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心得8篇

來源:文萃谷 2.64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融合教育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融合教育心得8篇

融合教育心得1

各位老師:

下午好!

説起我和女兒張莞爾與奇色花幼兒園的緣分,不得不先要説一説我和奇色花幼兒園蔡蕾園長的緣分。

我是鄭州幼師九三屆的畢業生,和蔡蕾園長是校友。不過,我剛知道她的名字的時候,我還是幼師一年級的學生,她已經是幼兒園的園長了。和她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是在1992年,我的印象特深刻,那時我上幼師二年級,我們倆那年都獲得了榮玉德幼基金會的獎勵,榮玉德基金會是獎勵鄭州幼師的在校生和畢業生的。蔡園長是一等獎,我是二等獎。特別有緣,我們座位安排在了一起,會議前我們還一起去搬了椅子,和心中敬仰的學姐一起搬椅子,那時的我特激動,甚至感覺很幸福。不過,因為陌生,因為是在開會,我只是獨自享受着我的那份幸福,蔡蕾園長一點都不知道。

畢業了,我分到了一所國小。和同在一個區的蔡園長距離並不遠,我一直關注着蔡園長的幼兒園的變遷和變化,不過我們之間還是沒有任何聯繫。

直到20xx年,我們搬了家,我女兒張莞爾要轉幼兒園。上哪所幼兒園是一件大事。我的好朋友袁老師告訴我她為女兒選幼兒園的事情。她本來在一家公辦幼兒園,但老師工作性質使然,加上老人沒有在一起,愛人正好那幾年又在外地工作。孩子的事都要她一個人操勞。每天下午到了接孩子的時候,經常有不可預知的事情發生。比如有家長到學校溝通,比如處理學生臨時事情,比如開會沒結束……每次辦完事情總是火急火燎趕到幼兒園,而女兒總是委屈萬分地坐在那裏等待,眼睛裏噙着淚花,同在等待的老師不説也總感覺到埋怨的目光。那讓袁老師很愧疚,對孩子,也對老師。可是毫無辦法。後來袁老師把女兒送到了奇色花幼兒園,還是在下班的時候老是會有的事,但不同的是去幼兒園接女兒的時候不再火急火燎,到幼兒園的時候不管多晚,老師總在陪着女兒在高興地玩,不管多晚,女兒總是流連着不肯走。

袁老師是我的閨蜜,我們從十幾歲關係就好得很,加上我對蔡蕾園長不算太多的瞭解,我對她的話深信不疑。於是不再猶豫,直接選擇了奇色花幼兒園。

那時奇色花幼兒園還在金城街,院子不大,空間比較緊張,可是奇色花幼兒園給人特別温馨温暖的感覺。就像袁老師説的那樣,每一位老師都是那麼親切,對孩子耐心有加。我也多次像袁老師那樣全班甚至是全園最後一名接孩子,但老師沒有埋怨,孩子也不因只剩下自己而淚眼漣漣。一個幼兒園品質的'體現其實就是幼兒園園長品質的體現,蔡蕾園長個人魅力影響到的老師、願意跟着她把奇色花作為事業去做的老師都是如她那樣善良、謙遜、和氣。

奇色花幼兒園實行融合教育,就是正常孩子和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一起學習和生活,一般的比例是8:1。女兒班裏有兩個特殊需要兒童,入園前我就知道,我沒有像有些家長那樣猶疑,這很大程度上出於我對蔡園長人品和能力的絕對信任,因為信任,所以覺得她做得事情都是正確的,所以支持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那時我的工作也很忙,雖然心裏想和蔡園長多聊聊,也特別想為奇色花做些什麼,不過總是因心有餘力不足而擱淺。雖然無緣與蔡蕾園長做同事,無緣成為她的兵,但從女兒上了奇色花後,我們的接觸很自然地多了起來,我們聊幼兒園、聊孩子,也聊融合教育。所以説,對融合教育,我比其他家長知道得更多一些。雖然知道得更多些,但説實話,對女兒所在班的融合教育,我並沒有關注特別多。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我沒有因為女兒班裏有特殊需要兒童我就天天問東問西,生怕會對她有不好的影響似的。每次接送女兒,我看到那兩個特殊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很自然很開心地在一起,沒有歧視,沒有嫌棄,沒有區別,他們的臉上和其他孩子一樣綻放着開心的笑容,我就覺得這世界真美。我認為,這種讓旁觀的人看不到普通孩子和特殊需要孩子在相處中的區別的境界,是融合教育的最高境界。

因為做融合教育,奇色花和其他幼兒園相比,有很多優質而豐富的資源。國內外一些愛心機構和組織為奇色花配備的功能室不僅讓特殊需要孩子受益,同時也讓普通的孩子受益。因為做融合教育,很多愛心人士特別關注奇色花幼兒園,這也讓奇色花幼兒園和奇色花幼兒園的孩子有了更多參與活動的機會,不管是幼兒園、還是老師和孩子,每一次活動都是成長。因為做融合教育,奇色花幼兒園的老師有了更多更專業的學習機會。可以説,能繼續堅持在奇色花做得老師,都是有愛心的老師,他們有能力又有愛心,這是奇色花幼兒園所有孩子的幸福。

融合教育心得2

通過學習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認真思考教育信息化的意義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變革與創新”,文中提出、並倡導“信息技術要與教育深度融合”,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使命神聖,同時也感覺到隊自己以後的教育工作有多了新得機遇和挑戰,我對此有幾點體會。

一、對新的學校教育結構的理解

從“課堂教學”到“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的學校教育結構的根本轉變。

(一)、課堂教學結構發生變化,《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中指出課堂教學結構就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這四個要素,教學媒體要由原來的輔助教師突破重點、難點的形象化教學工具,轉變為既是輔助教的工具,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協作交流工具與情感體驗與內化的工具。

(二)、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過程,不能只是停留在運用技術去改善“教與學環境”或“教與學方式”的較低層面上,而必須在運用技術改善“教與學環境”和“教與學方式”的基礎上。

(三)“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構建出新型的‘主導—主體相結合’。

(四)、從全新的教學理念和做法出發,做到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

二、我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幾點理解

(一)、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使學生由知識灌輸的對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情感體驗與培育的主體,情感成為教育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教師必須重視情感教育,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開發利用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生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

(二)、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知識更全年面,教學技能更高,視野更廣闊,挑戰了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

教師更多的角色是管理者和引導者,教師能將信息技術很自然融入課堂,讓知識和信息技術成為一個整體,形成全新的教學時空。

(三)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必須把信息技術的切入點找好,畢竟信息技術是要服務於課堂教學,更準確的`説是服務於學生,什麼時候應用,什麼時候合理、合法利用信息技術融入師生探索之中,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課堂潛能和創造力,這必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一條重要出路。

(四)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是課堂教育的一場變革,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是課堂教學組織者、管理者、引導者,改革對於我們來説,義不容辭,責任重大,儘管改革的路途肯定是既充滿挑戰又艱鉅,到底要如何走?怎樣走?都需要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實踐——反思——再實踐,但我想高峯永遠留給那些不斷攀登的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想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能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讓我的課堂放飛孩子們多彩夢想,這便是我的教育夢。

融合教育心得3

在五月二十四號,根據教育局下發相關文件,參加了關於“新技術新媒體”教師發展的相關學習,收穫頗多。此次活動主要針對我國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從起步應用向融合創新轉型階段的新趨勢,為新階段我國中國小教學信息化指引正確方向,描繪信息技術推進教育教學變革的新藍圖。

作為教師,作為面臨素質教育在全國全面推行的今天的教師,掌握多媒體新技術是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它將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更加走上現代化的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動性。而新技術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新技術媒體。

新媒體,新科技它可以融合包括圖像、視聽等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經過教師的篩選、組合,可以形成優秀的教學資源,數學課程本身具有理論的抽象性、邏輯的嚴謹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等特點,利用新技術新媒體,從數學課堂和實踐教學中尋找切入點,創設具有豐富性、挑戰性和開放性的信息化學習環境。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為寬廣、有彈性且具有創意的學習空間,滿足學生求知慾望,增強內部學習動力,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合作等認知活動凸現出來,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促進學生在交流、應用數量、改進數學學習及問題解決等關鍵性能力的發展。

而這種心得教育手段能更加體現學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面對知識裂變的今天,學生學習知識的`多面性、廣泛性、自主性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靠一本教案,一支粉筆的教學方式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也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更不利於創造型人才的產生,所以對網絡技術知識的瞭解和運用,勢在必行,更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此次學習,深知創新課堂即新媒體新技術教師發展論壇,圍繞信息時代學習與教學方式變革,探討交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通過微信互動、愛學愛課平台進行互動,不僅老師而且學生都受益頗多。

融合教育心得4

7月4日上午,學校組織我校青年教學參加了“新技術、新媒體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的學習,收穫頗多。

作為教師,作為面臨素質教育在全國全面推行的今天的教師,掌握多媒體新技術是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它將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更加走上現代化的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動性。

新技術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新技術媒體。新媒體,新科技它可以融合包括圖像、視聽等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經過教師的篩選、組合,可以形成優秀的教學資源,數學課程本身具有理論的抽象性、邏輯的嚴謹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等特點,利用新技術新媒體,從數學課堂和實踐教學中尋找切入點,創設具有豐富性、挑戰性和開放性的信息化學習環境。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為寬廣、有彈性且具有創意的學習空間,滿足學生求知慾望,增強內部學習動力,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合作等認知活動凸現出來,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促進學生在交流、應用數量、改進數學學習及問題解決等關鍵性能力的`發展。

而這種心得教育手段能更加體現學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面對知識裂變的今天,學生學習知識的多面性、廣泛性、自主性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靠一本教案,一支粉筆的教學方式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也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更不利於創造型人才的產生,所以對網絡技術知識的瞭解和運用,勢在必行,更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此次學習,深知創新課堂即新媒體新技術教師發展論壇,圍繞信息時代學習與教學方式變革,探討交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通過微信互動、愛學愛課平台進行互動,不僅老師而且學生都受益頗多。

融合教育心得5

一、現代的學生觀

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須知數千年的師道尊嚴在人們頭腦中是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觀念、學生對教育學行為的影響是深遠的。我們一方面不斷學習、吸收現代教育思想,努力樹立現代學生觀,另一方面還要用現代的學生觀檢驗我們的教育行為。

1.教師心中要有學生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教師一切的教育行為都應是為着學生生存發展的需要,這是現代學生觀的一個基本判斷。然而教育實際中,卻常常出現教者自行其事,心中沒有學生的現象。如課上提問學生,學生答不上來,教師常常“怒髮衝冠”,動輒罰站、訓斥、責罵。雖然,所問問題可能已解説不止一次,但學生仍舊未能理解。怎麼辦?我們認為教師能做的和該做只是再向他解説一遍。因此,可以對他這樣説:那不是你的錯,是老師沒有説清楚,讓老師你再講一遍,好嗎?反過來想一想,訓斥、責罵和罰站,對於學生而言,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打擊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有損於師生之間的感情。再比如,找學生面批作業,見到明顯“低級”錯誤時,教師常會十分生氣,言語多嚴厲,甚至斥責學生。靜而思之,面批本是好事,旨在幫助鞏固提高。殊不知,嚴厲之語,斥責之聲,非但不能幫學生,反而傷及學生脆弱的心理,又不利於增進師生感情,可謂好事沒辦好。教育實際中,這一類好事沒辦好的情況恐怕不是少數。體罰、變相體罰等現象的存在,不能説與此無關。如果教師能做到心中有學生,那可能就是另一種情形了。

2.教師要增強服務意識。有學者將教育列為服務行業,“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的`提法也屢見報端。我們贊成這一提法。我們認為,作為學校,作為教師就應該為家長和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務。家長花錢送子女到學校讀書,就應該讓子女享受良好的教育服務。然而,受到傳統的“師道尊嚴”思想影響的相當一部分教師,一下子難以接受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角色定位,或者嘴上接受而教育教學行為依舊沿襲老一套。令學生圍着教師轉,讓學生處處聽從教師的安排,忽視學生的需要,不顧學生心裏所思所想……這些做法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沒有嗎?"怎麼辦?教師要自覺轉變思想,樹立為學生需要服務的意識,教師要能正確地給自己定位。學生,是我們的教育對象,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心理、探究學生學習的健康心理、培養學生心理髮展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觀。有了正確的學生觀,教師就會在教學中採取恰當的措施,鼓動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再輔以教學方法的引進,就能充分發揮教師“因勢利導”的作用,學生才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對學生髮展的意義不可估量。“我們應當儘可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學科內容,我們還應儘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思想家。這樣的學生當他在正規學校結束之後,將會獨立地向前邁進。”(美國“認知論”的主要代表、“發現法”的倡導者布魯納語)

3、正確地評價學生通常情況下,教師對學生的水平的估計往往偏低。當然,我們不否認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存在着個體差異。但這種差異其實並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大。心理學研究表明,除極少數智力超常和明顯遲鈍的兒童外,大多數學生都屬於“中人之智”,他們學習成績的好壞,往往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完全由於智力的差異。有些被我們判定為“學困生”的學生,在從事他們喜愛的某項活動或遊戲時,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聰明才智,甚至可以超過某些優等生。可見,只要我們能夠真正喚醒這些學生的沉睡的求知慾,使他們象喜愛這些活動或遊戲一樣地喜愛學習,他們肯定不會比那些優等生遜色多少。

4、重視學生心理能力的發展探索學生學習的心理奧祕,使教學活動儘可能地符合學生心理特點,這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益的必要保證。

二、現代的教師觀

近幾年來,把心理學理論的活水引進教學的天地,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同認識。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動機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是情感手段的主要方式之一;興趣是人們傾向於認識、研究和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徵,它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動力、調動學習積極性;情感是學生對學習態度的體驗,是溝通教與學的紐帶。因此我們的教師要積極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提高課堂教學心理調控的水平。具體來説,應努力做到:

1、強化學生強烈而向上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並達到目的的內驅力。著名學習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學生對所學課程本身認識上的需要,以及發現知識的信心。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價值以及新奇、疑難之處,引起學生思維內部的衝突,激發需要,使之產生學習的內驅力,從而主動地去學習。語文教育家、特級教師魏書生在語文教學中注重研究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把它作為最可靠、最基本、最主要的依據,迅速而有效地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他一年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講學,但他所任教的學生語文學習正常併成績優秀。

2、培養學生濃厚而持續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積極性的最現實、最穩定的因素,是構成教學藝術愉悦功能的重要因素。

3、激勵學生豐富而熱烈的情感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們接受信息渠道的“閥門”,在缺乏必需的豐富激情的情況下,理智處於一個昏睡狀態,不可能進行正常的工作,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因此我們要努力激勵學生豐富而熱烈的情感。

融合教育心得6

《我的教育視界》這本書給我們呈現的是竇桂梅老師域外教育訪問的“視界”。我也只是淺讀,看完了這本書,感覺“教育視界”確實是一下擴寬了許多。

首先是關於“以學生為本”。現在我國的教育觀裏就有“以學生為本”的概念,具體如何落實就有待實踐了。本書裏提到三個細節,食堂裏校長微笑着和每個學生握手,校長由於我國領導拖課而臉紅了,觀看學校樂隊演出特殊孩子周邊有老師或家長陪護,這三個細節雖小,但足以看出“以學生為本”。我國雖然大力倡導以學生為本的概念,但具體實施也是一大難題,想要做好,更是需要好好籌劃一番的,並且需要時間的驗證。就像雷夫所説“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無捷徑”,而我們應當正處於“以學生為本”摸索的道路上,需要不斷的實踐,需要時間,需要付出。

其次是關於教師生存狀態問題。在我國教師的地位相對來説還是很高的,也是比較受重視的一種職業。不過較之韓國和烏克蘭,又略遜一籌,韓國十分尊重教師,以教授為例,教授到自習室裏,學生要全體起立示禮,在機場教授因書籍、資料超重可以免罰單等等。再有,韓國的教育規定對屢教不改的學生是可以進行適當體罰的,而我國規定不可以體罰學生。而在烏克蘭,他們對教師的尊重勝過對醫生的尊重,他們有自己的教師博物館,可以看到教師的工作記錄等。不過在美國,科技雖然發達,但教師的地位卻不高,教師的工資太低,因此美國多數人不願意當家師,而我國卻是有非常多的人想成為教師。也許要感歎中國教師的待遇還是不錯的,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中國教師目前的生存狀態也並不是那麼樂觀。教師的地位雖高,不過工資不算高,另外,教師面臨的精神壓力也是較大的,一方面是學校對於學生成績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是家長的壓力。

然後是關於學生夢想問題。在書中寫到了一個校長的辦學夢想,就是“培養具有國際感覺的'國際人才”,而這位校長也確確實實的在努力了。關於夢想,這是一個老話題了,一直説人要有一個夢想,但夢想也不是説有就有的,而有的夢想在小時候可能就被扼殺了。這讓我想起了三毛,她曾經寫過一篇,寫她想做一個拾破爛的人,而這篇文章非常不受老師喜歡,所以老師又叫三毛重寫了,當然三毛以後在文學上的造詣都是後話了。在中國對於夢想的解釋比較抽象,夢想可能就是一個夢想而已,具體是幹什麼的,如何實現等等都太抽象了。很多學生上了大學都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從而渾渾噩噩的唸完了大學。我覺得,很有必要讓學生從小了解各個行業與職業方面的信息,讓學生可以快速的找到自己的夢想,然後為之努力。

最後是關於學生習慣這一方面。習慣是伴隨人一生的東西,很難改變,所以學生從小就應該養成好習慣。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到兩個禮貌用語“謝謝”和“對不起”,然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並沒有過多的使用,對於別人的幫助不會説“謝謝”,那便是不懂感恩,對於自己所犯的錯誤不會説“對不起”,便是不懂認錯。雖然平時一直強調講文明懂禮貌,但是並沒有落到實處。另外還有一個習慣便是微笑,一個微笑可以讓別人感受到你的善意、你的親切,可以讓看到的人頓時有了好心情。在美國,不管熟識還是陌生,也不管你是否在於他們交談,只要你的視線落到他們身上,哪怕是無意的,那熱情的微笑便躍然臉上了。微笑感染着微笑,期望我們所到之處都可以看到別人真誠美麗的微笑。

看完這本書,也很想去各個國家走一走,體驗各國不一樣的教育。總之,教育無捷徑,需要老師的諄諄教導,也需要學校良好的制度,更需要家長的配合。教育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未來我的教師生涯還很長,期望自己可以很好的走下去。

融合教育心得7

隨着獨生子女的慢慢長大以及二胎政策的放開,家庭缺少了對子女的教育,以及教育上的失誤,從周邊的許多孩子中能看出現今的許多兒童都有自我中心的心理傾向,自私、唯我獨尊、從來不會為別人考慮。從這些現象更能體現出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非常重要。在新課改的倡導下的,人們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讓我們的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和身體素質都得到發展。但由於各種社會環境的影響許多孩子在很多情況下心理都比較脆弱,因此,對國小生進行心理教育猶其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成功、形成良好的品德、保證學生正常健康地生活與發展成人。同時對國小數學教學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

在愉快輕鬆、平等民主的氣氛中,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因此數學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做學生學習的助產士,催化劑。同時我們要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更多的鼓勵留給孩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用辯證的思想去發現學生的優點與不足,在數學課堂學中善於利用學生的閃光點去促進學生學習,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提問質疑。

二、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

在數學教學中要抓住學生的心理髮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數學教學可以利用故事、典型趣聞等導入新課,使“導入”真正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寬鬆的心理情況下發表不同的見解。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是創設民主教學氛圍的核心。在課堂上教師要以平等、寬容的態度,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創新,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上的促進者,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去發現。如在“三角形分類”的教學中,利用小遊戲形式讓學生去動手操作、觀察分類,從而找出分類標準。確定分類標準後再進行具體分類。

總之,數學教學中貫穿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正確運用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教師管理數學教學,促進學生數學學習。因此數學教育必須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融合教育心得8

今年參加網絡知識考試才真正明白什麼是融合教育,以前就知道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主要是身體器官有缺陷的,而現在提倡的融合知識教育是隨班有質量的就讀,是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它反對教育中的歧視和排斥,主張通過適應不同差異的教育措施,滿足所有兒童的教育需要,促進學生的發展。融合教育充滿了人文關懷,學習後有了深切體會。

首先,融合教育勢在必行。

細細想來,如果還是讓有缺陷的兒童在一起,我想單是知識面就會很狹窄,與其他兒童在一起,同時也培養了兒童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意識,而且在一起互助、合作學習,知識面和能力會大有提升。尤其是現在自閉症的兒童也越來越多,很多家長都是跑遍醫院,專門送到自閉症治療中心,我覺得融合教育彌補了這一點的缺陷。有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資源中心、普通學校的支持,孩子會在一個健康、充滿友愛的集體中生活學習,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也是家長所迫切想要的.,更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

其次,融合教育對教師要求更高。

作為教師,我們都一貫秉持孔老先生的因材施教,融合教育我認為就是要求教師更好地因材施教,對教師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更多的教育心理學知識,能夠自學心理諮詢類書籍,學會從心理上引導學生,掌握多方面教學技能,才能真正勝任融合知識教育。

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更是國家的棟樑。孩子因為某一方面的原因,如果不能正常入學,做父母的心裏很不是滋味,而且比別的父母付出更多更多的艱辛。因而,我們每個人有責任也有義務,讓每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快樂地學習知識,信心百倍地踏入社會的大門。

熱門標籤