工作和結果以及與此相關的人文素養等進行的價值判斷,從而為不斷優化教育和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學校應實施發展性評價機制,以促進教師發展為最終目的,制定明確合理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突出教師其人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促進教師積極參與到評價中,同時體現教師的個體差異,激發教師外人發展的積極性。注意評價指標的完備性、科學性。除“德”、“勤”、“能”、“績”、還應有“心”,即心理素質。由此可見,完善教師評價制度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加強教師心理健康自我維護意識的培養,使教師正確認識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大浪淘沙、優勝劣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鼓勵教師在教育體制改革的競爭中,正視現實,不斷進取,實現自我價值。學校要設法創造條件和機會,讓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鼓勵教師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加強學習豐富心理健康知識,及時有效地克服和化解工作生活中的不良情緒,保持健康的心態。

心理健康的教師同時也應具備以下素質:第一,愛崗敬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要從內心深處熱愛教育事業,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斷的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第二,加強政治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奉公守法,恪盡職守,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第三,培養對學生的愛心,提高師德修為。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愛心、耐心、細心,時時刻刻關愛學生,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第四孜孜不倦,積極進取。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闢新教法,並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以求因材施培養教好每一名學生。第五,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教師要時時處處嚴格自我要求,為學生做出榜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師心理素質,已經成為世界教育發展的重要一極。當代教育事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教師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人文修養。“明天的教師”的心理素質應該是健康而全面的。要實現這個目標,有賴於全社會的關注,有賴於教師自己努力爭取,更有賴於將學校人性管理與教師心理健康的完美結合。人性化管理是建築在規範的制度管理和先進的科學管理基礎上的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我們構建和諧校園的實踐中不斷探索,使教師以忠誠對待事業,以敬業對待學校,以勤奮對待工作,以友善對待同事,以自信對待自己,以關愛對待學生,從而促進學校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和教師專業、生命成長曆程的多姿多彩發展。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1

我校進行了一場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感覺特別地受益。

依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諮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實為重要。

每個大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雕塑,並不是等量齊觀的。那麼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差距,使其順利成才呢?有如下途徑和方法: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懂得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悦納自我的態度,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

第二,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學會科學用腦,做到勞逸結合。

第三,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而在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方面,我們可以做到: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遨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他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認識到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範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

4、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包括適應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係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才有可能升起。真誠地對待身邊的每個人,微笑地面對自己的人生。用積極的心態去做每件事,樂觀地看待自己的未來。願我們的朋友們都快樂,願作為朋友的朋友的我們也快樂!更願快樂的我們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大家都快樂!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2

12月30日下午學校幫我們安排了一次心理健康講座。是關於情緒方面,聽了黃xx心理諮詢師的《情緒管理與健康》的講座,感受到人的情緒與現在人的健康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黃老師講課非常生動,也舉了很多真實的案例和互動的小環節,在歡快的氛圍中,我瞭解到,作為老師的我們同樣也是這種心理疾病的發生者。而面對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應當如何應付成了關鍵的問題。

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所以要求教師學高身正;社會對老師角色的美善化,對教師賦予了過高的期望值,使得身處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不但長期超負荷地工作,而且承受着來自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和家庭多方面的壓力,經常處於心理應激之中,必然導致各種心理問題,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國小教師的心理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也一定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和生命質量。而情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情緒使得疾病增加,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腸胃疾病,癌症等。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需要努力改變這些。總是保持健康的心態。首先要做到心理平衡做到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苦中作樂。其次是合理的膳食,再是適當的運動。還需要戒煙限酒。

在工作中,有些人有典型的“癌症性格”,我也自問,我有沒有這種性格“看什麼都不順眼,有人時和人過不去,沒人時和自己過不去。”

人的健康50%取決於情緒20%取決於睡眠20%取決於運動10%取決於飲食。我想,做到這些我們的健康才不受影響。所以好情緒的培養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要放下心中的包袱,笑對壓力,放飛心情。

聽了這次講座,真的覺得,生命是可貴的,但是也相當的脆弱,珍愛自己的生命,凡事都不要太計較,心胸要寬廣,對待一些事情需要冷靜。就象黃老師講的那個關於風箏的故事,遇事應當完全瞭解事實後再作定論,而不是衝動的做出結論。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事,多述説,這樣就不至於得心理疾病。不希望自己早上起來不想上班,而上班的不想回家,成為那種不幸福的人。

總得來説,好情緒創造好未來,讓自己不生命,健康的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着去做到的。在今後的工作中,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寬容,而不要做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更加愛護我們的學生,關心自己也關心他人。幸福相信就在我們身邊。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3

通過學習,我對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認識。下面談幾點體會:

我認為,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悦、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於是,在雙方的協同努力下,創造出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令人樂而忘憂,如沐春風。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自己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教師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須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環境的變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提高自我評價、自我調控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4

此次安排的講座是外出老師學習所參加的一個心理健康培訓的反饋,裏面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值得我把我學習的內容和大家進行一個分享。

講座開頭我就被《微笑的力量》視頻,深深的吸引住,讓我帶着微笑的、愉悦的心情去聽整個講座。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理念與實踐》講座培訓心得學校心理健康的目標有總目標和具體目標。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他們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和生活,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強調控情緒、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有心理困擾或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及時給予必要的危機干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學校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減少和避免各種不利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瞭解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重點是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5

我聽了韓學榮教授的心理健康講座感覺受益匪淺收穫很多。

韓老師從健康的定義、健康的標準、健康與不健康的問題等幾個方面展開了講述,感覺老師講的這些都很貼切實際,很實用,尤其對於我們老師工作壓力大,聽完講座心裏感覺輕鬆了很多,感覺比以前更瞭解自己了。並且在課上聽的很輕鬆沒有感覺累,一天時間覺着過得很快。並且在以後教育學生上和自己自我調節上受到很大啟示,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在教育學生過程中,不會有萬能的、普遍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怎麼教要掌握技能和技巧,不要只知道批評,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尊重學生讓孩子們喜歡你。學生在喜歡你的基礎上,就會對你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並且願意學習,因為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

二、在我的心裏上,老師的講座讓我釋放了很多壓力。首先讓我知道生活是五顏六色的,當我們工作和生活上有壓力時,我們要學會把心思放下來把擔子放下來,學會自我調節。另外還要正確認識自己,必須要學會獨立生活,在生活中要有最起碼的獨立性。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時,我們要試着適應環境。

總之,人無完人,金無足金,我們在生活工作中該怎麼過怎麼過,高興也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為什麼不高高興興過好每一天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